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润灵秀 意境深邃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始终认为美是艺术的核心,美是艺术的最高法律。
  美术美术,既要追求“美”又要追求“术”。“美”就要给人以美感享受,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追求审美理想;“术”就是要有技术技巧,要按艺术规律办事,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美术就是美的技术,而不是丑术。
  认真观赏刘泳先生画的山水画,构图讲究、层次丰富、场面壮观、山势恢宏、气势磅磗、云雾缭绕、色调淡雅、笔墨娴熟、气韵生动、意境优美。他的画既有传统功力,又不墨守成法,源于自然,大胆创新,已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山水画就得有山有水,有云有树,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活,草木是山川的毛发,云雾是山川的衣衫,农舍是山川的眼晴,构图是山川的形体,线条是山川的骨架,笔墨是山川的血液,色彩是山川的时装,处理好这几种物象的关系,是画好山水画的诀窍。刘泳深明此理,他画的山水画让人感到匀称清爽、清新灵秀、形神兼备、生机勃勃、合情合理、自然优美,地这是十分可贵的。宋代山水画家郭熙讲:山水画应“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我认为刘泳的山水画达到了这个要求。
  中国画特别讲究虚实、主次、繁简、黑白、开合、聚散、藏露、干湿、疏密、苍润、动静、清浊等对立统一关系的处理。观刘泳的山水画,虚实相生、主次分明、有繁有简、有黑有白、开合呼应、聚散恰当、藏露合适、疏密得体、动静相依、收放自如,非常符合形式美的法则。不少国画大家都指出:画实容易,画虚难;用笔容易,用墨难;用墨容易,用水难;画形容易,画意难。观刘泳之画,非常清润灵秀,他很会用水,很会留空灵,让人感到通畅,轻快、巧妙、灵动、秀丽、有神韵。刘泳的山水画,既注重“实”的描绘,更注重空灵的表现,以实衬虚,以虚托实,虚实结合,物我互补,无画处皆成妙境。没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是难以达到这个境界的。
  刘泳长期在北方生活,他对雄伟的太行山非常熟悉,无比热爱,骨子里有北方山水的阳刚之气。但退休后,他跑遍了南方的山山水水,所画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雄伟气势、深沉浑厚,又有南派山水的清秀灵动,润泽含蓄,可以讲,刘泳的山水画,浑厚不失清逸,凝重不失空灵,既飘逸洒脱又浑厚华滋。中国山水画不是简单地画山画水,最主要的是要画诗情,要画意境。郑板桥说:“无意,诗境难成,无境,画意索然。”黄宾虹也讲:“画山水要有神韵,画山水而无神韵,便是假山水。”南朝著名山水画家宗炳则说:山水画“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观刘泳之画,以情为主、景为我用,以情取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浓景美、通情达理、言有尽而意无穷。 具体地讲,刘泳非常注重细节和情趣的表现,他不是简单地对景写生,而是有取舍、有提炼、有概括、有夸张、有想象、有设计、有追求,他常常在最空灵的地方,精心地点缀几只小船,或者在最要紧的地方,勾勒几间农舍民房,顿然间韵味无穷,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和最高境界。贴近文脉,表现精神内涵是重振中国画的必由之路。优秀的中国画,一定要表现传统文化的境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道、德、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是中国画不可缺少的精神因素。一句话,真善美,是发展中国画的基石和根本方向。观刘泳的山水画,已注意到了意境的表现和品位的高雅,达到了较高的审美效果,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艺术是无止境的。
  刘泳是我三十年前结识的画界老朋友,他曾创建“土坷拉版画会”,搞得很有成就,已写进中国美术史和《艺术概论》高校教材。想当年,华君武、王朝闻、张仃、王琦、古元、李桦等名家都曾去中国美术馆观看其画展,并给予了很高评价,他们的作品还到日本、美国展出,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与嘉奖。古人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厚积才能薄发,根深才能叶茂,刘泳在山水画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绝不是偶然的,没有几十年的勤学苦练,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没有渊博的艺术修养,没有高超的技术技巧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刘泳,学习刘泳,不但要看到画面上可以看到的东西,更要看到画外的功夫和积淀。
  李维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家交流协會终身名誉主席、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第一次看到“姜维”两字,眼前首先闪出的是那个智斗诸葛亮,叱诧风云的三国名将形象,其实此姜维并不是彼姜维,但是姜维这个名片已经深深印入脑海。后来随着日趋了解,我感悟到这就像一个千年人物的穿越与轮回,姜维从蜀汉穿越到了现代成了我眼前这个姜维,因为他们同样宅心仁厚、才华横溢和智慧超人,抑或本是一人。  记得初见姜维老师,给我的感觉极具大家风范,他长发飘逸,天庭开阔,形象洒脱不羁,个性仁厚寡言。当时脑海中
期刊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田立胜,画国画二十几年了。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学习,经常出去写生,安安静静地啃了不少书,画画更是作为日课,可以说既师古人,又师造化,下了不少功夫。在面临空前创新危机的花鸟画领域,田立胜稳健精进,渐成气象,功夫在画外。我尤其看重田立胜做人之厚道宽博和他笔下溢出的浓浓的富贵气。我所讲的富贵气,不是说穷得只剩下钱的那种土贵族气,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高贵精神和富贵气象,是那种从心底
期刊
在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中,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是最难的。首先,花鸟画创作对于笔墨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其以小观大的特性,容不得笔墨的半点含糊和迟疑;其次,花鸟画,对于章法布局、艺术处理手段必须有深入的理解,一花一草,题材看似简单,但如何将简单的题材通过高妙的艺术处理,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笔墨含量和精神境界,这需要画家的大智慧和大手笔;再次,人物画有客观形象束缚,山水画要千笔万笔反复皴擦,而花鸟画
期刊
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精神在艺术家身上的外化。汉代石雕、画像石给人强烈震撼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整个的汉民族正处于精神的上升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个人层面的,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精神和开拓精神。 宋代的艺术品特有宁静、平和、悠远和无垠,是和整个的宋代的社会气质相吻合的,是和宋代社会各阶层所体现出来的另一种自信,包容相吻合的;是士大夫阶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居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精神
期刊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从某种意义上讲,山水文化和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我所认为的山水画作品,不是形象逼真的对景翻摹,也不是刻意追求的唯美工写,而是一种脉源清晰的艺术呈现,是一种自然物象的精神外化。它的基因链条里应该有奇崛、雄浑乃至苍茫的因子。正是基于此,当我读到刘明雷先生的山水作品时,恍然被某种气息所感染,宛若一股暖流袭过心头。  刘明雷先生是近几
期刊
“金石气”与“书卷气”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也是贯穿于书法风格史的两大书法美类型,它们既具有各自独立的书法审美的特征与价值,又相辅相成地活跃于书法发展的特定历史时代里。  耿彬先生学习书法的年代,还延续着清末民国以来碑帖之争的余绪,大量出土的简牍和墨迹残纸又在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济南,还是以雄强浑厚的金石气的碑派书风为主,像金棻、关友声、任晓麓等先生,还是以堂皇大度的碑派书风风
期刊
罗丹说得好:“美在于发现。”这种发现,既是指对客观世界,也包括对主观世界即自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自身比发现客观世界更难。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层无形的陈规陋习的茧壳包裹着自己和束缚着自己,因此破茧而出非常困难。所以古代有“白首穷经至死不通”者,今天也有从一技艺终生碌碌无为者。假设衰年的齐白石不大胆革新自己,从清冷奇倔的八大画风中走出而创红花墨叶新路,他也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度过一种风烛残年的余
期刊
画家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偏重于写实的,另一种类型是偏向想象的。当然,这是大体而言。而且,两者之间并非截然有别,也就是说偏重写实的画家是不可能没有想象力的,反之亦然。但毕竟从画家的气质和才能看,这两种类型是客观的存在。写实与想象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画家有无艺术处理能力,即经营、构思的水平和语言表现技巧。至于画家何以偏重于写实和想象,细究起来原因很复杂,一般说来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就是我
期刊
温文尔雅的陈恺是我的一位好朋友。而他在艺术理念中是一个既崇尚自由精神,又崇尚信念,有博大情怀和感召力的人。他在绘画上的每一步升华和阶段性的推进,都是同追求艺术的个性、社会性相一致的。陈恺借助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形象符号在进行传统水墨转化的进程中,对周围现实生活的直接关注和表现正静悄悄展开,陈恺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即用最广泛散播于大众中的形式语言与现实生活进行最直接的对话。  从气质谈
期刊
刘泳是中国北方画派的著名画家,系属燕赵慷慨之地,生于斯长于斯,按说其画风画貌应该是具有雄浑厚重的气度。但是就他个人总体作品印象来看,他却把北方苍茫浑厚之气,隐于南方婉约灵动的秀逸之中,因而使他的艺术作品更有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玄乎其外的美韵。  他画里画外能把诗家跃马扬鞭的豪迈与温润清秀的委婉相融合,继而营造出另一种别有洞天的风景气象,正是因为这两者的结合,使得他的画面更能产生出那么一种让人清爽怡悦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