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我们采取例星状神经节阻滞和颈椎的手法复位来治疗,效果非常好,患者容易接受,方法也简单,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手法复位;效果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15-0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记录了從2003年——2012年这十年间治疗的71例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采用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和颈椎的手法复位的方法,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4周以内新的过敏性鼻炎,更是特殊的好,有的只用一次手法复位的治疗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至今有4年没有复发。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患病率为10%-25%,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1]其本病的临床表现为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1-5]。由于鼻粘膜水肿明显,部分病人有嗅觉减退。检查所见,常年性的鼻粘膜可为苍白、充血或浅蓝色。季节性鼻炎患者在花粉播散期时鼻粘膜呈明显水肿。这些变化以下鼻甲最为明显。用1%的麻黄碱可使肿胀充血的鼻甲缩小,但严重水肿的鼻粘膜反应则较差。
1.2治疗方法每周进行两次治疗,十次为一个疗程。即进行手法复位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经过专科诊断后再进行治疗,首先对颈椎进行检查,们在检查过敏性鼻炎的时候,发现颈椎的第二到第四节有压痛,并且以第三节颈椎的棘突有压痛为最明显,我因此,我们采取颈椎的手法复位,即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使发痒的鼻子立刻得到缓解,然后我们在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颌部,令其低头,曲颈至拇指下感到活动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驱幅度,再使其向患侧曲至最大限度。然后头部慢慢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的弹跳感[2]。
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双肩下面垫一薄枕。体表定位;先沿锁骨上缘向内侧触及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2cm,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术者左手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拉向外侧,中指指尖下触及骨性感觉,并尽量向内抵住气管外缘后稍向外移动中指,暴露穿刺部位。用3.5cm长,7号短针沿术者中指指尖轻轻垂直进针,至针尖触及骨质,退针尖1-2mm,回吸无血,注射0.8%-1%利多卡因6-8ml。观察2-3分钟,出现同侧霍纳(Horner)征,表明阻滞成功。[3]
1.3疗效统计经过治疗的病人中,通过三个疗好程的22例,两个疗程的30例,一个疗程的有19例,治疗后三个月内未复发为疗效显著,发作时症状较以前减轻的为有效,症状没有任何变化的为无效,疗效显著地为41例,有效的为30例,无效的没有。其中有的经过一次治疗的已经过四年未复发,有13例经过一个疗程治疗三年没有发作。2治疗结果
经过手法复位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非常明显,有的患者只经过一次治疗有4年没有复发。3讨论
鼻粘膜是由三叉神经支配,当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如腭垂下降、舌压向软腭等,然后声门突然开放,是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1]。而中医认为第三颈椎与三叉神经有关,所以在治疗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采取对第三颈椎手法复位。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在于: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其可增加丘脑下部血运,是淋巴细胞计数从不正常转为正常,而且体液免疫中T3与IgE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后也有统计学异性。同时交感神经本身就参与免疫的调节。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5]在很多的情况下,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用抗过敏的药物,而且效果来说并不理想,有时还需要激素进行治疗,一旦用了激素时间长了,还需要加量,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甚至还会引起其他的疾病,而手法复位就没有这些副作用,再加上星状神经节阻滞用的是利多卡因,也不是激素,而且还没有成瘾性,所以我们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时候,方法简便,显效快,效果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而且星状神经节阻滞还可以增加人的身体抵抗力,本身就对过敏性鼻炎有治疗作用[3-4]。因此,我们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用手法对颈椎复位并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参考文献
[1]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63-68.
[2]严隽陶,主编.推拿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01):108.
[3]谭冠先,主编.疼痛诊疗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7-68.
[4]魏绪庚,田素杰,石宝瑞,主编.麻醉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6-48,130-136.
[5]杨金利,王平.主编.慢性肛门会阴部疼痛与非疼痛性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6-167.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手法复位;效果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15-0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记录了從2003年——2012年这十年间治疗的71例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采用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和颈椎的手法复位的方法,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4周以内新的过敏性鼻炎,更是特殊的好,有的只用一次手法复位的治疗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至今有4年没有复发。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患病率为10%-25%,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1]其本病的临床表现为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1-5]。由于鼻粘膜水肿明显,部分病人有嗅觉减退。检查所见,常年性的鼻粘膜可为苍白、充血或浅蓝色。季节性鼻炎患者在花粉播散期时鼻粘膜呈明显水肿。这些变化以下鼻甲最为明显。用1%的麻黄碱可使肿胀充血的鼻甲缩小,但严重水肿的鼻粘膜反应则较差。
1.2治疗方法每周进行两次治疗,十次为一个疗程。即进行手法复位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经过专科诊断后再进行治疗,首先对颈椎进行检查,们在检查过敏性鼻炎的时候,发现颈椎的第二到第四节有压痛,并且以第三节颈椎的棘突有压痛为最明显,我因此,我们采取颈椎的手法复位,即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使发痒的鼻子立刻得到缓解,然后我们在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颌部,令其低头,曲颈至拇指下感到活动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驱幅度,再使其向患侧曲至最大限度。然后头部慢慢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的弹跳感[2]。
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双肩下面垫一薄枕。体表定位;先沿锁骨上缘向内侧触及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2cm,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术者左手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拉向外侧,中指指尖下触及骨性感觉,并尽量向内抵住气管外缘后稍向外移动中指,暴露穿刺部位。用3.5cm长,7号短针沿术者中指指尖轻轻垂直进针,至针尖触及骨质,退针尖1-2mm,回吸无血,注射0.8%-1%利多卡因6-8ml。观察2-3分钟,出现同侧霍纳(Horner)征,表明阻滞成功。[3]
1.3疗效统计经过治疗的病人中,通过三个疗好程的22例,两个疗程的30例,一个疗程的有19例,治疗后三个月内未复发为疗效显著,发作时症状较以前减轻的为有效,症状没有任何变化的为无效,疗效显著地为41例,有效的为30例,无效的没有。其中有的经过一次治疗的已经过四年未复发,有13例经过一个疗程治疗三年没有发作。2治疗结果
经过手法复位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非常明显,有的患者只经过一次治疗有4年没有复发。3讨论
鼻粘膜是由三叉神经支配,当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如腭垂下降、舌压向软腭等,然后声门突然开放,是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1]。而中医认为第三颈椎与三叉神经有关,所以在治疗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采取对第三颈椎手法复位。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在于: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其可增加丘脑下部血运,是淋巴细胞计数从不正常转为正常,而且体液免疫中T3与IgE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后也有统计学异性。同时交感神经本身就参与免疫的调节。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5]在很多的情况下,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用抗过敏的药物,而且效果来说并不理想,有时还需要激素进行治疗,一旦用了激素时间长了,还需要加量,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甚至还会引起其他的疾病,而手法复位就没有这些副作用,再加上星状神经节阻滞用的是利多卡因,也不是激素,而且还没有成瘾性,所以我们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时候,方法简便,显效快,效果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而且星状神经节阻滞还可以增加人的身体抵抗力,本身就对过敏性鼻炎有治疗作用[3-4]。因此,我们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用手法对颈椎复位并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参考文献
[1]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63-68.
[2]严隽陶,主编.推拿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01):108.
[3]谭冠先,主编.疼痛诊疗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7-68.
[4]魏绪庚,田素杰,石宝瑞,主编.麻醉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6-48,130-136.
[5]杨金利,王平.主编.慢性肛门会阴部疼痛与非疼痛性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