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献花圈:杨靖宇
1958年2月23日,在党中央按照政治局委员规格为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杨靖宇举行的公祭安葬仪式上,毛泽东敬献了花圈和“靖宇同志永垂不朽”的挽联。
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杨靖宇认真学习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经验,形成了具有东北特色的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被《救国时报》誉为“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1936年,杨靖宇坚决执行毛泽东和瓦窑堡会议作出的红军东征、抗联配合的战略方针,两次组织抗联第一路军西征,被党中央誉为“东北抗日联军同由陕北向长城移动中的抗日红军相呼应的首次试探”。“七七”抗战爆发后,杨靖宇坚决执行党中央破坏敌人后方的指示,在辽沈地区主动出击,一度牵制南满地区所有日军兵力,震慑“关东军”和伪都“新京”(长春)。杨靖宇信念坚定、初心不改,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毛泽东历来高度重视杨靖宇的贡献和作用。在1934年由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华苏维埃“二大”上,杨靖宇以化名张贯一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12月13日,杨靖宇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定为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七大”筹备委员会委员。在1938年发表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将杨靖宇创立的长白山游击根据地列为抗日根据地之首,作为全党学习的榜样。同年11月5日,由毛泽东主持的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正式任命杨靖宇为“东北抗日联军司令”。直至1941年10月27日,党中央在不能最后确认杨靖宇已经牺牲的情况下,仍将他和毛泽东、朱德并列,提名为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名誉主席团中共委员候选人,并得到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一致通过。1951年10月,经毛泽东审定,杨靖宇被写入《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敬献给杨靖宇的花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唯一一次向烈士敬献花圈。
发唁电和撰写碑文:阿合买提江等新疆三区革命英烈群体
1949年10月22日和11月22日,毛泽东为新疆三区革命英烈群体阿合买提江·哈斯木、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诺夫、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达列力汗·苏古尔巴也夫和罗志等5位烈士起草了唁电和碑文。
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陈云、邓发、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共产党人的启发和感召下,新疆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1944年以后,阿合买提江·哈斯木、赛福鼎、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等同志领导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群众揭竿而起,组建了进步组织、革命政权和民族军。他们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暴政的同时,清除混迹于革命队伍中的“东突”分裂势力,同张治中、包尔汉等进步力量亲密合作,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1946年11月,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还代表阿合买提江·哈斯木和赛福鼎,在南京面见董必武,向党中央汇报新疆情况,主动寻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贯彻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和方针政策。
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强烈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新疆人民革命斗争的暴行。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致电阿合买提江:“你们多年来的奋斗,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他欢迎三区派代表来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建立新中国的工作。不幸的是,由阿合买提江·哈斯木、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民族军主要领导人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诺夫和达列力汗·苏古尔巴也夫、漢族革命志士罗志组成的新疆代表团在乘飞机来京途中,于1949年8月27日在贝加尔湖上空失事遇难。
烈士壮志未酬,毛泽东痛心不已。在他的安排下,以赛福鼎为首的第二个新疆代表团参加了新政协和开国大典,人民解放军在三区和新疆进步力量的配合下,迅速解放了新疆。10月22日,毛泽东亲自撰写碑文,赞誉阿合买提江等同志“为民族解放及人民民主事业服务而牺牲……的精神永垂不朽”。一个月后,毛泽东又于11月22日发出唁电:“阿合买提江等五位同志生前为新疆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最后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业而牺牲,值得全中国人民的永远纪念。”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先烈群体发出唁电和撰写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特别纪念的这些先烈,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和无数英烈的事迹和精神一起,继续成为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