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带性学说的建立及其在中国土壤科学中的实践和发展

来源 :土壤通报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堡最早提出并阐明气候、植物和动物等分布具有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其后,道库恰耶夫在俄罗斯黑钙土地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地带性学说,并综合前人认识,发展成自然地带性学说;此后引起西方学者与俄罗斯学者对自然地带性发现权之争。新中国成立后,以马溶之、宋达泉为代表的土壤学先驱在应用地带性学说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填补了诸多空白,并丰富了地带性学说;改革开放以来,开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发展了地带性学说的内涵。文章最后讨论了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土壤地带性的影响,拓展了地带性研究的新维度。
其他文献
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区广泛采用种植植物的措施固定流沙,因其可以更持久地、可持续地发挥防护效能.固沙植物以多年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不仅可以良好地适应当地的自
文中以环境伦理观为思想基础,以伦理矩阵为研究方法,通过专家指导并结合公众参与,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地特点对经典伦理矩阵进行调整,以生态环境、法律机制、管理机制、社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