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要求,2013年9月,我省将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制分段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将由原先实施的“2 1”分段模式改为“2.5 0.5”模式,五年制高职将由原先实施的“4 1”分段模式改为“4.5 0.5”模式。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习时间将延长半年,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将缩短半个学年。学制分段改革意义深刻,影响深远。
一、学制分段改革的背景
我们提出这项改革,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规律及人的自我发展要求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已踏上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总体上达到省定小康指标。省委十二届一次会议明确:今后五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更为重要的是要求质量优异,特别强调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教育既要为学生就业培养其岗位职业能力,更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及人生幸福培养其综合素质。
(二)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均具有基础性职业教育的性质。多年的实践,让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其性质为高级中等教育(五年制高职性质为高级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贯通),与其他高级中等教育一样,肩负着提高国民基础素质的任务。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既要办好本阶段的职业教育,同时也要为下阶段职业教育的继续培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过去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要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关键在于对每位学生负责,在有限的培养时间内,着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办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积极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每位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个人梦想。采取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什么样的学制分段安排,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必须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好的问题,也是其责任与良心所在。校内学习、校外实习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但统筹安排、科学组织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要求。2005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实行1年文化基础学习、1年专业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安排,减少在校学习的时间,增加企业教育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实施效果也颇受质疑。面对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与呼吁,职业教育必须做出回应与调整。
二、学制分段改革的意义
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学制分段改革:全国首创,顺势而为。江苏率先在全国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制分段改革,应合了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顺应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江苏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和呼应。
(一)改革学制分段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习2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习4年,顶岗实习均安排1年,在多数地方和学校造成了顶岗实习时间过长、管理偏松、效益偏低的状况,也造成了校内学习时间过短,理论、技能基础不扎实,人文、科技素养来不及培养的问题。教育时间浪费与教育时间紧缺同时并存的矛盾十分突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突破这一关键问题,把效益低的学段调整为效益高的学段,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协调性。
(二)改革学制分段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最近,江苏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的协议,教育现代化必然包括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的要求相适应,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与体系构建。现代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软技能”、职业迁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原有的学制分段,过分依赖企业教育功能的发挥,过分强调岗位训练的教育效果,已与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三)改革学制分段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取决于职业教育的服务力与美誉度。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大、更持久的发展,要帮助企业获得更好、更持续的收益,要帮助政府解决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现实问题,要在家长、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形成一定的声誉。改革学制分段就是从学生、家长、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解人才培养能力不强、与经济对接不够吻合、学生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根本转变。
三、学制分段改革的内容
学制分段改革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学生在校时间延长、顶岗实习时间缩短。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事实上分段改革所改变的远不止此。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实际执行中,职业学校对这一培养目标领会不深、执行不力,容易以一技之长掩盖、代替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学制分段,首先是要重新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成才、系统培养、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实现培养目标由简单劳动力向技术技能人才转变,由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由服务学生阶段性发展向终身发展转变。 (二)培养模式的改变。改革学制分段,减少顶岗实习时间,更加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内实训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大力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学制分段改革不是要减少实训实习时间,而是在充分保证学习时间、实习质量、劳动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安排学生在哪个地方实训实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实训实习;改善职业学校硬件设施,推进校办企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使得校内实训实习条件不落后甚至领先于区域生产一线。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要融合行业、企业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浸润于这样浓郁的校园文化之中,对专业素质的提升大有好处。虽然说校内实习环境只是模拟或半社会化的,但随着学生在校内实训实习岗位上的成长,随着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心智的成熟,他就能够更好地应对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未来岗位的要求,社会化的过程和速度都会变快。这比还没准备好就把他过早地放到社会某一个岗位上“自行磨练”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内容的调整。从“2 1”“4 1”到“2.5 0.5”“4.5 0.5”,需要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同时要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调整为4∶6。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时数是为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继续学习能力。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将开设4个学期,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将开设7~8个学期,德育、体育、艺术等课程开设的比重也均将有所增加。我们也要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旨在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走出校门时已经基本成为一名技术技能人才,能够胜任顶岗实习的要求。同时,要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执行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优选顶岗实习企业,落实实习岗位,编制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实行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强化实习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四、学制分段改革的难点和对策
学制分段改革主要难点在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和调整,如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包括实训过程中的耗材使用等等。过去中等职业教育学3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5年,一整年的顶岗实习安排使得实际教育资源准备只分别需要2年和4年。如今实行“2.5 0.5”“4.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就需要准备3年和5年。这对各地政府和职业学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施的有利条件。首先是初中毕业生源的减少。全省初中毕业生“十一五”期间年均113万,而2013年为68~69万,明年大约在64~65万。生源的减少,为我们实施新的分段学制创造了条件与可能,这是难得的改革契机。另外,我们还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如教师问题,按照省政府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将按照一定的比例核定总量,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岗位管理。资源调整上虽然有困难,但不至于难以为继。这项改革是遵从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的决策,不管是现在做,还是以后做,都必须进行,这个方向肯定不会错,这一步总要迈出去。对于基层学校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坚定改革决心。校长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现代职业教育”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现代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业本领的职业人。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体制机制、学习实习年限,都要加快与现代社会要求接轨。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变自我理念,触动相关利益。早一些调整,早一些把握主动,就能早一些赢得发展的机遇和办学的信誉。
(二)系统设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制分段,最终要落实到加强专业建设、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上来。省教育厅已经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组织设计36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44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这将覆盖全省所有年招生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专业。新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于7月底公布。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要求、自身特色和条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化、调整,编制更加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我们也在修改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公共基础课的考试大纲,今年下半年还将在南京、南通、常州试点进行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2015或2016年在全省推开,这些措施都是与学制分段改革配套的。
(三)统筹规划,改善办学条件。校长们要根据《省政府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依据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调研、积极筹划,对学制分段改革需要的教室、实训设备、图书馆、体育馆、师资队伍等教育资源进行必要调整和建设。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保证学制分段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把握重点,深化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改革学制分段重点在于加强校内教学,特别是加强校内实训和实习,要依据企业要求,吸收企业参与,共同做好校内实训实习教学。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人员交流、资源交流,在加强基础性实训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推动实景式实训实习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培养。
改革职业教育学制分段,事关职校学生的未来、职业学校的未来,以及职业教育的未来。为了给未来一个更好的准备,我们将咬定目标、克服困难,负重奋进,通过相关政策的配合、不断的检查督导,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一、学制分段改革的背景
我们提出这项改革,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规律及人的自我发展要求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已踏上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总体上达到省定小康指标。省委十二届一次会议明确:今后五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更为重要的是要求质量优异,特别强调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教育既要为学生就业培养其岗位职业能力,更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及人生幸福培养其综合素质。
(二)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均具有基础性职业教育的性质。多年的实践,让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其性质为高级中等教育(五年制高职性质为高级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贯通),与其他高级中等教育一样,肩负着提高国民基础素质的任务。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既要办好本阶段的职业教育,同时也要为下阶段职业教育的继续培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过去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要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关键在于对每位学生负责,在有限的培养时间内,着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办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积极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每位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个人梦想。采取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什么样的学制分段安排,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必须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好的问题,也是其责任与良心所在。校内学习、校外实习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但统筹安排、科学组织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要求。2005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实行1年文化基础学习、1年专业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安排,减少在校学习的时间,增加企业教育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实施效果也颇受质疑。面对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与呼吁,职业教育必须做出回应与调整。
二、学制分段改革的意义
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学制分段改革:全国首创,顺势而为。江苏率先在全国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制分段改革,应合了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顺应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江苏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和呼应。
(一)改革学制分段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习2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习4年,顶岗实习均安排1年,在多数地方和学校造成了顶岗实习时间过长、管理偏松、效益偏低的状况,也造成了校内学习时间过短,理论、技能基础不扎实,人文、科技素养来不及培养的问题。教育时间浪费与教育时间紧缺同时并存的矛盾十分突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突破这一关键问题,把效益低的学段调整为效益高的学段,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协调性。
(二)改革学制分段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最近,江苏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的协议,教育现代化必然包括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的要求相适应,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与体系构建。现代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软技能”、职业迁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原有的学制分段,过分依赖企业教育功能的发挥,过分强调岗位训练的教育效果,已与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三)改革学制分段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取决于职业教育的服务力与美誉度。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大、更持久的发展,要帮助企业获得更好、更持续的收益,要帮助政府解决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现实问题,要在家长、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形成一定的声誉。改革学制分段就是从学生、家长、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解人才培养能力不强、与经济对接不够吻合、学生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根本转变。
三、学制分段改革的内容
学制分段改革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学生在校时间延长、顶岗实习时间缩短。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事实上分段改革所改变的远不止此。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实际执行中,职业学校对这一培养目标领会不深、执行不力,容易以一技之长掩盖、代替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学制分段,首先是要重新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成才、系统培养、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实现培养目标由简单劳动力向技术技能人才转变,由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由服务学生阶段性发展向终身发展转变。 (二)培养模式的改变。改革学制分段,减少顶岗实习时间,更加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内实训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大力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学制分段改革不是要减少实训实习时间,而是在充分保证学习时间、实习质量、劳动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安排学生在哪个地方实训实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实训实习;改善职业学校硬件设施,推进校办企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使得校内实训实习条件不落后甚至领先于区域生产一线。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要融合行业、企业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浸润于这样浓郁的校园文化之中,对专业素质的提升大有好处。虽然说校内实习环境只是模拟或半社会化的,但随着学生在校内实训实习岗位上的成长,随着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心智的成熟,他就能够更好地应对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未来岗位的要求,社会化的过程和速度都会变快。这比还没准备好就把他过早地放到社会某一个岗位上“自行磨练”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内容的调整。从“2 1”“4 1”到“2.5 0.5”“4.5 0.5”,需要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同时要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调整为4∶6。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时数是为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继续学习能力。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将开设4个学期,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将开设7~8个学期,德育、体育、艺术等课程开设的比重也均将有所增加。我们也要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旨在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走出校门时已经基本成为一名技术技能人才,能够胜任顶岗实习的要求。同时,要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执行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优选顶岗实习企业,落实实习岗位,编制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实行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强化实习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四、学制分段改革的难点和对策
学制分段改革主要难点在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和调整,如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包括实训过程中的耗材使用等等。过去中等职业教育学3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5年,一整年的顶岗实习安排使得实际教育资源准备只分别需要2年和4年。如今实行“2.5 0.5”“4.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就需要准备3年和5年。这对各地政府和职业学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施的有利条件。首先是初中毕业生源的减少。全省初中毕业生“十一五”期间年均113万,而2013年为68~69万,明年大约在64~65万。生源的减少,为我们实施新的分段学制创造了条件与可能,这是难得的改革契机。另外,我们还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如教师问题,按照省政府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将按照一定的比例核定总量,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岗位管理。资源调整上虽然有困难,但不至于难以为继。这项改革是遵从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的决策,不管是现在做,还是以后做,都必须进行,这个方向肯定不会错,这一步总要迈出去。对于基层学校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坚定改革决心。校长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现代职业教育”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现代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业本领的职业人。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体制机制、学习实习年限,都要加快与现代社会要求接轨。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变自我理念,触动相关利益。早一些调整,早一些把握主动,就能早一些赢得发展的机遇和办学的信誉。
(二)系统设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制分段,最终要落实到加强专业建设、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上来。省教育厅已经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组织设计36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44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这将覆盖全省所有年招生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专业。新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于7月底公布。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要求、自身特色和条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化、调整,编制更加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我们也在修改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公共基础课的考试大纲,今年下半年还将在南京、南通、常州试点进行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2015或2016年在全省推开,这些措施都是与学制分段改革配套的。
(三)统筹规划,改善办学条件。校长们要根据《省政府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依据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调研、积极筹划,对学制分段改革需要的教室、实训设备、图书馆、体育馆、师资队伍等教育资源进行必要调整和建设。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保证学制分段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把握重点,深化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改革学制分段重点在于加强校内教学,特别是加强校内实训和实习,要依据企业要求,吸收企业参与,共同做好校内实训实习教学。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人员交流、资源交流,在加强基础性实训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推动实景式实训实习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培养。
改革职业教育学制分段,事关职校学生的未来、职业学校的未来,以及职业教育的未来。为了给未来一个更好的准备,我们将咬定目标、克服困难,负重奋进,通过相关政策的配合、不断的检查督导,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