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环节监控,有效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的方法。方法: 制定监测方案、建立目标性监测日志。对2011年全年入住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每天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发生情况,监控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的执行力。结果:在分离出病原菌234例患者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9例,占12.39%,比未开展目标性监测的2010年感染率(17.37%)下降4.9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82.76%),医院获得性感染最高(72.41%),病原菌以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51.72%)。结论:通过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可以准确获得患者资料、掌握管理动态,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发生。
  【关键词】  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接受侵入性操作及治疗手段较多,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由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增多,导致非难治性感染性的比例不断上升,增加了医院感染控制的难度。为此,我们通过开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的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以期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1年全年入住神经外科患者,以检验科、微生物室用琼脂平板表面分离从24例病人痰中,4例病人尿液中,1例脑脊液中检出2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年龄最大93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51.7岁,其中男21例,女8例。
  1.2 监测方法
  制定目标性监测方案,每天科室监控护士对每一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收集相关资料,填写患者日志,内容包括:每天查看网上微生物室分离本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情况,如有判断是否本科在短时期内出现同一类大于2例的情况,检查医生是否开出隔离医嘱,护士执行隔离医嘱实施情况:如区域隔离、隔离标式张贴、专用器具准备、周边易感人群情况等,保洁员对床单元清洁消毒,各类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解除隔离评估及时间。
  1.3 判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多重耐药菌的确定,根据药敏结果,对 3类的抗菌药物耐药菌的判定为多重耐药。药敏结果判断依据按美国CLSI2008年版要求判定,并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感染率
  结果表明,2011年全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34株,其中多重耐药菌29株,占致病菌总数的12.39%,与未开展目标性监测的2010年感染率17.37%相比下降(表1)。
  2.2 2年5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全年变化情况
  统计分析发现,神经外科在短期内出现大于2例同一类型的多重耐药菌,2011年发生起数低于2010年(表2)。
  2.3 病原菌分布
  本次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2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96.55%,革兰阳性球菌占3.45%,以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为多见,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第2位。医院获得性感染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各占72.41%、27.59%。多重耐药菌医院获得性感染2011年检出率与2010年对比,呈现下降趋势(表1)。
  2.4 感染部位分布
  下呼吸道感染82.76%(24/29)、尿路感染13.79%(4/29),脊髓感染3.45%(1/29)。
  2.5 危险因素
  2.5.1 侵入性操作因素
  气管切开11例,上呼吸机16例,留置胃管17例,留置尿管17例,头颅手术19例。
  2.5.2 抗菌药物使用
  2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全部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物。
  3 讨论
  此次调查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获得性是主要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占多重耐药菌89.19%,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10.81%),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普通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概率有所不同[1]。其原因是收治的患者多为脑血管意外和颅脑损伤进行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并进行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易致医院内感染。而且,病房环境和空气污染、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不严以及医护人员的手等,均可造成病原菌间接传播,不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导致多菌耐药菌发生。
  调查结果表明,该院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6.96%。由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大多病危重须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留置胃管较普遍,这些侵入性操作是众所公认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如何针对易感部位加强观察与防范。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对呼吸道的保护,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气道温度与湿化,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的发生[2],同时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管道、呼吸机留置时间,这是降低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肺炎克雷伯菌是上呼吸道、肠道及皮肤的正常菌群,是引起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3]。调查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痰)、尿液,其中以呼吸道标本最为多见,表明以上部位为医院感染高危部位。近年来,肺炎克雷伯氏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和免疫疾病感染的主要机会致病菌,可通过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或人工呼吸机等医院器械传播,该菌在免疫力低下或接受有创性诊疗的患者中可引起肺炎、败血症、尿道或腹腔感染[4]。
  医院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对于促进医院感染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感染率是行之有效的。从表2可见,医院开展目标性监测,该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011年神经外科感染率比2010年下降4.98%。通过目标性监测,由关注结果的监测转为关注过程的监测,能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动态,进而有针对性根据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发现新的问题,最大限度控制耐药菌在院内传播,减少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由此,2010年在短期内出现同一类型的细菌感染大于2例有4起,2011年经过实施目標性监测后只出现1起。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耐药菌主要为鲍曼不动菌、大肠埃希菌,而2011年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时了解与根据当地流行菌株的耐药性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在监测过程中也发现,手卫生依从性医生明显低于护士,较多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未使用专门听诊器,保洁员对室内清洁消毒未完全到位,仍有待加强管理。总之,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是一种科学的监测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科学护理与管理,保护易感人群,减少转播途径,最大限度降低了感染率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慧柳,黄宝强,卫奕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其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3):202-204.
  [2] 戴晴霞,李秀琴.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206.
  [3]杨爱民,路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55-1157.
  [4]李振江,孙长贵,曾贤铭,等.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耐用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37-73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影响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 1月 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接受断指再植术并发血管危象的患者32例,分析其各项临床资料,讨论影响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因素。结果:32例患者中,有6例接受了手术探查,有26例接受了保守治疗,手术探查成功4例,失败2例,保守治疗恢复通血并成活20例,失败6例。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复杂
期刊
[美]理查德·鲍尔斯  1950年,女孩帕蒂·韦斯特福德爱上了她的宠物鹿,她很快就会发现,神话里的美少年库帕里索斯也是一样。她的鹿虽然是小树枝做的,但每一个细节都活灵活现。她还有用两只核桃壳粘合做成的松鼠,用枫香球做的熊,用肯塔基咖啡树豆荚做的龙,穿着橡子帽衣衫的仙女,还有一只用松果做身体的天使,只需要两片冬青树的叶子就能做翅膀。  她还精心为这些小动物造了家园,门前有鹅卵石小路,屋子里有蘑菇做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舒血宁)对慢性肾脏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两组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纠正酸碱、水盐代谢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20ml/d,静点,共20d。观察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NPro)、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血和尿 2 微
期刊
上树  晚暮西,村庄的表情木木的,太阳刚刚落山,瘦瘦的月亮就爬上了老黄柳的树梢。晚间的乡村向来落寞,几粒萤火拖着忽明忽暗的尾巴,划过村庄,没入旷野的稻禾里。灯光从低矮的窗口迟迟地透出,让家户中的黑暗多了份安详。黑暗被灯火碎碎地搅乱,巴掌大的光明,衬托出的黑暗更加狞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早不是城里人的专利,村庄的约会比起城里人,可能要更早些。乡村的夜来得匆忙,去得倏忽,天黑尽了,夜也就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3月到2009年3月之间收录治疗的78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主要采用单纯化疗组对患者进行治疗,而观察组主要采用化疗加纤维支气管镜下注药治疗组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通過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其中观察组的治疗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情况。结
期刊
【摘 要】  对起搏器囊袋發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相关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1~2011年这段时间里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病例资料1086例,对这10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导致起搏器囊袋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对起搏器囊袋发生感染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次数,手术持
期刊
[美]罗伯特·勒纳  1919年春,海德堡的一位目击者称:  一位大学教授[贡多尔夫]正准备给学生做一个关于歌德的讲座,他的听众中许多仍穿着灰色野战军服。讲堂里已经坐满了人。演讲者却拖延着不开始。他看着大门,好像正期盼谁的到来。确实,当听众的不耐烦转为坐立不安,门开了,进来一位白发男子,其仪容仿佛属于另一种时间。他的出现带来的力量以及他周遭的纯净,是如此吸引这些来自战壕的年轻人,寂静笼罩了整个讲堂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成像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以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96例经CT检查并临床证实的输尿管梗阻病变患者资料,并将输尿管成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6例患者中包括结石病人61例、肿瘤患者18例(包括输尿管癌7例、膀胱癌6例、子宫及附件肿瘤5例)、11例炎症、泌尿系结核患者6例。96例患者中CT成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梗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中变化的情况。方法:利用全自动的荧光偏振免疫测定(FPLA) 方法测定9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和65例健康老年人血浆的Hcy活性。结果:VD组Hcy活性明显高于健康老年组(P < 0.01),中度VD组的Hcy活性较轻度VD组明显提高(P<0.05)。VD痴呆程度与血浆Hcy活性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7,P<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改良平卧位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山市中医院ASAⅡ~Ⅲ级擇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按手术时间先后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平卧位:患者平卧,头低脚高"人"字位。对照组患者采用曲髋曲膝标准截石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下肢肿胀的发生率75%,疼痛发生率30%,试验组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为5%,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