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漫步在响水滩河畔,百亩荷花红绿相映,轻风一过,馨香袭人;晌午,摘一把莲子,焖一道莲子鱼,鲜嫩爽滑,让人回味无穷;傍晚,围坐在院坝里,听一曲“坐歌堂”,婉转悠扬的歌声回荡在乡野……8月15日,走进合川区三庙镇戴花村,这样悠闲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戴花村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过程中,使生态农业、协商议事、和谐乡风成为乡村振兴最美的梳妆。
生态农业催开“致富花”
如今的戴花村响水滩,20公顷的荷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然而,谁也不会想到,10年前这里却是一条黑水横流、臭气熏人的“脏河”。
谈及响水滩的“蜕变”,还要从一位叫何波的村民说起。
何波从小生活在响水滩边。在他的记忆里,这条河曾经河水清澈,碧波荡漾,绿草清新,景致迷人。但是后来,由于受到污染,响水滩成了一条“脏河”。
为了让这条“脏河”重返清澈,恢复昔日的光景,2015年,返乡创业的何波主动请缨清理响水滩流域的河道,并发动周边村民共同治水剿劣。在治理响水滩的过程中,何波因表现突出,受到三庙镇政府的表彰,并被聘为重庆市首位民间河长。
此时,适逢合川区全面推行河长制,三庙镇先后8次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在三庙河、南溪河清淤疏浚。可是,大量的淤泥何处“安身”?不少干部犯了难。
此时,何波了解到,三庙河的淤泥含磷量比较高,适合种植一种荷花新品种。这样不仅减少了淤泥的运输成本,还将其变废为宝,成为荷花的“营养品”。
为此,何波以镇人大代表的身份,及时向三庙镇人大主席团建言献策,建议很快被三庙镇政府采纳。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何波在村里种植了20公顷的荷花,建起了荷花生态园。每到荷花盛开时节,前往戴花村赏荷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村民借此机会售卖土特产,一个月就收入3000多元。
谈起响水滩荷花生态园,何波难掩喜悦:“从小到大,乡亲们对我都很照顾,看到他们赚钱,我心里特别高兴。”
治理一条三庙河,打通一条致富路。借着成片的荷花美景,戴花村将响水滩打造为“水岸湿地、映像花田”的生态景观河。
同时,戴花村也成立了荷合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建 合作社 业主 农户”的模式,集中流转土地33.3公顷,以稻、菜轮作的方式,向市场提供无公害时令蔬菜、瓜果等农产品。
如今,合作社每年稳定用工五六个月,带动13户贫困户就业,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
“逢十协商日”浇灌“和谐花”
不久前的一天,一大早,在重庆务工的何代明就坐上了返回老家的班车,因为这一天是村里每月一日的“大日子”。
原来,三庙镇在几年前开始推行“逢十协商日”制度,即将每月10日、20日、30日中的某一日确定为“群众协商议事日”。针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组织机关干部、人大代表、部分利益相关人员与群众代表,集中研究讨论,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
何代明下车后顾不得回家,就径直来到三庙镇戴花村村委会会议室。
此时,村委会的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镇上的机关干部,區、镇人大代表,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已全部到齐,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产业发展。
“土地流转合同和谁签?租金怎么算?生猪养殖技术哪里来?效益怎么样?”会上,大伙热烈讨论,村委会工作人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记录并解答。
经过讨论,大家同意采取由村民流转土地,业主单位出技术、资金的方式,共同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根据会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初步成型:流转3.3公顷土地,种植蔬菜,42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14.7公顷土地,发展生猪养殖,106户村民与德康生猪农业公司签订协议。
“以前,我们不了解村里的发展情况。现在只要是村里的‘大日子’,村委会都会邀请我们过来参与协商,大家的劲头也更足。”何代明说。
“逢十协商日”制度不仅让村民们积极参与村里公共事务,还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
前不久,戴花村一位村民声称河道整治占了他家土地,与施工方吵得不可开交。村委会调解时发现,争议地不属于该村民,但他却一直不接受核查结果。
于是,村里组织村干部、镇人大代表、退休干部、老党员成立了调解团,分组走访取证,并到相关单位查阅、复印了争议地周边所有土地承包证底册。在“逢十协商日”上,该村民看着调解团拿出的图纸、土地承包证底册,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调解。
“矛盾摆到桌面上,让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评,对错辨得清,双方心里都服气。”戴花村党支部书记黄宏奎说。截至目前,“逢十协商日”制度已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94个,调解民事纠纷292起。
乡风民俗绽放“文明花”
何波最近又有了一个新头衔——新乡贤。由他发起主办的“小何说事”文化茶座,每周一场,场场座无虚席。大到政策法规,小到邻里关系,他用小故事向群众讲述大道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这次“小何说事”文化茶座主要讲的是环境整治。
“张婆婆,您怎么总是把鸭子往河里赶呢?您家门口不是才围了一块空田吗?您把鸭子散养在河里,不仅污染水域环境,而且影响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文化茶座上,何波以张婆婆养鸭的例子,向村民讲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注意事项。
2018年以来,戴花村以“爱国爱家、勤劳善良、崇德尚法、诚信重义、见贤思齐”为主题,以“草根群体、民间力量”为定位,培育了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5名新乡贤,充分发挥他们在村里的带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村民文明素养,戴花村把目光聚焦到“身边的榜样”,将评选出来的“文明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模范人物,请进道德讲堂、梦想课堂,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群众、感染群众。
同时,戴花村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组建了“红袖标”巡逻志愿服务队、“绿马甲”环保志愿服务队、“七彩文化”轻骑志愿宣传服务队,开展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有80余名村民加入其中。
如今,走进戴花村,随处可以看见文明的行为,随时可以听到文明的问候,睦邻友好、崇尚科学、实干兴业的文明新风吹遍整个村庄。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戴花村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过程中,使生态农业、协商议事、和谐乡风成为乡村振兴最美的梳妆。
生态农业催开“致富花”
如今的戴花村响水滩,20公顷的荷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然而,谁也不会想到,10年前这里却是一条黑水横流、臭气熏人的“脏河”。
谈及响水滩的“蜕变”,还要从一位叫何波的村民说起。
何波从小生活在响水滩边。在他的记忆里,这条河曾经河水清澈,碧波荡漾,绿草清新,景致迷人。但是后来,由于受到污染,响水滩成了一条“脏河”。
为了让这条“脏河”重返清澈,恢复昔日的光景,2015年,返乡创业的何波主动请缨清理响水滩流域的河道,并发动周边村民共同治水剿劣。在治理响水滩的过程中,何波因表现突出,受到三庙镇政府的表彰,并被聘为重庆市首位民间河长。
此时,适逢合川区全面推行河长制,三庙镇先后8次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在三庙河、南溪河清淤疏浚。可是,大量的淤泥何处“安身”?不少干部犯了难。
此时,何波了解到,三庙河的淤泥含磷量比较高,适合种植一种荷花新品种。这样不仅减少了淤泥的运输成本,还将其变废为宝,成为荷花的“营养品”。
为此,何波以镇人大代表的身份,及时向三庙镇人大主席团建言献策,建议很快被三庙镇政府采纳。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何波在村里种植了20公顷的荷花,建起了荷花生态园。每到荷花盛开时节,前往戴花村赏荷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村民借此机会售卖土特产,一个月就收入3000多元。
谈起响水滩荷花生态园,何波难掩喜悦:“从小到大,乡亲们对我都很照顾,看到他们赚钱,我心里特别高兴。”
治理一条三庙河,打通一条致富路。借着成片的荷花美景,戴花村将响水滩打造为“水岸湿地、映像花田”的生态景观河。
同时,戴花村也成立了荷合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建 合作社 业主 农户”的模式,集中流转土地33.3公顷,以稻、菜轮作的方式,向市场提供无公害时令蔬菜、瓜果等农产品。
如今,合作社每年稳定用工五六个月,带动13户贫困户就业,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
“逢十协商日”浇灌“和谐花”
不久前的一天,一大早,在重庆务工的何代明就坐上了返回老家的班车,因为这一天是村里每月一日的“大日子”。
原来,三庙镇在几年前开始推行“逢十协商日”制度,即将每月10日、20日、30日中的某一日确定为“群众协商议事日”。针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组织机关干部、人大代表、部分利益相关人员与群众代表,集中研究讨论,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
何代明下车后顾不得回家,就径直来到三庙镇戴花村村委会会议室。
此时,村委会的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镇上的机关干部,區、镇人大代表,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已全部到齐,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产业发展。
“土地流转合同和谁签?租金怎么算?生猪养殖技术哪里来?效益怎么样?”会上,大伙热烈讨论,村委会工作人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记录并解答。
经过讨论,大家同意采取由村民流转土地,业主单位出技术、资金的方式,共同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根据会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初步成型:流转3.3公顷土地,种植蔬菜,42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14.7公顷土地,发展生猪养殖,106户村民与德康生猪农业公司签订协议。
“以前,我们不了解村里的发展情况。现在只要是村里的‘大日子’,村委会都会邀请我们过来参与协商,大家的劲头也更足。”何代明说。
“逢十协商日”制度不仅让村民们积极参与村里公共事务,还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
前不久,戴花村一位村民声称河道整治占了他家土地,与施工方吵得不可开交。村委会调解时发现,争议地不属于该村民,但他却一直不接受核查结果。
于是,村里组织村干部、镇人大代表、退休干部、老党员成立了调解团,分组走访取证,并到相关单位查阅、复印了争议地周边所有土地承包证底册。在“逢十协商日”上,该村民看着调解团拿出的图纸、土地承包证底册,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调解。
“矛盾摆到桌面上,让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评,对错辨得清,双方心里都服气。”戴花村党支部书记黄宏奎说。截至目前,“逢十协商日”制度已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94个,调解民事纠纷292起。
乡风民俗绽放“文明花”
何波最近又有了一个新头衔——新乡贤。由他发起主办的“小何说事”文化茶座,每周一场,场场座无虚席。大到政策法规,小到邻里关系,他用小故事向群众讲述大道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这次“小何说事”文化茶座主要讲的是环境整治。
“张婆婆,您怎么总是把鸭子往河里赶呢?您家门口不是才围了一块空田吗?您把鸭子散养在河里,不仅污染水域环境,而且影响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文化茶座上,何波以张婆婆养鸭的例子,向村民讲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注意事项。
2018年以来,戴花村以“爱国爱家、勤劳善良、崇德尚法、诚信重义、见贤思齐”为主题,以“草根群体、民间力量”为定位,培育了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5名新乡贤,充分发挥他们在村里的带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村民文明素养,戴花村把目光聚焦到“身边的榜样”,将评选出来的“文明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模范人物,请进道德讲堂、梦想课堂,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群众、感染群众。
同时,戴花村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组建了“红袖标”巡逻志愿服务队、“绿马甲”环保志愿服务队、“七彩文化”轻骑志愿宣传服务队,开展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有80余名村民加入其中。
如今,走进戴花村,随处可以看见文明的行为,随时可以听到文明的问候,睦邻友好、崇尚科学、实干兴业的文明新风吹遍整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