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UM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在轨道参数和车辆运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仿真分析了不同水平轮垂向刚度下的单轨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评价指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轮垂向刚度变化范围内,车体振动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评定等级均达优;随着水平轮垂向刚度的增大,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明显转好,但车辆的平稳性指标和振动加速度却逐渐增大,使乘客乘坐舒适度有所下降;当水平轮垂向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受其影响变小。
【机 构】
:
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20171BCB2305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1ACB2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UM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在轨道参数和车辆运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仿真分析了不同水平轮垂向刚度下的单轨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评价指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轮垂向刚度变化范围内,车体振动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评定等级均达优;随着水平轮垂向刚度的增大,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明显转好,但车辆的平稳性指标和振动加速度却逐渐增大,使乘客乘坐舒适度有所下降;当水平轮垂向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受其影响变小。
其他文献
设置高疲劳抗力构造细节是提升钢桥面板疲劳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一种钢桥面板-肋双面焊构造细节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原理,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细节疲劳裂纹扩展子模型,研究了疲劳加载工况下各裂纹萌生点处初始裂纹扩展能力。同时通过应力强度因子幅值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该钢桥面板-肋双面焊构造细节主导疲劳失效模式。
南方平原地区水闸基础多落于软弱的土基上,由于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通常采用SMW工法桩基坑围护结构,以确保主体工程安全、顺利施工。以横沥水闸重建工程基坑围护为例浅析了工法桩围护结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过程,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在总结优化行车组织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架构。基于人机交互技术,利用C#语言完善功能需求设计及优化系统数据流程,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开发,并重点对配线设计和折返能力仿真计算进行深入论述。
以处于上软下硬地层的青岛地铁某车站修建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初支拱盖法施工变形规律及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拱盖中间导洞的开挖、拱盖施作和临时支撑的拆除,是车站修建中的几个关键工序;拱盖施工阶段,拱脚与拱肩部位受力转换频繁,沉降变形较明显,临时支撑拆除造成拱部围岩二次应力释放,需采用一定支护手段控制沉降;沉降槽最大值随开挖推进不断发生移动,直到中间导洞开挖时沉降最大值逐渐向隧道中心线上移动;适当缩小施工进尺距离与增加支护系统的刚度,对控制车站结构变形速率与变形量具有积极作用。
以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呼和浩特站—公主府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砌体结构住宅群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砌体结构住宅群进行数值模拟。以砌体结构墙体最大拉应力增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对砌体结构的影响。提出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措施的技术参数,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采取任何加固措施时,盾构隧道施工结束后,房屋的沉降虽能满足控制要求,但砌体结构墙体最大拉应力增量不满足房屋安全使用要求;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后,墙体的最大拉应力增量可以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所面临的防爆安检压力随着人员的密集流动逐年增加,因此,在安检过程中对隐藏爆炸物及爆炸危险品的检测方法也得到高度重视。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过程中常见的爆炸物及爆炸危险品分类、化学特性与物理特性入手,对基于不同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法,如拉曼光谱技术、太赫兹技术、离子迁移谱技术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原理及优势。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某城际轨道交通大直径(8.8 m)盾构空推通过矿山法隧道段的施工项目,对盾构进洞前、空推及出洞期间的施工控制措施及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完成后整个空推通过的矿山法隧道段的管片拼装在左线水平和高程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1 mm、9.6 mm;在右线水平和高程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2 mm、10 mm;左、右线隧道拱顶位置的最大沉降值分别为2.42 mm、4.61 mm。管片拼装偏差及隧道的变形均满足现有规范的控制要求。此施工工艺保证了大直径盾构机快速、安全和高质量地通过矿山法施工的硬
针对运营阶段桥梁汽车荷载限载管理问题,开展基于安全可靠性的车辆载重限值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实测车辆荷载数据统计,分析现阶段载重车辆类型及其荷载分布特征。根据车型比例、车辆超载情况,以及各车型轴组配置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建立桥梁限载的典型车型谱系。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从结构安全角度,提出基于可靠度反问题的车辆载重限值分析方法和计算步骤。
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为依托,针对泥岩、砂岩及高瓦斯地层,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等因素,对盾构法、矿山法及明挖法等3种施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试验段的不同开挖方案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矿山法和明挖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段施工地铁高瓦斯区间隧道,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相比于钻爆法,悬臂掘进机开挖法在施工工效、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施工造价相对较高。
为提高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水平,分析了路基差异沉降量的计算理论和主要原因,利用ANSYS15.0绘制数值模型,得到新老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并探讨加宽高度、填料重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基本呈中间小两边大的“凸”形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分别位于土路肩的边缘和新老路基结合位置;随着加宽高度和填料重度增加,加宽路基和地基土各监测点的沉降变形和新老路基间差异沉降也随之变大,且路基加宽高度从2 m至12 m,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129.3%,填料重度每提高5 kN/m3,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