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的建筑,不论是民居还是达官贵人的宅邸,甚至是城墙都修建了专门的水道和蓄水设施,以便将“天水”留住。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节水方式一方面说明山西历史上是一个少雨的地区,另一方面也保佑了这里的百姓风调雨顺。平遥地处山西中部,气候亦是干旱少雨。而今年的平遥摄影大展却是在烟雨蒙蒙中开幕,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结束的。
2005年的平遥不仅留住了天赐的肥水,也收获了摄影的丰硕果实。
“和平·进步”是大展的主题
本次大展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大展开幕的第三天也正值“九·一八”纪念日,因此,今年的平遥摄影大展的主场地县衙集中了大量的以二战为主题的展览:罗伯特·卡帕等20名著名摄影师的战地摄影展、二战时期美国士兵拍摄的云南昆明等地的战时纪录、德国二战摄影展、奥斯维辛集中营和莫斯科红场卫国战争60周年阅兵式的图片、还有一个来自互联网的名为“长城小站‘民间寻找战争遗址’”的影像展……丰富的内容和广泛充实的影象资料充分展现了人类和平进步的历史进程和丰硕成果,也赋予了平遥大展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深远的历史意义。9月18日,在平遥城隍庙举行的“祈福世界和平大典”,伴着60声礼炮和平遥少年儿童《世界和平万岁》的歌声,在千羽和平鸽放飞和盛大的法事活动中,平遥向世界宣告了热爱和平的中国人的心声。
前卫与传统、东西方作品争奇斗艳
平遥摄影展历来是中外摄影家和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摄影师展示作品的大舞台。在这里没有摄影手法的桎梏,没有流派的偏见,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和热烈的艺术气氛。传统的彩色和黑白技法制作的照片代表了经典和传统的摄影理念,就像一坛坛老酒,让人流连忘返之余,又回味无穷。而集中于平遥棉织厂展区的前卫、个性意识的作品折射出创新和活力的光芒,它们代表了年轻一代无拘无束的性格和摄影的无限生命力。平遥是幸运的,因为这里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的406位摄影师,他们带着8843幅图片共举办了330个展览。而更加幸运的是中国的摄影人,他们可以不出国门就可以向国内外的同行展示自己的作品。国外的摄影师和摄影团体也把平遥看作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法国政府、西班牙政府、俄罗斯政府选送本国国家艺术馆珍藏的、著名摄影家的作品参展。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瑞典摄影艺术中心等国际摄影权威机构参与并支持大展的活动,从而保证了摄影大展的国际最高水准。其中美国摄影家亚当斯的摄影藏品,以施方台·莫索斯为首的德国十位摄影家“看与想”作品,法国摄影家何奈·布里、阎雷和战地摄影记者尼而奎社的作品,日本摄影家立木义浩等50名外国摄影家的摄影精品都是第一次在中国展出。
个性化的展览场地
伴随着摄影内容和创作手法的不断创新和变化,本次大展的展览场地的布置和展览方式也向着出新、出奇的方向发展。有的场地入口挖出了一个水坑,观众只有踩着水坑中的一块石头穿过一个门帘才能进入参观,这让人想起了游泳池的入口;“野性中国”的场地上铺满了稻草,这种新颖的场地布置正符合了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展览主题;也有的展览现场摆放着展览作品中的拍摄道具,使观众在欣赏照片的同时还能真切地看到甚至触摸到被摄体,这种展览方式对于摄影人来说是一个新的体验。有的展览本身就像是一个行为艺术。有一个展览的作者竟然是盲人,在开幕的第一天这位盲人摄影师拍摄前来参观的观众,第二天,他就把这些照片挂在自己预留好的展位上,盲人摄影师举办展览,这还是闻所未闻;另一个展览,作者用很多一寸见方的小照片组成了一幅大照片。这些一寸小照是可以从墙上取下来的,任何一个参观展览的人都可以从中拿下一张。但他(她)必须保证要在展览期间拍摄出一张照片替换上去,最后由众多参观者共同创作的照片替代了原来的照片。这些千奇百怪的展览形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启发,也是本次大展的一个个精彩的亮点。
大展更具多元化和时代感
时代发展到今天,很多大型活动向着多元化和娱乐性方向发展。奥运会开幕式没有文艺表演不行,经贸活动也少不了明星的参与。本次平遥大展也很大程度上具备了这种多元化特征。大展期间由于有了商家的参与,才有了大展历史上第一个手机摄影大赛;不仅有姊妹艺术DV的隆重亮相,还有卡通和招贴展览的助阵。另外,著名的子曰乐队在土仓展区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而摄影界大名鼎鼎的黑冰摄影工作室更是把自己的乐队拉出来向同行们做首次亮相,这个乐队恐怕是我们摄影人的第一个自己的乐队了。
学生作品引人注目
在过去的几届平遥摄影节上都有大学摄影专业的学生展览,但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本次大展首次设立了“PHOTO杯”青年摄影师大奖,评选产生了6名获奖者。二针厂展区几乎是各高校学生的天下。在这里,不仅展出了中国传媒大学、天津美院现代艺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西安美院、四川美院、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岭南艺术设计学院、华中师范等近20所国内高校学生的摄影作品,还新增了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美国纽约艺术高校、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芬兰奥斯陆摄影艺术学院、韩国庆星大学等国外学生的摄影作品展览,不仅使摄影新生代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全面展示,也给了他们一个彼此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雾里看花“策展人”
大展搞得轰轰烈烈,这些无疑有着展览的幕后英雄策展人的功劳。随着平遥大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策展人这个概念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平遥的各个展览场地上。本届大展与策展人有关的活动更是异常活跃,其中包括“策展人学院”研讨会、策展人摄影集点评、“策展人的角色”研讨会。在这些研讨会上,很多知名专家学者把策展人这个概念进行了更加全面的解释,比如他们把策展人的职责归纳为:为社会服务、要进行学术研究、寻找适当的收藏品、为展览准备展品、撰写评论文章、为出版准备必要的文件等等。然而就平遥接触和看到的策展人的工作来看,他们与概念中的策展人还相去甚远。也许是中国国情所限,也许是中国的图片展览市场还不够完备,总之这是一个让很多摄影人不太明白、看上去更像展览介绍人的一群人。旅美摄影人王瑞是本次大展的策展人之一,他说:“目前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知名度,已足够吸引世界一流摄影家前来参展,但大展策展人的水平远远达不到国际一流,需要把国际一流的策展人请来,做一个示范。”
期盼大展更上一层楼
任何一个大型活动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欠缺需要改进。平遥摄影大展同样不例外。很多策展人和参展作者指出,平遥大展的规模很大,作品很多,但作品参差不齐,希望今后的展览作品能更加精良。
从组织者的角度来说,大展的新闻中心一直没能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记者每次去那里所能得到只是两天出一份的“大展快讯”,而没有及时、丰富的消息。而历届备受瞩目的优秀画册和优秀摄影师大奖,直至本届都没有公示它的评选标准和规则,没有对获奖作品或摄影师之所以获奖的只言片语,其公信力自然会有所下降。
从市场运作的角度说,主办方一直想做起来的图片收藏和拍卖还是因为目前国内摄影拍卖市场的不成熟,从而在操作上和技术上直接制约了平遥的良好愿望而最终没能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目前“大展”的投资方式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大展艺委会承认,由于规模过大,运作中出现了“严重失控”,造成了参加人数过多,形成了庞大的接待量,产生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摄影器材是摄影人的武器,武器的精良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摄影作品的水平。本届平遥摄影展在展出大量精彩作品的同时,依然保持了对摄影器材的重视。
PIP带给我们影像饕餮的同时,也让我们品味了一场器材与技术的盛宴。古老的平遥城,大街小巷满是怀揣相机镜头的摄影师、发烧友,器材、技术也从茶余饭
后演变成了茶几饭局上永恒的话题。“让技术成为艺术的手段”,此话不假。
平遥的传统与数码
行前,我们就想对这次参展的摄影师来一个关于影像器材的随机调查,想看看现在的摄影师他们在用什么样的相机、镜头、电脑、附件,看看他们对待传统与数码的态度。在平遥的一周时间里,我们的编辑带着调查表,游走在PIP的各个展区,和中外摄影师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从反馈回来的调查结果看,影像的输入端——相机,基本上是胶片与数码并举,旗鼓相当。多数的摄影师认为胶片和数码各自有着各自的优势,很多人都是根据自己拍摄题材的需要,胶片也用,数码也用,只有个别的摄影师态度非常坚决,坚守者只用传统,抑或激进者只用数码。但从影像的后期处理和影像的输出端来说,大家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数码占了绝对的优势,因为现在想要找到一台传统的彩扩机已经不太容易了,基本上都是数码彩扩机的天下。而且,随着打印技术的日趋完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用打印机打印输出的影像作品了。
打印技术的展示
9月16日下午爱普生公司在PIP-Bar“平遥老酒吧”举办了一个打印技术的的座谈会,邀请了张善夫、高建生、王悦、孙云翔、张华斌等著名摄影师和爱普生新、老用户一起畅谈打印技术,记者在会上听到的声音是如此的一致,那就是现在的高端专业照片打印机打印的作品令人惊讶,效果完全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激光数码彩扩机和传统暗房的影像效果。看来专业照片打印已经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打印的明天也许就在眼前。
作品向“大”和“宽”发展
除了一个“打”字,令我们感受颇深的还有一个“大”字和一个“宽”字。所谓“大”,那就是相机大、作品大。影展上,用4×5、8×10、20×24英寸大画幅相机拍摄的作品比比皆是,甚至有人用厢式货车当针孔相机拍摄。而1米、1米5、2米的大幅面作品,站近了你根本一眼都看不全,还有爱普生5800流明的投影仪将作品投放到两层楼高的屏幕上,足够震撼的。
而所谓“宽”,就是相机的幅面是越来越宽,612不过瘾,用617,如果还不过瘾,还有624等着呢,一卷120胶卷只能拍3张就得换卷,不过当你看到底片上那种一眼望不到边的感觉时就不会嫌换卷麻烦了。
手机的影像世界
另外还有一个“小”字也是不得不说,那就是小小的手机,别看它小,现在几乎是人手一台,而且基本上都带摄像头了,市场大着呢,于是就有人打起了它的主意,这不,2005平遥国际大展首届“中国移动杯”手机摄影大赛正热闹着呢,共收到有效手机摄影原创作品1500余件,参与用户达800多人次。众多观众也在一个类似“行为摄影”的手机摄影作品展前驻足停留,有人还热情参与一把,特别受到“拇指族”的欢迎。小小的手机,让影像成为大众的娱乐,不知道明天3G来了,手机是否会取代你的DC、DV、PDA?
DV影像(数码摄像)艺术展是第一次亮相平遥摄影大展。影像艺术发展到今天,静态和动态的水岭越来越模糊。因此,平遥大展引进DV影像展览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此次DV影像艺术展,旨在展现录像艺术的各种可能性。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参与,使原来类型概念鲜明的剧情片、纪录片、实验片、动画片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在自身类型上手法与内涵的拓展,另一方面在类型上的综合,FLASH、装置录像等新形式的出现。本次展映的73部DV短片,总片长为863分钟,10部长片,总片长为990分钟,影片的类型已经不再重要,多样的影像语言运用,实验性的探索,人性的探索,将使我们感受到DV的活力,更可以预知DV影像广阔自由的艺术空间。
《大众DV》杂志在前期宣传、组织展览、编辑宣传册页海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展览的成功举行,凝聚着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辛苦。展览期间,展场和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这个平台,众多的影像创作者激情相聚,为以后的交流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这也是来平遥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