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文化丛书》前言
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开始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欧洲人便不断地为中国人及其文化所吸引。此后对中国事物的接受逐渐加强,就德国说,这一过程可以分四个主要阶段来说。
第一次热潮是由欣赏中国哲学、伦理、艺术、文学和政治的耶稣会会士的充满激情的报告掀起的。兴趣各异、学科不同的人们,例如奥皮茨、托马西乌斯、莱布尼茨、沃尔弗、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大帝,及其他许多人,从他们掌握的远东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灵感,而以前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莱布尼茨与在中国的耶稣会会士通信,由是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中国文明直言不讳的赞赏者。早在一六九三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就采用了中国的文官制度。中国文学艺术的主题也开始影响这个时期德国洛可可风格的作品。
第二次浪潮产生于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初,主要影响文学界。不但影响启蒙浪潮中的评论家和作家,还影响浪漫主义的评论家和作家。其中,维兰德、赫尔德、歌德、席勒、诺瓦利斯意识到他们自己的世界观接近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中国人对自然的爱。歌德、席勒和其他启蒙运动时期的诗人接过了中国的思想和文艺作品主题,便将它们融进了德国文学。而浪漫主义诗人觉得中国人的自然观(自然神秘主义)和他们相似。
虽然歌德只是通过翻译作品——主要译自法语和英语——来接近中国文学,但他却非常了解中国文学的三种类型。他多次尝试意译中国诗。他是第一位欣赏中国小说的德国作家。在拿破仑一世战乱时期,他忙于写作《西东合集》,在这部著作中,指出欧洲危机的解决办法也许来自东方。
歌德转向东方一百年之后,另一次强劲的中国热潮激动了德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圈子。这起因于两国间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和贸易联系。德国汉学家的著作——他们为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史准备了条件(例如,通过严肃的译著、比较研究);还起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沮丧和绝望等因素。然而,这次新东方热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因现代技术社会的堕落感到幻灭。他们阅读了斯宾诺莎、叔本华和尼采的著作,渴望和平、安宁、真正的人道,要求加强他们的精神生活。他们希望在远东的,特别是中国的哲学和文学中寻求这些生活理想——一次彻底的精神体验。道-佛世界观和中世纪的神秘主义都吸引了年轻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表现主义作家(例如,德布林、克拉邦德、里尔克、埃伦施泰因、布莱希特)在受苦的人民中,在诸如老子、佛陀,甚至李白等人中寻求自我。他们的许多作品都显示了社会的倾向。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作家是德布林、布莱希特和海塞。不过,更多的作家是通过把中国人的主题用于他们自己的文学作品,或通过意译中国文学作品来显示他们对中国世界观的热情。作家克拉邦德、霍尔茨、贝特格、戴默尔、比尔鲍姆都以这类文学活动著名。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向西方开放,德国重新掀起一个相当独特的中国热浪潮。以前只是社会某些圈子接近中国人及其文化,而现在一般德国人也认识并欣赏中国人及其文化。旅游中国的业务惊人上升,官方和民间的交往加强,学习汉学的德国学生迅速增加,德国大学和科学研究院欢迎持续增加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大量的文化、教育和技术交流项目,许多双边的教育、文化和科学任务,合资企业,以及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在德国的大量专题讨论会、展览、艺术表演,琳琅满目的出版物,中国语言中心和中国贸易和信息中心。这些都表现出富有成果的中国热。
如果我们说在十年多点的时间内中国已经抓住了许多德国人的心,并非言过其实。如果要问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歌德已意识到的,而且对本世纪初的年轻作家意义重大的精神联系。我们也可以提到中国和德国在本世纪经历了类似的不安定并有许多共同点这一事实。然后,我们必须考虑这一事实:由于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们都面临了并仍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中国要现代化的决定是不可逆转的。德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分享这个大陆的文化遗产和现代发展。因此它能把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传给中国,尤其是那些和现代化现象过去有过关系,现在仍有关系的方面。但在我们谈现代化问题时,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现代化创造一种主要由科学技术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它是一个国家物资集结的强有力工具。由于现代化,我们的境况看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但是,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并不十分安然自得。大量的问题看来已隐隐出现在地平线上。我们终于成功地摆脱自然的束缚,但却感到被隔离。关于自然和自身,我们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却并不真正知道所有这一切的意义和如何好好地利用它。我们享有思考的极大自由和名目繁多的思想与见解,但今日谁能指出我们生活的实质?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此外,作为有责任感的当代人,我们必须思考这个事实:科学技术成就已把我们和这个星球带入前途暗淡、危机四伏的境地。而许多危机威胁地球文明的继续存在,也许还威胁地球自身的生命。其中,人口迅猛增长、自然资源急速耗尽,核战争对我们的明显危害,以及我们重医药社会的遗传退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类自我毁灭。如果我们未能解决这些问题,或由于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自由日益受到控制而衰竭,将导致一种心智活动停滞的状态。现代人对自身所处的危急形势进行严肃反省,将使我们得出结论:谋求新的精神境界是当代一切有责任感的人首要的任务。
所有这些,我想也正是正在谋求现代化的中国读者所切望了解的。
这套丛书试图通过选择当代各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头等重要的问题。在这套丛书中,哲学家、科学家和宗教思想家试图写出他们领域的新发现的含义,以进一步精练和重塑长期发展而成的、蕴含在文学、宗教、哲学和科学传统中的文化智慧。他们这样做不仅仅为了沟通人文传统和现代科学发现,还为了给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提供较好的答案。任何使人们意识到这些困难并引起个别讨论的企图,都一定会受到一个决心解决它的问题——不管问题会有多严重——的民族的欢迎。问题在没有觉察之前是不大会被人了解和解决的。这套丛书力图不仅仅提出现代的问题,它还希望通过提供著名德国专家学者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来为解决这个国家的问题出力。而为了解德国文化的渊源,我们也将提供一些历史悠久的德国文化名著的译本。
这套丛书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交叉学科研究等领域著名德国作家的见解。着力于选择那些适合于受过教育的非专业人士的,有关各个领域的目标、可能性、范围和局限、基础和先决条件、前途、内在的危险、方法问题的材料。这些作家是他们领域的权威,博学明智。他们试图指出他们学科的新发现是如何与邻近的领域,特别是与当代人类社会相关。
如上所述,这些材料都由各个领域公认的权威写成,但它们是以一种非技术的方式描述的,就是说,它们的描述方式使任何受过教育和有兴趣的现代人都能明白并乐于阅读它们。因此,这套丛书不仅为研究院、大学和学校的教授、教师和学生,也为社会各界有责任感的人士,尤其为商业、工业和政府机构中居领导地位的人士,提供极好的阅读材料。
我们深知我们这一事业仅仅是个开始,微不足道,但总算有了开始。
(《德国文化丛书》将由三联书店出版)
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开始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欧洲人便不断地为中国人及其文化所吸引。此后对中国事物的接受逐渐加强,就德国说,这一过程可以分四个主要阶段来说。
第一次热潮是由欣赏中国哲学、伦理、艺术、文学和政治的耶稣会会士的充满激情的报告掀起的。兴趣各异、学科不同的人们,例如奥皮茨、托马西乌斯、莱布尼茨、沃尔弗、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大帝,及其他许多人,从他们掌握的远东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灵感,而以前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莱布尼茨与在中国的耶稣会会士通信,由是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中国文明直言不讳的赞赏者。早在一六九三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就采用了中国的文官制度。中国文学艺术的主题也开始影响这个时期德国洛可可风格的作品。
第二次浪潮产生于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初,主要影响文学界。不但影响启蒙浪潮中的评论家和作家,还影响浪漫主义的评论家和作家。其中,维兰德、赫尔德、歌德、席勒、诺瓦利斯意识到他们自己的世界观接近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中国人对自然的爱。歌德、席勒和其他启蒙运动时期的诗人接过了中国的思想和文艺作品主题,便将它们融进了德国文学。而浪漫主义诗人觉得中国人的自然观(自然神秘主义)和他们相似。
虽然歌德只是通过翻译作品——主要译自法语和英语——来接近中国文学,但他却非常了解中国文学的三种类型。他多次尝试意译中国诗。他是第一位欣赏中国小说的德国作家。在拿破仑一世战乱时期,他忙于写作《西东合集》,在这部著作中,指出欧洲危机的解决办法也许来自东方。
歌德转向东方一百年之后,另一次强劲的中国热潮激动了德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圈子。这起因于两国间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和贸易联系。德国汉学家的著作——他们为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史准备了条件(例如,通过严肃的译著、比较研究);还起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沮丧和绝望等因素。然而,这次新东方热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因现代技术社会的堕落感到幻灭。他们阅读了斯宾诺莎、叔本华和尼采的著作,渴望和平、安宁、真正的人道,要求加强他们的精神生活。他们希望在远东的,特别是中国的哲学和文学中寻求这些生活理想——一次彻底的精神体验。道-佛世界观和中世纪的神秘主义都吸引了年轻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表现主义作家(例如,德布林、克拉邦德、里尔克、埃伦施泰因、布莱希特)在受苦的人民中,在诸如老子、佛陀,甚至李白等人中寻求自我。他们的许多作品都显示了社会的倾向。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作家是德布林、布莱希特和海塞。不过,更多的作家是通过把中国人的主题用于他们自己的文学作品,或通过意译中国文学作品来显示他们对中国世界观的热情。作家克拉邦德、霍尔茨、贝特格、戴默尔、比尔鲍姆都以这类文学活动著名。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向西方开放,德国重新掀起一个相当独特的中国热浪潮。以前只是社会某些圈子接近中国人及其文化,而现在一般德国人也认识并欣赏中国人及其文化。旅游中国的业务惊人上升,官方和民间的交往加强,学习汉学的德国学生迅速增加,德国大学和科学研究院欢迎持续增加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大量的文化、教育和技术交流项目,许多双边的教育、文化和科学任务,合资企业,以及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在德国的大量专题讨论会、展览、艺术表演,琳琅满目的出版物,中国语言中心和中国贸易和信息中心。这些都表现出富有成果的中国热。
如果我们说在十年多点的时间内中国已经抓住了许多德国人的心,并非言过其实。如果要问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歌德已意识到的,而且对本世纪初的年轻作家意义重大的精神联系。我们也可以提到中国和德国在本世纪经历了类似的不安定并有许多共同点这一事实。然后,我们必须考虑这一事实:由于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们都面临了并仍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中国要现代化的决定是不可逆转的。德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分享这个大陆的文化遗产和现代发展。因此它能把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传给中国,尤其是那些和现代化现象过去有过关系,现在仍有关系的方面。但在我们谈现代化问题时,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现代化创造一种主要由科学技术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它是一个国家物资集结的强有力工具。由于现代化,我们的境况看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但是,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并不十分安然自得。大量的问题看来已隐隐出现在地平线上。我们终于成功地摆脱自然的束缚,但却感到被隔离。关于自然和自身,我们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却并不真正知道所有这一切的意义和如何好好地利用它。我们享有思考的极大自由和名目繁多的思想与见解,但今日谁能指出我们生活的实质?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此外,作为有责任感的当代人,我们必须思考这个事实:科学技术成就已把我们和这个星球带入前途暗淡、危机四伏的境地。而许多危机威胁地球文明的继续存在,也许还威胁地球自身的生命。其中,人口迅猛增长、自然资源急速耗尽,核战争对我们的明显危害,以及我们重医药社会的遗传退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类自我毁灭。如果我们未能解决这些问题,或由于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自由日益受到控制而衰竭,将导致一种心智活动停滞的状态。现代人对自身所处的危急形势进行严肃反省,将使我们得出结论:谋求新的精神境界是当代一切有责任感的人首要的任务。
所有这些,我想也正是正在谋求现代化的中国读者所切望了解的。
这套丛书试图通过选择当代各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头等重要的问题。在这套丛书中,哲学家、科学家和宗教思想家试图写出他们领域的新发现的含义,以进一步精练和重塑长期发展而成的、蕴含在文学、宗教、哲学和科学传统中的文化智慧。他们这样做不仅仅为了沟通人文传统和现代科学发现,还为了给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提供较好的答案。任何使人们意识到这些困难并引起个别讨论的企图,都一定会受到一个决心解决它的问题——不管问题会有多严重——的民族的欢迎。问题在没有觉察之前是不大会被人了解和解决的。这套丛书力图不仅仅提出现代的问题,它还希望通过提供著名德国专家学者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来为解决这个国家的问题出力。而为了解德国文化的渊源,我们也将提供一些历史悠久的德国文化名著的译本。
这套丛书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交叉学科研究等领域著名德国作家的见解。着力于选择那些适合于受过教育的非专业人士的,有关各个领域的目标、可能性、范围和局限、基础和先决条件、前途、内在的危险、方法问题的材料。这些作家是他们领域的权威,博学明智。他们试图指出他们学科的新发现是如何与邻近的领域,特别是与当代人类社会相关。
如上所述,这些材料都由各个领域公认的权威写成,但它们是以一种非技术的方式描述的,就是说,它们的描述方式使任何受过教育和有兴趣的现代人都能明白并乐于阅读它们。因此,这套丛书不仅为研究院、大学和学校的教授、教师和学生,也为社会各界有责任感的人士,尤其为商业、工业和政府机构中居领导地位的人士,提供极好的阅读材料。
我们深知我们这一事业仅仅是个开始,微不足道,但总算有了开始。
(《德国文化丛书》将由三联书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