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来两盘油果子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_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红玫瑰糕点房时,我的眼前一亮,这似乎是意料中的事。古丽在忙着给顾客过秤,抬头微笑着冲我打招呼“过来啦!先看看。”我笑着点点头。
  还没到过节,古丽好像提前穿上了节日的衣服,带着亮片、闪闪发光的宝蓝色连衣裙紧紧地裹在有一点发福的古丽身上,把古丽衬托的光彩照人,头巾也是戴银丝的淡蓝色的新头巾,古丽长得漂亮,尤其是那双大眼睛和长睫毛。看古丽今天的风采,如果不是系着围裙在忙活,简直就像一个准备登台表演的演员。
  “古丽,过节的漂亮衣服提前穿上了吗?”我开玩笑道。古丽左手戴塑料手套熟练地拿着馓子、油果子,右手飞快的按着电子秤,也不抬头看我,高声回答:“这是平常穿的衣服,过节的漂亮衣服房子挂的呢!”
  “不是过节的衣服,也已经够美了!”“没办法,日子好得很,就该穿得漂亮么!”我俩的对话引得店里几个顾客呵呵笑了起来。
  记得第一次进古丽的店还是十年前。当时正值古尔邦节期间,我去同事吐尼莎家里给她拜节,吃了她家的巴哈利,感觉太好吃了,就问吐尼莎这种蛋糕在哪里可以买到,吐尼莎开心地笑着介绍:“这叫巴哈利,是我们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糕点,用牛奶、鸡蛋、面粉、核桃仁等做的,不仅好吃营养也很丰富,都是我们自己做的。”看到我失望的表情,吐尼莎接着说:“我的亲戚古丽在民主路上开了一间面包店,也做巴哈利,你可以在那里买到。”
  我很快就去了,是一家小店铺,没有装修,三米来长的木制柜台上摆着三种面包、几盘饼干和一大盘巴哈利,店里没有顾客。古丽身穿一件民族特色黑色碎花连衣裙,头戴咖色花头巾,一个人在柜台后面坐着,见我进来热情地打招呼:“看一下,有面包、饼干,还有巴哈利。”我在柜台前巡视了一遍,说:“买半公斤巴哈利尝尝。”古丽问:“面包、饼干不买一点吗?”我摇头表示不要,古丽有点失望。“我这样切一块,有可能多一点,有可能少一点,称多少算多少行不行?”我说:“行。”走时,古丽一直送我到门口说了两遍“欢迎下次再来!”
  其實吐尼莎家茶几上摆的过节食品和我们家也差不多,就是干果种类比较多,像无花果干、桑葚干、椰枣、石榴等,是从南疆带过来的,馓子、油果子和我们回族人做的一样,盘子里摆的样式也一样;就是他们的特色糕点、饼干比较独特,都是她们自己做的,样式多、食材独特、好吃又好看。尤其是巴哈利,特别好吃,我吃了一次就再也放不下。
  小时候生活困难,最盼望过节,因为过节能吃到油果子,那时的油果子对我们来说是天下最美味的点心。
  记得那天放学回家,一进巷道就闻到了香气四溢的油果子味道,我撒开脚丫子跑进伙房一看,母亲一个人精心制作、炸好的一盆油果子金灿灿的摆在砧板上。母亲一样给我拿了几个让我吃,说等过节后客人招待完了就可以放开吃。可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油果子只有过节时才做,家家数量都不多,不等节过完油果子就已经吃光了,哪里能等得到!
  记忆中,那些年让人嘴馋的油果子总是让人吃不够,解不了馋、过不了瘾。
  后来生活逐渐好起来,过节炸油果子就多起来,母亲开始让我和妹妹帮忙。母亲把面和好、切好后,我和妹妹按照母亲的示范做出花样,一做大半天,一炸两、三盆,过节后还有油果子放着慢慢吃。
  不久,炸油果子就成了我们过节前的重大事项,不仅炸的数量多,一箱一箱的准备,油果子的种类和花样也多起来。一方面对传统油果子进行了创新和改良,比如:过去是用花椒水和面,如今又加入鸡蛋、葵花油、牛奶等,颜色也由一种变为两、三种;口味在原味基础上又增加了甜味、咸味、麻辣味等,吃起来更加美味过瘾。
  接着,开始流行炸鸡蛋馓子和糖拧拧,鸡蛋馓子是用纯鸡蛋液和面,用一个有把手、带锯齿、类似独轮推车的特制工具制作,而这个特质工具是维吾尔族的独创,只有在维吾尔人的手工艺品货摊上才能买到。鸡蛋馓子的特点是酥、软、香、入口即化,爱吃甜食的还可以在出油锅时撒上一层白砂糖,就变成了甜味鸡蛋馓子,更好吃。


  糖拧拧也叫糖油果,特点是软硬搭配、香甜交织,吃起来像饼干夹蛋糕,令人回味悠长。做糖拧拧要和两种面,一种是用白沙糖水、葵花油和成的糖面,另一种是发面,两层发面中间夹一层糖面,用手拧成漂亮的小蝴蝶结样式。做糖拧拧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把发面发好,又要把糖面和好,糖少了影响口味、油多了太腻,都不好吃,还要边做边炸,不能放置,否则美观上会大打折扣。
  鸡蛋馓子和糖拧拧是男女老少都爱吃的油果子,可谓风靡一时,家家都卯足了劲精心制作,要把这两样油果子炸的又好吃又好看,那时,我已经上班了,就让母亲挑周末休息时做,我给母亲帮忙。
  好日子正式开始的标志是家家开始炸馓子、用大盘摆馓子。炸馓子用料讲究、程序复杂、技术含量高,没有几年功夫拿不下来,费工累人不说,还要两人以上合作才能炸得又好又快。那一层层像美丽的向日葵花盘一样金黄诱人的馓子,集合了各种油果子的精华和特色,是最好吃的油果子。
  母亲和左邻右舍互相帮忙,做完这家做那家,有些人家是自己先炸好油果子,再请人帮忙炸馓子;有些人家是先请人帮忙炸馓子,然后再自己炸油果子……因为日子好了心情就好的缘故,母亲、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对炸馓子都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乐此不疲。
  随着我们姐妹上学、工作、结婚、成家,我们像翅膀长硬的小鸟,一个个离家而去,再也没有帮母亲做过油果子。每逢过节,母亲就提前好多天自己一个人先炸好油果子,再叫邻居帮忙炸馓子,等我们回家时总有飘香的馓子、油果子等着我们,走时母亲一人一份让我们带回家享用。
  日子越来越好,当年看成美味点心的馓子、油果子,如今吃起来像一日三餐一样变得普通平常,不再那么强烈地吸引我们的眼睛、嘴巴和肠胃了,甚至觉得馓子、油果子没什么好吃的。
  一次,我在古丽的面包店买巴哈利时,对古丽说:“现在上班的人没有时间、也不会做馓子、油果子,一到过节都是买馓子、油果子,你们维族人馓子、油果子做得好,你怎么不做这个生意呢?”古丽说:“哎呀!没有卖过,不知道有没有人买,不敢做。”我说:“你可以采用预定模式呀,先有人打电话预定好了再做,慢慢地生意就来了,我也帮你宣传一下。”古丽高兴的说:“行呢,我试试。”
  三年后,古丽把隔壁的小药店也租了下来,两个店贯通,进行了装修,档次一下子提了起来。一进到店里,十米长的L型透亮玻璃柜台,上下摆满了各色食品,好看又诱人。古丽的店面扩大了,经营品种也增加了,除了各种面包、饼干、巴哈利,还有十几种口味的各色点心、蛋糕、馓子、油果子,生意不错,尤其是生日蛋糕物美价廉,生意特别好。
  每逢节日,更是馓子、油果子、点心等应有尽有,样式、花色、味道都不错,不仅生意好,而且有了固定的顾客群。
  我也开始固定在古丽的店里买过节食品,刚开始母亲又是嫌贵花了钱,又说外面买的馓子没有自家做的好吃,唠叨半天,很快母亲就欣然接受了。每次节前,我给母亲买一个中盘、三层高的馓子,再买几种油果子和点心。后来,因为吃不了总是剩下好多,母亲感慨:现在人们日子好了,馓子、油果子都没人稀罕了,摆个样样就行了,多了浪费。于是,我便开始买一个小盘、两层高的馓子,再买几种小点心和油果子,也不多买,一样一小盒,让母亲琳琅满目的摆在茶几上烘托节日气氛。
  近几年,古丽的店又增添了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中亚各国的饼干、点心,威化饼;俄罗斯的咖啡、巧克力等,还有伊犁的蜂蜜、和田的玫瑰花、喀什的养胃茶等,都摆在最醒目的位置。每次我一进门,古丽都会热情的给我推荐、介绍,我便各样称一点,大包、小包的提着满载而归,满意而归。
  “看好了没有?传统的几样不用说了,说一下时髦的东西买哪几种?”古丽走过来笑嘻嘻的望着我。“这几种时髦的东西也各样称两盘子。”“知道了,妈妈家房子里一盘子、你个人的房子里一盘子。”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我,一个傻乎乎的山里人,蹲在地埂上,一边吮吸着吹面杨柳风带来的泥土气息,一边傻傻地望着,想着,一年、两年、三年……  傻人有傻命。在我的身前身后,及近及远,遍地都是一样宝贝,大西北人称它“地软儿”,这可是春给山里人偷偷送来的一份厚礼。  北方山村二三月的天气依旧是冷的,但已不像寒冬的彻骨与狰狞,开始有了几分温和与舒畅,至少说早晚穿件薄薄的棉衣,中午得换件甲衣,身上整天暖洋洋的。正是因为早晚温差之大
期刊
碗子寨  我的家乡那块地方叫碗子寨。座落在太行山坳里,是个非常偏远的小盆地。那儿风吹荒凉天高云薄,点缀着许多贫苦的村庄。不知是什么原因,从远古的时候就有了“碗子寨”这个好奇的地方名字。  因了这个“碗子寨”的称呼,家乡的村庄很多都和这“碗”字有关联。“碗东”“碗西”“碗坨子”“碗底村”。我的村庄很小,在一个小土窝子里,叫“碗圪坨”。因这个碗的广泛应用,又和我们碗子寨所用的碗是同一个“碗”,所以我们
期刊
“金布多,银可可,青山秀水迤扯河。”说的是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境内待在深闺人未识的静谧之地——布多,她比中国辣椒之乡乐业富饶,比秀丽的新街迤扯河壮美。  布多位于会泽县城西部,距离县城32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到1700米,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和泥石流地质地貌。布多彝语为“补多”,因其形状像一只大裤脚,意即像大裤脚的地方。曾经的布多地势险峻,沟壑纵深,壁立千仞,交通闭塞,毛俨然一个
期刊
几天前,回老家村委会办事,路过那曾经熟悉的戏台。  后晌的太阳照在坐东朝西的戏台上,整个戏台沐浴在阳光里。这座属于村里雄伟建筑之一的戏台,静静地矗立在偌大、空旷的场院中,像村里的留守老人一样,显得很孤独。  独自伫立在这个好几年没来过的场院里,我凝望戏台良久,任思绪飘飞……  流行于西北五省的戏曲——秦腔,在我们这个有两千多人的行政村也曾红火过几十年,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我印象中最深刻、记忆里最难忘的
期刊
儿时的梦想是坐上一列绿皮火车,一个人去向往的城市,体验别样的人文风情,欣赏别样的建筑气息,留下属于自己的小城回忆。都说因为一个人可以爱上一座城,那么我想也许可以因为爱上一座城而爱上一个人。我爱上了这座城市,我喜欢这座城市的山川布局,也喜欢上了这座城的車水马龙和灯火阑珊。  城市因为有了人便有灵魂的意境,就像流动的活水千年不腐;而人类因为有了城市便政通人和,祥云百年。每一个城市都是一片地区的缩影,在
期刊
女婿  天下男人不一定都有做女婿的资格,但做女婿的一定都是男人。没做女婿的望穿秋水,走路时特别注意路边的草丛与远处的墓地,总祈望蒲松龄笔下的鬼怪狐仙能够显灵;做了女婿的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直后悔一失足成千古恨。套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说:女婿这个职务就好比是鞋子,舒适不舒适只有脚趾头知道。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上帝造了男人以后,男人不堪寂寞,请示上帝给他一个伴儿,上帝就创造了一个女人给男人,让他们共同生活
期刊
孩子住校了,屋子一下子显得空荡荡的。  我长长舒了口气。放慢了脚步。  一路前行,路边的树,路边的草迅疾向后闪退,永远不再见到了。远山悠悠地向后延伸,也不再相见了。  时光呼啸而过。停下来,却不堪回首。  有泪,总要奔涌而出,倾泻而下。  为什么走得那么慌急,那么粗糙,那么负重!回首看时,心里长满了青苔!  我的琴呢?剑呢?  我的深锁的眉头与不愿睡去的梦影呢?  女性的诗呢?  为什么我找不回自
期刊
浮游在记忆中的伟岸身影  光阴似箭,一晃外公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  在这六年里,每次提笔又止,生怕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字来表达我对外公深情的怀念。夜深人静,再忆外公,不禁泪水潸然……情不自禁地写下此文。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与外公外婆度过,外公不善言辞,虽然没有外婆的和蔼细心,但他责任心很强,处处呵护我。平时,忙完活后的外公总喜欢坐在村子大榕树下的石板凳上,翘着腿,一边用手指拔着下巴上的胡须,一边看着
期刊
乌贼鲞  身體滚圆壮鼓鼓,牙须长长当手脚,背脊背块白石板,肚皮装只乌鸡蛋。路上碰着大海盗,头颈伸伸放烟幕,墨里察黑雾茫茫,黑幕遮遮逃性命。”——这是儿时的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则谜语,谜底是:乌贼。  那会,听到大人们讲乌贼汛到了,我就莫名兴奋,又可以吃乌贼鲞嘞!当地有句渔谚:立夏连日东南风,乌贼匆匆入山中。就是说一到夏季,舟山渔场海面上盛行的东南风促使逐渐升温的海水不断自东南外海向西北岛屿沿岸流动,
期刊
人生这部厚重的书,一生只能读一次,甘苦自品,冷暖自知。  人来到这个繁杂的世界,就像一幅没有着色的画,一首没有谱曲的词。更像一本无字的书,写满了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书的扉页是梦想,目录是指引,内容是过程,后记则是回望。前半生写的是正文,后半生则是注解。  人生这部书,包罗万象,你既是作者,也是读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精彩由你创造,厚度由你决定。若想成就一本好书,必须认真撰写,用血汗作墨,用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