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 ”正悄然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 高校校园文化”让微电影横空出世,微电影自推出之际就开始火爆网络,利用微电影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的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互联网 ;微电影;校园文化;价值
自从2015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的概念后,“互联网 ”已成为2015年以来社会科技行业与创新创业发展中最为热门的名词。“互联网 ”正悄然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 商贸”产生年交易额破万亿美元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使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增长点;“互联网 金融”使余额宝破土而出,横扫互联网金融迅速成为普通大众日常所需;“互联网 教育”打破壁垒,慕课课程在线学习穿越时空包罗万象、跨越国界跨专业融合一切不再遥远;“互联网 高校校园文化”让微电影横空出世,伴随着这种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新媒体、新媒介——“微电影”到来,人们的生活习惯,沟通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微电影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微电影自推出之际就开始火爆网络,利用微电影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的研究热点之一。纵观现有研究,围绕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 ”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微电影与高校校园文化关系类的论著,主要阐述微电影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其观点可以概括为微电影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和载体,冲击校园文化核心价值、拓宽校园文化建设时空维度,校园文化引导功能遭到弱化和促进校园亚文化全面繁荣,一定程度影响传统校园文化发展三个方面。其次,“互联网 ”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未经过滤的、甚至是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无节制的涌进大学生的信息通道,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于开展。再次,“互联网 ”生活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宅,容易出现脱离现实群体、甚至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出现情感泡沫、诚信滑坡等诚信危机。最后,“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思想更活跃更激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微电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问题,主要观点为微电影能够创新校园文化载体、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更新、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释放压力等两个方面。
(一) 互联网 时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更新
“互联网 ”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变得更加公平公开、共享开放。微博、微信、微课平台上,每分钟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新闻时事、至理名言、名师微课更新。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更善于利用微信、微博、微课平台开展课余学习,能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学生通过各类手机软件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微学习,更好地利用了琐碎的时间片段。而各类微媒体软件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领域的知识,便于学生更加方便的涉猎各种知识。
(二) 互联网 时代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释放压力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多数为90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微时代”正好契合了他们的需要,给他们展现自我、发挥才智的舞台。通过各类微媒体软件,学生能够尽情地挥洒青春,实现自我,从而找到提升自身价值的途径。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高职院校学生不可避免的承受着学业、经济、社交、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挫折,心里问题日渐严重。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软件就成了学生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利用微电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议和策略上,如坚持顶层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意见领袖”引导及注重效果总结反馈等方面。其次,通过构建“微平台”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媒体”构建坚固的思想教育阵地,有效地向大学生开展服务,提高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大众性和即时性,使大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最新的信息,并从中获取学习内容,这使得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想法、需求难以把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往往会滞后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而大学生对新鲜名词及事物的吸收又常常会超前于教育者。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工作如果未能及时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传统德育内容和形式失去兴趣与耐心,影响德育效果。
第四、微电影本身的研究,一是微电影的内容来看,制作专业化、播出专业化、逐步同步覆盖电视台这一主流渠道,会大幅提升微电影的广告和内容创作本身的价值。二是强调品牌化意识淡薄。品牌化趋势更易于打开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受众的忠诚度。三是商业定制趋势欠缺。商业定制是微电影发展的另一趋势,那也可以形容为加长版的广告。在传统电影里受众不乏看到大量硬性广告植入,这一做法非但影响受众观赏影片的情绪,而且影响影片的整体艺术效果。①重视和利用微媒体,营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微环境,构建微电影课堂;②建立微电影典型,树立高职院校官方微电影的权威性;③加强舆情监管,建立文化校园;④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的微素養。在“互联网 ”,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跨媒体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也在谋求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平台,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网站主要通过主体网页、交流论坛、网上咨询服务等来开展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有一些高校陆续开通了官方微博等新的宣传教育平台,但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还比较单一,现有的网站普遍存在着版块少、内容薄、篇幅长、反响弱的状况,更新速度慢,对社会问题敏感度低,微电影适应“互联网 ”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工作对跨媒体融合的要求。
作者简介:
胡新林,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 ;微电影;校园文化;价值
自从2015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的概念后,“互联网 ”已成为2015年以来社会科技行业与创新创业发展中最为热门的名词。“互联网 ”正悄然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 商贸”产生年交易额破万亿美元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使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增长点;“互联网 金融”使余额宝破土而出,横扫互联网金融迅速成为普通大众日常所需;“互联网 教育”打破壁垒,慕课课程在线学习穿越时空包罗万象、跨越国界跨专业融合一切不再遥远;“互联网 高校校园文化”让微电影横空出世,伴随着这种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新媒体、新媒介——“微电影”到来,人们的生活习惯,沟通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微电影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微电影自推出之际就开始火爆网络,利用微电影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的研究热点之一。纵观现有研究,围绕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 ”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微电影与高校校园文化关系类的论著,主要阐述微电影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其观点可以概括为微电影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和载体,冲击校园文化核心价值、拓宽校园文化建设时空维度,校园文化引导功能遭到弱化和促进校园亚文化全面繁荣,一定程度影响传统校园文化发展三个方面。其次,“互联网 ”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未经过滤的、甚至是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无节制的涌进大学生的信息通道,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于开展。再次,“互联网 ”生活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宅,容易出现脱离现实群体、甚至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出现情感泡沫、诚信滑坡等诚信危机。最后,“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思想更活跃更激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微电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问题,主要观点为微电影能够创新校园文化载体、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更新、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释放压力等两个方面。
(一) 互联网 时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更新
“互联网 ”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变得更加公平公开、共享开放。微博、微信、微课平台上,每分钟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新闻时事、至理名言、名师微课更新。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更善于利用微信、微博、微课平台开展课余学习,能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学生通过各类手机软件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微学习,更好地利用了琐碎的时间片段。而各类微媒体软件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领域的知识,便于学生更加方便的涉猎各种知识。
(二) 互联网 时代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释放压力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多数为90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微时代”正好契合了他们的需要,给他们展现自我、发挥才智的舞台。通过各类微媒体软件,学生能够尽情地挥洒青春,实现自我,从而找到提升自身价值的途径。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高职院校学生不可避免的承受着学业、经济、社交、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挫折,心里问题日渐严重。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软件就成了学生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利用微电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议和策略上,如坚持顶层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意见领袖”引导及注重效果总结反馈等方面。其次,通过构建“微平台”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媒体”构建坚固的思想教育阵地,有效地向大学生开展服务,提高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大众性和即时性,使大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最新的信息,并从中获取学习内容,这使得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想法、需求难以把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往往会滞后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而大学生对新鲜名词及事物的吸收又常常会超前于教育者。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工作如果未能及时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传统德育内容和形式失去兴趣与耐心,影响德育效果。
第四、微电影本身的研究,一是微电影的内容来看,制作专业化、播出专业化、逐步同步覆盖电视台这一主流渠道,会大幅提升微电影的广告和内容创作本身的价值。二是强调品牌化意识淡薄。品牌化趋势更易于打开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受众的忠诚度。三是商业定制趋势欠缺。商业定制是微电影发展的另一趋势,那也可以形容为加长版的广告。在传统电影里受众不乏看到大量硬性广告植入,这一做法非但影响受众观赏影片的情绪,而且影响影片的整体艺术效果。①重视和利用微媒体,营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微环境,构建微电影课堂;②建立微电影典型,树立高职院校官方微电影的权威性;③加强舆情监管,建立文化校园;④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的微素養。在“互联网 ”,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跨媒体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也在谋求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平台,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网站主要通过主体网页、交流论坛、网上咨询服务等来开展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有一些高校陆续开通了官方微博等新的宣传教育平台,但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还比较单一,现有的网站普遍存在着版块少、内容薄、篇幅长、反响弱的状况,更新速度慢,对社会问题敏感度低,微电影适应“互联网 ”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工作对跨媒体融合的要求。
作者简介:
胡新林,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水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