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薄弱环节 补齐民生短板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的质量。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村落分散,道路崎岖,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一直是青海省西宁、海东两地百姓脱贫路上的“拦虎路”“绊脚石”。如何补上民生“短板”,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江苏对口帮扶工作紧紧围绕青海省西宁、海东两市“三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坚持缺什么就补什么,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聚焦短板、统筹资源、精准发力,在补齐短板上聚力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西宁、海东所有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
  精准聚焦,统筹资金抓落实
  摸清底数是基础。2020年以来,西宁、海东两市卫健委等行业部门牵头,全面排查摸底,形成“补短板”需求方案,制定出“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项目清单,梳理出三大民生项目主攻方向,即农村饮水安全、教育短板弱项、医疗卫生保障。这极大地提升了对口帮扶工作的准确性与针对性。
  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2019年以来江苏帮扶资金中共安排了3.08亿元用于定向帮助青海实施“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项目,占江苏省级帮扶资金总额的69%,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通过建立对口城市关系,调动市级资源,共商扶贫协作大计。对口城市——南京、西宁和无锡、海东,建立起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方位对接落实扶贫协作工作,从组织领导、项目资金、人才智力、产业合作、就业创业等方面对口帮扶,以东部地区的先发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的后发潜力,共同迈向小康。截至2019年底,南京累计投入西宁帮扶项目资金2.026亿元,无锡对口帮扶海东资金超2.74亿元。
  精准投放是关键。当政策、资金到位后,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关键是抓好落实,做到精准投放。在攻坚海东教育薄弱短板时,不仅关注校舍等教育硬件建设,如投入1070万元对循化县23所学校进行现代化提升、投入7700万元在乐都区新建无锡市希望小学,更注重教育软件的投入,如安排102万元定向资助当地257名贫困大学生,投入550万元用于当地优秀教育人才的交流培训提升,现已惠及1740名教师。在改善海东市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时,根据现有公共医疗资源现状,有的放矢地安排资金用于基层医疗设施的修改扩建,共计投入3356万元覆盖330个有贫困人口的村级卫生室,其中新建71个、改扩建31个、维修228个,项目惠及11.3万贫困人口。
  锚定高品质,高标准推进民生建设
  过去“背靠黄河没水吃”,今朝大山深处有甘霖。西宁、海东虽然被亘古流淌的黄河、湟水河所滋养,但仍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状况,在偏枯年、枯水年各沟道中下游基本断流,特殊的地理状况使部分山区群众吃水难问题尤为突出。对口帮扶工作组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精准扶贫重点工作,不仅着眼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山区群众彻底告别饮水难,更全力推进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在大山沟壑处修建饮用水工程,确保百姓喝上干净、卫生、放心的水。2019年,1045万元江苏帮扶资金投入到西宁市的大通、湟源贫困地区,实施了20处人畜饮水维修改造、农灌渠建设工程及水厂项目,为1161户贫困户、3592名贫困人口解决了饮用水问题。2020年,又一笔3672万元帮扶资金,让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拥有了一座库容9.8万立方米涝池,让湟中区新建起一座自来水厂及流经37个村的配水管道工程,让大山里的饮水水质和供水安全得到了坚实保障。
  紧盯教育“短板”,为贫困群众拔掉穷根,教育扶贫更需提质增效。在两地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下,不仅改善办学条件,还利用网络对接起东部优质教育资源,线上教育学习不断档。先后投入490万元对湟源县7所中小学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改善了办学硬件设施条件,提升了教育质量;投入106万元在大通县2所学校建成远程互动教学录播室,实现了与南京优质教学资源的直接对接,324名在校贫困学生直接受益。今年疫情期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大显身手。通过采用网络视频教育方式,大山里的孩子和城区学生一样同步学习,没有出现因教学设备落后而耽误学业的情况。
  引入优质医疗资源,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脱贫攻坚筑起“健康防线”。瞄准西宁、海东医疗保障方面的难点,加强人才支援交流、加大硬件投入、基础设施改造。江苏对口城市不仅为贫困地区新建大型综合医院、提升基层医疗站,还新建远程会诊系统,推行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如西宁市大通县与南京市雨花台区已搭建起覆盖14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远程医疗体系,有效解决了当地医疗力量不足、医疗技术不高和群众看病成本高的问题;又如积极参与西宁市湟源县推行实施“健康扶贫一卡通信息项目”,帮助湟源第二医院构建医共体信息系统,既就地解决了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又带动了基层医疗技术的提升。
  人才支援 深化对口合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强有力的干部人才队伍。通过党政干部互派、技术人员互学、工作理念互鉴,苏青两省增强人才支援交流力度,切实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加大挂职选派力度。互派优秀干部人才挂职学习,锻造人才锻炼成长的重要平台。2019年,江苏向青海实际选派挂职干部27名、专业技術人员165名,青海向江苏选派挂职干部36名、专业技术人员134名。青海挂职干部学到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创新观念,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江苏挂职干部则切身体会了当地干部群众在“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感召下,扎根高原务实奉献的生动实践。在岗位选择、工作分工、生活保障上周到安排,确保挂职干部人才作用能发挥、挂职有收获。在岗位安排上,充分考虑挂职干部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任职经历,力求做到“人岗相适”。在生活保障上,为挂职干部人才提供必要的办公、生活用房和工作用车等条件,定期邀请挂职干部参加有关座谈会议,及时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在人员管理上,坚持与当地干部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
  丰富教育培训方式。江苏高校和企业众多,培训资源丰富,为青海干部人才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实训。今年,南京和无锡举办青海各级党政干部培训班24期、培训944人次,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91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210人次,帮助当地引进技术26项。两地区县一级互学互动频频。2020年5月,西宁市湟源县和南京市六合区的卫生健康系统管理干部在六合组织集体“充电”,共同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现代医院管理、医院绩效管理、行风建设以及卫生法学等内容;海东市化隆县50名党政领导干部到无锡市锡山区参加履职能力培训,还实地观摩学习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村级经济、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的先进经验做法。
  多领域技术引进。选派医疗、教育、农业等专家和业务骨干,以讲座、手把手教等方式,进行技术输出帮扶贫困地区。无锡市惠山区农技人员积极引进新的栽培技术,争取让阳山水蜜桃果香海东。2019年2月,“中国十大富硒之乡”之一的海东市平安区引进阳山水蜜桃(白凤和晚湘景两个品种)161株种苗,有赖于两地农技人员科学分析土壤差异、精准施肥,有望次年挂果。
  (作者单位:江苏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
  责任编辑:何乐
其他文献
基于2017年常德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情况,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针对性提出整治对策,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常德市绿色矿业
近年来,自动化研究方兴未艾,出现了商品化的自动化、半自动化微生物接种仪,如Robobact system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Easy Spiral Pro全自动螺旋接种仪以及PREVI Isola自
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层面关于绿色发展最新要求的客观需要,是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抓住用好绿色发展战略机遇、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今年3月27日,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就全面推进全省绿色产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江苏力量、提供江苏方案。当前,江苏发展绿色产业既有优势又有挑战,如何科学谋划推进绿
现有的剪叉升降机存在工作状态升降杆受力不均衡的缺点。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剪叉升降机构,使其能够在实现同等功效的前提下,具有结构对称性的特点,有效地改善
机关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特殊重要位置,机关党的建设对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风向标作用。一直以来,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存在结合不紧、互融性不强的“两张皮”问题,这是机关党建“始终走在前、作表率”的最大障碍。“两张皮”的实质是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各自为战、缺少互动融合。构建科学融合机制,让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化“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是破解“两张皮”的有效路径。  破除“为
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融入城镇,实现市民化;部分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可以说,农民工群体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农民工的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社保维权、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各类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小企业规模小、人才少,抗风险能力弱,不像大型企业那样有较强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生态链中处于弱势地位。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的土壤,直接影响着企业活力,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江苏明确提出要着力营造法治化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为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支持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企业要充满活力,同时又能够可持续地长期有序发展,就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安排,一个规范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