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业观光园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到了21世纪的前十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更是迎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1],但是由于农业观光园后期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在那段爆发式增长时期集中建设起来的农业观光园到如今处在集体优化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北京的发展定位,北京的农业观光产业转型优化也受到了越来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景观营造
本文对于海淀区有代表性的农业观光园入口进行了现状调查,对于观光园入口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
1海淀区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现状调查
1.1调查内容的确定与调查对象的筛选
1.1.1调查内容的确定
农业观光园的调查内容是在具有可操作与可行性的前提下,并且所调查的内容能够较为科学、全面的反应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的现状。农业观光园入口首先要具有作为园区入口的基本功能,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兼具美观性与游憩性,因此对于农业园区入口的调查内容也从基本功能性、美观性与游憩性这3个方面进行考察[2]。
1.1.2调查对象的筛选
自2009年起每年海淀区发布的统计年鉴中都会对于本年度辖区范围内的农业观光园数量有一个统计。2017年的海淀区统计年鉴已经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辖区共有农业观光园56个[3]。主要集中在四季青镇、西北旺镇、温泉镇、苏家坨镇、上庄镇几个区域。海淀区有统计出现过的农业观光园,是本文调研对象的基本库。对于基本库中的农业园按照镇域按比例进行进行抽取,最终确定了本文的12个研究对象。
1.2基于现状调查的入口要素分类
1.2.1农业观光园入口布置模式
如图1所示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入口数量将入口布置模式分为4类分别是单一入口模式,该模式针对体量较小的构成简单的农业观光园。双入口模式又细分为2种模式1通常该园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但由于功能的需求在园区的不同位置设置出入口,这类的出入口通常有主次之分。而模式2则是园区本身分割为2个不同的片区而彼此之间没有相互联系,因此每个片区需要设置单独的出入口,那么这2个出入口之间是相互平等独立的关系。多入口模式的观光农业园区通常较为复杂,且规模一般来说也比较大,其周边的业态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型入口往往会存在一个主入口,其他次入口均为主入口服务[4]。
1.2.2农业观光园入口道路的连接模式
如图2所示针对农业观光园入口的连接模式做了以下归纳路侧临街模式是大部分农业观观光园采用的入口连接方式,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但对于交通的影响较大,道路引入模式对于周边交通影响较小但是相对造价成本较高。因此丁字路口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入口引入模式,成本较道路引入模式要低于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也比路侧临街要小。而其余3种应该尽量避免在农业园入口中出现。
1.2.3观光农业园入口门体设置模式
如图3所示针对农业观光园入口的门体设置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框架式门体造价低门体简单是大多数个体自营农业园的选择,门垛式、拱门式和对称组合式在造型上略显呆板,非对称组合式的门体较为美观但是造价成本相对较高,仅有一些高端农业园区选择了该种门体布置方式。
1.2.4农业观光园入口停车场设置模式
如图4所示针对农业观光园入口的连接模式归纳为以下4种,其中大部分的农业观光园采用的是随意停放模式,导致园区客流高峰时期入口周边交通秩序混乱,双侧与单侧设置模式的成本基本相同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业园区的入口设置情况进行布置。对于交通影响最小的是远端停放式,将车流引入园内之后进行二次分流但是相对成本较高。
2海淀区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问题分析
2.1山前山后差异大
海淀区的农业观光园呈现出山前山后差异大的现状,这也与海淀区山前山后各个镇域之间经济基础差异有关,在农业观光园较为集中的海淀五镇中位于山前区域的四季青鎮的农业观光园的入口整体现状要高于位于山后地区的温泉镇、西北旺镇、上庄镇和苏家坨镇。山后四镇的农业观光园虽然在数量上占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品质上远远不如山前的四季青镇。
2.2园区入口景观质量个体之间差异明显
而对于各个农业园自身来说,也出现入口景观质量较为不均衡的问题,这与园区自身后期的运营管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品质好的农业观光园往往入口也规划的井井有条,但大多数海淀区的农业观光园区存在着园区入口基础设施陈旧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
2.3功能性普遍满足美观性缺失
海淀区农业观光园的入口基本上可以满足其自身的功能需求,一些入口存在客流高峰时期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但是美观性与游憩性的功能普遍不完善,农业园的入口是整个园区的“门面”美观性与游憩性可以有效地吸引人们来此游玩。因此从这2个方面提升入口品质是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对于海淀区5个主要镇域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现状的调查研究之后认为,总体来说海淀区农业观光资源基础较为扎实,虽然镇域之间整体农业观光园区入口景观现状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但是整体来说发展相对成熟稳定。但是大部分农业园区入口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后期管理不得当,总体规划不落实等问题所限制,海淀区农业园区入口景观还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3海淀区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优化解决策略
3.1“局部优化型”园区入口景观优化解决策略
“局部优化型”园区入口主要针对基础条件较好功能较为完善的园区入口,该类型的园区入口通常在功能上能够满足需求,在美观性与游憩性上可以重点提升,适当在入口区设置互动体验设施,并尽可能的结合园区自身特色设置入口区域主题。
3.2“个体优化型”园区入口景观优化解决策略
“个体优化型”园区入口通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园区的基本功能需求,这种类型的园区入口在优化上要完善其作为入口的基本功能,在这基础上适当提高其入口景观的美观性。
3.3“区域优化型”园区入口景观优化解决策略
“区域优化型”园区往往是个体经营,每个园区体量普遍偏小,数量多且成片分布,这种类型的园区入口往往没有经过严格意义上的规划设计,只是园主人随便设立大多是成品定做,往往存在各个园区雷同的状况。这种“扎堆型”克隆园区需要在片区层面上规划统一的入口标识,入口标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即可。这类园区往往单一个体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凭借数量多成片区经营可以增加其吸引力从而焕发新的生机。
4小结
海淀区农业观光园入口区域现状呈现山前山后镇域差异,位于山前的四季青镇农业观光园的入口整体现状较山后4个镇的整体条件要好。山后四镇之间的农业观光园入口现状基本持平。入口区域植物配置、夜景照明、停车系统混乱是海淀区农业观光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等级的农业观光园或多或少针对这3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回归生活重返自然”的生活需求日益高涨,农业观光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喜波. 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
[2] 郭莉,王先杰. 北京市观光农业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03):57-60.
[3] 周大光. 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入口景观调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 石辉新. 青岛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景观营造
本文对于海淀区有代表性的农业观光园入口进行了现状调查,对于观光园入口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
1海淀区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现状调查
1.1调查内容的确定与调查对象的筛选
1.1.1调查内容的确定
农业观光园的调查内容是在具有可操作与可行性的前提下,并且所调查的内容能够较为科学、全面的反应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的现状。农业观光园入口首先要具有作为园区入口的基本功能,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兼具美观性与游憩性,因此对于农业园区入口的调查内容也从基本功能性、美观性与游憩性这3个方面进行考察[2]。
1.1.2调查对象的筛选
自2009年起每年海淀区发布的统计年鉴中都会对于本年度辖区范围内的农业观光园数量有一个统计。2017年的海淀区统计年鉴已经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辖区共有农业观光园56个[3]。主要集中在四季青镇、西北旺镇、温泉镇、苏家坨镇、上庄镇几个区域。海淀区有统计出现过的农业观光园,是本文调研对象的基本库。对于基本库中的农业园按照镇域按比例进行进行抽取,最终确定了本文的12个研究对象。
1.2基于现状调查的入口要素分类
1.2.1农业观光园入口布置模式
如图1所示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入口数量将入口布置模式分为4类分别是单一入口模式,该模式针对体量较小的构成简单的农业观光园。双入口模式又细分为2种模式1通常该园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但由于功能的需求在园区的不同位置设置出入口,这类的出入口通常有主次之分。而模式2则是园区本身分割为2个不同的片区而彼此之间没有相互联系,因此每个片区需要设置单独的出入口,那么这2个出入口之间是相互平等独立的关系。多入口模式的观光农业园区通常较为复杂,且规模一般来说也比较大,其周边的业态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型入口往往会存在一个主入口,其他次入口均为主入口服务[4]。
1.2.2农业观光园入口道路的连接模式
如图2所示针对农业观光园入口的连接模式做了以下归纳路侧临街模式是大部分农业观观光园采用的入口连接方式,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但对于交通的影响较大,道路引入模式对于周边交通影响较小但是相对造价成本较高。因此丁字路口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入口引入模式,成本较道路引入模式要低于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也比路侧临街要小。而其余3种应该尽量避免在农业园入口中出现。
1.2.3观光农业园入口门体设置模式
如图3所示针对农业观光园入口的门体设置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框架式门体造价低门体简单是大多数个体自营农业园的选择,门垛式、拱门式和对称组合式在造型上略显呆板,非对称组合式的门体较为美观但是造价成本相对较高,仅有一些高端农业园区选择了该种门体布置方式。
1.2.4农业观光园入口停车场设置模式
如图4所示针对农业观光园入口的连接模式归纳为以下4种,其中大部分的农业观光园采用的是随意停放模式,导致园区客流高峰时期入口周边交通秩序混乱,双侧与单侧设置模式的成本基本相同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业园区的入口设置情况进行布置。对于交通影响最小的是远端停放式,将车流引入园内之后进行二次分流但是相对成本较高。
2海淀区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问题分析
2.1山前山后差异大
海淀区的农业观光园呈现出山前山后差异大的现状,这也与海淀区山前山后各个镇域之间经济基础差异有关,在农业观光园较为集中的海淀五镇中位于山前区域的四季青鎮的农业观光园的入口整体现状要高于位于山后地区的温泉镇、西北旺镇、上庄镇和苏家坨镇。山后四镇的农业观光园虽然在数量上占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品质上远远不如山前的四季青镇。
2.2园区入口景观质量个体之间差异明显
而对于各个农业园自身来说,也出现入口景观质量较为不均衡的问题,这与园区自身后期的运营管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品质好的农业观光园往往入口也规划的井井有条,但大多数海淀区的农业观光园区存在着园区入口基础设施陈旧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
2.3功能性普遍满足美观性缺失
海淀区农业观光园的入口基本上可以满足其自身的功能需求,一些入口存在客流高峰时期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但是美观性与游憩性的功能普遍不完善,农业园的入口是整个园区的“门面”美观性与游憩性可以有效地吸引人们来此游玩。因此从这2个方面提升入口品质是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对于海淀区5个主要镇域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现状的调查研究之后认为,总体来说海淀区农业观光资源基础较为扎实,虽然镇域之间整体农业观光园区入口景观现状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但是整体来说发展相对成熟稳定。但是大部分农业园区入口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后期管理不得当,总体规划不落实等问题所限制,海淀区农业园区入口景观还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3海淀区农业观光园入口景观优化解决策略
3.1“局部优化型”园区入口景观优化解决策略
“局部优化型”园区入口主要针对基础条件较好功能较为完善的园区入口,该类型的园区入口通常在功能上能够满足需求,在美观性与游憩性上可以重点提升,适当在入口区设置互动体验设施,并尽可能的结合园区自身特色设置入口区域主题。
3.2“个体优化型”园区入口景观优化解决策略
“个体优化型”园区入口通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园区的基本功能需求,这种类型的园区入口在优化上要完善其作为入口的基本功能,在这基础上适当提高其入口景观的美观性。
3.3“区域优化型”园区入口景观优化解决策略
“区域优化型”园区往往是个体经营,每个园区体量普遍偏小,数量多且成片分布,这种类型的园区入口往往没有经过严格意义上的规划设计,只是园主人随便设立大多是成品定做,往往存在各个园区雷同的状况。这种“扎堆型”克隆园区需要在片区层面上规划统一的入口标识,入口标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即可。这类园区往往单一个体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凭借数量多成片区经营可以增加其吸引力从而焕发新的生机。
4小结
海淀区农业观光园入口区域现状呈现山前山后镇域差异,位于山前的四季青镇农业观光园的入口整体现状较山后4个镇的整体条件要好。山后四镇之间的农业观光园入口现状基本持平。入口区域植物配置、夜景照明、停车系统混乱是海淀区农业观光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等级的农业观光园或多或少针对这3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回归生活重返自然”的生活需求日益高涨,农业观光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喜波. 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
[2] 郭莉,王先杰. 北京市观光农业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03):57-60.
[3] 周大光. 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入口景观调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 石辉新. 青岛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