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職音乐教育中民乐合奏课程是民乐演奏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实践课程,也是高职音乐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和实现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民乐合奏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巩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和提升学生各种民族乐器的技能。但是由于民乐合奏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与综合性强等特征,民乐合奏课程的开设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高职音乐教育中民乐合奏课程教学的现状阐述其不足之处,并浅析此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高职;民乐合奏课程;教学改革
民乐合奏课程是高职音乐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音乐教育中较为让人头疼的一门课程。民乐合奏课程能有效的训练学生乐器需掌握的技能,充分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招生生源、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民乐合奏课程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乐合奏课程教学亟需改革。
1 高职民乐合奏课程现状与不足之处
1.1 教学思想观念滞后
民乐合奏是由多种乐器演奏,乐器有二胡、琵琶、洞箫、喉管、笙等,民乐合奏课程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民乐合奏课程的考核要求并不严格,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只需掌握学校主修乐器的演奏技能以及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就能成功的从高职院校获得毕业证。因此,民乐合奏课程对大多数的音乐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只是一门附加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但是,根据对社会“音乐人才需求技能”的调查显示,不管是乐团还是文化单位,民乐合奏能力是其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
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对民乐合奏课程教学的认知偏差,已导致民乐合奏课程的教学非常的不规范、缺乏严谨和技能演练,高职院校对民乐合奏课程教师的聘用要求也极其不严格,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于此同时,民乐合奏课程的开设时间也不尽合理,大多安排在晚上授课,易给学生造成民乐合奏课程不重要的错觉。
1.2 教学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民乐合奏课程教学都处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杂乱无章的状态。高职院校民乐合奏课程至今尚未拟定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严重缺乏规范性的教学管理条例。民乐合奏课程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大纲的缺失,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增加了高职院校制定明确的民乐合奏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目标的难度,打击了学生学习民乐合奏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对民乐合奏课程教材的编排并没有参照学校教学现状、师生教学特征,难以满足不同学情的高职院校、师生的不同需求。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民乐合奏课程的内容都选用一些音乐学院排练的曲目或者比较经典的民乐合奏曲目提供给学生练习,导致教学模式单一、交叉整合的立体教学方式缺乏。
2 高职音乐教育中民乐合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1 巩固民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基础
民乐合奏课程所出现的问题环环相扣,想要彻底的解决民乐合奏课程现存的不足之处,关键在于夯实民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基础。其一,高职音乐教育者应从教学理念、生源素质、师资状况、教学设施和应用基础这五个方面入手树立统一的全面的大格局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乐器技能培养。其二,高职音乐教育者应深入的了解教学理念、生源素质、师资状况、教学设施和应用基础这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和内涵。例如,师资状况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设施是音乐教育顺利成功开展的物质保障。高职音乐教育中需不断从教学理念、生源素质、师资状况、教学设施和应用基础这五个方面巩固民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基础,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教学设备、教学师资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稳固的教学基础。
2.2 形成互动教学关系,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将教学过程的“教”与“学”看成一个动态的交互活动过程。互动式教学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学媒介间的互动,重视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的教学效果。互动式的教学关系不仅能够实现学生情感投入的最大化以及智力开发的最大化,而且能够促进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效果。在民乐合奏课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在民乐合奏课程实训中生成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民乐合奏的创新意识。此外,民乐合奏课程中形成互动教学关系有利于师生、生生间及时抒发教学矛盾,及时相互交流教学意见,有效的提升民乐合奏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编排普遍的实用的民乐合奏教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者除了需不断的改进民乐合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课程设置等,民乐合奏教材的合理实用编排也非常的关键。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堂(课外)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其不仅需内含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学科知识,而且需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教材的内容需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和道德性。教材的编排应具备权威性、代表性、核心性和主导性。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高职院校的扩张政策,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民乐合奏教材的编排应改善地域教材差异明显的弊端,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民乐合奏教材。根据当前高职院校使用民乐合奏教材的现状可知,民乐合奏教材的编排需立足地域特色深入民间组织,科学的考究和选取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料作为编排素材,并结合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生认知特点由高资历的民乐合奏教师或专家撰写。此外,民乐合奏教材也应积极的吸收现代民乐合奏创造的曲目内容、曲目特点等,以不断的促进民乐合奏技能的多样化和时代化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民乐合奏教材的编排应注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民乐合奏技能的培养与社会实践能力的结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力。
3 总结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民乐合奏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其现存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民乐合奏课程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不规范两个方面,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需有所改进。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不断的夯实民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基础、应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及编排普遍的实用性强的统一的民乐合奏教材,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方针,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意识,加快民乐合奏课程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田虎.高职民乐合奏课刍议[J].青春岁月,2012(21):155.
[2]张建庄.高校民乐合奏课的课程论视角[J].音乐创作,2012(01):188-189.
作者单位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100
高職音乐教育中民乐合奏课程是民乐演奏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实践课程,也是高职音乐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和实现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民乐合奏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巩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和提升学生各种民族乐器的技能。但是由于民乐合奏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与综合性强等特征,民乐合奏课程的开设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高职音乐教育中民乐合奏课程教学的现状阐述其不足之处,并浅析此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高职;民乐合奏课程;教学改革
民乐合奏课程是高职音乐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音乐教育中较为让人头疼的一门课程。民乐合奏课程能有效的训练学生乐器需掌握的技能,充分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招生生源、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民乐合奏课程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乐合奏课程教学亟需改革。
1 高职民乐合奏课程现状与不足之处
1.1 教学思想观念滞后
民乐合奏是由多种乐器演奏,乐器有二胡、琵琶、洞箫、喉管、笙等,民乐合奏课程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民乐合奏课程的考核要求并不严格,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只需掌握学校主修乐器的演奏技能以及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就能成功的从高职院校获得毕业证。因此,民乐合奏课程对大多数的音乐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只是一门附加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但是,根据对社会“音乐人才需求技能”的调查显示,不管是乐团还是文化单位,民乐合奏能力是其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
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对民乐合奏课程教学的认知偏差,已导致民乐合奏课程的教学非常的不规范、缺乏严谨和技能演练,高职院校对民乐合奏课程教师的聘用要求也极其不严格,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于此同时,民乐合奏课程的开设时间也不尽合理,大多安排在晚上授课,易给学生造成民乐合奏课程不重要的错觉。
1.2 教学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民乐合奏课程教学都处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杂乱无章的状态。高职院校民乐合奏课程至今尚未拟定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严重缺乏规范性的教学管理条例。民乐合奏课程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大纲的缺失,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增加了高职院校制定明确的民乐合奏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目标的难度,打击了学生学习民乐合奏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对民乐合奏课程教材的编排并没有参照学校教学现状、师生教学特征,难以满足不同学情的高职院校、师生的不同需求。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民乐合奏课程的内容都选用一些音乐学院排练的曲目或者比较经典的民乐合奏曲目提供给学生练习,导致教学模式单一、交叉整合的立体教学方式缺乏。
2 高职音乐教育中民乐合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1 巩固民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基础
民乐合奏课程所出现的问题环环相扣,想要彻底的解决民乐合奏课程现存的不足之处,关键在于夯实民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基础。其一,高职音乐教育者应从教学理念、生源素质、师资状况、教学设施和应用基础这五个方面入手树立统一的全面的大格局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乐器技能培养。其二,高职音乐教育者应深入的了解教学理念、生源素质、师资状况、教学设施和应用基础这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和内涵。例如,师资状况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设施是音乐教育顺利成功开展的物质保障。高职音乐教育中需不断从教学理念、生源素质、师资状况、教学设施和应用基础这五个方面巩固民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基础,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教学设备、教学师资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稳固的教学基础。
2.2 形成互动教学关系,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将教学过程的“教”与“学”看成一个动态的交互活动过程。互动式教学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学媒介间的互动,重视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的教学效果。互动式的教学关系不仅能够实现学生情感投入的最大化以及智力开发的最大化,而且能够促进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效果。在民乐合奏课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在民乐合奏课程实训中生成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民乐合奏的创新意识。此外,民乐合奏课程中形成互动教学关系有利于师生、生生间及时抒发教学矛盾,及时相互交流教学意见,有效的提升民乐合奏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编排普遍的实用的民乐合奏教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者除了需不断的改进民乐合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课程设置等,民乐合奏教材的合理实用编排也非常的关键。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堂(课外)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其不仅需内含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学科知识,而且需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教材的内容需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和道德性。教材的编排应具备权威性、代表性、核心性和主导性。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高职院校的扩张政策,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民乐合奏教材的编排应改善地域教材差异明显的弊端,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民乐合奏教材。根据当前高职院校使用民乐合奏教材的现状可知,民乐合奏教材的编排需立足地域特色深入民间组织,科学的考究和选取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料作为编排素材,并结合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生认知特点由高资历的民乐合奏教师或专家撰写。此外,民乐合奏教材也应积极的吸收现代民乐合奏创造的曲目内容、曲目特点等,以不断的促进民乐合奏技能的多样化和时代化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民乐合奏教材的编排应注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民乐合奏技能的培养与社会实践能力的结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力。
3 总结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民乐合奏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其现存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民乐合奏课程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不规范两个方面,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需有所改进。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不断的夯实民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基础、应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及编排普遍的实用性强的统一的民乐合奏教材,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方针,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意识,加快民乐合奏课程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田虎.高职民乐合奏课刍议[J].青春岁月,2012(21):155.
[2]张建庄.高校民乐合奏课的课程论视角[J].音乐创作,2012(01):188-189.
作者单位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