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青年的微生活:“中关村59号”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5位文学青年创立了“中关村59号”诗社。12年后的自媒体时代,另一群文学爱好者联合起来,复活了这一传统,成立了“中关村59号”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zgcno59)和编辑团队。
  自2014年那个柳絮纷飞的春天至今,“中关村59号”微信公众平台(以下简称“59号”)已经走过两年多的历程。两年前,汤欢、薛子俊、向正华、马德州等研究生注意到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发展势态迅猛,又苦于文学爱好者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分享的可靠便捷的平台,他们坚信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是优秀的创作者,基于自己独特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体验进行书写的文字是独一无二、真实感人的。他们联系了文学院其他几位怀有同样文学热情的小伙伴成立编委会,于是“中关村59号”应运而生。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学生们当初是出于什么初心创立这个小小的微信公众号的呢?应该是出于对文学、对阅读、对思考的热爱吧。泛文学时代,文化快餐甚至垃圾信息充斥着我们的视听,而这群人想要跳出这样的包围,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创立之初,几位发起人就坚持要把“59号”做成一个原创纯文学公众号,没有任何收入和盈利,编委们也全凭着对文学的赤诚热爱和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信念而聚集在一起。他们在发刊词中这样写道:“坚持用写作来抵抗现实,用写作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期待将自己的文字展现给世人,在大家的批评中得以成长和进步,在赞许和鼓励中得以慰藉和坚持。任何时候,好的文字都能给人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而文字的分享带给作者的成就感也将是无与伦比的。”借助“互联网 微信”,他们希望能够“以梦为马、倚笔千言”,长期立足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文学写作与阅读分享的平台,以此激励自己与身边的人笔耕不辍。
  秉持着这样的理想信念,经过两年多精心的发展运营,“59号”从当初只有十来位编委关注,到如今已经有了3100多位关注者,在人大文学院也为许多师生所认可。“59号”团队制定了体系化、规律化的日常工作机制并稳定地延续下来,平常一周推送三期图文消息,每月会有新制的排班表,编委们分工轮流编辑推送。核心编辑团队有七八位,而由20多位文学院同学组成的整个编委团队既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生,跨越多个专业。不同的专业背景提供了不同的视野与参考维度,极大地拓展了“59号”稿源的主题内容和题材形式,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偏好。另外,每年都会有热爱文学、有想法、有责任心的新成员加入“59号”团队中,保证了团队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
  “59号”日常推送除依据体裁不同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方向,还根据主题不同开设了许多特色专栏,逢重要节庆还会有精心策划的特刊。如长设专栏有《毕业记》《走出校园之后》《情书》《在路上》《评台》《诗·兴》《城世间》《创作者说》等。以《毕业记》为例,“这是一个独属6月的专栏,以‘毕业’为主题,把即将被遗忘的故事记录下来,把即将被稀释的情感记录下来,为流动的人生做一个深深的记号。这是一种另类的‘刻舟精神’,即便人事迁流无可驻留,但凭借文字,我们能描摹出他们的面影音容,将他们留在此地,留在此时。”征集令如是写道。去年和今年6月份的《毕业记》专题都曾在毕业生群体间引发一阵阅读转发和评论互动的热潮。2015年6月《毕业记》专栏刚开始运作推送,就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投稿和约稿,其中编委汤欢同学约到一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5届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袁灿灿同学的文章——《毕业论文 · 致谢》。这篇文章短短几天内的阅读量就达到了1200人,而当时“59号”全部的关注量也才2100人。据说那几天文学院同学圈内的微信朋友圈都被这篇文章刷屏,紧接着文章被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平台“Miss RUC”全文转载,“59号”也收获了更多忠实的读者。此外,《走出校园之后》《情书》《在路上》等专栏也曾在朋友圈和文学院圈子中引起过较大轰动,大量读者留言评论,也带动了读者投稿数量的增长。这些文章的作者多是同学、师长、朋友这些身边人,而他们自身经历和思考的文字总会引发读者们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考虑到实物留念的意义,另外虽然线上电子读物已经很普及,然而在现实中还是有不少人习惯于纸质读物。于是“59号”的纸质半年刊物——《慢读》,应运而生。与“59号”坚持的文学理想一脉相承,《慢读》作为线上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选集,倡导慢速、静心的阅读理念。在人大文学院华辰梦想基金的支持下,这本精美的袖珍口袋读物,已出版了第三期,另出有一期专门收录诗歌的《诗·兴》。
  至于今年春季第4期《慢读》的出版发行,则又不得不说起“59号”大胆的线上“众筹”活动。创办“59号”已经是一次网络的文学实验,而依靠“众筹”收获《慢读4》的出版发行经费则更是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勇敢尝试。
  华辰梦想基金的经费用于出版《慢读》一、二、三期和《诗·兴》,已经用得一干二净,而半年过去,《慢读4》又该跟读者见面了,可是“59号”团队已经没有一分钱经费了。局面陷入了暂时的困境。有人提议拉广告拉赞助,毕竟现在营利性的微信公众号都是靠各种或显性或隐性的广告收入存活;又有人提议跟实体书店合作,商业化运作而宣传推广;甚至还有人提议放弃纸质刊物的出版,只做微信编辑运营。最后,这些提议都因为不符合“59号”公益性纯文学的定位而被团队否定了。眼看着辛辛苦苦编辑排版好的《慢读4》因为没钱而不能印刷出来,编委们都很苦恼着急。这时,编委汤欢注意到微信新增加的“赞赏”功能,灵机一动想到了互联网众筹的主意,于是团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着手去干。
  2016年5月28日,题为《造书者与造梦者 Book Maker and Dream Maker》的众筹文案推送出去,文章这样写道:“或许成为dream maker才是支撑我们走到现在的理由。回顾这两年,‘59号’只是校园文学青年执守的一块‘自己的园地’,师友在这一隅培植的树苗,路人那一片播撒的种子,远方的朋友寄来的花枝和藤蔓,都伴随着初夏新翻的泥土气息,兀自生长,朝气蓬勃。”文章得到读者广泛的阅读转发,编委们也在朋友圈里奔走呼号。功夫不负有心人,“59号”众筹得到读者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总共近60位读者发出“赞赏”,最终筹到了足够出版两期《慢读》的资金。
  而每一次《慢读》的出版发行都是编委们与读者交流分享的绝佳契机。“59号”的3100多位粉丝关注者遍布全国。说到底,“59号”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文学青年小群体,它的基本目标是要立足于人大文学院,发展成为人大师生、校友的文学创作与分享的精神园地,鼓励与培养读者阅读、思考、写作的习惯。读者的意见和鼓励可能是对编委们最大的安慰了。
  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表示喜爱和支持,也有读者对作者和文章发出共鸣的感慨,不发其他微信公众号希望转载文章的请求,更有读者专门写邮件与编委进行投稿和写作的探讨交流。此外,“59号”许多优秀文章也被其他微信公众号广泛转载,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Miss RUC”等人大校内知名官方微信平台。《人民日报》于2014年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关村59号”:网上的文学实验》的报道。“59号”这一方园地虽小,但经过编委和作者的辛勤耕耘,两年多来已然生机勃勃,以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人民大学为中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里尔克在《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这首诗里写道:“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59号”的运营和发展也将是需要长期坚持、持续付出的有益事业。借助微信和其他网络形式来培育身边人阅读、思考、写作的氛围,让更多人爱上文学,形成文学青年们独特的微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民本”思想,不只是尊人、敬人、以人为本的意思,更是蕴涵了人本论、人际关系论及人际交往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孔子“民本”思想回答了:人是什么?人民是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七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原常委、九三学社广东
散文《十六号同学》娓娓讲述了“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将一个差生转变为好学生的感人故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善待差生。善待差生,首先要树立学生个个能教育、人人能成才
期刊
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优先发展灌溉农业。以色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大面积广泛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几年来,农业节水灌溉
本文对清末“同光中兴名臣”岑毓英的边疆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其经略西南边疆思想与实践对于晚清时期西南边疆省区的民族经济开发、教育文化进步及巩固边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16年10月25日,由陕西省剧协主办的“戏曲剧本创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沪陕专家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陆军、叶长海、姚扣根、张生泉等与陕西省文联、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工程设计说明接《园林》第8期,该部分设计的核心部分,共分六个专项,下面分项进行介绍: 一、灌水器选型及布置方式如前所述,颐和园内的绿化植被种类繁多,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水
阐述制造企业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意义、衡量设备可靠性的指标和设备可靠性管理的内容,指出科学地管理好设备可靠性是提高设备效能的关键,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 The 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