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从本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66例,均合并有心律失常,将他们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毎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实验组服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经过30d为一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实验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比心功能改善方面,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利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律失常 缬沙坦 美托洛尔
房性心律失常中常见的房颤病例约50%的病因为高血压,而房颤最终极大地增加脑卒中、血栓栓塞及冠心病的死亡率。而室性心律失常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例中亦常见。当高血压合并心力哀竭及缺血性心脏病时,室性失常更为多见。其危险性亦随心衰和缺血程度的严重而增加。本次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效果良好,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满足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不小于140mmHg与(或)舒张压(DBP)不小于90mmHg。每例经心电图检查后确定伴有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以心悸、胸闷、心慌为主,心率经常保持在70~223次/min。其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为(56.7±6.2)岁;病程1.5~9年,平均病程为(5.2±1.3)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3例。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发现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3d开始停用原降压药及抗心律失常药,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生活规律饮食清淡避免烟酒及过度劳累等措施。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25mg/次,2次/d,口服;实验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美托洛尔用法同上,缬沙坦80mg/d,于清晨起床后口服。若用药7d后血压仍无明显改善,可适当增加缬沙坦剂量,即160mg/d。30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要求2d最好随访一次,观察两组血压控制、心率改变、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疗效评定
①显效:高血压症状基本消失,SBP恢复正常水平或降幅不少于20mmHg,DBP降幅不少于10mmHg,心律失常发作频率降至治疗前的20%以内;②有效:高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SBP恢复正常水平或降幅保持在10~19mmHg,DBP降幅在10mmHg以内,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是治疗前的35%;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利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并通过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利用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疗效
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可见,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以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为主。其中,对照组8例(24.2%),实验组6例(18.2%)。可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大(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还尚不完全清楚。据相关研究证实,心房电生理重构与结构重构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最显著的特征是心房间质纤维化,这主要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说明RAAS系统和心律失常有着重要的联系[2]。高血压患者体内的RAAS系统一旦被激活,则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果RAAS活性越高,则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则越大[3]。通常患者在疲劳、情绪激动等状态下容易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慌、气短、胸闷等。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低血压,进而引起昏厥。快速心律失常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反复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心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等。当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很多,但也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因此,如何合理用药对控制血压、缓解心律失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从而达到降压以及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同时,该药对心脑肾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衰、心肌梗塞等疾病中。美托洛尔属于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其作用机理是对心脏内β1受体产生阻碍作用,便能使心率减缓,达到抑制心肌收缩,减小心排出量的目的。同时,该药对儿茶酚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进而达到降压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疾病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将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比单纯应用美托洛尔的疗效更显著。实验组的血压降幅以及心功能改善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综上可知,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采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德明.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11-112
[2]郑春成.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4,15(1):83-84.
[3]张毓娟.缬沙坦对心房颤动复发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3):78-79.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律失常 缬沙坦 美托洛尔
房性心律失常中常见的房颤病例约50%的病因为高血压,而房颤最终极大地增加脑卒中、血栓栓塞及冠心病的死亡率。而室性心律失常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例中亦常见。当高血压合并心力哀竭及缺血性心脏病时,室性失常更为多见。其危险性亦随心衰和缺血程度的严重而增加。本次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效果良好,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满足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不小于140mmHg与(或)舒张压(DBP)不小于90mmHg。每例经心电图检查后确定伴有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以心悸、胸闷、心慌为主,心率经常保持在70~223次/min。其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为(56.7±6.2)岁;病程1.5~9年,平均病程为(5.2±1.3)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3例。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发现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3d开始停用原降压药及抗心律失常药,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生活规律饮食清淡避免烟酒及过度劳累等措施。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25mg/次,2次/d,口服;实验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美托洛尔用法同上,缬沙坦80mg/d,于清晨起床后口服。若用药7d后血压仍无明显改善,可适当增加缬沙坦剂量,即160mg/d。30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要求2d最好随访一次,观察两组血压控制、心率改变、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疗效评定
①显效:高血压症状基本消失,SBP恢复正常水平或降幅不少于20mmHg,DBP降幅不少于10mmHg,心律失常发作频率降至治疗前的20%以内;②有效:高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SBP恢复正常水平或降幅保持在10~19mmHg,DBP降幅在10mmHg以内,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是治疗前的35%;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利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并通过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利用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疗效
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可见,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以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为主。其中,对照组8例(24.2%),实验组6例(18.2%)。可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大(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还尚不完全清楚。据相关研究证实,心房电生理重构与结构重构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最显著的特征是心房间质纤维化,这主要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说明RAAS系统和心律失常有着重要的联系[2]。高血压患者体内的RAAS系统一旦被激活,则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果RAAS活性越高,则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则越大[3]。通常患者在疲劳、情绪激动等状态下容易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慌、气短、胸闷等。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低血压,进而引起昏厥。快速心律失常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反复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心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等。当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很多,但也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因此,如何合理用药对控制血压、缓解心律失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从而达到降压以及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同时,该药对心脑肾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衰、心肌梗塞等疾病中。美托洛尔属于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其作用机理是对心脏内β1受体产生阻碍作用,便能使心率减缓,达到抑制心肌收缩,减小心排出量的目的。同时,该药对儿茶酚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进而达到降压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疾病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将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比单纯应用美托洛尔的疗效更显著。实验组的血压降幅以及心功能改善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综上可知,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采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德明.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11-112
[2]郑春成.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4,15(1):83-84.
[3]张毓娟.缬沙坦对心房颤动复发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