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作文倡导“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鼓励学生写真话,诉真情。但诸多教师在中考作文复习中对“真情实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复习中重技巧,轻内容,忽视学生的感受,用套路化的要求来约束学生,致使许多学生养成轻薄、虚伪的态度,作文缺少“真情实感”,结果严重影响作文得分。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学生应该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现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二、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大。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三、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
《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四、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語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用“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童年快乐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五、拟相应的情境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的生活情境,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学生应该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现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二、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大。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三、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
《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四、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語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用“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童年快乐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五、拟相应的情境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的生活情境,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