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将是一个人一生宝贵的无形财富。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长足发展。据我观察比较,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不外乎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上的“后进生”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成绩差、厌学,恶性循环。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那么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注意培养哪些好的习惯呢?下面我从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个方面谈谈。
一、 课堂学习的好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也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做好准备工作
平时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部分同学一到上数学课,课桌上摆一本数学课本,然后就像坐茶馆一样张望着老师。数学科的特点就是演算、推理、分析。所以上课前笔、草稿本那是必备的,有时还要准备好学具。
2.注意力集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尖子生,从我开始上课说第一句话就聚精会神地望着老师,望着黑板,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部分同学是“随心所欲”“漫不经心”。教师要通过趣味教学、恰当的问题情景,以及着重强调等培养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3.会思考
数学教学,是“问题”教学,是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也是数学学科能力培养的特点,所以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恰当的点拔、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思维活动的模式,养成爱思考、会思考的习惯。
4.会提问
古人云:为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学生积极提问,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体现,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课,书上是这样描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像这样,含有同样的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同学就问:老师,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的提问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对提问题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怎样的问题,哪怕是极幼稚和离奇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应给予鼓励,保持他的积极性。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
5.会笔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有的只是在书上打横杠即可,有的规律性的东西,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也能促使听课者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可用课内督促、指导,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学生持之以恒,就会成为习惯。
6.会总结
这里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等,总结、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或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先示范、学生后模仿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题组训练外,还应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等练习,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和总结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课外学习的好习惯
为了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以及能对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和加深加宽,课外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课外学习的好习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作业的习惯
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今日事、今日毕,书写工整、态度端正地完成。不依赖别人,不敷衍了事。这需要教师晓之以理和对作业的检查督促,促进其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
2.复习的习惯
阅读课本,整理笔记以及回忆当天数学课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说不定还会悟出新的东西。古人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
3.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不仅对今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为了使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有好的习惯,教师要做到:布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使学生感到有必要去完成。作业的分量要适中,不能使学生感到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
一、 课堂学习的好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也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做好准备工作
平时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部分同学一到上数学课,课桌上摆一本数学课本,然后就像坐茶馆一样张望着老师。数学科的特点就是演算、推理、分析。所以上课前笔、草稿本那是必备的,有时还要准备好学具。
2.注意力集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尖子生,从我开始上课说第一句话就聚精会神地望着老师,望着黑板,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部分同学是“随心所欲”“漫不经心”。教师要通过趣味教学、恰当的问题情景,以及着重强调等培养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3.会思考
数学教学,是“问题”教学,是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也是数学学科能力培养的特点,所以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恰当的点拔、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思维活动的模式,养成爱思考、会思考的习惯。
4.会提问
古人云:为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学生积极提问,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体现,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课,书上是这样描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像这样,含有同样的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同学就问:老师,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的提问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对提问题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怎样的问题,哪怕是极幼稚和离奇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应给予鼓励,保持他的积极性。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
5.会笔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有的只是在书上打横杠即可,有的规律性的东西,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也能促使听课者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可用课内督促、指导,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学生持之以恒,就会成为习惯。
6.会总结
这里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等,总结、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或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先示范、学生后模仿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题组训练外,还应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等练习,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和总结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课外学习的好习惯
为了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以及能对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和加深加宽,课外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课外学习的好习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作业的习惯
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今日事、今日毕,书写工整、态度端正地完成。不依赖别人,不敷衍了事。这需要教师晓之以理和对作业的检查督促,促进其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
2.复习的习惯
阅读课本,整理笔记以及回忆当天数学课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说不定还会悟出新的东西。古人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
3.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不仅对今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为了使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有好的习惯,教师要做到:布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使学生感到有必要去完成。作业的分量要适中,不能使学生感到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