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提问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二是学生向老师提出的疑问,或者是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质疑。
  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指教师的“问”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用巧妙的提问,为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但是,由于当前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内容和方法的欠妥等各种不良提问倾向,造成了提问效果远远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具体来说,目前必须纠正的不良提问倾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不加思索,简单发问。所谓“审问之,慎思之”(《中庸》语),就是说“问”是为了学生的“思”,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或者不如不问。在课堂上,有些教师过多的提问一些诸如“对吗?”“是不是?”之类的问题,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事实上却毫无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及下结论的轻率。
  2.提问范围过窄。有些教师的提问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提问的对象过多集中在某一部分学生身上。造成其它学生长期没有发言机会,剥夺了他们“参与”的机会,挫伤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提问不看对象。教学中教师的“问”有难易之分,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存在高低不等。一些教师常忽视这些情况,乱点鸳鸯谱,导致“慢生”回答难的问题,“快生”回答简单问题的现象,人为地制造课堂障碍,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
  4.提问违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是学生认知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律。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但有些教师提问随意拔高,违背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提问毫无效果可言。
  5.提问过滥。有些教师把提问与启发教学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 “启发”,于是出现满堂问的现象。殊不知,“问”也有启发式和注入式之分,“满堂问”实质就是“满堂灌”。
  以上五种提问的不良倾向,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预防和改进的。只有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使教师“善问”,才能提高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学生提问是指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巧设矛盾,培养学生提问的针对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概念、性质及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设置矛盾,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
  2.巧用“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提问的主动性。对新事物的“好奇”,正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这种进取精神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有责任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3.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提问的独立性。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而学生的大脑是独立于教师直接范畴之外的客体。一位再高明的教师,即使把课讲得再透彻清晰,如果没有学生大脑的接收、加工、组合,也是枉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反映在提问上,学生提的问题,都是经过自己独立观察思考所发现的疑问。这种思维的独立性所反映出的提问的独立性,是学习活动中一种极其可贵的品质。
  4.利用“追根问底”的特点,培養学生提问的层次性。“追根问底”,寻找问题的根源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把知识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知识之树的生长并非无序,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很多知识和问题的研究探索,往往要经过几个阶段和层次,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利用学生“追根问底”的心理特征,可以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提问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是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爱问”,培养学生“善问”,使学生在提问中获取知识,在提问中形成技能。
其他文献
愉快教育要使学生乐学、会学。乐学是学生对学习的本身产生兴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启动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获取知识,最终达到学会、会学。其内心是愉快的,学而入心,其实效自然会高。会学是一种能力,它与乐学相辅相成。只有乐学才可能达到会学。乐学是会学的基础,会学是乐学的体现。  一、吃透教材,讲究教法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在透
期刊
摘要:从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外部从市场需求和就业方面进行分析,内部从学生、学校、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厘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的联系,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应该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能动性,同时以实践性、体验
期刊
摘要:在这个时代,新旧碰撞擦出来的火花足以值得引起人们对此进行反思与探索。关于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教育传播的新旧交替,如何做好方面的功课也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文学经典作为永不凋落的花朵,盛開在时代的每一处心灵之中。本文通过探讨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教育的传播进行反思,来探析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发挥文学经典对教育传播的价值,以此来推动经典文化对当下时代的发展意义,弘扬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关键词:新媒体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改革是主要的教学任务,除了能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进行正确引领之外,还能全面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对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进程的推动有很大促进意义。因此,为了能进一步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定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其与化学实验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效衔接起来,合理对教学活动加以开展,保证学生在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以及素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项重要的学课,具有抽象性等特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目前,教学技术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多媒体等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要充分的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要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载体,对教学
期刊
摘 要:新时期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在深入理解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实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紧张,而且还有升学的压力,所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这样的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
期刊
在教学实际当中,由于创新思维的敏感性、超越性与偶然性等因素,给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寻求找一种适合通用技术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一.善于运用教材,揭开“创造”面纱,树立创新意识  在校园这块创
期刊
摘要: 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开展双语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研究,并从双语公共体育课,双语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双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双语教学研究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学双语教学的管理办法。最后,作者提出了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而必需的相关激励政策。  当前,双语教学在中学可谓遍地开花,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双语教学,一大批高等学校使用各学科双语教学。体育课也在其中,本人在双语学校从事双语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全球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教育信息化改革成为我国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聚焦点。在新时代,思政课要顺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思政课教师除了要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便捷的传播功能,注重大学生思辨精神的培育,通过全面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占领网络意识传播的主阵地,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
期刊
摘要 :“乡愁”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绿水、青山、小桥、流水、人家是多么和谐的美丽画面。可是在我国经济腾飞的时代,传统历史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民对美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历史建筑認识不充分,对其价值导向认识不足 ,历史建筑拆掉建新房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同时,传统历史建筑历经岁月的风雨浸蚀,倒塌残臂情况时有发生。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