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冰壶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战术策略应用与执行能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趋于一致。面对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及时切换战术应对和调整体力分配是每名队员和教练员应该熟练掌握的必备技能。本文通过对冰壶运动比赛的总结和分析,探讨针对不同比赛情景的比赛战术和体能分配调节策略,以期对冰壶运动员临场比赛的战术切换和体能合理分配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冰壶;体能分配;比赛战术
冰壶项目历史悠久,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原名冰上溜石。当时是人们在冬天湖面上开展的娱乐性运动。16世纪正式有了冰上溜石的比赛。是以团队为单位来进行竞技的体育项目。冰壶于1995年传入中国,由日本教学传授。从此中国诞生了第一批冰壶学员,冰壶项目正式进入中国。2001年哈尔滨市体育工作队成立了中国第一只冰壶专业队。从此中国有了专业冰壶运动员。2002年世界冰壶联合大会上,宣布中国为世界冰壶联合会会员,这对我国冰壶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95年开始至今,冰壶项目虽然传入中国时间较晚,文化根基薄弱。但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历史奇迹。2003年中国女子国家冰壶队正式成立,国内场地器材设施简陋。由于项目刚起步,没有经验丰富的教练。再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队员刻苦训练,不畏艰险。参加过数次太平洋冰壶锦标赛,经历过无数的失败。终于在2008年在泛太平洋冰壶锦标赛上获得了亚军,货到了世界冰壶锦标赛的资格。2009年3月25日中国女子国家队更是杀出重围获得了世锦赛的冠军,创造了中国冰壶的历史。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女子国家队不但战胜了当时的老师日本。而且还打败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加拿大队,战胜了一系列北欧传统强队。之后不久又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摘得铜牌,完成又一突破。从刚成立到创造历史。中国队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跻身世界一流水准。经过多年的比赛与训练,通过不断地向冰壶传统强队学习,最后融会贯通。我们中国冰壶也总结出了真正适合中国人的训练方式。
而在参加大赛时,除了做好技战术安排,稳定心态情绪之外,怎么合理的分配体能也是长久以来尤为关键的话题。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就要尽量保证在每一场比赛当中有充沛的体能。冰壶比赛是相当消耗体能的,国际大赛(以世锦赛与冬奥会为例)往往都会采取单循环的赛制,参赛队伍要与所有的队伍都交手,一般进行11场比赛。频率多为一天两场,比赛采用十局制,每场比赛(不打加局,不提前赢得或者放弃比赛的情况下)用时约为两个半小时,每天至少要进行5小时的比赛。因此运动员体能的分配就显得尤其的关键,为了在大赛中发挥的更加得心应手,每个队伍也会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而比赛当中影响运动员体能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冰壶比赛技术进攻,防守,攻防转换(以攻为守,以守为攻)的具体定义,以及与体能消耗的关联
(一)进攻
进攻战术在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以得分为最后目标。大多数采用占位,旋进,粘贴,轻磕等投球类战术想方设法最终占领得分点(圆心)比赛时采用进攻战术就意味着要同时要求投壶者,两名扫冰者,指挥者全队人员进行工作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说采用进攻战术是极为消耗体能的。正因为如此,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队伍为了追平反超比分需要不停的进攻。所以在逆风局的情况下想要赢得比赛需要付出比对手多得多的体能。
(二)防守
防守戰术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以减少比分或清空此局拖延比赛局数为最终目标。大多数会采用打定,打甩,旋打,清空,大力量传击与双飞甚至多飞为主要选择。防守战术不仅仅会击打对手的冰壶,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还会击打清空自己的冰壶,为了不给对手粘贴的机会防止对手得分。采用防守战术可以以逸待劳,但是也绝不会得到理想的分数。防守战术是节省体能的好方法,击打时冰壶运行速度比较快,扫冰的时间与力道也就大大的减少。所以防守战术也是一种调整队伍整体状态,恢复或节省体能的手段。
(三)攻防转换(以攻为守,以守为攻)
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比赛白热化时期(3-6局)虽然其他局数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3-6局是最为常见频繁的。攻防转换指的是:1.以进攻的技战术做出防守。比如在先手的情况下,想要控制后手得分。除了利用比较常见的击打战术来控制比分,还可以利用粘贴来控制住对手,从而达到强制性送对手一分或利用先手偷分的目的。而以守为攻指的是:通过防守战术而达成防守与进攻两个目的,而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局势都不会很好,所以指挥者才会想利用一只球同时完成两个战术。比方说:打出一个双飞可以同时把对手的两只冰壶击出有效去,而且自己的冰壶还会留在大本营里。因为攻防转换并没有很固定的技术可以判定到底是进攻还是防守。所以攻防转换并没有很明确到底消耗体能,还是节省体能。
二、冰壶比赛小局与大局体能分配策略
(一)小局体能分配策略
所谓小局,就是单个一场十局的比赛。一般的队伍不会一直进攻打十局,更不会一直防守打十局。而是有攻有守,松弛有度。比较常见的分配方式为(十局比赛为例):1-2局,熟悉场地节省体能并热身,主要的目的是找到场地的手感。3-6局,3-6局的局势一般都是比较精彩。观赏性高,战术转换丰富,技术要求精细,配合要求流畅,更是考验团队整体能力水平的关键点。在所有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所消耗的体能也自然是十局之中最高点。7—10局,比赛进入后半程,也就是说进入了战术倒局局面。战术倒局就是在比分相近的情况下(差距不超2分)想办法最后一局拿到后手。一般都在第七局安排倒局的战术,先手单数局送分,后手双数局得分。这样的战术安排必然会出现某一局双方打的很简单。这样的情况下体能的消耗程度就会比较3—6局小了很多。以上为比较常见的比赛体能分配方式。
(二)大局体能分配策略
大局就是整个比赛(小组赛,半决赛,决赛)这样的体能分配就需要一定的大赛经验,首先要确定小组赛对手的先后顺序。其次要明确自己队伍在所有队伍之中的水平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接下来就可以制定体能的分配目标。与小局相似,前3场比赛尽量不要用力过猛,保存体能,持续进入状态。避免到比赛后期因体能消耗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比赛发挥。中期比赛需要看对手制定方案,假如遇到的对手比较强大,己方胜率只有百分之十或者十以下,则完全可以十局防守,避其锋芒。保存体能的同时还可以拉近比分,增加获胜概率。而比赛后期,这需要看小组排名再做打算。一切以不计代价进入半决赛为目标。确定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也可以尽量保存精力以投入到更加重要的半决赛与决赛。以上为大局的体能分配方案。 三、赛中影响体能各类因素
(一)比赛战术安排影响体能消耗
冰壶比赛中体能消耗最多的是一垒与二垒,他们承担全队中最多的扫冰工作。如果队伍采取进攻的战术,那么每一只冰壶运行的时间为16秒左右。而大部分防守的战术每一只冰壶运行的时间为10秒左右。一垒与二垒都需要每一局配合扫冰完成6只冰壶。一场十局制的比赛一二垒就至少扫冰60只冰壶。所以一二垒的体能分配问题尤为重要。比赛当中如果要合理地分配体能,首先就要从制定的战术入手。战术简单,防守球多。就會减轻一二垒的运动量,从而达到保存体力的目的。
(二)扫冰动作的技术合理性
扫冰动作分为主扫冰与副扫冰,扫冰技术分为开合式与闭合式。
闭合式扫冰大多数用在一个队伍的主扫冰位置。闭合式区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运动员在扫冰的过程中姿态较低,冰壶杆紧紧夹贴在身体之间。以便于更好的发力扫冰。闭合式扫冰技术需要很好的核心力量与上肢力量。在扫冰的过程之中身体的重心需要放在冰壶杆上,用以加强扫冰效果。
开合式扫冰主要由副扫冰担任。这类技术动作的特点是动作较高,加大自己的视野获取指挥者所交流出的信息来进行扫冰的判断。判断过程中还需要经常性的启动与中止扫冰技术动作。虽然没有像主扫冰对力量需求那么大。不过在冰上频繁的启动与中止技术动作也会需要一定的核心力量来提高自己技术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体能的消耗与冰壶的扫冰技术也是具有紧密的关联。
(三)赛前赛后行程安排
一般参与国际大赛就会面临比赛举办地在国外的问题,而想要去参赛就需要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一系列交通工具。而且不同国家还会有时差的因素影响着运动员。所以在参加大赛之前做一份比赛行程及作息时间安排表就会对运动员比赛时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冰壶大赛比赛预案一般包括:
(1)与所有队伍的比赛时间以及赛道;
(2)比赛的整个赛制,晋级方法以及决赛形式;
(3)参赛的整体战术逻辑;
(4)每天队员的作息时间;
(5)赛前赛后总结会时间;
(6)赛前准备活动;
(7)教练以及队医的基本工作;
(8)团队的应急预案以及替补上场的时机。
由此看来,参加比赛之前的预案是尤为关键的。预案可以保证参赛团队在比赛期间有计划的进行比赛与生活。而运动员就不用担心比赛之外的各种问题,可以更加专注的比赛。有更多的精力以及体能来投入激烈的竞争。所以除了运动员比赛之中的因素,其他外界因素也是影响运动员体能的关键。
四、结论
由此看来,想要有效节省体能的消耗是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团队的配合,战术的制定,技术的合理性,以及科学的比赛预案这几点来实现的。在比赛过程中一个成熟的冰壶团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交流细节来达到减少体能消耗的目的。冰壶大赛是非常漫长的,这样就会更加考验运动员的体能与意志。往往最终的胜利者需要具备技战术的能力,相互配合的默契。而支撑这些因素的关键就是体能,科学实现对体能消耗的掌控。
参考文献
[1]姜懿伦.2014索契冬奥会中国女子冰壶队与前六名竞技能力发挥对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2]王涛.中国冰壶混合双人队与世界强队技战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8,31(01):114–118.
[3]朱宝峰,王丽华,李双玲.冰壶运动员竞技能力探析[J].冰雪运动,2018,40(01):33–37.
关键词:冰壶;体能分配;比赛战术
冰壶项目历史悠久,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原名冰上溜石。当时是人们在冬天湖面上开展的娱乐性运动。16世纪正式有了冰上溜石的比赛。是以团队为单位来进行竞技的体育项目。冰壶于1995年传入中国,由日本教学传授。从此中国诞生了第一批冰壶学员,冰壶项目正式进入中国。2001年哈尔滨市体育工作队成立了中国第一只冰壶专业队。从此中国有了专业冰壶运动员。2002年世界冰壶联合大会上,宣布中国为世界冰壶联合会会员,这对我国冰壶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95年开始至今,冰壶项目虽然传入中国时间较晚,文化根基薄弱。但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历史奇迹。2003年中国女子国家冰壶队正式成立,国内场地器材设施简陋。由于项目刚起步,没有经验丰富的教练。再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队员刻苦训练,不畏艰险。参加过数次太平洋冰壶锦标赛,经历过无数的失败。终于在2008年在泛太平洋冰壶锦标赛上获得了亚军,货到了世界冰壶锦标赛的资格。2009年3月25日中国女子国家队更是杀出重围获得了世锦赛的冠军,创造了中国冰壶的历史。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女子国家队不但战胜了当时的老师日本。而且还打败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加拿大队,战胜了一系列北欧传统强队。之后不久又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摘得铜牌,完成又一突破。从刚成立到创造历史。中国队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跻身世界一流水准。经过多年的比赛与训练,通过不断地向冰壶传统强队学习,最后融会贯通。我们中国冰壶也总结出了真正适合中国人的训练方式。
而在参加大赛时,除了做好技战术安排,稳定心态情绪之外,怎么合理的分配体能也是长久以来尤为关键的话题。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就要尽量保证在每一场比赛当中有充沛的体能。冰壶比赛是相当消耗体能的,国际大赛(以世锦赛与冬奥会为例)往往都会采取单循环的赛制,参赛队伍要与所有的队伍都交手,一般进行11场比赛。频率多为一天两场,比赛采用十局制,每场比赛(不打加局,不提前赢得或者放弃比赛的情况下)用时约为两个半小时,每天至少要进行5小时的比赛。因此运动员体能的分配就显得尤其的关键,为了在大赛中发挥的更加得心应手,每个队伍也会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而比赛当中影响运动员体能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冰壶比赛技术进攻,防守,攻防转换(以攻为守,以守为攻)的具体定义,以及与体能消耗的关联
(一)进攻
进攻战术在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以得分为最后目标。大多数采用占位,旋进,粘贴,轻磕等投球类战术想方设法最终占领得分点(圆心)比赛时采用进攻战术就意味着要同时要求投壶者,两名扫冰者,指挥者全队人员进行工作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说采用进攻战术是极为消耗体能的。正因为如此,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队伍为了追平反超比分需要不停的进攻。所以在逆风局的情况下想要赢得比赛需要付出比对手多得多的体能。
(二)防守
防守戰术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以减少比分或清空此局拖延比赛局数为最终目标。大多数会采用打定,打甩,旋打,清空,大力量传击与双飞甚至多飞为主要选择。防守战术不仅仅会击打对手的冰壶,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还会击打清空自己的冰壶,为了不给对手粘贴的机会防止对手得分。采用防守战术可以以逸待劳,但是也绝不会得到理想的分数。防守战术是节省体能的好方法,击打时冰壶运行速度比较快,扫冰的时间与力道也就大大的减少。所以防守战术也是一种调整队伍整体状态,恢复或节省体能的手段。
(三)攻防转换(以攻为守,以守为攻)
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比赛白热化时期(3-6局)虽然其他局数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3-6局是最为常见频繁的。攻防转换指的是:1.以进攻的技战术做出防守。比如在先手的情况下,想要控制后手得分。除了利用比较常见的击打战术来控制比分,还可以利用粘贴来控制住对手,从而达到强制性送对手一分或利用先手偷分的目的。而以守为攻指的是:通过防守战术而达成防守与进攻两个目的,而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局势都不会很好,所以指挥者才会想利用一只球同时完成两个战术。比方说:打出一个双飞可以同时把对手的两只冰壶击出有效去,而且自己的冰壶还会留在大本营里。因为攻防转换并没有很固定的技术可以判定到底是进攻还是防守。所以攻防转换并没有很明确到底消耗体能,还是节省体能。
二、冰壶比赛小局与大局体能分配策略
(一)小局体能分配策略
所谓小局,就是单个一场十局的比赛。一般的队伍不会一直进攻打十局,更不会一直防守打十局。而是有攻有守,松弛有度。比较常见的分配方式为(十局比赛为例):1-2局,熟悉场地节省体能并热身,主要的目的是找到场地的手感。3-6局,3-6局的局势一般都是比较精彩。观赏性高,战术转换丰富,技术要求精细,配合要求流畅,更是考验团队整体能力水平的关键点。在所有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所消耗的体能也自然是十局之中最高点。7—10局,比赛进入后半程,也就是说进入了战术倒局局面。战术倒局就是在比分相近的情况下(差距不超2分)想办法最后一局拿到后手。一般都在第七局安排倒局的战术,先手单数局送分,后手双数局得分。这样的战术安排必然会出现某一局双方打的很简单。这样的情况下体能的消耗程度就会比较3—6局小了很多。以上为比较常见的比赛体能分配方式。
(二)大局体能分配策略
大局就是整个比赛(小组赛,半决赛,决赛)这样的体能分配就需要一定的大赛经验,首先要确定小组赛对手的先后顺序。其次要明确自己队伍在所有队伍之中的水平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接下来就可以制定体能的分配目标。与小局相似,前3场比赛尽量不要用力过猛,保存体能,持续进入状态。避免到比赛后期因体能消耗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比赛发挥。中期比赛需要看对手制定方案,假如遇到的对手比较强大,己方胜率只有百分之十或者十以下,则完全可以十局防守,避其锋芒。保存体能的同时还可以拉近比分,增加获胜概率。而比赛后期,这需要看小组排名再做打算。一切以不计代价进入半决赛为目标。确定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也可以尽量保存精力以投入到更加重要的半决赛与决赛。以上为大局的体能分配方案。 三、赛中影响体能各类因素
(一)比赛战术安排影响体能消耗
冰壶比赛中体能消耗最多的是一垒与二垒,他们承担全队中最多的扫冰工作。如果队伍采取进攻的战术,那么每一只冰壶运行的时间为16秒左右。而大部分防守的战术每一只冰壶运行的时间为10秒左右。一垒与二垒都需要每一局配合扫冰完成6只冰壶。一场十局制的比赛一二垒就至少扫冰60只冰壶。所以一二垒的体能分配问题尤为重要。比赛当中如果要合理地分配体能,首先就要从制定的战术入手。战术简单,防守球多。就會减轻一二垒的运动量,从而达到保存体力的目的。
(二)扫冰动作的技术合理性
扫冰动作分为主扫冰与副扫冰,扫冰技术分为开合式与闭合式。
闭合式扫冰大多数用在一个队伍的主扫冰位置。闭合式区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运动员在扫冰的过程中姿态较低,冰壶杆紧紧夹贴在身体之间。以便于更好的发力扫冰。闭合式扫冰技术需要很好的核心力量与上肢力量。在扫冰的过程之中身体的重心需要放在冰壶杆上,用以加强扫冰效果。
开合式扫冰主要由副扫冰担任。这类技术动作的特点是动作较高,加大自己的视野获取指挥者所交流出的信息来进行扫冰的判断。判断过程中还需要经常性的启动与中止扫冰技术动作。虽然没有像主扫冰对力量需求那么大。不过在冰上频繁的启动与中止技术动作也会需要一定的核心力量来提高自己技术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体能的消耗与冰壶的扫冰技术也是具有紧密的关联。
(三)赛前赛后行程安排
一般参与国际大赛就会面临比赛举办地在国外的问题,而想要去参赛就需要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一系列交通工具。而且不同国家还会有时差的因素影响着运动员。所以在参加大赛之前做一份比赛行程及作息时间安排表就会对运动员比赛时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冰壶大赛比赛预案一般包括:
(1)与所有队伍的比赛时间以及赛道;
(2)比赛的整个赛制,晋级方法以及决赛形式;
(3)参赛的整体战术逻辑;
(4)每天队员的作息时间;
(5)赛前赛后总结会时间;
(6)赛前准备活动;
(7)教练以及队医的基本工作;
(8)团队的应急预案以及替补上场的时机。
由此看来,参加比赛之前的预案是尤为关键的。预案可以保证参赛团队在比赛期间有计划的进行比赛与生活。而运动员就不用担心比赛之外的各种问题,可以更加专注的比赛。有更多的精力以及体能来投入激烈的竞争。所以除了运动员比赛之中的因素,其他外界因素也是影响运动员体能的关键。
四、结论
由此看来,想要有效节省体能的消耗是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团队的配合,战术的制定,技术的合理性,以及科学的比赛预案这几点来实现的。在比赛过程中一个成熟的冰壶团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交流细节来达到减少体能消耗的目的。冰壶大赛是非常漫长的,这样就会更加考验运动员的体能与意志。往往最终的胜利者需要具备技战术的能力,相互配合的默契。而支撑这些因素的关键就是体能,科学实现对体能消耗的掌控。
参考文献
[1]姜懿伦.2014索契冬奥会中国女子冰壶队与前六名竞技能力发挥对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2]王涛.中国冰壶混合双人队与世界强队技战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8,31(01):114–118.
[3]朱宝峰,王丽华,李双玲.冰壶运动员竞技能力探析[J].冰雪运动,2018,40(0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