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文章从多方面探讨了英语课程学业评价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了《中学生英语学业形成性评价方案》。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原则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言语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等九种智能;大多数人是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这些智能之间通常以复杂的方式起着共同作用”。英语学业评价不但要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要能促进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完善人格的人[1]。
我国的语言专家預测未来语言的发展趋势,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该趋势是从分析转向综合;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该趋势是由形式、知识转向内容、运用;从测试方式的角度出发,该趋势是从个别技能转向多项技能;从题型的角度出发,该趋势是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从只注重测试结果转向注重考试过程;从间接测试到直接测试。
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实行多元化评价。我国以前乃至目前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量化评价,不可否认,量化评价在一定的领域是比较科学的,如果应用适当,确实能凸显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指出,英语课程学业评价要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由此可见,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进而实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教育评价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或称总结性评价)。这一对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芬(G..F.Scriven) 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提出来的,前者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和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活动质量;而后者是指在教育活动发生后的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2]。
我们认为,英语课程学业评价应当坚持下列四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情感教育理论让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信心是比黄金还宝贵的东西。”自信心是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但新的目标总是要以已经实现的目标为基础。日本教育家田畸仁经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在实施英语学业评价时,要始终坚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在定性评价中更要如此,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成长的自信心。
二、坚持评价过程发展性原则
我们坚持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过程应该具有发展性。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参与情况、合作意识等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持续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引导他们及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三、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的核心就是贯穿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即自我评价与调整。因此,学生在学业评价中不只是评价的客体(被评价的对象),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应该参与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
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应该将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师评价主体转向多个学生评价主体,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坚持评价内容综合性原则
评价内容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蕴涵:英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交际英语能力、情意品德、智慧能力、思想文化和自学能力[3]。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变为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着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为此,我们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把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情况;教师、学生、家长一同参加研讨英语学业评价的方案。
经过两轮实验和多次讨论后,我们制订出了《中学学生英语课程学业评价方案》。
(一)学习习惯(20分)
1.基本规范 (5分):就学生是否有良好的预习与复习习惯,收集和使用学习资料的习惯等进行评价。
2.自主学习(5分):从学习目标、思考、思维、创造性、等维度考虑,课前积极主动预习,课堂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课后认真复习。
3.合作学习(10分):尊重、倾听对方观点,参与小组交流,善于建议、比较、分析、选择、判断、分享,乐于接纳与互助等,个人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可以在小组平均加分的基础上给个人适当加分。
(二)学习内容(40分)
1.听说(20分)。从值日报告、平时背书、外教课成绩、期末口语成绩等维度考查。
2.读写 (20分)。 (1)课外阅读(10分)。小说、报刊等阅读;摘抄、读书报告等。(2)作业(10分)。以教师批改分数折算,包括预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作业等。少交一次作业扣1分;发现抄袭他人作业一次扣2分;5次作业不交的,即取消该项得分。预习情况以完成教师规定的内容为基本依据,老师抽查和小组间互查。
(三)阶段检测(35分)
1.平时或单元成绩取10次平时成绩平均折算,占10分。
2.期中测试成绩占25分。
(四)期末考核(25分)
期末测试成绩占25分。
(五) 英语能力展示(10分)
主要是指学生有某方面特长,在竞赛中获奖,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如英语角、外语节、夏令营、支教、口语大赛、竞赛、外语选修、记者投稿、剧本、雅思托福等活动,视情况给予适当加分。
在以上维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更是学生增强自信心、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语言技能、培养合作意识、探究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学习语言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
所以,从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实践的重要性入手,引发他们认真思考,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增强自信,训练思维,培养合作意识,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让学生经过准备,能进行1-3分钟的英语演讲(5级至8级中的说的目标)。
针对学生课堂上不敢开口、不愿开口的原因,共同商定英语课堂参与评价的方法。把形成性评价用于英语课堂的学习评价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尤其是说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益。
总之,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一张试卷一支笔”单一的评价模式,更不应生存于比先后、论长短的应试选拔操作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学生观、知识观,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动建构知识,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让他们在建构中成长。
英语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艳,何莲珍.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与多样化测试体系:依据与思路[J].中国外语, 2015(03):4-13.
[2]陈晖.浅谈新课程下我校高中英语模块学习评价方案实施[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09(16):22-25.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原则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言语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等九种智能;大多数人是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这些智能之间通常以复杂的方式起着共同作用”。英语学业评价不但要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要能促进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完善人格的人[1]。
我国的语言专家預测未来语言的发展趋势,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该趋势是从分析转向综合;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该趋势是由形式、知识转向内容、运用;从测试方式的角度出发,该趋势是从个别技能转向多项技能;从题型的角度出发,该趋势是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从只注重测试结果转向注重考试过程;从间接测试到直接测试。
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实行多元化评价。我国以前乃至目前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量化评价,不可否认,量化评价在一定的领域是比较科学的,如果应用适当,确实能凸显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指出,英语课程学业评价要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由此可见,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进而实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教育评价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或称总结性评价)。这一对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芬(G..F.Scriven) 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提出来的,前者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和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活动质量;而后者是指在教育活动发生后的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2]。
我们认为,英语课程学业评价应当坚持下列四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情感教育理论让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信心是比黄金还宝贵的东西。”自信心是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但新的目标总是要以已经实现的目标为基础。日本教育家田畸仁经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在实施英语学业评价时,要始终坚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在定性评价中更要如此,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成长的自信心。
二、坚持评价过程发展性原则
我们坚持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过程应该具有发展性。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参与情况、合作意识等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持续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引导他们及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三、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的核心就是贯穿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即自我评价与调整。因此,学生在学业评价中不只是评价的客体(被评价的对象),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应该参与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
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应该将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师评价主体转向多个学生评价主体,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坚持评价内容综合性原则
评价内容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蕴涵:英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交际英语能力、情意品德、智慧能力、思想文化和自学能力[3]。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变为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着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为此,我们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把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情况;教师、学生、家长一同参加研讨英语学业评价的方案。
经过两轮实验和多次讨论后,我们制订出了《中学学生英语课程学业评价方案》。
(一)学习习惯(20分)
1.基本规范 (5分):就学生是否有良好的预习与复习习惯,收集和使用学习资料的习惯等进行评价。
2.自主学习(5分):从学习目标、思考、思维、创造性、等维度考虑,课前积极主动预习,课堂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课后认真复习。
3.合作学习(10分):尊重、倾听对方观点,参与小组交流,善于建议、比较、分析、选择、判断、分享,乐于接纳与互助等,个人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可以在小组平均加分的基础上给个人适当加分。
(二)学习内容(40分)
1.听说(20分)。从值日报告、平时背书、外教课成绩、期末口语成绩等维度考查。
2.读写 (20分)。 (1)课外阅读(10分)。小说、报刊等阅读;摘抄、读书报告等。(2)作业(10分)。以教师批改分数折算,包括预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作业等。少交一次作业扣1分;发现抄袭他人作业一次扣2分;5次作业不交的,即取消该项得分。预习情况以完成教师规定的内容为基本依据,老师抽查和小组间互查。
(三)阶段检测(35分)
1.平时或单元成绩取10次平时成绩平均折算,占10分。
2.期中测试成绩占25分。
(四)期末考核(25分)
期末测试成绩占25分。
(五) 英语能力展示(10分)
主要是指学生有某方面特长,在竞赛中获奖,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如英语角、外语节、夏令营、支教、口语大赛、竞赛、外语选修、记者投稿、剧本、雅思托福等活动,视情况给予适当加分。
在以上维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更是学生增强自信心、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语言技能、培养合作意识、探究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学习语言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
所以,从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实践的重要性入手,引发他们认真思考,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增强自信,训练思维,培养合作意识,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让学生经过准备,能进行1-3分钟的英语演讲(5级至8级中的说的目标)。
针对学生课堂上不敢开口、不愿开口的原因,共同商定英语课堂参与评价的方法。把形成性评价用于英语课堂的学习评价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尤其是说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益。
总之,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一张试卷一支笔”单一的评价模式,更不应生存于比先后、论长短的应试选拔操作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学生观、知识观,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动建构知识,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让他们在建构中成长。
英语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艳,何莲珍.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与多样化测试体系:依据与思路[J].中国外语, 2015(03):4-13.
[2]陈晖.浅谈新课程下我校高中英语模块学习评价方案实施[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09(1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