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气息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中央美术学院我想从下面这件事说起,有一回看电视换台中闪过一个场景,正好就是在央美的版画教室里。当时正在拍摄一个节目,摄制的地点接近门口,而且那个教室也很大,除了镜头前的几个艺人,在镜头远处的工作台附近还有些学生在各忙各的。可能由于摄制组有点喧哗,拍了一会儿后有个学生走过来直接对着艺人和主持人提示说话声音小一些,他们正在上课。说完便转身走开了,全无好奇多看几眼之意。这个学生和镜头远处那一小群学生顿时都透出些许异于常人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气息,用现在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文艺青年或者小清新的气场。


  艺术院校是众所周知培养文艺青年的温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人印象里从事艺术行业的不是长头发就是光头。于是长发和光头几乎成了判断文青的象征符号,可以进行单向推理。文艺青年又与音乐、诗歌、美术、文学的关系总是异常暧昧。这几件不是太接地气儿的事儿,同时也就造就了这些喜爱或者进行专业艺术学习的人们的特性。虽然可以用简单的文艺青年4字来概括一大群人,但借用我们无论政治还是艺术上曾学习过的最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改编一下:“普通青年都是一样的,文艺青年各有各的文艺。”那么在央美这座建成灰色的大学里会诞生出怎样的文艺青年呢,如果用色彩形容的话,那肯定不止灰色一种,也可以说是不止一种灰色。在这所学府里浸滛后,自然会沾染到她所带来的气质。正如在校园钟楼上看这一片建筑群,也会发现这里在一片稳重大气的灰色基调下很有层次且千遍万化。


  由外到内
  一所学府带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从外观上的感触,由外向内的了解她的时候,外在的宏观感受肯定是最快速直观的。当你来到央美的时候,会最先注意到的会是什么,每个人肯定有所不同。不过一般而言,央美最显眼的建筑物有两个:校内的人看来,高耸矗立的钟楼,如同一座标杆;校外看肯定是美术馆,形似国家大剧院,也有人说像鸟巢。作为一所与世界接轨的美术学府,一个功能完备的美术馆,其所涵盖的无论在教育或者传播等方面的意义都是非凡的,且与学院风貌相呼应的。央美美术馆自然也是如此。每年的展览很多,校内外、国内外的都有,内容也从美术、摄影到设计、多媒体等,范围覆盖很广。无论多前沿的设计,多蜚声国际的展览都被一个灰色半圆形低调地遮蔽在里面,和整个学院散发的特质恰好吻合,兼容并蓄。所以央美的美术馆秉承着央美的教育理念,力图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并竭诚与艺术家及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目前正向涵盖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典藏修复、公共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全方位功能,这样便能进一步发挥大学美术馆的特点和优势,与大学的教学实践和学术资源紧密结合,以知识生产、学术研究及积累为主导,发挥美术馆的全面功能,配合不断创新的教学实践和社会的服务需求,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成为一个有知识生产活力、有积累和创造性、有文化个性和品格的美术馆。她散发出的特性和艺术功能正好与学院的教育特色交相呼应着。


  在外貌上对央美有了第一印象后,进一步了解马上会发现这所学校教育理念上的优良传统。央美一直是一所极重视“造型”基本功的学校,她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近100年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回顾历史,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学与创作一直在全国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靳尚谊等前辈所倡导的“关注现实、服务人民”和“为中国造型”的思想和方向,至今仍有着重要影响。《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开国大典》等作品,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且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艺术前辈影响下,现在的教师依然传承着这个艺术特色。
  众所周知,央美专业考试很难,对造型等要求几乎苛刻。还有多年艺考总结出的规律,除了素描造型上的苛刻,艺考老师的对色彩色调的口味极其单一,简言之就是“高级灰”──正如这里建筑的颜色。还有件事儿能佐证灰色的受欢迎程度,有次我穿灰靴子在央美里走,一只散步的野猫跑过来咬着一只靴角不放,玩耍尽兴了才肯放开,连学校里的猫都偏爱这个颜色。可无论如何灰色都不免会带给人一种学院派的刻板,教条,沉闷,缺乏创新的印象。不过央美在秉承这些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并没有放慢与时代同行的步伐,一旦迈过艺考门坎,就像走进那个看似乏味的灰色半圆美术馆,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一度可能会产生一种茫然的情绪,与艺考时单一的风格相比,突然面临无数方向与选择。跟练武术差不多,开始只练拳脚,某天师傅拿来一堆刀叉剑戟摆在眼前一地都是,无从下手。当突然面对许多新鲜的理念和可能性时,一时的茫然在功能指向明确且教育系统划分明确的体系下总会迎刃而解,走向各自所向往的文艺方向。


  与时代同行
  近10年来,现代设计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校学生数量已经超过纯造型艺术专业,这就面临着调整学科教育发展重点的问题。现代设计是与工业化批量产品生产相关的产品设计,除了工业产品设计外,还包括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现代时装设计、三维数码图像设计等。学院根据经济发展急需现代设计人才的现状,偏重选择了重点发展现代设计及相关应用性强专业。在教学中结合当代设计发展潮流,力求培养出创新的艺术人才。央美在教学上坚持传统里的精华的同时,一直也没有放弃在教学上探索调整进取的脚步,所以才使她在100年里一直保持着国内艺术院校佼佼者的身份。   作为一所综合性艺术学府最少不了的就是艺术观念的碰撞的氛围,这点是学术、艺术气氛活跃充满生机的体现。在学校里的各种展览、论坛、讲座上都能感受到。比如,院美术馆去年办的一个中日艺术家参展的名为“纸非纸”的展览上,会感到多种启发。参展中方艺术家部分是美院里的知名老师,还有些外界知名艺术家,单看中方这部分时,可明确感受到各个艺术风格的不同,和各自的在以“纸”为载体这个传统媒介上突破传统的发挥。与日本展出部分整体相比时,两边原来是像沙一样散开呈现出的艺术语言状态在整体对比时又立即凝聚成两种宏观的不同面貌。再分开看日方一个个作品时,又各具鲜明特征,还有在媒介意义上的启发,突破纸作为绘画载体的一般定义,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灵光一闪之感。


  即便看似内容传统的展览上内涵也力求启迪创新,比如名为“造型的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以学院的学术传统为经,以艺术语言媒介为纬,编织出造型学院教师创作的壮阔图景,从中可以获得在当代语境中造型这一学科大量的信息。在内容组织方面,将内在于中央美院造型艺术传统与创作现实中的若干研究性主题,像围棋布局一样设置在展览的总体结构中,展现出教师们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及其发展线索。在文化意义方面,通过作品和图像的选择、应用、组织与重构,揭示艺术样式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传达出当代造型艺术遭遇的若干话题。以当代史的眼光重构学院造型艺术传统,以学院的创作主动地参与、自主地构成当代艺术——本次展览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的盛大展示,也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团队在当代文化和当代世界中的一次自我塑造。而可以预想的是,这个展览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对于美院的老师来说,在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中,创作是立艺之本,是带动教学、科研的力量。对于那些身为教师的艺术家们来说,他们所能产生的后续影响力是不可想象的,不知道这会带动多少学生,会带动几代学生。


  在一所学校里,许多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产生,融合,发展,无形中形成一种潜在的信息体系,汇聚成央美课堂外教育的微循环世界。 这些知识,意识,感官的碰撞传递,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高等学府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所以在以传播知识,教书育人为主旨功能的大学里,无论何时自由开放的学术气氛都比沉闷教条有意思得多。就如王小波说的“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在央美有意思的事情总会有,如果没有时这儿的人就会去不停地发现、创造它。于是最明显的在展览季的时候,校园里总不时有新的乍看上去匪夷所思、妙趣横生的雕塑出现,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它们出现又消失又出现昭示着文艺青年们来来走走,无论他们来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从这里离开时多多少少会带上一抹稳重的灰色。这一抹灰色里蕴含着很多,同时也是一种学院文脉的传承,从这里会感受她带给人们的学术态度,艺术的情怀,这些都是央美的气息。
其他文献
诺顿西蒙博物馆,位于洛杉矶一个富人区的小山顶。我们驱车从洛杉矶市区前往,经过了美国最老的一条高速公路以及一些住宅区,来到这个社区,顿时感觉这儿似乎就像一个“富人区”的模版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美国当地朋友Brian介绍道,这里是美国最老派的富人区,洛杉矶的老钱们很多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沿着绿意盎然的小径缓慢前行,爬上了一个小山丘,就能看到诺顿西蒙博物馆门前的雕塑了。  建筑与后花园  其建筑前身是帕萨迪
期刊
《一个男孩的肖像》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 荷兰,1655-1660年 布面油画 64.8cm x 55.9cm  因为这幅画的未完成状态,为洞察伦勃朗的工作方式提供了宝贵的机会。透过丰富、深色的表层,身体和服装仅仅用了一些大范围的肯定的笔触表示。衣领、头发和头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刻画,上面覆盖了多层的薄涂和上光油,而脸部,尤其是眼部,则是高度深入刻画的。这个孩童的脸部,沐浴在一个平的、正面的
期刊
2010年底,韩培生决定将数十年来的画作集结出版。他众多的业内老友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显得颇为感怀,在画册众多的序言中,潘鸿海这样写道:“培生豪纵爽朗,扎根大自然,扎根基层,当过一方文化官员算不了什么,它孕育不了艺术家的诞生。艺术家是需要神圣的寂寞之道,甘受炼狱之苦,披荆斩棘中磨练出来的。”  这感言似乎是同为油画家的潘鸿海的甘苦自道,但确也是对韩培生的知音之言。  作为同在上海度过年少时光,又先
期刊
卡梅尔,一个坐落于美国一号公路无敌海岸线边上的小镇。  一号公路被誉为美国最美的海边公路,其中又以蒙特利到大苏尔间的一段最为壮观、唯美,这段路的地貌奇特,从松林到白色沙滩再到悬崖……是美国人及世界各国游客梦寐以求的度假圣地。其中,蒙特利的“17英里路”是一条要收取25美金门票的美丽盘山路,其中稀疏分布着许多豪宅。这段路在松林间穿梭,前方就是著名的加州最美海岸线,以及许多一流的高尔夫球场,身后是一栋
期刊
2013年3月8日,位于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加州美术馆(California museum of fine art)正式开幕。开幕那天,这里迎来了上千人次的参观热潮和洛杉矶主流媒体的大篇幅报道。  加州美术馆的正门高雅大气,整个展厅装潢注重光感、自然简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走进这个美术馆,一下就被一张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孩子的油画吸引了过去。这张画是用无数笔触营造的,但却极具整体感、非常透气,塑造得
期刊
物体间有磁场,艺术活动,也是一种磁场。  由中德国两国政府举办的2012年“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中,由成都画院院长、四川当代油画院院长、油画家王民平和德国油画家艾尔玛联合举办的重彩油画国际联展《燃烧的冰淇林和流淌的红宝石》名列其中。4月在成都市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中国(成都)展出季》,10月在德国素有“欧洲夏都”之称的巴登巴登现代艺术馆举办《德国展出季》。两场展览吸引了中德两国政府官员、艺术家、新闻
期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杨福喜听着已退休的老父亲杨文通经常唠叨起家传制作弓箭的技艺将面临失传时,他的心里并不以为然:“你想咱们中国不用弓箭来打仗,无非也就百年左右的历史,时间很短。这个东西需要的量很大,得有多少人从事这一职业?无非也就两三代人的时间,怎么能消失得那么彻底?”  但是,1998年,当他与父亲带着弓箭去“八大处射击场”参加活动,见到国家射箭队总教练徐开才的激动情状之后,他才发现原来父亲的担
期刊
人类给我取了个一目了然的名字。千年来,我是他们生活的见证,在我的记忆底层,总有一些沉淀已久很少触动,但又总是存在的东西,这些曾经是人类生命的珍贵片段,虽缄封许久,但因我的存在,便抹也抹不去,忘也忘不掉。  人们的劳动组成了我的生命,他们为我的身体注入血液,是我生命长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人类记忆的碎片,似我的运河之水,晶莹剔透清晰可见。遥想昔日我这条母亲河“野水千帆集”、“灯火一河船”的壮观景象
期刊
澳门  澳门全艺社  “后花园”朱焯信新作展  2012年6月7日~2013年7月19日  「后花园 - 朱焯信新作展」将于6月7日在澳门全艺社画廊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朱焯信新近创作的9幅「后花园」系列作品。  6月7日~7月19日  北京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区二层10号展厅  “面具·灵魂的艺术”展览  2013年6月18日~2013年8月16日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共同主办
期刊
宁波自古以来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域特色鲜明、文化遗产丰富。  2008年宁波被正式列为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城市之一。由此,宁波成为国家组织的多重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所在地申报城市,宁波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宁波“大运河(宁波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于2008年成立。“积极参与中国大运河申遗”被写入宁波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市上下合力推进申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