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掌握农业产业化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吸纳情况,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笔者从无棣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角度入手,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影响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216-01
近年来,无棣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批枣、棉、水产、畜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全县共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4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8家。一是水产养殖加工业规模膨胀。在山东神力、滨州港友发、正海生态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推动了沙蚕、青蛤、丰年虫卵、对虾、鱼、蟹养殖等海水养殖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建立水产养殖标准化基地36.68万亩。二是油棉加工业发展迅猛,在基德生态、滨州亚泰、德利油棉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植棉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全县植棉面积达到47.68万亩,实现总产86万担。三是积极培植壮大万德福食品、舜园枣业等枣业龙头,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枣产业市场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四是龙头带动,产业拉长,畜牧养殖业形成支柱产业。在“建设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指导下,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伊德圆、清河富氏、开元畜牧等一批市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带动全县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场264个,新增养鸡大棚320个。同时,以正升、鑫宏、等鸡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及养殖业的快发展,优化了种植业结构。
随着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无棣县以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了该县粮棉油、畜牧、水产、林果等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把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到农业产业化建设上来。农业产业经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例如无棣大山海产专业市场是一家集海产品冷藏、粗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性市场,年交易量达5万吨,年交易额2亿元,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十余个省市,带动了周边40余个村5800余户农民从事海产品加工营销业;清河富氏食品公司以肉鸡加工为主导产业,促进了当地养鸡、饲料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5000余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无棣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宽、容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就总体上看,仍存在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能力不够强、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79%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1%。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仅45%左右,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没有一定的技术特长。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档次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缓慢,造成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不快,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三是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受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无棣县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与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针对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转移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是以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适应能力。以县农民工实训基地和各乡镇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载体,切实搞好对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需要,搞好订单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从业适应能力,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是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和现代集约型农业吸纳更多农村富裕劳动力。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求农业生产应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调整过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劳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投入,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依据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棉花、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快农业生产从耕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产生更大的劳动力需求。
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吸纳更多农村富裕劳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农产品产、供、销对接,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形成农村劳动力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部门就业的新局面。加大对市场前景好、规模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吸纳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通过产业化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借鉴学习经济发达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农村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消化吸纳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216-01
近年来,无棣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批枣、棉、水产、畜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全县共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4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8家。一是水产养殖加工业规模膨胀。在山东神力、滨州港友发、正海生态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推动了沙蚕、青蛤、丰年虫卵、对虾、鱼、蟹养殖等海水养殖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建立水产养殖标准化基地36.68万亩。二是油棉加工业发展迅猛,在基德生态、滨州亚泰、德利油棉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植棉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全县植棉面积达到47.68万亩,实现总产86万担。三是积极培植壮大万德福食品、舜园枣业等枣业龙头,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枣产业市场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四是龙头带动,产业拉长,畜牧养殖业形成支柱产业。在“建设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指导下,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伊德圆、清河富氏、开元畜牧等一批市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带动全县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场264个,新增养鸡大棚320个。同时,以正升、鑫宏、等鸡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及养殖业的快发展,优化了种植业结构。
随着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无棣县以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了该县粮棉油、畜牧、水产、林果等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把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到农业产业化建设上来。农业产业经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例如无棣大山海产专业市场是一家集海产品冷藏、粗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性市场,年交易量达5万吨,年交易额2亿元,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十余个省市,带动了周边40余个村5800余户农民从事海产品加工营销业;清河富氏食品公司以肉鸡加工为主导产业,促进了当地养鸡、饲料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5000余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无棣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宽、容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就总体上看,仍存在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能力不够强、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79%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1%。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仅45%左右,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没有一定的技术特长。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档次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缓慢,造成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不快,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三是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受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无棣县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与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针对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转移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是以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适应能力。以县农民工实训基地和各乡镇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载体,切实搞好对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需要,搞好订单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从业适应能力,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是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和现代集约型农业吸纳更多农村富裕劳动力。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求农业生产应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调整过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劳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投入,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依据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棉花、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快农业生产从耕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产生更大的劳动力需求。
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吸纳更多农村富裕劳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农产品产、供、销对接,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形成农村劳动力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部门就业的新局面。加大对市场前景好、规模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吸纳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通过产业化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借鉴学习经济发达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农村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消化吸纳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