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形象至上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周总理到大连视察的时候,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叫“苞米面的肚子,‘的确良’的裤子。”意思是大连人在穿着上很有些“穷”讲究。这里得加一个注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确良”真的是一种算得上时尚的面料,在朴实的棉布和厚重的军用呢子对比下,“的确良”轻盈挺实,令人侧目。不过大连人即使在那个贫乏的年代也把自己弄得很鲜光,为此宁可委屈了肚皮。这样的劲头在经济浪潮之下,经历了十几年服装节的洗礼,终于步步晋升,打造出人称“穿在大连”的时装名城。
  其实,大连人不用“鲜光”这个词,那是所谓的“南方”话;他们也不喜欢老北京人口中的“体面”,东北话中的“利整”,这些都不是他们追求的。他们有一个专门赞赏穿着仪态的字眼——姿势。这是一个地道的方言,在大连人口中,前一个音被发得佶屈拗口,后一个音化为轻声。
  “姿势”说白了就是“样子”。大连人注重形象的特点在这个流传已久的方言词汇上可见一斑。然而仅仅是“样子”好看,还不足以体现他们的审美方面的价值取向。这“样子”首先要有时装模特p。se的风范;而在有模有样之外,还要神气十足!面容要姣好,仪态更要大气;衣冠楚楚还不够,重要的是顾盼神飞、气宇轩昂。你穿得出格一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蔫了吧唧就一定会受人鄙夷。一个大连人说“你穿得真姿势”,意味着你衣着时尚、神采奕奕,而且,决不是过分暴露的性感和厌世的颓废美;如果他说“你小样还挺姿势”,你也别因为这个“小”字而以为是挖苦,他其实是赞赏你不仅有形有款,举止神态中还露着一种让人瞩目的气势——可能是威严,可能是潇洒,甚至是妩媚中有一点张狂的卖弄,但肯定不是小里小气的矫揉造作。
  大连这个风头正劲的时尚之都就是由这样一群形象至上人托出来的。
  当异地的游客饱览完个性鲜明的大小广场、姿态各异的新旧建筑、颇具欧陆风情的休闲海岸、现代气派的摩登大楼,再欣赏并接触过那些徜徉在街市和各大买场间的高挑洒脱的俊男靓女,他们大都会感受到,大连的时尚在现代中透着一种北方海滨的豪放与率真。这个城市对美的认同是直接而感性的。漂亮是硬道理,就像蓝天白云海浪礁石一样,没有什么规则和约束。
  说到这儿,不禁又想起一个大连人形容形象惹眼的方言词汇——浪。
  也许有人会把这个“浪”理解成“浪漫”,但它最贴切的解释应该是“臭美”。“臭美”是带有大连方言色彩的,也需要一些解释。首先,这个城市的方言词汇大部分都有揶揄的味道,哪怕它是中性甚至褒义词;其次,这个形象至上的城市在骨子里扬扬自得的就是所谓的“穷浪”和“臭美”。我个人认为,浪涛的坦荡至性最能注释这个“浪”字的灵魂。
  至于浪漫,这个城市是这样标榜自己的,不过她的浪漫由商业泡沫堆砌而成,远没有浸入肌理,更别说深入骨髓。因为真正的经典浪漫需要岁月的积累,维也纳不是用鲜花、绿荫、帷幔和烛光铸成的。而大连,不是一个怀旧的城市,或者,她还没有走到怀旧的时代。
  大连人对“古老”的眷恋仅仅是因为情调。凝结在老房子中的那些历史、梦想和忧伤,很少被这群生机勃勃的人们体味。他们只在津津乐道形式上的隽美,然后借此气势,建造了更多更新的欧式和美式建筑,恣意拼凑组合着经典的建筑符号,把这个城市装扮得愈加“洋气”。
  我们不能厚非这群人,他们的历史原本就很清白。毕竟,小小的“青泥洼”(大连的旧称)是在俄国人人侵后才拉开她短短100年的城市帏幕。这座小城的精美的底色是由异族人狂热的殖民美梦涂抹出来的。而如今这个城市的多数居民是与那些“大鼻子”(俄国人)、“小鼻子”(日本人)同时,甚至更迟来到这里。当年被贫穷、战乱逼迫的汉子们越过了山海关,飘过了渤海海峡,聚集在起伏的绿色丘陵和开阔的蓝色海滨之间时,最急迫和现实的问题是怎样讨生活而不是体悟浪漫。
  大连人根系上的性格是齐鲁燕赵的厚重豪放和背井离乡者的随遇而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城市才慢慢酿造出自己的滋味。殖民地的历史和开放的港口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对世界、物质和美他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这群生性豁达的“海南丢”(从胶东半岛漂海过来的大连人的自称)直把杭州作汴州,从此自豪地称自己为“大连人”。
  我在大连人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城市的骄傲,简直到了令人莞尔的地步。当我问当地人中国哪座城市最好,得到的答案一色是大连;如果向他表示对大连的好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介绍大连的各处景致、各种节日、各项特产(包括模特和球员),再把从城市规划到历史轶事种种他知道的情况统统告诉你。差不多每一个当地人都可以做这座小城的合格导游。如果我把大连夸赞得好得不得了,也会有人在庄严地认同之后,爱之深痛之切地历数一些大连的不足,比如工资低,缺水,甚至推心置腹地和我谈起球队的失利及市民的语言陋习;不过如果我敢说大连半个不字,哈哈,就会有一群人上前跟我理论!
  大连人的骄傲还突出表现在一张张“名片”上。动辄你会听到大连的领导们呼喊着,“我们要把XXX办成大连的一张名片!”不知是东北人好面子,还是大连人重形象,大连这座城市的名片似乎有些太多了。“服装节”当然是,足球队更少不了,还有“女骑警”、“赏槐会”、“苹果之乡”、“马拉松”、“烟花爆竹节”、“国际啤酒节”……连路灯都要命名为“槐花灯”!我没敢对这个城市的名片作完全统计。其实,其中的一些名片并不鲜明,甚至有照搬的痕迹,但是大连人一概对此津津乐道。与名片相辅相成的还有一些响亮的口号:“北方香港”、“不求最大但求最精”、“大大连”、“浪漫之都”等等等等。它们把大连的“形象”举得好高。
  行走在整洁的街道中,我由衷地感到这里的人像钟爱自己一样钟爱着这座城市。那份钟爱甚至有些“忘我”。我问过一个普通的大连人,你们的工资比同等的城市低,消费却相对更高,你觉得平衡吗?他沉吟了一下,说,这是一个事实,谁都想多挣点钱,可是,他抬起头问我,你看到过比这里更整洁漂亮的城市吗?每天走在这里都好像逛公园一样。然后他露出我惯常能在大连人脸上看到的自得的微笑。原来,在这个时尚之都的孟浪之后,是一颗安然自得的心。它藏在直率鲁莽的粗口之后,藏在美人骤变的冷脸之后;它派遣出热心的、飘着“海砺子”味的大连话,激荡出洋溢在自发组织的狂欢队伍里纵情笑颜。
  韦庄曾有词曰:“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大连也是一个让人——尤其是对北方人,很想在此恣意游荡直至天年的地方。它自然环境极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而且凭海临风;有幽雅繁华的现代都市气息,还有幽默好客的市民;更重要的是这群人那种率真而又闲适的心态,或许这才是构成北方浪漫都市的最重要元素。
  这个形象至上的都市和她怀中那群形象至上的人们,还在继续酿造和张扬的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其他文献
《怀疑论者漫步》,一个现在看来好无益惑力度的书名,要想吸引年轻一代眼球的亢奋,只怕很难。而这本书之所以出现在我的书架上,全因为当年的一部情景喜剧片——《我爱我家》中的一句台词——“你可以要求我追求真理,但不能要求我一定找到真理。”  这句台词来自《哲学思想录》中的第二十九节,它的作者是法国人狄德罗。生于1713,卒于1784,启蒙时代的一个风流人物。  因为那曾有过的真正喜悦,和时至今日《我爱我家
期刊
就好像戏台上的风光并不意味着,后台就没有勾心斗角和尔虞我乍;也好像风光无限被端上餐桌的菜,在后厨不过也就是庖牛解羊的腥脓血水,当我告别苦读日子,终于踏上异国土地的时候,我知道在高大的埃菲尔铁塔下,我要开始残酷的留学生活。  说起来,我的生存条件其实比同样初到法国的留学生要好很多。首先,我在国内读了两年的法语,来法也属于公派。说到法语学习呢,纯粹是属于利用工作之外业余时间,自学成材熏陶个人情操的。 
期刊
(策划人语)  文化是用一些书本堆砌而成的,或者是由一些文人排队而成的。这样的情景有点像在书店浏览,我们总会与一些人结下一些反复无常的交情。这些人用他们的感情记录,教我们熟识他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并且附了他们的肖像。其中就有许多法国人,在他们的外文姓名之后,有个[法]的表示,几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就是我们对“哈法”的最初认同。所有的“哈文化”,其实都是自得其乐,且流行的时尚因素表露无遗,这
期刊
巴黎从不把自己交给匆忙的人,她属于做梦者,属于那些知道在街上如何自得其乐的人,他们得到的奖赏,就是看到别人永远看不到的东西。            ——题记  “韩流”明星渐渐淡出大众视野。这个城市新一轮的域外来风开始刺激人们的眼球。这股风潮来自于法兰西——一个写满浪漫与优雅的国度,一个红白蓝三色组合的传奇。从周慧敏早期一首老歌的名字,到上海滩一家情调小店的名字,“C’est la vie这就是生
期刊
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这首七绝是赠李翼的。这个李翼,不知何许人。这第一句七个字已勾勒出李翼是一个纨绔公子了。第二句恭维他的奢侈淫佚的生活,说他是为了“不羡空名”,而使此身得到享乐。这样一说,显得他的追求享乐是很高尚的了。第三、四句描写这位贵族公子的奢侈生活,并不容易,你看作者如何处理?他选择了两个特征:在这别舍的大门外,绿水潭中,驭夫都在洗刷马匹
期刊
把喝咖啡的场所弄成厅,我看可以列入大煞风景之一“煞”。厅,那么冷冰冰,事务性的,从舌头里踢出来的一个词,哪里像馆:G-U-AN,暖暖的气息包过来,没有喝已经先拢络住人了。法语CAFE,发出音也是轻轻地拢住嘴的,吹气如兰。而厅呢,多总是用来应酬吧,花厅,客厅,饭厅,一会子让人想到大理石,一会子又想到假山,再一会子想到钢砖,都跟装修材料铆上了,总的特点都是给客人看或用来训话,沾带着装腔作势,跟暖胃的咖
期刊
法兰西是欧洲大陆一抹蓝,就好像空心蓝、光电蓝、景泰蓝……我爱这抹琢磨不定的蓝,如果要给这份爱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苏菲·玛索  如果天使可以诱惑人犯罪,如果魔鬼可以露出纯洁的微笑,那她的名字就是: 苏菲·玛索(SophieMarceau)。这个有着四分之一亚洲血统的法国女人,棕黑色头发,碧绿的眼睛,面庞平静时犹如一汪清澈的湖水,但在清澈背后又流露出一缕妩媚妖娆,在她出演《勇敢的心》一片中来自
期刊
法国人让我们更迷恋探寻叙述的方式。狄德罗是一种。巴黎公社也是我们的启蒙我们现在对巴黎公社也许中介一些记忆,理论上还知道这这全世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但公社的形式已经淡忘;不过,欧仁·鲍狄埃把《国际歌》留传给了我们至今。那是影响世界右史进程的。   在法国,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珠还有拿破伦,卢梭,居里夫人,戴高乐……对于我,也许还有“雅格宾派专政”和罗伯斯琵尔那是学习世界近代史,要死记硬背的;罗伯
期刊
——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但他是骑着马去的——只要不是雨雪天气,清早他必须带领几百名犯人,浩浩荡荡到田地里去干活。犯人必须徒步行走,他和其他的管教骑马挎枪,前后巡视;队伍的行进过程通常都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后面跟有一驾马车,装满了锄头或者镰刀,只有全体人员到达了田头,在警卫监视之下,才能把上述农具仔细发放给每一个犯人。然后他严密监视他们下地,监视他们所有的一举一动,等到收工时分,这些铁器再度被清点后集
期刊
晚上的时候,雨下得不大不小。世界很安静,也很干净。隔壁楼上的住家还亮着灯。隐约的声响和着灯光一起降到这个小房间。我偶尔想得起小时候,常常和一个女孩一起坐在这个小小房间的窗前。我们好像说过话,也好像只是她在对我说话。我记得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坐在这里彼此沉默,然后一起沉入梦乡。不止是晚上吧,有时早晨我们也在夏日的和风中沉睡,隐隐约约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夏风在蓝天底下和白云嬉闹,我们不为所动,好像很漠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