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导入法,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导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温故法;史料法;实用法;质疑法
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创设一种较佳的问题情境,启发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一种有着高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求知”同教师的“引导”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温故法导入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由已知向未知的导入方法。常用复习提问已学知识,提出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支点,这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大有益处。如讲授交流电路RLC串、并联电路时,先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入R、L、C单一参数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伏安特性、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能量储存等,这样不但弥补了上次因时间较紧没有将R、L、C单一参数进行比较与总结的不足,而且可以顺利引入本次课程RLC串、并联电路,学生在弄清了R、L、C单一参数后,再来学习RLC串、并联电路,就会事半功倍。
史料法导入
电工电子技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教师如果适时、合理地从中摘取几片花絮,无疑会为寂静的课堂带来几分生动,为学生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增添几分兴致。如在讲半导体器件前,我简要地介绍了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从1904年第一只真空管问世开始,到1948年诞生在贝尔实验室的第一只半导体锗晶体管;从60年代初出现的只有4个逻辑门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到目前使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每当电子器件有一次变革,电子技术就有一次突破性进展。正是由于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的问世,导致人类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这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地去学习各种电子器件,体会每种器件所代表的时代特征。
实用法导入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能恰当地选择一些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又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实例来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引发学生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在讲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我以“设计好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表决器”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参与做评判活动,学生们一下就来了精神,教师适时提问:“活动中表决器有什么特点?它属于什么电路?怎样实现呢?”这样因势利导地切入正题引入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教师要擅于引用学生熟悉的现象事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又例如:在讲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时举例,家里的灯在晚上八、九点钟明亮还是在十二点以后明亮呢?同学们回答:“十二点以后亮”;再问:为什么呢?同学们却含糊其辞。进一步启发:人们平时说空调带不起来,日光灯起动不了,这是什么原因?有些同学回答:“电压太低。”紧接着再问:负载两端的电压与负载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负载越多,负载两端的电压是越高还是越低?引入新课,使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负载越多,负载两端电压愈低。这些学生既熟悉又感觉有些神秘的问题,一旦提出,他们就会有一种急于寻求答案的迫切心情。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用结合、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质疑法导入
质疑法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授课一开始就创设情境,提出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例如:在讲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电源既可以用电压源串联电阻来代替,也可以用电流源并联电阻来代替,那么这两种电源模型之间可不可以相互变换呢?如果可以又怎样来进行等效变换呢?”,疑问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引起悬念,激起学生解疑释疑的热情,起到了渗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的激学作用。课后,大家就会体会到释疑后的豁然开朗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这种层层设疑,步步深入,容易牵动学生思维,进入智力活动的活跃期,使其智慧火花不断迸射,主动地与教师一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进入了教学活动的最佳情境。
对比法导入
从内容体系上看,电工电子技术课可分为三大对立统一体:电路与磁路、变压器与电机、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而每一部分的内容又包含若干对立统一的概念与规律。例如,在电路理论中,有直流与交流、开路与短路、暂态与稳态等等。在数字电子技术中,有门电路与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编码器与译码器、寄存器与计数器等等。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应用对比法导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授译码器时,我们有了对编码器的学习,所以我们先列出三位二进制编码器的编码表(如表1),然后说明译码器和编码器的过程相反,编码器是将某种信号或十进制的数码(输入)编成二进制代码(输出),译码器则是将二进制码(输入)按其编码时的原意译成对应的信号或十进制数码(输出)。从而就很容易列出三位二进制译码器的状态表(如表2)。这样,有了编码器的知识和这两个状态表的鲜明对比之后,我们再对其余译码器的介绍就会很容易,学生也会很好的区别和理解编码器及译码器。
结束语
新课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开头,一个新知识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作用,是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艺术水平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基本功,通过精心设计、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到实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和讲授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在开讲伊始,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共鸣,就是成功的开始。同时还应注意多种导入方法交错使用,使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亮点。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发现导入法可以使学生和老师产生互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且成功的导入法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后面的讲授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导入法的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殷佳琳.电工电子技术科教学的导人技巧[J].机械职业教育,2005(8).
关键词:温故法;史料法;实用法;质疑法
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创设一种较佳的问题情境,启发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一种有着高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求知”同教师的“引导”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温故法导入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由已知向未知的导入方法。常用复习提问已学知识,提出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支点,这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大有益处。如讲授交流电路RLC串、并联电路时,先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入R、L、C单一参数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伏安特性、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能量储存等,这样不但弥补了上次因时间较紧没有将R、L、C单一参数进行比较与总结的不足,而且可以顺利引入本次课程RLC串、并联电路,学生在弄清了R、L、C单一参数后,再来学习RLC串、并联电路,就会事半功倍。
史料法导入
电工电子技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教师如果适时、合理地从中摘取几片花絮,无疑会为寂静的课堂带来几分生动,为学生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增添几分兴致。如在讲半导体器件前,我简要地介绍了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从1904年第一只真空管问世开始,到1948年诞生在贝尔实验室的第一只半导体锗晶体管;从60年代初出现的只有4个逻辑门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到目前使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每当电子器件有一次变革,电子技术就有一次突破性进展。正是由于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的问世,导致人类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这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地去学习各种电子器件,体会每种器件所代表的时代特征。
实用法导入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能恰当地选择一些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又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实例来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引发学生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在讲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我以“设计好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表决器”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参与做评判活动,学生们一下就来了精神,教师适时提问:“活动中表决器有什么特点?它属于什么电路?怎样实现呢?”这样因势利导地切入正题引入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教师要擅于引用学生熟悉的现象事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又例如:在讲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时举例,家里的灯在晚上八、九点钟明亮还是在十二点以后明亮呢?同学们回答:“十二点以后亮”;再问:为什么呢?同学们却含糊其辞。进一步启发:人们平时说空调带不起来,日光灯起动不了,这是什么原因?有些同学回答:“电压太低。”紧接着再问:负载两端的电压与负载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负载越多,负载两端的电压是越高还是越低?引入新课,使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负载越多,负载两端电压愈低。这些学生既熟悉又感觉有些神秘的问题,一旦提出,他们就会有一种急于寻求答案的迫切心情。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用结合、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质疑法导入
质疑法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授课一开始就创设情境,提出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例如:在讲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电源既可以用电压源串联电阻来代替,也可以用电流源并联电阻来代替,那么这两种电源模型之间可不可以相互变换呢?如果可以又怎样来进行等效变换呢?”,疑问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引起悬念,激起学生解疑释疑的热情,起到了渗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的激学作用。课后,大家就会体会到释疑后的豁然开朗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这种层层设疑,步步深入,容易牵动学生思维,进入智力活动的活跃期,使其智慧火花不断迸射,主动地与教师一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进入了教学活动的最佳情境。
对比法导入
从内容体系上看,电工电子技术课可分为三大对立统一体:电路与磁路、变压器与电机、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而每一部分的内容又包含若干对立统一的概念与规律。例如,在电路理论中,有直流与交流、开路与短路、暂态与稳态等等。在数字电子技术中,有门电路与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编码器与译码器、寄存器与计数器等等。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应用对比法导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授译码器时,我们有了对编码器的学习,所以我们先列出三位二进制编码器的编码表(如表1),然后说明译码器和编码器的过程相反,编码器是将某种信号或十进制的数码(输入)编成二进制代码(输出),译码器则是将二进制码(输入)按其编码时的原意译成对应的信号或十进制数码(输出)。从而就很容易列出三位二进制译码器的状态表(如表2)。这样,有了编码器的知识和这两个状态表的鲜明对比之后,我们再对其余译码器的介绍就会很容易,学生也会很好的区别和理解编码器及译码器。
结束语
新课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开头,一个新知识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作用,是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艺术水平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基本功,通过精心设计、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到实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和讲授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在开讲伊始,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共鸣,就是成功的开始。同时还应注意多种导入方法交错使用,使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亮点。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发现导入法可以使学生和老师产生互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且成功的导入法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后面的讲授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导入法的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殷佳琳.电工电子技术科教学的导人技巧[J].机械职业教育,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