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不是一个口号,而应当成为未来优秀技工人才的一种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能够敏锐地发现为企业创新的机会,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本文探讨了技工学校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55-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已成为客观事实。我国大部分企业是在特定市场条件下,依赖资源禀赋进行模仿创新发展起来,在研制开发能力上总体比较薄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企业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有明显变化,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拥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技工学校仅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技术能力是不够的,还应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技校学生根据客观规律和社会需要,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在前人或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绩的能力。创新不是一个口号,而应当成为未来优秀技工人才的一种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能够敏锐地发现为企业创新的机会,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技校学生是新世纪的技工人才,必须在学校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打好创新能力的基础。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作风,而且要培养学生有主见、独立思考、富有想像能力、独立工作、踏实巧干的精神风貌。这样,技校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才能根据社会需要、市场需要、企业需要提出创新方案。创新能力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培养和锻炼。
一、专业技能的培养
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点。学生只有先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创新。因此,具备较强专业技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上必须消除“学科中心”,突出“能力中心”。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要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应根据专业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专业不能过窄、过专,要有适应性;必要的基础知识要深,最新发展的科技知识要广。可以实行“学分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重新构建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岗位需要灵活选择课程;精讲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除实验、实习外,还包括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此外,学生社团、考证等级、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产学合作等方面也可对学生作出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整个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探索和创造提供最大空间,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
除了教学的改革外,学生还应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要掌握专业知识,除了勤奋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从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仍需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是需要运用学习方法的。所以,对学生来讲还应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传统的个人学习都是一种适应性或维持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又称“创新型”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适应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技工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竞争意识指的是学生为了自己利益想跟人争胜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反映。竞争能力则是指在各种争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水平。市场经济的竞争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以此来充分发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推进现代社会的进步。作为技校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实现自身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有无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和同学之间有知识、技能的竞争,毕业后有工作岗位的竞争、工作业绩的竞争,因此要不断锻炼自身的竞争能力。学校要多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示才能的机会,积极构筑坚实而广泛的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平台。如成立某个专业的学术社团、无线电兴趣小组、摄影爱好者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技能竞赛;在校刊上发表其个专业的文章;开展科技活动等。鼓励学生多锻炼自己,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在实践中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提高了内在的竞争素质。
三、培养创新意识
社会已经为技校学生提供了许多现有的成果,有好的,也有不够完善的。我们要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就要培养他们具备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技校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动机,并在创造中表现自己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要求技校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实际上就是要他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技校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能力产生的条件之一。老师在对学生平时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寻求新奇事物。
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处在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而大多数新成果都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而是必须相互合作、汇聚大家智慧的结晶。企业最需要的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亲和力,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人。因此,平时在学校参加社团、组织策划过大型活动、口头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的学生最受欢迎。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相互更好地沟通交流和协调,是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学校可以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践,多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培养学生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尊重他人,团结他人,取长补短,办事沉着干练。
五、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要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一名技校学生,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拥有踏实求真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大众。众所周知,所谓的网上“黑客”,正是因为没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以致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这样的“创新”是受到世人唾弃的。
社会发展市场关键在于人才,其核心是发挥人才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基本的一项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不仅作为一种智力特征,更作为一种性格素质、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主动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从以上的五个方面,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就业市场,适应企业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周志春,王勇.民营企业触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根神经[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2]唐捷.广东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探源[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王彦斌,赵亦芳.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指导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关键词: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55-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已成为客观事实。我国大部分企业是在特定市场条件下,依赖资源禀赋进行模仿创新发展起来,在研制开发能力上总体比较薄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企业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有明显变化,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拥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技工学校仅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技术能力是不够的,还应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技校学生根据客观规律和社会需要,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在前人或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绩的能力。创新不是一个口号,而应当成为未来优秀技工人才的一种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能够敏锐地发现为企业创新的机会,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技校学生是新世纪的技工人才,必须在学校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打好创新能力的基础。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作风,而且要培养学生有主见、独立思考、富有想像能力、独立工作、踏实巧干的精神风貌。这样,技校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才能根据社会需要、市场需要、企业需要提出创新方案。创新能力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培养和锻炼。
一、专业技能的培养
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点。学生只有先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创新。因此,具备较强专业技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上必须消除“学科中心”,突出“能力中心”。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要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应根据专业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专业不能过窄、过专,要有适应性;必要的基础知识要深,最新发展的科技知识要广。可以实行“学分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重新构建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岗位需要灵活选择课程;精讲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除实验、实习外,还包括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此外,学生社团、考证等级、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产学合作等方面也可对学生作出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整个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探索和创造提供最大空间,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
除了教学的改革外,学生还应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要掌握专业知识,除了勤奋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从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仍需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是需要运用学习方法的。所以,对学生来讲还应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传统的个人学习都是一种适应性或维持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又称“创新型”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适应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技工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竞争意识指的是学生为了自己利益想跟人争胜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反映。竞争能力则是指在各种争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水平。市场经济的竞争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以此来充分发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推进现代社会的进步。作为技校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实现自身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有无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和同学之间有知识、技能的竞争,毕业后有工作岗位的竞争、工作业绩的竞争,因此要不断锻炼自身的竞争能力。学校要多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示才能的机会,积极构筑坚实而广泛的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平台。如成立某个专业的学术社团、无线电兴趣小组、摄影爱好者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技能竞赛;在校刊上发表其个专业的文章;开展科技活动等。鼓励学生多锻炼自己,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在实践中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提高了内在的竞争素质。
三、培养创新意识
社会已经为技校学生提供了许多现有的成果,有好的,也有不够完善的。我们要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就要培养他们具备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技校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动机,并在创造中表现自己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要求技校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实际上就是要他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技校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能力产生的条件之一。老师在对学生平时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寻求新奇事物。
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处在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而大多数新成果都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而是必须相互合作、汇聚大家智慧的结晶。企业最需要的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亲和力,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人。因此,平时在学校参加社团、组织策划过大型活动、口头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的学生最受欢迎。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相互更好地沟通交流和协调,是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学校可以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践,多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培养学生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尊重他人,团结他人,取长补短,办事沉着干练。
五、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要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一名技校学生,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拥有踏实求真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大众。众所周知,所谓的网上“黑客”,正是因为没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以致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这样的“创新”是受到世人唾弃的。
社会发展市场关键在于人才,其核心是发挥人才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基本的一项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不仅作为一种智力特征,更作为一种性格素质、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主动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从以上的五个方面,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就业市场,适应企业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周志春,王勇.民营企业触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根神经[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2]唐捷.广东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探源[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王彦斌,赵亦芳.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指导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