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写作,有助于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当前小学作文的教学上看,学生往往不愿完成作文,存在着“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很多学生在面对作文作业时直言“不会写作、不愿意写作”,对作文已经产生了害怕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影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策略建议。
一、丰富体验——言之有物,惟有源头活水来
1、“活动”出作文。在课余,我发现课堂外的孩子在活动时常常是生龙活虎的,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玩得有滋有味,哪怕是平时显得比较呆板的那种类型的学生,玩耍时也是另一个样子,所以,我就把这种课外的“活动”引进作文中去。如: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简介方法:先让学生在台下做“我不动我不笑”游戏,然后推荐三五个意志坚强的“木头人”上台,让全班同学使出浑身解数逗他们笑!当时由学生推荐了五位同学上台,结果经过一番逗笑之后,最后剩下男女同学各一位,不管其他学生怎么挑逗,始终板着脸一动不动。活动以后,我让他们立即动手写作文,不用说成文的速度特别快,质量也特别好。
2、“操作”出作文。凡事动手做一做,体验就更深一些,写起来也能得心应手了。如:我们都是“小牙医”:同桌牙齿普查。让学生动手帮同桌查一查牙齿,因为三年级的还有很多孩子的牙齿没有换完整,而且,有些孩子平时不太注意牙齿卫生,所以蛀牙比较多。因此,让他们查查牙齿,再写写这个过程和结果以及感受,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做些小实验,写下实验过程和结果,也不失为一篇好作文。
二、注重阅读积累——言之有序,厚积薄发语不凡
1、课内指导。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从读学写的指导,掌握语言表达规律。
(1)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文章的总体段落布局规律,比如《燕子》第一段是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把句与句联系起来的。在上完这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要求学生模仿《燕子》的写法按照这种顺序描写其他的小动物。结果只用了几分钟,大部分的同学写出了公鸡、小狗、小猫等小动物。结合《桂林山水》一课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2)渗透观察方法,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揣摩观察方法。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他们认识事物、社会和自然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从中不断得到提高。(3)注重语言积累,要求学生反复品味、揣摩好词佳句,背诵精彩片段,积累语言素材,形成敏锐的语感。比如《可爱的草塘》一课教学中,对于课文描写第一次看到草塘时这样一个精彩片段,把“绿”这一种颜色描摹得丰富多彩,把草塘景色描写得优美动人。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反复品尝吟咏,达到熟读成诵。对于这些精彩的细节片段描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反复品尝相关词语,在阅读中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就在课内积淀了语感,积累了语言。
2、课外拓展。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许多经验证明,我们每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单纯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得益于课外的大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萬字以上”。因此,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精心计划,做好指导。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是阅读计划,教师要统筹安排,根据课标的相关规定,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推荐阅读书目,做好阅读篇目的选择指导。既要结合年段的特点,达到量的要求,又要确保质的要求。
第二要强化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和选择,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质量。以便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既进行阅读方向的指导,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三是要拓展阅读渠道,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从家庭藏书、向同学亲友借书、学校图书馆借阅拓展到各级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大量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语言。
三、激励展示——兴趣保持,赏心乐事终养成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论语》有一句经典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创设展示平台,引进激励机制,努力让学生保持对作文的持久兴趣,让学生成为“乐之者”,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发挥小学语文的基础作用和奠基功能,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每一个学期,我都在任教班级实施“课堂激励、三级展示、期末结集”的做法,每一次习作评讲,我都要大张旗鼓地在课堂开展“美文大会餐”活动,交流学生的优秀习作,既有完整习作,又有段落,对于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哪怕是较有“创意”的一句话,都要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评析中极力郑重其事地欣赏、赞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在班级中开展“三级展示”,第一级组织学生在班级后面黑板报开辟“小作家园地”,定期发表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都为自己的习作能荣登“金榜”而自豪;第二级我还利用学校小文学社刊物为学生发表优秀习作;第三级,推荐学生优秀习作投稿相关学生刊物,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平台;每一学期末,我都会指导学生把一学期写下的作文和日记进行筛选,自己装订成册,并设计封面,点缀插图,交流欣赏。坚持这些做法有效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既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习作也成了学生的赏心乐事。
当然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多的途径,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丰富体验——言之有物,惟有源头活水来
1、“活动”出作文。在课余,我发现课堂外的孩子在活动时常常是生龙活虎的,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玩得有滋有味,哪怕是平时显得比较呆板的那种类型的学生,玩耍时也是另一个样子,所以,我就把这种课外的“活动”引进作文中去。如: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简介方法:先让学生在台下做“我不动我不笑”游戏,然后推荐三五个意志坚强的“木头人”上台,让全班同学使出浑身解数逗他们笑!当时由学生推荐了五位同学上台,结果经过一番逗笑之后,最后剩下男女同学各一位,不管其他学生怎么挑逗,始终板着脸一动不动。活动以后,我让他们立即动手写作文,不用说成文的速度特别快,质量也特别好。
2、“操作”出作文。凡事动手做一做,体验就更深一些,写起来也能得心应手了。如:我们都是“小牙医”:同桌牙齿普查。让学生动手帮同桌查一查牙齿,因为三年级的还有很多孩子的牙齿没有换完整,而且,有些孩子平时不太注意牙齿卫生,所以蛀牙比较多。因此,让他们查查牙齿,再写写这个过程和结果以及感受,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做些小实验,写下实验过程和结果,也不失为一篇好作文。
二、注重阅读积累——言之有序,厚积薄发语不凡
1、课内指导。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从读学写的指导,掌握语言表达规律。
(1)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文章的总体段落布局规律,比如《燕子》第一段是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把句与句联系起来的。在上完这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要求学生模仿《燕子》的写法按照这种顺序描写其他的小动物。结果只用了几分钟,大部分的同学写出了公鸡、小狗、小猫等小动物。结合《桂林山水》一课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2)渗透观察方法,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揣摩观察方法。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他们认识事物、社会和自然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从中不断得到提高。(3)注重语言积累,要求学生反复品味、揣摩好词佳句,背诵精彩片段,积累语言素材,形成敏锐的语感。比如《可爱的草塘》一课教学中,对于课文描写第一次看到草塘时这样一个精彩片段,把“绿”这一种颜色描摹得丰富多彩,把草塘景色描写得优美动人。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反复品尝吟咏,达到熟读成诵。对于这些精彩的细节片段描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反复品尝相关词语,在阅读中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就在课内积淀了语感,积累了语言。
2、课外拓展。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许多经验证明,我们每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单纯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得益于课外的大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萬字以上”。因此,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精心计划,做好指导。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是阅读计划,教师要统筹安排,根据课标的相关规定,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推荐阅读书目,做好阅读篇目的选择指导。既要结合年段的特点,达到量的要求,又要确保质的要求。
第二要强化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和选择,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质量。以便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既进行阅读方向的指导,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三是要拓展阅读渠道,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从家庭藏书、向同学亲友借书、学校图书馆借阅拓展到各级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大量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语言。
三、激励展示——兴趣保持,赏心乐事终养成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论语》有一句经典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创设展示平台,引进激励机制,努力让学生保持对作文的持久兴趣,让学生成为“乐之者”,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发挥小学语文的基础作用和奠基功能,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每一个学期,我都在任教班级实施“课堂激励、三级展示、期末结集”的做法,每一次习作评讲,我都要大张旗鼓地在课堂开展“美文大会餐”活动,交流学生的优秀习作,既有完整习作,又有段落,对于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哪怕是较有“创意”的一句话,都要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评析中极力郑重其事地欣赏、赞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在班级中开展“三级展示”,第一级组织学生在班级后面黑板报开辟“小作家园地”,定期发表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都为自己的习作能荣登“金榜”而自豪;第二级我还利用学校小文学社刊物为学生发表优秀习作;第三级,推荐学生优秀习作投稿相关学生刊物,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平台;每一学期末,我都会指导学生把一学期写下的作文和日记进行筛选,自己装订成册,并设计封面,点缀插图,交流欣赏。坚持这些做法有效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既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习作也成了学生的赏心乐事。
当然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多的途径,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