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hado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知识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版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问题展开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培养路径
  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建设和发展水平对于衡量一国民众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备极其深刻的现实影响意义,法律意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实务工作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国各级别教育工作者和一线研究人员对基层民众法律意识建设发展状况的关切力度逐年提升,客观上导致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教育与建构工作,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版图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内容,而随着相关工作开展力度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群体在法律意识建设方面的缺失问题日渐暴露清晰,给高校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展开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一、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现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公报形式再次将“依法治国”基本国策放置于我国未来一段历史时期之内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开展路径的重点地位,并为未来一段时期之内法治中国建设事业的具体开展过程给出了基本方案。大学生群体是当代中国建设发展事业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承载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事业各项基本任务的中坚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级高等院校接连开展通识性法律知识教育,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法律意识建设水平发生了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遭遇的财产侵害和人身伤害事件依然时有发生,高校大学生群体个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率依然保持一定水平,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建设依然较为有限。在青少年犯罪群体低龄化和组织化特征日渐明显的背景下,青少年犯罪者的犯罪行为也日渐显现暴力化和成人化特征。直接导致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问题,成为了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问题的引致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对基础性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高校大学生最终实现法律意识的最佳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条件,由于大学生在观念认知层次存在的局限性特征,往往只会片刻重视对专业性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因而往往无法准确认知学习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以及建构形成基本法律意识的重要实践意义,因而他们往往片面认为只要自身做好守法公民,就不需要通过学习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来建构基本法律意识,由于无法认知法律知识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而在具体建构基本法律意识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逃避和懈怠心理。
  大学生群体往往对现实社会环境中涌现的新生事物具备较高水平的接受能力,且同时具备表现显著的叛逆性性格,因而法律法规条文中规定的部分强制性内容往往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对抗性心理感受,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建设水平的发展提升造成了显著阻碍。
  (二)高校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一定数量比例的高等院校,未能将与基础法律知识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教学培养计划,这类高等院校往往片面重视在校大学生群体对公共基础同时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水平,因此往往也就未能对高校大学生在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水平和法律意识的建构水平施加充足有效的关注,继而无法对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恶性刑事案件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性和处置性干预。部分高等院校将本该明确单独实施的基础法律知识教育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课程加以具体实施,导致高校在校生在法律知识理解和法律意识认知层次发生显著偏差。导致大学生在自身权益遭受损害条件下,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直接导致我国自基本法律制度和民众基本思想意识认知体系形态特征的建设和演化层次依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在西方发达国策形态多样的思想流派和学术观点接连引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研究实务领域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现代高等院校中的各级教师和在校学生,在思想观念认知与建构层次日渐遭遇着多样化的冲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等院校学生开展法律意识建设行为造成了显著阻碍。
  三、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升路径
  (一)开设专门性的法律知识教育课程
  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和输出具备较高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恪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工序良俗的优秀人才,为切实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这一发展目标,高等院校应当在现行的高等院校学生学科培养方案中,开辟和设置专门性的以法律知识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课程,以此确保相关实践目标的快速顺利实现。
  (二)开展专题法律知识
  各级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在公共知识宣传和学术研究实践层次的重要功能,通过邀请国内外法学研究领域的优秀研究学者和一线法学专家来校举办专题性法学知识讲座,为高校大学生了解和认知基本的法律知识内容创造支持和保障条件,促进高校在校大学生扥法律意识建设水平不断优化提升。
  四、结语
  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问题,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现状、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问题的引致原因,以及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升路径三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做好高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知识教育和法律意识建设,高校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的改善提升具有深刻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慧.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途径[J].赤子(上中旬),2015(04):63.
  [2]杨锐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5(06):96-98.
  [3]黄蔡芹.浅议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1):305-309.
  [4]赵德友.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现状及培养路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68-70.
  [5]石云.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法制博览,2015(36):309.
  作者简介:栗苏,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律教育引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其他文献
乡土文学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揭示农村底层面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侨寓在异国他乡寻根人的思念,承载着教化民众的意义,对民间文学发展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但是随着
期刊
高中美术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进行形式与内容的较大创新,情境教学法也能够成为高中美术教学创新的新选择,且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多重意义.本文将对情境教学法在高
摘要:扶贫帮困是法律赋予工会的神圣职责,是工会组织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分析目前工会扶贫帮困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个人及他人的经验,提出构建扶贫帮困机制的建议和策略,希望本文所研究的内容能对今后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的有序进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会;扶贫帮困;机制;策略;研究  近年来,企业工会在开展扶贫帮困、落实
本文简要概述了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创作主题,并通过几部小说为实例,简要分析了其作品中主人公遭遇,在当代生活中的困境,体现索尔·贝娄人道主义情怀.
被视为未来泵业主流的无泄漏泵,由于没有机封和轴承箱,泵轴完全封闭在屏蔽套(隔离套)内,变动密封为静密封,从而有效解决了泄漏和润滑问题.此外,无泄漏泵符合当今人类追求环保
近日,接到中国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分会通知:《磁共振成像》杂志获“中国医药卫生媒体最佳实践创新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逐渐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生力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包含着中华五千年的精华,丰
《夏娃日记》是马克吐温写于1905年的作品,收录于《亚当夏娃日记》.《亚当夏娃日记》描写的是人间第一对夫妻亚当、夏娃由最开始的相互戒备,一步步走向相知相依相爱的文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