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1980年,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国家赋予国有林场产品实行“自产自销、产销见面、收入自给、以林养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开化县林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出了巨大的一步,经济效益一度有了好转。针对林场现状、存在问题,探讨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走出一条既切合实际又跨越式发展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与经营战略之路。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思路 改革 经营战略
一、林场现状
开化县林场创建于1950年。建场初期,为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号召,把农村一些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条件较差,放弃经营的“帽子山” “杂柴山”接管过来,由于劳动力缺乏和经济薄弱,又是以绿化为目的,所以营造的大多数是松、杉木纯林,只有少数分场营建了极少数的干鲜水果基地,原有的阔叶林都被当作采伐绿化的对象被大量采伐,造林树种相对单一。加上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主要收入的单一林业经济结构,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森林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木材的替代产品越来越多,木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木材价格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现象从二十世纪开始尤为突出。这种粗放单一的经营模式,其结果是造成可采伐的资源越来越少,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经济效益一年不如一年。
二、面临困难
1、重索轻予捧着金饭碗讨伐吃
开化县林场场有8个分场55个林区,经营山林面积1.2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3%,森林蓄积110万立方米,全场在职职工326人,离退休职工317人,仅离退休职工每年的差额补助近400万元。林区的基础设施大多数是上世纪添加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简陋,已经非常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上涨,职工工资不断增加,而林场自身的经济收入又在逐年减少,这种巨大的反差已使林场不堪重负。从林木收益来讲,1980年代1立方米木材收入足可负担1名职工一年的工资,进入二十一世纪,至少要80立方米以上木材才能解决1名职工一年的工资。目前,全场55个林区中,还有个别林区没有通上公路,住宅也大都是50年代未所建的泥木房,交通不便,就医就学及生活极为艰苦。人员多、负担重,营林生产成本日益增加,投入严重不足,靠消耗仅有的森林资源来维持生计,长期收不抵资,造成重取轻予现象愈演愈烈,逐步趋向恶性循环。
由于历史包袱过重,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时间难以培育,没有很好地盘活存量资产,土地流转、林木流转等经营机制不活,严重影响了林场对再生产的投入。我场有众多的土地,周边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断蚕食国有土地,当地政府也把目光对准这些黄金宝地,近几年来就利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占用了几百亩国有土地。由于土地流转机制的限制,林场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只能捧着金饭碗讨伐吃。
2、深居简出小农经济意识浓厚
长期的“大一统”和深居简出,接触新鲜事物少,受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林场干部职工思想上打上了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思想观念落后于形势,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一方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大国营”观念中,“大锅饭”没有彻底消除,认为林场是国有事业单位,一切都有国家“包”着,从而对林业“两危”的严峻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小富即安。对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不能适应,没有彻底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干”和“为谁干”的问题,职工很难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其次,林场职工的文化素质偏低,继续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系统教育,职工中有一部分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近几年这一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继续教育仍是迫切需要的。
3、国有林场对山林进行正常森林经营的困扰
随着生态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慢慢地得到体现,然而,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只能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全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然而,生态公益林无法进行主伐更新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致使林场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商品林面积大幅减少,仅靠上级每亩10几元的补助远远不够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费用。目前开化县林场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仅100余万元,而全场仅用于护林防火的费用就需要300多万元,不足部分只能用商品林的经营收入来负担,这样一来,虽然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却加剧了林场的困难,既影响商品林的发展,也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再者,林场山场大多处于农村山场的包围中,营林生产中过桥、过路,林木采伐下山,都要经过农村的山场,林场只要开展营林生产,当地的某些村庄就要伸手要钱,有的甚至提出要收过路钱。许多村庄的村民也借各种各样的理由与林场闹纠纷。侵占国有森林的案件日益增多,使国有林场山林遭受巨大损失。致使国有林场无法对山林进行正常的森林经营,成为困扰林场事业与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要诀“三抓三放一兼顾”
1、抓大放小明确思路
头脑是银行,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智慧行销天下。搞好一个企业的关键是思路,这里的思路主要是领导班子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首先要制定好政策和制度,为全场的发展指明方向。首先是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政策,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鼓励职工自谋职业,争取主动,卸下包袱,砍掉尾巴,轻装上阵。二是要积极创办股份制合作企业,增加个私经济成分,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优化配置,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开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拓展森林旅游的内涵,增加企业活力。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活立木经营转让的试点工作,以盘活林场森林资源,同时积极争取林地的开发利用权,盘活林地资源,引进投入机制,拓宽林场经营范围,促进林场体制改革。三是要积极转换经营体制,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精简管理人员,完善承包经营体制,要充分挖掘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林场干部职工积极性,以发展促稳定,达到林场增益、职工增收。而对于各分场的具体工作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该放手时且放手。
2、抓长放短以短养长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开化县林场森林蓄积量从建场初的2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110万立方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每年经济收入的大头还是靠用材林的采伐,这些主要依靠1970、1980年代大量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所产生的森林资源的积累,林木的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配置资源,如何经营林地,如何与国际市场和今后的国内市场接轨,必须从长从长计议。随着生态建设的加快进行,森林采伐限额的减少,如果林场不能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整个林场发展无后劲。因此,作为全场的主心骨就必须制定出全场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林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分类经营,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各类存量资产,特别是林木和林地资源。增强林场活力的路子,充分发挥我场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种质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减轻我场对森林资源单一木材需求的依赖,从而实现加快我场发展。而对于现有的茶叶、毛竹、闲置的经济林和一些地产林地可以进行灵活的经营手段,长期出租、有偿承包经营等。
3、抓总放零灵活经营
紧紧抓住“以林为主,科技兴场”这个总纲,夯实基础,积蓄能量。在加强营林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毛竹、绿化苗木、厚朴、红茴香等项目,形成规模商品经济,变资源优势的为商品优势,实现以短养长的目的,以灵活的经营方式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加快龙顶名茶、钱江源饮用水、森林药材、森林蔬菜、种苗花卉、绿色食品等二、三产业的开发利用。开发精深高效、高附加值的林产工业产品,达到增效益,增活力的目的。我场拥有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钱江源”品牌商标所有权,为林场开发“钱江源”品牌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商标保护。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快推进“钱江源”品牌开发步伐。
借力发展森林旅游。开化县林场山峦重叠,群山盘结,拥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众多优异的天然水资源。必须抓住机遇,依托钱江源品牌,充分利用钱江源头天然丽质的森林资源和天然泉水,借助外力,借助优秀企业的管理,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森林资源和天然水资源。通过租赁、合资、参股等方式做大做强森林旅游和饮用水 ,使“钱江源”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
在开发旅游工作中,要跳出林业系统的小圈子,从大林业的高度来思考出路充分发挥森林旅游资源的优势,利用旅游社会化的大环境,以开化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契机,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产业意识、明确森林旅游业发展目标,完善森林旅游发展的规划,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以森林旅游和地域文化为主题,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突出钱江源头青山秀水之特色,注重保持原始纯朴的自然情趣,立足开化,联合周边地区的风景区、旅游区,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着眼未来,以现代化,高标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成高水平,高档次,高效益的森林公园。
4、文武兼顾科技兴场
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是促进生产的推进剂、是和谐林区建设的调和剂、是精神文明的显影剂、是生态建设的融合剂、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催化剂。搞好企业文化不仅仅只是做好一个陈列室,开展一项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敞开沟通渠道。“沟通是组织系统的生命线”。要加强全体职工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生态意识等“五种意识”的培养,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技论文、学术交流、文娱活动,加强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到开化县林场的人不仅带眼,有实物可“看”,而且还带手,有文化可“记”。
如果说企业的文化是文戏,那么科学技术就是企业的武戏。文戏是软件、武戏就是硬件。要积极开展与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依托高科技,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发挥我场科技人员多,技术工人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和林木资源,大力开展名、优、新产品的开发,实施杉木速丰林、杂交松、红心杉、亮叶桦、楸树、优质名茶、林木良种基地等已有的科研成果的推广战略。积极开展“森林认证”提高现有木材的价值,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只有文武兼顾才能依靠科技逐步改“买木材”为“买生态”,真正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开化县林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虽然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有利条件也不少,可以说困难和希望同在。只要抓住工作重点,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走出一条既切合实际又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才能顺应林业发展五大历史转变,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前景是广阔的,开化县林场的各项事业必将逐步越出困境,走向辉煌。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思路 改革 经营战略
一、林场现状
开化县林场创建于1950年。建场初期,为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号召,把农村一些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条件较差,放弃经营的“帽子山” “杂柴山”接管过来,由于劳动力缺乏和经济薄弱,又是以绿化为目的,所以营造的大多数是松、杉木纯林,只有少数分场营建了极少数的干鲜水果基地,原有的阔叶林都被当作采伐绿化的对象被大量采伐,造林树种相对单一。加上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主要收入的单一林业经济结构,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森林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木材的替代产品越来越多,木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木材价格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现象从二十世纪开始尤为突出。这种粗放单一的经营模式,其结果是造成可采伐的资源越来越少,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经济效益一年不如一年。
二、面临困难
1、重索轻予捧着金饭碗讨伐吃
开化县林场场有8个分场55个林区,经营山林面积1.2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3%,森林蓄积110万立方米,全场在职职工326人,离退休职工317人,仅离退休职工每年的差额补助近400万元。林区的基础设施大多数是上世纪添加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简陋,已经非常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上涨,职工工资不断增加,而林场自身的经济收入又在逐年减少,这种巨大的反差已使林场不堪重负。从林木收益来讲,1980年代1立方米木材收入足可负担1名职工一年的工资,进入二十一世纪,至少要80立方米以上木材才能解决1名职工一年的工资。目前,全场55个林区中,还有个别林区没有通上公路,住宅也大都是50年代未所建的泥木房,交通不便,就医就学及生活极为艰苦。人员多、负担重,营林生产成本日益增加,投入严重不足,靠消耗仅有的森林资源来维持生计,长期收不抵资,造成重取轻予现象愈演愈烈,逐步趋向恶性循环。
由于历史包袱过重,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时间难以培育,没有很好地盘活存量资产,土地流转、林木流转等经营机制不活,严重影响了林场对再生产的投入。我场有众多的土地,周边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断蚕食国有土地,当地政府也把目光对准这些黄金宝地,近几年来就利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占用了几百亩国有土地。由于土地流转机制的限制,林场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只能捧着金饭碗讨伐吃。
2、深居简出小农经济意识浓厚
长期的“大一统”和深居简出,接触新鲜事物少,受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林场干部职工思想上打上了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思想观念落后于形势,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一方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大国营”观念中,“大锅饭”没有彻底消除,认为林场是国有事业单位,一切都有国家“包”着,从而对林业“两危”的严峻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小富即安。对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不能适应,没有彻底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干”和“为谁干”的问题,职工很难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其次,林场职工的文化素质偏低,继续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系统教育,职工中有一部分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近几年这一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继续教育仍是迫切需要的。
3、国有林场对山林进行正常森林经营的困扰
随着生态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慢慢地得到体现,然而,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只能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全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然而,生态公益林无法进行主伐更新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致使林场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商品林面积大幅减少,仅靠上级每亩10几元的补助远远不够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费用。目前开化县林场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仅100余万元,而全场仅用于护林防火的费用就需要300多万元,不足部分只能用商品林的经营收入来负担,这样一来,虽然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却加剧了林场的困难,既影响商品林的发展,也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再者,林场山场大多处于农村山场的包围中,营林生产中过桥、过路,林木采伐下山,都要经过农村的山场,林场只要开展营林生产,当地的某些村庄就要伸手要钱,有的甚至提出要收过路钱。许多村庄的村民也借各种各样的理由与林场闹纠纷。侵占国有森林的案件日益增多,使国有林场山林遭受巨大损失。致使国有林场无法对山林进行正常的森林经营,成为困扰林场事业与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要诀“三抓三放一兼顾”
1、抓大放小明确思路
头脑是银行,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智慧行销天下。搞好一个企业的关键是思路,这里的思路主要是领导班子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首先要制定好政策和制度,为全场的发展指明方向。首先是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政策,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鼓励职工自谋职业,争取主动,卸下包袱,砍掉尾巴,轻装上阵。二是要积极创办股份制合作企业,增加个私经济成分,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优化配置,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开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拓展森林旅游的内涵,增加企业活力。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活立木经营转让的试点工作,以盘活林场森林资源,同时积极争取林地的开发利用权,盘活林地资源,引进投入机制,拓宽林场经营范围,促进林场体制改革。三是要积极转换经营体制,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精简管理人员,完善承包经营体制,要充分挖掘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林场干部职工积极性,以发展促稳定,达到林场增益、职工增收。而对于各分场的具体工作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该放手时且放手。
2、抓长放短以短养长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开化县林场森林蓄积量从建场初的2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110万立方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每年经济收入的大头还是靠用材林的采伐,这些主要依靠1970、1980年代大量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所产生的森林资源的积累,林木的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配置资源,如何经营林地,如何与国际市场和今后的国内市场接轨,必须从长从长计议。随着生态建设的加快进行,森林采伐限额的减少,如果林场不能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整个林场发展无后劲。因此,作为全场的主心骨就必须制定出全场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林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分类经营,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各类存量资产,特别是林木和林地资源。增强林场活力的路子,充分发挥我场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种质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减轻我场对森林资源单一木材需求的依赖,从而实现加快我场发展。而对于现有的茶叶、毛竹、闲置的经济林和一些地产林地可以进行灵活的经营手段,长期出租、有偿承包经营等。
3、抓总放零灵活经营
紧紧抓住“以林为主,科技兴场”这个总纲,夯实基础,积蓄能量。在加强营林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毛竹、绿化苗木、厚朴、红茴香等项目,形成规模商品经济,变资源优势的为商品优势,实现以短养长的目的,以灵活的经营方式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加快龙顶名茶、钱江源饮用水、森林药材、森林蔬菜、种苗花卉、绿色食品等二、三产业的开发利用。开发精深高效、高附加值的林产工业产品,达到增效益,增活力的目的。我场拥有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钱江源”品牌商标所有权,为林场开发“钱江源”品牌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商标保护。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快推进“钱江源”品牌开发步伐。
借力发展森林旅游。开化县林场山峦重叠,群山盘结,拥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众多优异的天然水资源。必须抓住机遇,依托钱江源品牌,充分利用钱江源头天然丽质的森林资源和天然泉水,借助外力,借助优秀企业的管理,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森林资源和天然水资源。通过租赁、合资、参股等方式做大做强森林旅游和饮用水 ,使“钱江源”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
在开发旅游工作中,要跳出林业系统的小圈子,从大林业的高度来思考出路充分发挥森林旅游资源的优势,利用旅游社会化的大环境,以开化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契机,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产业意识、明确森林旅游业发展目标,完善森林旅游发展的规划,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以森林旅游和地域文化为主题,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突出钱江源头青山秀水之特色,注重保持原始纯朴的自然情趣,立足开化,联合周边地区的风景区、旅游区,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着眼未来,以现代化,高标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成高水平,高档次,高效益的森林公园。
4、文武兼顾科技兴场
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是促进生产的推进剂、是和谐林区建设的调和剂、是精神文明的显影剂、是生态建设的融合剂、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催化剂。搞好企业文化不仅仅只是做好一个陈列室,开展一项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敞开沟通渠道。“沟通是组织系统的生命线”。要加强全体职工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生态意识等“五种意识”的培养,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技论文、学术交流、文娱活动,加强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到开化县林场的人不仅带眼,有实物可“看”,而且还带手,有文化可“记”。
如果说企业的文化是文戏,那么科学技术就是企业的武戏。文戏是软件、武戏就是硬件。要积极开展与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依托高科技,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发挥我场科技人员多,技术工人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和林木资源,大力开展名、优、新产品的开发,实施杉木速丰林、杂交松、红心杉、亮叶桦、楸树、优质名茶、林木良种基地等已有的科研成果的推广战略。积极开展“森林认证”提高现有木材的价值,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只有文武兼顾才能依靠科技逐步改“买木材”为“买生态”,真正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开化县林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虽然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有利条件也不少,可以说困难和希望同在。只要抓住工作重点,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走出一条既切合实际又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才能顺应林业发展五大历史转变,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前景是广阔的,开化县林场的各项事业必将逐步越出困境,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