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龙龙访龙宫之海底探险(一)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龙,这次你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啊?
  这次我请来了唐立梅老师,她可是跟随“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简称“蛟龙”号)到过海底的人呢!
  那我们先请唐老师向大家打个招呼。
  大家好!我是唐立梅,非常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参加的那次科
  随着海上测试结束,从2013年起,“蛟龙”号开启了科考旅程。2013年6月~9月“蛟龙”号进行了首个科学考察航次,分别在南海、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进行了科学考察,获取了大量的地质和生物研究样品。而我则有幸在2013年7月~9月参加了它在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以及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区的科考,参与执行了第72次下潜任务,这也是“蛟龙”号首个科考航次的最后一次应用下潜,地点在采薇海山的西侧山坡。
  那“蛟龙”号在海底是怎样作业的呢?
  首先是注水下潜,下潜的速度是一分钟30~40米,在300多米深处,外面完全黑暗,我们会看到很多发光生物,一闪一闪的。大概经过90分钟,我们到达了2 500米的深度,当时的目标深度是2 750米,此时潜航员打开了高清云台照相摄像设备和舱外的探照灯,做好了坐底前的准备工作。马上就到达了海底,一两分钟后突然跃入视野的是一大片白色沉积物,像海边的沙滩一样。我们悬停在离海底6米的地方取水样。我紧紧地贴在窗口看外面,满视野全是白茫茫的沉积物和少量黑色结壳露头,瞬间有种窒息的惊奇和无法言说的美。取完水样,“蛟龙”号开始爬坡,这就如同在陆地上乘坐一架小型直升机在山坡上飞行一样。刚开始爬坡,我就在右观察窗看到一株漂亮的海绵,我赶紧告诉潜航员,他停下来把“蛟龙”号进行了一个90度的转向,坐底取样,通过操作舱内的仿真“小手”来控制外面的机械手进行采样,这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我赶紧记录时间、水深并进行拍照,取完海绵后我们又在附近取了一块岩石样品。
  取完岩石后“蛟龙”号继续爬升,一路上我又看到很多生物,海参、海葵、海百合、珊瑚、鱼、虾等。最有意思的是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海葵,它的身体里住着一只寄居蟹,红色的爪子露在外面,身体在里面,带着海葵向前爬,海葵有六个腕,每个腕口伸出密密的触手,活脱脱像寄居蟹华美的外袍。为了获取这个从没见过的“怪物”,潜航员着实费了点劲儿。第一次抓取时它掉在了两个生物采样箱之间了,机械手抓不到,用沉积物取样器也推不下去。当时,我建议潜航员把“蛟龙”号向上开一点,让它自己掉下来再去抓。可是“蛟龙”号推进器一开,沉积物立刻飞扬起来,视野中一片“烟雾”。我们赶紧搜索,寄居蟹正好被水流带到“蛟龙”号前方,出现在显示屏的中央,我们稍微向前追踪了一下,这次机械手稳稳地抓住了它,放到生物箱里。这样的采样过程是以往任何工具都不可能实现的,这又体现了“蛟龙”号的一个优点,就是现场追踪。我们把见过的各大类的生物基本取了一个遍,除了那种游动很快的鱼和虾。深海的虾也很奇特,颜色是红色的,跟我们平时吃的被煮熟了的虾一样。之后,我们决定除了珊瑚外,其他生物样品只拍照,不再取样。本次下潜的重点突破玄武岩样品的取样,因为到目前为止取到的岩石样本都不是玄武岩。我们不停地寻找断面,用机械手去碰触,但很多都不是玄武岩的露头。大部分山脊的地方都是大片的结壳,低洼的地方都被沉积物覆盖,露出一些结壳或者岩石的表面。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好几只海参、不同形状的海绵等,都进行了拍照。不过有些鱼和虾游得太快,照片拍得不清晰。后来一株美艳的珊瑚跃入视野,粉色的、长长的一根“茎”,有2米那么长,“茎”上都是粉色喇叭状的“小花朵”围簇开放,虽然不忍心破坏它,但为了研究需要,我们还是果断决定取下来。
  潜航员非常执着,一定要帮我取到玄武岩样品。这里的地质情况也让我非常惊诧,虽然之前有所了解,知道有结壳的下覆基岩有沉积岩,但不曾想有这么厚,而且当时也不能确认岩性,有的地方出露的有5米厚,以至于作为海山本体的玄武岩出露的很少。有时候看到大块比较致密的断面,猜测应该是玄武岩,但是块体又太大了,机械手抓不了。这时候我特别想出去拿锤子敲一块下来。时间越来越少,按要求我们应该在十五点抛载上浮。然而在十四点五十九分,2 100多米深的地方,我们在一个很像玄武岩露头的断崖处抓起一块岩石,潜航员从机械手抓取的力度上感觉它很坚硬,应该是玄武岩,当岩石放入采样篮中,我凑近看了一下,也初步判断应该是玄武岩(最终回到甲板证实的确是玄武岩)。这块样品一放入采样篮我们便立刻抛载上浮了。
  整个作业过程历时4个半小时,进行得非常顺利。海底作业时间一晃而过,紧张、忙碌、还有些兴奋,冷和饿都被忘记了。抛载上浮后,我突然才发觉由于长时间跪在观察窗前,腿不能活动而且非常酸痛了。上浮的时间很快,1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在水面上了。就这样,“蛟龙”号结束了它首次科学考察的最后一个应用下潜,而我的收获也非常丰富。
  感谢唐老师的分享。海底世界真的很神奇啊。不过要没有你们的付出,我们也不能了解到这么多知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蛟龙”号科考旅程仍在继续,亲爱的小读者,此时正在读书的你,如果有兴趣将来也去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效应。方法基于1990年与2000年两期TM影像,综合遥感与GIS技术以及马尔可夫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各类型转化。结果①建成地面积增加,而水体、耕地、未利用地与林地减少,建成地即居民地增加是以侵占大量的耕地为代价的,从而导致城市化问题突出;②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各类型转化为建成地的趋势最强,显示了研究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阶段;③
飘逸水母一转头,正好看见一张血盆大口直冲自己而来,吓得“嗷”的一声,差点儿蹿上了演播桌。  小贴士:  《大白鲨》(英语:Jaws)是以大白鲨吃人事件为背景的系列惊悚电影,一共有四部。通常意义上的《大白鲨》都是特指电影的第一部。它于1975年上映,由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堪称“大白鲨”系列电影中的经典。  影片中,在某度假小镇的近海出现了一头超级的大白鲨。它性情残暴嗜血,多名游客命丧其口
近年来,中国大洋样品馆开展了各类科普教育活动,组织了“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青少年海洋意识暑期教育培训与实践”等科普活动,多次开展“世界海洋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开放日活动,发起并成功举办“走向深蓝”海洋科普教育培训计划。作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大洋样品馆系统展示了我国深海大洋工作的发展脉络与辉煌成就,是中小学生走近大洋、认识大洋的好去处,也是学习深海知
龙龙,上期我们的读者看得很过瘾,好些景象都是我们平常见不到的。这期你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啊?  在顺利完成7000米级海试后,自2013年6月起,“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简称“蛟龙”号)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这也标志着“蛟龙”号逐步从工程试验阶段转向科学应用阶段。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蛟龙”号都进行了哪些试验性应用航次的下潜作业。  2013年6月,“蛟龙”号从青岛起航,先后前往我国南海、东北太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为了丰富人们的见闻,就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闻稿件的数量。但是众所周知,新闻事件一般都是被动存在着,不能被创造,因此这就需要编辑们拥
<正>新喀里多尼亚群岛位于澳大利亚以东,是法国在南太平洋的海外属地。它的核心区面积为1.57万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为1.29万平方千米,共包括6处海洋生物区。1774年,库克船长
期刊
新时代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广播电视台在建设、创新过程中,记者采访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继续按照老旧的标准和方法开展工作,不仅会造成一定的阻
<正>古代的航海员为了在海上不迷路,会在岸边的山顶上燃起篝火,后来的后来,就变成了灯塔。灯塔的光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光了,它让远航的人安心,是回家的方向,也是黑夜中
<正>"预计今天晚上到夜间,渤海北部沿岸将有大风,西北风风力7到8级……"亲爱的小读者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天气预报中有与海洋相关的内容呢?事实上像海温、海浪、台风、潮汐等
前几期我们讲了如何在海上找食物、找水,如何呼救、预防疾病等,但很多自救方法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海船失事的时候船上人员要顺利落水或登上救生筏,才有获救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有关弃船前后的求生知识。  问题1:弃船前也要做求生的准备工作吗?  海上事故虽然不经常发生,但每个在海上航行的人都要做好求生准备。我们外出最常乘坐的就是游轮,登上游轮,第一件要紧事既不是跑到船头观光,也不是躺在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