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帮助盲生们克服视觉障碍对生活到来的影响,并帮助盲生们掌握解决生活问题、应对生活挑战、适应正常生活的技能,本文主要从加强听触觉训练、开展丰富活动、转变家长观念三方面入手,对优化低年级盲生生活技能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低年级;盲生;生活技能
由于我们人类获取知识、感知生活绝大部分都需要视觉来提供支持,所以对于视觉障碍的盲生来说,许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在盲校教育中,对低年级盲生的生活技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将来适应生活、更好生存。基于此,本文作者立足实际特殊教育经验,对优化低年级盲生生活技能教学提出拙劣意见如下,仅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加强听触觉训练,提升盲生感知事物能力
盲校学生的视觉障碍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我们作为教师要正视盲生们的这一缺陷,同时也要引导盲生们正视自己的缺陷,并努力克服它和适应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帮助盲生们加强对自身听觉和触觉的训练,使盲生们借助触觉和听觉的敏感度,来提升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能力,进而有效克服视觉障碍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例如,在带领盲生们学习《比较大小、高低(矮)、软硬、长短、宽窄》这一部分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盲生们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使盲生们能够感知生活中事物的比例关系,进而能够感知对其进行准确描述。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就给盲生们准备了多种实物(长短不一的绳子、大小/宽窄不同的纸张、软硬不同的皮球等),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让盲生们进行触摸,依据老师的讲解、借助双手的感知来体会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而且在不影响课上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让盲生们站起来触摸书桌和板凳,亲自感知是书桌高,还是板凳高?进一步明确高与矮的关系,或者让盲生们触摸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找出哪个长、哪个短?什么大、什么小……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还在不断的摸索中提升了盲生们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有效增加了盲生们的感知能力。
二、开展丰富活动,增进盲生社会交往能力
盲生属于特殊教育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因为除了视觉障碍,大部分盲生在智力、生理等方面的发育和正常儿童一样,所以,他们心思极为敏感,他们害怕因为自身缺陷受到别人的非议与嘲笑,进而不愿意走进人群,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就此,我们教师就要善于组织开展丰富活动来引导盲生们融入集体,增进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进而增进其社会交流能力,为其在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为了锻炼和检验盲生们的生活技能,会定期组织全校盲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生活技能大赛”。例如,一年级盲生主要开展以“整理衣物”“倒热水”“叠被子”等为主题的生活技能比赛,在比赛之前,要求各班级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小型比赛,评选表现良好者参与年级比赛,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盲生们的生活技能,还能增加盲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而在年级生活技能比赛中,我们教师则要带领全班同学为班级代表加油助威,使盲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促进和谐、友爱班风的形成,使盲生们能够在班里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与同学老师交往,助力其社交能力的提升。
三、转变家长观念,培养盲生生活自理能力
盲生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总会有“愧疚感”,他们不舍得或者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所以在家里都是包办孩子的一切,这对盲生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极为不利。就此,我们就要主动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其能够循序渐进地“放手”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们勇敢进行实践,进而使盲生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促成盲生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我们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跟盲生家长们进行联系,经常在群里给家长们分享一些盲生们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图片/视频,或者分享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心理发育特点,帮助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们明白对孩子的过分关爱,其实是在影响孩子,因为孩子终将会长大,终将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引导家长们从生活的小事逐步培养盲生们的自理能力,比如,带领孩子全面熟悉自己家的环境,进而在用餐时让孩子自己练习盛饭、夹菜,在用餐完毕后,让孩子帮自己收拾碗筷,并将其放到正确的位置;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衣物,通过触摸来感知衣服的薄厚与款式,进而挑选适合的衣服来穿……同时告知家长们在引导孩子进行练习时要有耐心、有信心,并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助力盲生自理信心与自理能力地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盲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盲生们掌握生存和生活技能,使其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生活常识,掌握生存技能,就此,我们作为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育策略,提升盲生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增进社会交流能力,协同家庭教育,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自立于社会做铺垫、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武艾娥.视障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与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2):58-59.
[2]高文娜.视觉障碍学生生存技能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低年级;盲生;生活技能
由于我们人类获取知识、感知生活绝大部分都需要视觉来提供支持,所以对于视觉障碍的盲生来说,许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在盲校教育中,对低年级盲生的生活技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将来适应生活、更好生存。基于此,本文作者立足实际特殊教育经验,对优化低年级盲生生活技能教学提出拙劣意见如下,仅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加强听触觉训练,提升盲生感知事物能力
盲校学生的视觉障碍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我们作为教师要正视盲生们的这一缺陷,同时也要引导盲生们正视自己的缺陷,并努力克服它和适应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帮助盲生们加强对自身听觉和触觉的训练,使盲生们借助触觉和听觉的敏感度,来提升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能力,进而有效克服视觉障碍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例如,在带领盲生们学习《比较大小、高低(矮)、软硬、长短、宽窄》这一部分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盲生们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使盲生们能够感知生活中事物的比例关系,进而能够感知对其进行准确描述。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就给盲生们准备了多种实物(长短不一的绳子、大小/宽窄不同的纸张、软硬不同的皮球等),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让盲生们进行触摸,依据老师的讲解、借助双手的感知来体会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而且在不影响课上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让盲生们站起来触摸书桌和板凳,亲自感知是书桌高,还是板凳高?进一步明确高与矮的关系,或者让盲生们触摸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找出哪个长、哪个短?什么大、什么小……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还在不断的摸索中提升了盲生们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有效增加了盲生们的感知能力。
二、开展丰富活动,增进盲生社会交往能力
盲生属于特殊教育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因为除了视觉障碍,大部分盲生在智力、生理等方面的发育和正常儿童一样,所以,他们心思极为敏感,他们害怕因为自身缺陷受到别人的非议与嘲笑,进而不愿意走进人群,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就此,我们教师就要善于组织开展丰富活动来引导盲生们融入集体,增进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进而增进其社会交流能力,为其在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为了锻炼和检验盲生们的生活技能,会定期组织全校盲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生活技能大赛”。例如,一年级盲生主要开展以“整理衣物”“倒热水”“叠被子”等为主题的生活技能比赛,在比赛之前,要求各班级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小型比赛,评选表现良好者参与年级比赛,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盲生们的生活技能,还能增加盲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而在年级生活技能比赛中,我们教师则要带领全班同学为班级代表加油助威,使盲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促进和谐、友爱班风的形成,使盲生们能够在班里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与同学老师交往,助力其社交能力的提升。
三、转变家长观念,培养盲生生活自理能力
盲生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总会有“愧疚感”,他们不舍得或者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所以在家里都是包办孩子的一切,这对盲生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极为不利。就此,我们就要主动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其能够循序渐进地“放手”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们勇敢进行实践,进而使盲生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促成盲生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我们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跟盲生家长们进行联系,经常在群里给家长们分享一些盲生们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图片/视频,或者分享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心理发育特点,帮助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们明白对孩子的过分关爱,其实是在影响孩子,因为孩子终将会长大,终将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引导家长们从生活的小事逐步培养盲生们的自理能力,比如,带领孩子全面熟悉自己家的环境,进而在用餐时让孩子自己练习盛饭、夹菜,在用餐完毕后,让孩子帮自己收拾碗筷,并将其放到正确的位置;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衣物,通过触摸来感知衣服的薄厚与款式,进而挑选适合的衣服来穿……同时告知家长们在引导孩子进行练习时要有耐心、有信心,并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助力盲生自理信心与自理能力地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盲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盲生们掌握生存和生活技能,使其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生活常识,掌握生存技能,就此,我们作为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育策略,提升盲生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增进社会交流能力,协同家庭教育,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自立于社会做铺垫、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武艾娥.视障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与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2):58-59.
[2]高文娜.视觉障碍学生生存技能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