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窖湾沉积化学要素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a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1987年对该湾环境进行的调查,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沉积化学要素硫化物、有机质、Zn、Cu、Pb、Cd、Mn等的分布规律及诸要素的集散特征;给出了各要素从高值至低值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求得Pb、Cu、Mn与环境因素有机质、硫化物、粘土含量的关系式。诸化学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控于沉积物和潮流。
其他文献
依据1982~1983年辽宁省海岸带调查资料,阐述了辽东湾北部岸带冬、夏季温、盐的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指出辽东湾沿岸流的季节变化,是影响该海区温、盐分布及其变化的重要因素
本文由福建崇武站54次海浪连续观测记录,对逐个波法、谱法和Tucker法三种方法算出各特征波要素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波高的误差范围。
利用史料,分析了647~1946年间福建沿海潮灾的时,空分布及其主要成因,指出了因“温室效应”导致未来的海平面上升将加重沿海的风暴潮灾害,进而讨论了潮灾的防御措施等问题。
为研究砂质河床河口中推移质的造床作用,以便揭示这类河口独特的地貌发育过程和河床演变规律,需要判别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式并计算推移质数量。本文采用概率论与力学相结合的方
对套尔河口海岸动态及拦门沙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拦门沙物质组成为粗粉砂,源于历史上黄河自本区附近入海泥沙。目前黄河入海泥沙对本区没有直接影响。河口西侧海岸,处于
介绍了在大洋锰结核调查中,应用示波极谱仪现场测定锰结核中Mn、Fe、Cu、Co、Ni品位的方法。对测定底液的组份、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步骤等进行了叙述。通过对船上、陆地实验室
本文报道了南海珊瑚礁各类样品的ESR测年及在第四纪礁相地质学上的应用,方解石化珊瑚礁灰岩的ESR年龄可高达126万年;此外还对各类样品的测年信号的选取及有关问题做了较详细
根据北太平洋286个网格点近35年来逐月海温资料和南方涛动指数、北半球100hPa逐月高度场资料,采用功率谱、谐波、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偏暧
1985年6月初曾母暗沙水文气象印海面化学要素同步连续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海一气能量交换和海面化学要素含量的周日变化有如下特点:1).本海区海一气能量交换主要是
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后,苏北黄河三角洲失去了丰富的泥沙来源,转化为全面侵蚀过程,至今已近一个半世纪。本文从海岸防护的目的出发,根据实地测量和有关文献的分析,论述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