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人类礼尚往来、彼此交往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上诞生过许多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产生了很多异彩纷呈的礼仪文化,有的甚至影响、传承至今。礼仪不仅出现在国与国、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中,更出现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礼仪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馈赠礼品自然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还是婚丧嫁娶、寿诞生辰等等,都免不了看到礼品的身影。那么,礼物为什么会在人的交往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呢?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对符号的认识
符号学是由西方语言学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一种分析的科学。从方法论上看,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现象的新角度。将它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层面,发掘符号的构成关系,并揭示出隐藏其中的意义,是符号学作为理论工具的价值所在。礼物是一种符号。因为礼品产生于人类的社会交际中,具有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关系,自然也属于符号的范畴。下面我将分别从能指、所指和符号的社会性等方面来考察礼品。瑞士符号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符号是一种二元关系,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能指和所指构成符号的两个要素。”索绪尔所说的能指指的是符号的形式(音响形象);所指是符号所表达的概念,即符号的内容或意义。皮尔士把符号定义为“某种对某人而言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符号具有指称性、象征性,是人加之于某种代替其他事物的代号。前苏联语言学家别列津和格洛温认为,“符号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符号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符号必须是物质的,只有这样,它才能作为信息的载体被人所感知,为人的感官所接受;第二,符号必须传递一种本质上不同于载体本身的信息,代表其他东西,否则就没有意义,不成其为符号;第三,符号必须传递一种社会信息,即社会习惯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赋予的特殊意义,只有规约性质的信息才能是符号的所载物。这一观点把符号的物质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统一起来,更深一层地揭示了符号的性质和特征。
三、作为符号的礼品
礼品产生于人类的社会交际中,具有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关系,自然也属于符号的范畴。符号的能指可以是实物、图形、声音、文字等各种形式。作为符号的礼品的能指,也就是礼品的形式,是一种实物的形式,不是一套抽象的人为制造的系统。它是指承担送礼、收礼行为的物质形态的物品,也就是礼品本身。事实上,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生活当中,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用作当礼物的。
然而,巴赫金认为,“任何意识形态的符号不仅是一种反映,一个现实的影子,而且是这一现实本身的物质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符号思想现象都有某种物质形式:声音,物理材料,颜色,身体运动等等。”巴赫金在1929年,从思想意识形态谈到符号,“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有意义;它代表、表现、替代着在它之外存在的某个东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符号”。这表明自然存在的客观物不是符号,只有纳入人们“意识形态”的东西才是符号,才具有意义。“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作为某个东西的形象被接受,比方说作为这一单个事物的一种自然的稳定性和必然性的体现。这一物体此时的艺术象征形象就已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产品。”这时,这一物体已不再是物质现实的一部分,它反映和折射着另外一个现实。在这个情况下,物体被转换成符号了。
作为礼品的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形式,以及相应的属性,功能和用途。物品的实用性可以说就是物品的语义概括。通过它自身拥有的外观、颜色、名称、形状、特征、属性、还有用途等等,一个事物会从一个方面或综合起来带给人一种或几种映像或感觉,或者给人造成一种影响,让人形成某种经验并加以利用。也可以说,它作为一个实在的事物本身包含并传达出了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是事物本身的特质与人的主动认知交互作用的结果。比如在世界各地,人们对鲜花有着基本共同的认识和看法:美丽,赏心悦目,所以在表达爱情或美好祝愿时首选的,当然是非鲜花莫属。在这里,事物与人以及人的认识,缺一不可。作为礼品的物品所具有的、并传达出的这种信息,就是礼品的所指。作为符号的礼品的所指就是礼品所代表的含义。日本学者池上嘉彦认为:“人类总是想给周围的事物赋予意义,哪怕是对象属于自然界,也将根据它与人类的关系来判断其价值,然后编入人类世界。”“一般认为人类是从事构造化活动的动物,并把自己所居住的世界秩序化。这就是把自然改造成文化的活动。”可以说,象征性是符号的基本特性,也是作为符号的礼品的基本特点。
四、礼品符号的解读
信息的传递是符号的最终目的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而信息传播作为一个过程存在,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编码(符号化)和解码(符号解读)的过程。信息之所以能由一方传到另一方,是由于双方有共同的心理基础,不论符号化还是符号解读,都是通过双方比较一致的认识、情感、动机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形成相应的态度,最后表现为行为。送礼者的意图通过购买的礼物,(礼品被赋予的、约定俗成的象征含义)外化为礼品符号。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要将传达的意义编码为符号。选择礼品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意义传达的另一重要环节是符号解读的过程。礼品符号解读的实质是理解,也即受礼者将符号化的外在实体形态内化为意义的过程。
人们是如何理解符号的呢?巴赫金谈到其中一种情况:无论是外部符号,还是内部符号,对它的理解都是在与该符号实现的整个环境的密切联系中得以完成的。因为符号的符号性在于它和社会环境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理解而言,巴赫金列举出了理解的四个过程:一是对物理符号(词语,颜色,空间形式)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感知。二是对这一符号(已知或未知)的认知。理解符号在语言中复现的(概括的)意义。三是理解符号在语境(靠近的和较远的语境)中的意义。三是能动的对话理解。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是我们自己的意图和社会的常规之间的结合。可以看得出,无论如何交际离不开语境。礼品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传达意义的媒介,更是如此,这是礼品作为符号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因为交际涉及到交际的双方,双方的不同文化背景,会使他们对礼品产生不同的认识。比如:一个姑娘给自己喜欢的一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送了一个自己亲手绣的鸳鸯手帕,表达爱意,因为鸳鸯在中国文化中表示成双成对,比翼双飞的意思,是爱情的象征。可如果小伙子愣头愣脑,傻乎乎不懂其中的奥妙玄机,把鸳鸯当成是两个水鸭子,或是只觉得手绢花花绿绿的只是好看,那姑娘可真是要气得抡起粉拳捶那个傻小子了。或者,如果姑娘心仪的小伙子是外国人,那么如果他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话,那么两种文化的之间的差异也使得小伙子不能理解姑娘借手绢所想要传达的信息,也许只是当手绢是个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收下而已,不会多想。这样一来,姑娘的心意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
五、结语
综上可见,人类的信息传达无论在解释环节还是理解环节上,都要发生人为的变化,打上个人的主观烙印。人类在传达中存在意义的个体化倾向。客观上说,世界上就不存在不带任何个人背景的解释和理解。由于信息发出的一方和接受方拥有不同的个人文化背景,比如:种族、教育程度、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受礼者与送礼者之间要有一个协调统一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解,共同的文化准则,共同的认识等等,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语境,否则符号的成立性受到质疑。正因如此,人们在送礼时才会精挑细选,格外仔细、认真和讲究。从礼品的实用性、外观、甚至是它的名称等等都要考虑到,避免犯了禁忌,否则起不到联络感情的作用不说,还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总之,送礼品不能随便送,更不能乱送,一厢情愿,只会造成误会。一定要考虑结合自己的送礼目的,礼品的特性,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喜好等等,这样才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人类礼尚往来、彼此交往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上诞生过许多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产生了很多异彩纷呈的礼仪文化,有的甚至影响、传承至今。礼仪不仅出现在国与国、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中,更出现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礼仪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馈赠礼品自然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还是婚丧嫁娶、寿诞生辰等等,都免不了看到礼品的身影。那么,礼物为什么会在人的交往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呢?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对符号的认识
符号学是由西方语言学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一种分析的科学。从方法论上看,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现象的新角度。将它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层面,发掘符号的构成关系,并揭示出隐藏其中的意义,是符号学作为理论工具的价值所在。礼物是一种符号。因为礼品产生于人类的社会交际中,具有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关系,自然也属于符号的范畴。下面我将分别从能指、所指和符号的社会性等方面来考察礼品。瑞士符号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符号是一种二元关系,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能指和所指构成符号的两个要素。”索绪尔所说的能指指的是符号的形式(音响形象);所指是符号所表达的概念,即符号的内容或意义。皮尔士把符号定义为“某种对某人而言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符号具有指称性、象征性,是人加之于某种代替其他事物的代号。前苏联语言学家别列津和格洛温认为,“符号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符号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符号必须是物质的,只有这样,它才能作为信息的载体被人所感知,为人的感官所接受;第二,符号必须传递一种本质上不同于载体本身的信息,代表其他东西,否则就没有意义,不成其为符号;第三,符号必须传递一种社会信息,即社会习惯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赋予的特殊意义,只有规约性质的信息才能是符号的所载物。这一观点把符号的物质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统一起来,更深一层地揭示了符号的性质和特征。
三、作为符号的礼品
礼品产生于人类的社会交际中,具有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关系,自然也属于符号的范畴。符号的能指可以是实物、图形、声音、文字等各种形式。作为符号的礼品的能指,也就是礼品的形式,是一种实物的形式,不是一套抽象的人为制造的系统。它是指承担送礼、收礼行为的物质形态的物品,也就是礼品本身。事实上,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生活当中,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用作当礼物的。
然而,巴赫金认为,“任何意识形态的符号不仅是一种反映,一个现实的影子,而且是这一现实本身的物质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符号思想现象都有某种物质形式:声音,物理材料,颜色,身体运动等等。”巴赫金在1929年,从思想意识形态谈到符号,“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有意义;它代表、表现、替代着在它之外存在的某个东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符号”。这表明自然存在的客观物不是符号,只有纳入人们“意识形态”的东西才是符号,才具有意义。“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作为某个东西的形象被接受,比方说作为这一单个事物的一种自然的稳定性和必然性的体现。这一物体此时的艺术象征形象就已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产品。”这时,这一物体已不再是物质现实的一部分,它反映和折射着另外一个现实。在这个情况下,物体被转换成符号了。
作为礼品的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形式,以及相应的属性,功能和用途。物品的实用性可以说就是物品的语义概括。通过它自身拥有的外观、颜色、名称、形状、特征、属性、还有用途等等,一个事物会从一个方面或综合起来带给人一种或几种映像或感觉,或者给人造成一种影响,让人形成某种经验并加以利用。也可以说,它作为一个实在的事物本身包含并传达出了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是事物本身的特质与人的主动认知交互作用的结果。比如在世界各地,人们对鲜花有着基本共同的认识和看法:美丽,赏心悦目,所以在表达爱情或美好祝愿时首选的,当然是非鲜花莫属。在这里,事物与人以及人的认识,缺一不可。作为礼品的物品所具有的、并传达出的这种信息,就是礼品的所指。作为符号的礼品的所指就是礼品所代表的含义。日本学者池上嘉彦认为:“人类总是想给周围的事物赋予意义,哪怕是对象属于自然界,也将根据它与人类的关系来判断其价值,然后编入人类世界。”“一般认为人类是从事构造化活动的动物,并把自己所居住的世界秩序化。这就是把自然改造成文化的活动。”可以说,象征性是符号的基本特性,也是作为符号的礼品的基本特点。
四、礼品符号的解读
信息的传递是符号的最终目的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而信息传播作为一个过程存在,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编码(符号化)和解码(符号解读)的过程。信息之所以能由一方传到另一方,是由于双方有共同的心理基础,不论符号化还是符号解读,都是通过双方比较一致的认识、情感、动机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形成相应的态度,最后表现为行为。送礼者的意图通过购买的礼物,(礼品被赋予的、约定俗成的象征含义)外化为礼品符号。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要将传达的意义编码为符号。选择礼品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意义传达的另一重要环节是符号解读的过程。礼品符号解读的实质是理解,也即受礼者将符号化的外在实体形态内化为意义的过程。
人们是如何理解符号的呢?巴赫金谈到其中一种情况:无论是外部符号,还是内部符号,对它的理解都是在与该符号实现的整个环境的密切联系中得以完成的。因为符号的符号性在于它和社会环境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理解而言,巴赫金列举出了理解的四个过程:一是对物理符号(词语,颜色,空间形式)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感知。二是对这一符号(已知或未知)的认知。理解符号在语言中复现的(概括的)意义。三是理解符号在语境(靠近的和较远的语境)中的意义。三是能动的对话理解。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是我们自己的意图和社会的常规之间的结合。可以看得出,无论如何交际离不开语境。礼品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传达意义的媒介,更是如此,这是礼品作为符号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因为交际涉及到交际的双方,双方的不同文化背景,会使他们对礼品产生不同的认识。比如:一个姑娘给自己喜欢的一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送了一个自己亲手绣的鸳鸯手帕,表达爱意,因为鸳鸯在中国文化中表示成双成对,比翼双飞的意思,是爱情的象征。可如果小伙子愣头愣脑,傻乎乎不懂其中的奥妙玄机,把鸳鸯当成是两个水鸭子,或是只觉得手绢花花绿绿的只是好看,那姑娘可真是要气得抡起粉拳捶那个傻小子了。或者,如果姑娘心仪的小伙子是外国人,那么如果他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话,那么两种文化的之间的差异也使得小伙子不能理解姑娘借手绢所想要传达的信息,也许只是当手绢是个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收下而已,不会多想。这样一来,姑娘的心意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
五、结语
综上可见,人类的信息传达无论在解释环节还是理解环节上,都要发生人为的变化,打上个人的主观烙印。人类在传达中存在意义的个体化倾向。客观上说,世界上就不存在不带任何个人背景的解释和理解。由于信息发出的一方和接受方拥有不同的个人文化背景,比如:种族、教育程度、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受礼者与送礼者之间要有一个协调统一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解,共同的文化准则,共同的认识等等,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语境,否则符号的成立性受到质疑。正因如此,人们在送礼时才会精挑细选,格外仔细、认真和讲究。从礼品的实用性、外观、甚至是它的名称等等都要考虑到,避免犯了禁忌,否则起不到联络感情的作用不说,还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总之,送礼品不能随便送,更不能乱送,一厢情愿,只会造成误会。一定要考虑结合自己的送礼目的,礼品的特性,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喜好等等,这样才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