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ng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2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插管次数、住院天数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插管次数2次,住院时间11.8±4.7d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疾病,不仅减少了插管次数,还缩减了患者住院时间,并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其属于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特点的临床病症。如患者出现反复性发作而未能给予快速、有效的治疗,那么会引发机体内部呼吸衰竭,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临床中采用气管插管方法治疗效果稳定,但会引发各种不良症状并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同时气管插管所带来的痛苦不是每个患者都能承受的,而常规方法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治愈速度较为缓慢。当前采用NIPPV可在无气管插管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进行自主呼吸,并且效果明显。因此选取我院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對象,并采用NIPPV进行治疗后患者临床效果、住院情况获得显著改善,详细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3年02月到2015年0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属于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男患者26例,女患者15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48.18±9.39岁;患病时长2.5年-28年,平均时长(22.67±4.05)年。研究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男患者28例,女患者13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42.47±8.53岁;患病时长3.6年-29年,平均时长(24.15±3.07)年。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显示均符合我国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所颁布的诊断指标,排除标准:存在意识性障碍、重症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以及气胸等患者。将其年龄、患病时长、体质、性别等进行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内容包含有鼻导管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以及止咳等,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营养支持。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进行治疗,首先由8cmH2O吸气压进行调整,呼吸压则在4 cmH2O数据上开始调整,以患者舒适度为准。将气呼压数值调节至6~8 cmH2O,吸气压数值调节至15~20 cmH2O;患者呼吸频率应控制在每次8min至14min,并且通气时间应为一天两次,一次时长4h至6h。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状况,待疾病好转之后将压力向下调节,然后减少通气时间,将其改换为鼻导管吸氧治疗,直到无需设备辅助完全脱机。
  1.3疗效判定
  治疗期间对患者插管次数、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2]。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疾病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可以进行自主呼吸,呼吸状态显示正常则代表显效。疾病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呼吸时并不感觉困难,但存在轻微不舒服则代表有效。疾病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则代表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41)×100%。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对比采用SPSS2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2例以及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数据对比[n(%)]
  2.2两组插管次数、住院时间对比
  通过对患者治疗期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后。研究组插管次数2次,住院时间11.8±4.7d;对照组插管次数14次,住院时间25.5±3.8d。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患者插管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无创正压通气的使用具备声门完整性特征,并且对人体呼吸道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可以确保呼吸系统的通畅性。该设备通气高速气流与MV的部分性质相同,可刺激咳嗽,但重点在于其不但可以经由外加的呼气末正压通气来消除机体吸气功耗的增加,帮助患者消除呼吸肌产生的疲劳感[3]。还可以借助PSV帮助病患克服气道产生的阻力。通过以上作用使RR下降、VT呈增加状态,由于机体耐力指数的改变以及呼吸肌力量指数的改变,从而使NIPPV间歇期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因此本研究选取研究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插管次数2次、住院时间11.8±4.7d明显减少,同时临床治疗效果占总数的95.12%。由此得出采用该设备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后,不但缩减了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插管次数,还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丽萍,张英杰,沈大跃.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的监测与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2(01):12.
  [2]翁萍莉,沈丽芳,邵云峰,丁芳.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1):67-110.
  [3]王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25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23):134-18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乳腺癌患者使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绝经后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在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内,在我院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均实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给予依西美坦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来曲唑治疗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近期疗效和临床毒副作用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病况缓解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具有明显较高;试
期刊
宁夏红墩子矿区富油煤资源丰富,但红墩子矿区富油煤的赋存特征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富油煤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查明红墩子矿区富油煤赋存特征,基于煤炭勘查资料,以红墩子矿区4煤和8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原煤的焦油产率分级划分,并结合镜惰比、灰成分指数及成烃母质的干酪根特征,分析富油煤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富油煤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4煤焦油产率2.1%~15.3%,平均值为7.6%,8煤焦油产率2.4%~13.6%,平均值为8.5%,红墩子矿区以富油煤为主,局部分布高油煤。平面上,4煤高油煤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8煤富油
以准噶尔盆地与沁水盆地的低、高煤级样品为研究对象,以低场核磁共振法(NMR)等温吸附-扩散实验为主,辅以体积法扩散实验,研究了不同气体扩散模型下甲烷吸附-扩散特性;通过开展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吸/脱附实验以及压汞实验对样品进行多尺度微纳米孔结构表征,分析了不同孔隙结构对煤层气扩散的贡献。结果表明:甲烷在煤储层多尺度孔隙中表现出初期快速扩散、中期的过渡性扩散以及后期慢速扩散的特征,且甲烷多孔扩散模型适用性高于双孔扩散模型。煤储层中微孔、过渡孔和大孔的比表面占比与其对应的扩散系数比例有很好的相关性。低场核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