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抗结核抗体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23例确诊肺结核患者、580例非结核病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5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抗酸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金标法及蛋白芯片法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ELISA法、金标法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结核患者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59.1%、62.7%和71.2%,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18.4%).蛋白芯片法对抗酸染色阴性
【机 构】
:
100091,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100091,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100091,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结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抗结核抗体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23例确诊肺结核患者、580例非结核病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5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抗酸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金标法及蛋白芯片法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ELISA法、金标法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结核患者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59.1%、62.7%和71.2%,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18.4%).蛋白芯片法对抗酸染色阴性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抗体检出率为67.9%.结论 3种结核抗体检测技术均可用于肺结核的快速辅助诊断.相对于ELISA法及金标法而言,蛋白芯片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对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辅助诊断更具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总结19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根据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分3期护理: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19例酒精中毒患者均痊愈出院。护理期间无坠床或摔伤,无1例出现并发症。实施3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目的 观察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后,细胞表型、超微结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TGF-β1 对支气管上皮-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节.方法 以多聚左旋精氨酸(PA)诱导支气管上皮16HBE-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咯血的护理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再次咯血率、窒息率、抢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
目的探讨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重要性。方法选择同期内需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强化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的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出院前1 d患者对临床护理
目的 探索我院耐药菌株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临床早期制定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以765例患者共984株耐药菌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病历作回顾性调查,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X2 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问率的差异.结果 耐药菌株的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分布于下呼吸道、生殖泌尿道;耐药菌在夏季分布比例最大;耐药菌在高龄患者分布比例最大.医院常见革兰阴性耐药菌呈多重耐药性.结
目的 经活检证实为肺部肉芽肿性病变的部分病例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欲对活检证实的肺部肉芽肿性病变的诊断思路进行分析,查找其中的规律.方法 收集2005年2月至2007年1月73例病例,均活检经病理证实为肺部肉芽肿性病变,分析其最终诊断构成、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学及特殊诊断性试验的阳性率.结果 73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占据多数,为40例,占54.8%.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以真菌为主,占80%.结节病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指导对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行为影响因素的干预效果,以便提高妇女积极参与乳腺癌早期筛查的健康保护意识。方法选取汕头市某小区100名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干预组妇女在调查问卷后采取为期1年的以乳腺癌知识和健康信念为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妇女采取一次常规性乳腺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对两组妇女在自我乳腺健康保护意识、乳腺癌相关知识水平、主动定期进行乳房检查及参与医院有关体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11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进行健康干预。在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健康状况、总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总健康状况、生理及心理领域在干预后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