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机械插秧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综合考虑种子、农药成本投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栽插规格以30 cm×16~18 cm、栽插密度以18.5万~20.3万穴/hm2较为适宜。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机插秧;密度;热区;云南德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001-01
籼型杂交水稻是德宏州热区主要种植的品种类型,常年种植面积4.3万hm2左右,总产量32.5万t,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到全州水稻的2/3以上,在整个水稻生产中起着战略性的作用。为掌握现阶段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籼稻机械插秧栽插的最适密度,2016年组织实施了籼型杂交水稻机插秧密度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德宏州芒市风平镇法帕村委会某农户責任田上进行,海拔903 m,土壤质地为砂壤,肥力中等,前作西瓜。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种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具体各处理设计见表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3],3次重复,长方形小区(长∶宽=5∶3),小区面积15 m2,小区间距40 cm,重复间走道50 cm,四周均设有1 m宽保护行;试验采用品种为宜优1988,为当地主栽优质杂交籼稻品种;采用手扶式四行插秧机栽插,行距30 cm,通过调整株距确定各处理栽插穴数。
1.3 试验实施
于4月20日育秧,采用软盘半湿润育秧方式,大田准备秧盘300片/hm2、种子22.5 kg/hm2。就近选择育秧田块,拉线理墒,墒面宽1.5 m、长5 m、墒与墒之间沟宽50 cm、深15 cm;平整压实墒面,疏通墒沟,做到墒面平整、易灌、易排。在平整好的墒面上均匀浇水(湿度达60%左右),每墒横排2行平铺秧盘,做到盘与盘的边缘要重叠,紧密整齐,不漏缝隙,盘底与墒面紧密贴合,后用细土壤实盘边。在摆放好的秧盘内先装上厚度为盘高2/3的过筛细土,整平压实后,用65%敌克松1 000倍液喷浇床土消毒。种子经药剂浸种后,拌旱育保姆(100 g/kg种子)后均匀撒播于盘面上,播后均匀盖细土于秧盘,搭低拱棚盖上40目白色防虫网。播种封棚后灌1次平沟水,确保盘面湿润;5月1日秧苗2叶1心时用尿素15 kg/hm2兑水3 000 L/hm2追肥提苗1次,移栽前3 d即5月9日用6%春雷霉素75 g/hm2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g/hm2兑水187.5 kg/hm2喷雾预防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1次。
大田一犁三耙,5月12日移栽,秧龄22 d,采用手扶式四行插秧机栽插,插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齐;6月2日、8日撤水晒田2次;病虫害防治按当地习惯进行,即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用三环唑、吡虫啉、甲维盐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稻瘟病、稻飞虱和螟虫3次。生育期间,观察记载各项生育动态指标,成熟时分小区单独脱粒计产[4-6]。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水稻的产量在7 973.33~9 080.00 kg/hm2之间,且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其中,处理1、2、3、4的产量均超过了8 000 kg/hm2,分别达9 080.00、8 980.00、8 920.00、8 293.33 kg/hm2,依次位列前4位,均达到或接近当地的高产水平;处理5产量最低,仅为7 973.33 kg/hm2。
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试验区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试验田块肥力比较均匀;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比较明显,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进一步对各处理产量进行多重比较,处理1、2、3与处理4、5产量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处理1、2、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了本区籼型杂交稻机插栽插密度应控制在16.7万穴/hm2以上。
2.2 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单位面积机插穴数的增加,基本苗、有效穗数、成穗率、穗长、穗粒数、结实率等生育指标均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千粒重却有随之下降的趋势,最高苗、株高、生育期等性状变化差距不大;在抗病性方面,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穗颈瘟、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有加重的趋势。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稻随着机械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及产量虽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基本苗、千粒重有随之下降的趋势,且当密度增加到23.8万穴/hm2时,成穗率略有降低,穗颈瘟、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有加重的趋势;栽插过稀,产量明显降低,当栽插密度低于16.7万穴/hm2时,减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栽插过密,产量虽然较高,但增加了投入,且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综合各因素考虑,德宏州籼型杂交水稻机插秧规格以30 cm×16~18 cm、栽插密度以18.5万~20.3万穴/hm2较为适宜。
4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李明,郑殿峰,等.灌溉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6):159-169.
[2] 徐一成,朱德峰,陈惠哲.不同机插密度对免耕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5):9-12.
[3] 曾山,黄忠林,王在满,等.不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12-18.
[4] 苏金平,范芳,徐昌旭,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冷浸田水稻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3(12):16-18.
[5] 周江明,赵琳,董越勇,等.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2):274-281.
[6] 桂昌建,黄正强,苏跃.水稻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12):79-81.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机插秧;密度;热区;云南德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001-01
籼型杂交水稻是德宏州热区主要种植的品种类型,常年种植面积4.3万hm2左右,总产量32.5万t,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到全州水稻的2/3以上,在整个水稻生产中起着战略性的作用。为掌握现阶段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籼稻机械插秧栽插的最适密度,2016年组织实施了籼型杂交水稻机插秧密度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德宏州芒市风平镇法帕村委会某农户責任田上进行,海拔903 m,土壤质地为砂壤,肥力中等,前作西瓜。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种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具体各处理设计见表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3],3次重复,长方形小区(长∶宽=5∶3),小区面积15 m2,小区间距40 cm,重复间走道50 cm,四周均设有1 m宽保护行;试验采用品种为宜优1988,为当地主栽优质杂交籼稻品种;采用手扶式四行插秧机栽插,行距30 cm,通过调整株距确定各处理栽插穴数。
1.3 试验实施
于4月20日育秧,采用软盘半湿润育秧方式,大田准备秧盘300片/hm2、种子22.5 kg/hm2。就近选择育秧田块,拉线理墒,墒面宽1.5 m、长5 m、墒与墒之间沟宽50 cm、深15 cm;平整压实墒面,疏通墒沟,做到墒面平整、易灌、易排。在平整好的墒面上均匀浇水(湿度达60%左右),每墒横排2行平铺秧盘,做到盘与盘的边缘要重叠,紧密整齐,不漏缝隙,盘底与墒面紧密贴合,后用细土壤实盘边。在摆放好的秧盘内先装上厚度为盘高2/3的过筛细土,整平压实后,用65%敌克松1 000倍液喷浇床土消毒。种子经药剂浸种后,拌旱育保姆(100 g/kg种子)后均匀撒播于盘面上,播后均匀盖细土于秧盘,搭低拱棚盖上40目白色防虫网。播种封棚后灌1次平沟水,确保盘面湿润;5月1日秧苗2叶1心时用尿素15 kg/hm2兑水3 000 L/hm2追肥提苗1次,移栽前3 d即5月9日用6%春雷霉素75 g/hm2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g/hm2兑水187.5 kg/hm2喷雾预防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1次。
大田一犁三耙,5月12日移栽,秧龄22 d,采用手扶式四行插秧机栽插,插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齐;6月2日、8日撤水晒田2次;病虫害防治按当地习惯进行,即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用三环唑、吡虫啉、甲维盐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稻瘟病、稻飞虱和螟虫3次。生育期间,观察记载各项生育动态指标,成熟时分小区单独脱粒计产[4-6]。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水稻的产量在7 973.33~9 080.00 kg/hm2之间,且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其中,处理1、2、3、4的产量均超过了8 000 kg/hm2,分别达9 080.00、8 980.00、8 920.00、8 293.33 kg/hm2,依次位列前4位,均达到或接近当地的高产水平;处理5产量最低,仅为7 973.33 kg/hm2。
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试验区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试验田块肥力比较均匀;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比较明显,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进一步对各处理产量进行多重比较,处理1、2、3与处理4、5产量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处理1、2、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了本区籼型杂交稻机插栽插密度应控制在16.7万穴/hm2以上。
2.2 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单位面积机插穴数的增加,基本苗、有效穗数、成穗率、穗长、穗粒数、结实率等生育指标均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千粒重却有随之下降的趋势,最高苗、株高、生育期等性状变化差距不大;在抗病性方面,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穗颈瘟、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有加重的趋势。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稻随着机械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及产量虽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基本苗、千粒重有随之下降的趋势,且当密度增加到23.8万穴/hm2时,成穗率略有降低,穗颈瘟、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有加重的趋势;栽插过稀,产量明显降低,当栽插密度低于16.7万穴/hm2时,减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栽插过密,产量虽然较高,但增加了投入,且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综合各因素考虑,德宏州籼型杂交水稻机插秧规格以30 cm×16~18 cm、栽插密度以18.5万~20.3万穴/hm2较为适宜。
4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李明,郑殿峰,等.灌溉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6):159-169.
[2] 徐一成,朱德峰,陈惠哲.不同机插密度对免耕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5):9-12.
[3] 曾山,黄忠林,王在满,等.不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12-18.
[4] 苏金平,范芳,徐昌旭,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冷浸田水稻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3(12):16-18.
[5] 周江明,赵琳,董越勇,等.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2):274-281.
[6] 桂昌建,黄正强,苏跃.水稻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