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今年旱涝急转拷问,揭示了治水思路与制度的缺憾,以及长期忽视新建蓄水工程不良现状,提出了加强蓄水工程兴建建议,阐明中小河流治理目前存在问题及应坚持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 旱涝急转;拷问;治水;缺憾;新建蓄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城市排水;天气预报;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 TU72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2-057-03
1旱涝急转的拷问
所谓旱涝急转,就是某一地区或流域发生较长时间干旱时,突遇集中强降雨,引起河水陡涨,客水入侵、内水难以及时外排的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旱涝急转是天灾也是人祸。因为,专家称季风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主因,但今年旱涝急转史上罕见缘于全球变暖。而无雨则旱,有雨则涝,除了植被破坏严重、尚存的森林也因林相与质量差而蓄水能力弱外,水利功能低下与缺失无疑是旱涝急转恶化的罪魁祸首。
2治水思路与制度的缺憾
目前,防洪抗旱与其他有些行业一样,平时光鲜亮丽,捷报频传,气象万千,但天灾一来,险象环生,损失惨重,水利的薄弱与欠帐便一目了然,而灾后专家们纷纷登场,乱轰马后炮,(病人)死了讲病症——左解读右反思,客观原因一大堆。
“不少地方水利设施老化”再次成为了今年长江流域旱涝急转损失惨重原因之一,湖北阳新县水利局副局长刘道荣说:“全县七成以上的小塘堰、小水库、小涵闸等小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可仅两年前,即2010年大水前的2009年9月9日13时40分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累计上万亿元的投入,书写了盛世治水的华章,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98大洪水以后,水利建设又再上一个新台阶,治水思路也在深刻反思中得到升华,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从人水斗争转向人水和谐。真是风调雨顺年气贯长虹,天灾人祸时却叫苦连天!发表此声明的我们这水利人治水时也许不大懂月有阴晴圆缺,水有丰枯年,年内更有丰枯期,但做起政绩文章来就太谙熟水文周期性了,甚至更清楚一位伟人说的“天下大乱以达到天下大治”,于是水利也就进入了一个怪圈,不管你水利咋弄,大灾过后国家总有大投入,且受灾越大投入越大。
有人说,一些地方近三十年来水利设施未能得到综合整治和维护保养,老本已被吃光,而植被破坏严重,雨季不能或不敢蓄水,旱季则无水可用。其实也不尽然,如果真是这样,那每年巨额水利投资真的都扔到太平洋去了?应该讲,真实的情况是:除了为发电而兴建少量的水库外,三十多年来水利上几乎没有新建什么蓄水工程。98洪水以来,多达千万亿巨额水利资金均投入了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大中型及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而大中型水库及小(一)型水库均经过“75·8”洪水标准保安加固(譬如改扩建溢洪道)或严格按规范设计,真正病险库并不多[1],许多除险加固简直就是无病生吟,再多也是仅仅锦上添花。十分宝贵的投资大多用于景观灯光、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和住房办公现代化等等与防洪抗旱关联十分微弱的不必要功能上,也就是说好钢没用在刀刃上。同时,许多小型水库山塘为了渡汛安全,除险加固变成了无度加深溢流道,致使其蓄水功能骤减。而且随着三峡水库投入运行,“八百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荆江大堤也不再险了,大修特修此段甚至从三峡坝址至武汉段堤防工程均难免有重复建设之嫌。
一年一度的防洪渡汛,由于层层签订有负责制,“不倒一塘一库”成了一直高悬在各级行政首长心头的一把利剑,而抗旱则不同,由于干旱不会死人,农田受旱哪怕是遭受大旱,各地乡长官也不必像倒塘溃(库)坝受到责任追究。因此,各地水利(防汛)部门均要求水库山塘不多蓄水,尤其汛期不准多蓄水,今突遇雨季大旱无雨自然一下就乱了套现了形。因此,著名民间学者苏拉密先生说中国的干旱是制度性干旱,真是这一点都不假。
当前水行政部门似乎没有本着国家在水利方面事务“守夜人”之职责、以主人翁之姿态,科学合理地统筹兼顾地积极主动地处理包括防汛抗旱在内的一切水利事务;而是将原本是统一有机的水利事务一整体常常人为地“一刀切”地割裂为条块水利、项目水利、资金水利[1],结果水利工作就像赶集一样,要搞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建设,那就一窝蜂地大搞特搞它个上十年;要搞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又大搞特搞上他个七八年,各地像就挖到一个富矿一般,千方百计报项目挤笼子力争更多钱,并美其名曰“用好用足政策”,那管它需不需、合不合理,譬如,每逢需做鉴定的水库最后作出的鉴定结论都是病险库(三类坝)岂不令人由此可见一般吗?当前水利,似乎就是为了用钱甚至是为了用到更多钱而搞的,而不是为了真正办好水利方面的一切事务努力用好这有限而宝贵的钱。其实,水利真正搞得好坏与否,不在于有多少水利设施即家底,譬如根本就不用搞劳什子的水利普查,也似乎不在于做了多少工作,甚至都不在于如何去做,而在于它能有效地防多大灾减少多大损失,最终就在于在现有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下尽快实现较好的防灾减灾效果。因此,待哪一天重大灾害来临时我们竟没遭受大的损失而无意识于正默默地巨大地发挥着防灾减灾作用的水利时,水利工作才算真正科学理性地做好了,水利行业也就真正有效健康地发展好建设好了。
尽管老天爷不可能按部厅长官计划来安排下雨涨水,也不可能以人们意志这几年只涨大江大河的水,那几年亦只涨大中型水库的水。但98洪水至2010年才发大水,老天爷确确实实还是给了人们整整一肖12年那么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防洪治理,国家也真投入了巨大资金,水利部门都自称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可当2010年洪水一来,一亿多人受灾,百余城市进水。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损失似与98洪灾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果一反思,原来是“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的70%~80%,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2/3,成为防汛抗洪工作的薄弱环节。”于是一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战已经打响,可该计划实施两年了,效果又如何呢?今次旱涝急转似乎已对此给出了真实而准确的答案。 3长期忽视新建蓄水工程是旱涝急转恶化症结之一
其实,长期忽视新建蓄水工程也是本次旱涝急转恶化症结所在,目前有限调节容量的蓄水工程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上述汛期限蓄等原因,历经数年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真正恢复的调节水量十分有限。众所周知,加强防洪抗旱能力将有效遏制旱涝急转,而蓄洪补枯、蓄洪削峰或滞洪错峰则是防洪抗旱最为传统、经典而高效之方法,若真“让江河自由奔流”,不调节那就只能望天收靠天吃饭了,因为年际年内分配严重不均的天然径流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之需,发展才是硬道理,人们不能因噎废食!水利是人类文明成果与象征,水利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设施和基础产业,平时不大兴水利建库蓄洪补枯,旱时拿什么来饮用与灌溉;再者,建库蓄洪滞洪削峰错峰,则能大大提高下游防洪能力。因此,必须重视蓄水工程兴建,较大幅度地增加水资源调节能力。中国发展门户网(www.chinagate.com.cn)2007年4月16日报道,长江首份“体检”报告发布: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率不高,2004年重庆就明确要求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至于三峡水库利弊之争,实际是旱情使三峡成民意宣泄口,而三峡工程并未也不可能改变流域高空天气形势,同时,今年干旱等级已达百年一遇也好,或达千年一遇也罢,但还不是最高干旱等级,也就是说三峡兴建之前总还是发生过类似或严重于今年的旱情吧。三峡水库利大于弊,应该兴建。因为,三峡水库防洪抗旱并列首要功能不容置疑,这次三峡水库按照国家防总调度令,实施抗旱补水应急调度,及时对下游补水,缓解了长江中下游抗旱用水紧张局面。而且在本次旱涝急转中蓄水削峰防止干流损失尤其是减轻“八百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荆江大堤防洪压力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新建蓄水工程尤其在河流上建库应多修建闸坝,而不宜再修建固定坝,尽可能地增加调节性能和宣泄与排放洪水能力,尽可能地保持河道畅通,呵护河流健康生命。应该讲,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坚持“江湖两利”的原则,按“调枯不调洪”的方式运行不失为一种新思维,因为该工程投产后,可通过汛末下闸蓄洪补枯,并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调度原则,在枯水期调节下泄“一湖清水”,不但不会恶化江湖关系,而且还会缓解三峡对下游水资源的影响,改善江湖关系,提高长江湖口以下河段水资源综合利用安全保证率,增加长江干流下游枯水流量及沿江城市的用水安全。这也就是说下游沿江城市担心鄱阳湖建水利枢纽工程把湖水拦在湖内不入江根本不成立,因为原本早已下泄到太平洋的一湖洪水储存在大家都可以用得到的上游(像现在早在汛期就狂泄到太平洋去了谁也用不上,大家反倒一个个心平气和、谁也不担心),一则该工程在维持正常高水位情况下仅将满湖水作为一水垫,使上游来多少水则下泄多少水而不会出现湖水不入江之现象(“砖家”不应担心蓄洪补枯工程会拦蓄枯水,同时,网民也不应对流域水资源调节机制之严肃与有效缺乏信心),二则它还可按下游用水需求和候鸟习性科学调控水位泄放该湖清水,即这湖水在下年洪水到来之前总之是一定要下泄完毕的,根本不可能不下泄全被湖区人们提灌、饮用和蒸发掉的。另外,由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为全长水闸,且与闸址处湖口等宽,闸前过水深亦与闸址处湖口等深,因此,应该讲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全敝闸门畅泄洪水时江湖连通与未建闸几乎无异。故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的事关鄱阳湖工程的“六大课题”在北京正式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验收意见认为,上述研究成果对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降低或者缓解。因此,不仅作为一江西人,而且作为一水利人,笔者赞成修建此工程,不仅如此,为了防洪抗旱笔者还建议新建更多的蓄水工程。“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兴利岂能避害?
4中小河流治理直面拷问应将如何作为
中小河流治理又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可能用割裂的零星项目解决问题的。因为,狼多肉少,僧多粥少,一条中小河流,多则能弄到几个项目,少的还不一定能弄到一个。一个或几个项目怎么能解决一条河流的问题呢?同时,中小河流治理应坚持重点治理与每年例行的清淤除障相结合之原则、河段专门治理与全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之原则,不会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大力植林造林大修植被的同时,每年冬春旱季(旱时)要对河湖塘库进行挖泥清淤,并对堤防进行检修加固,以备雨水来时可排可蓄。
虽然搞水利要打人民战争,但在国家取消“两工”制度下“片面抗战”也要坚持到底。因此如何在百姓迷恋麻将牌、青壮多半打工去、老弱留守望天收的大背景下解决当前水患和水荒问题就是水利要直面并解决一个现实的大问题。可现行项目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由于项目方式最显著的特点专款专用,项目管理常用的方法就是组织检查,以及检查专家与官员们很喜欢看得见摸得着,因此,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便有了许多圬工和砼结构,因为圬工和砼结构外行人也能一目了然,而且因其造价高,项目容易做大投资,故大家乐此不疲!譬如某省设计导则允许新建堤防投资达300万元、加固堤防投资达200万元,昂贵的单位公里投资使得有限的治理投资治理不了多少条河流甚至多少长河段。而2010年决口的江西抚州唱凯全长81.8km保护人口14万,其堤加固投资却仅区区300万元,由此可见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单位公里工程造价之高,其实许多上级部门要求下面严格遵守的额度指标就是拍脑袋弄出来的。因此,在国家投资有限情况下,照目前做法弄下去,中小河流治理亦难见成效,定会是“油去了火(灯)不光(亮)”。
其一,防洪抗旱我们应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绝不可像抓矿难的安监局一样经常成为下井工人的送殡队,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慢半拍。因此,对捉襟见肘的财政,切不可以为某种需要而人为设置缺乏科学依据的时间表来按部就班实施,而应根据极端天气发生具有周期性和小概率的特点来计划工程项目建设顺序,抢在灾害来临之来搞好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彻底打破跟着灾害屁股后跑、大水过后大上防洪工程、大旱过后大建灌溉设施的怪圈。其实大水过后的河流才极可能发大旱,故应先进行灌溉建设。因此,中小河流治理布局应巧作安排,切忌马后炮;其二,平原地区的中小河流除必要加固或新建必要之堤防外,可从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出发,还河流以泛滥区,人员居住则着重避开洪水[3];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除了清淤除障还是清淤除障,降低河床高程,扩大泄流断面,增加河流行洪能力,降低洪水位,以切实降低单位里程治理造价,增加治理覆盖面,进而真正解决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问题;其三,每条中小河流均应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之原则,在全面调研基础上进行全流域治理,切不可像赶集一样急急忙忙弄出一个项目库似的“鬼划”来,并从中拣出一二个项目实施实施,把该弄得的钱花完就完事就万事大吉了;其四,各地政府应恢复岁制度,建立建管并举之长效机制,坚持重点治理与常规清淤相结合,每年在干旱的冬春季节“洗河”一次,清淤除障,保持河流畅通无阻,以备洪水来临时排泄高效;其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各中小河流中已建发电灌溉之拦河固定坝为水闸或滚轮连杆式水力自控翻板门[3],并立即叫停目前作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修旧如旧地加固这些河流肠梗阻的极不合理做法。其六,在治理工程设计中,既要摒弃一味堤防的陈旧观念,更要摒弃动不动就采用圬工和砼结构之做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设计不同方案组合,走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3]之道路,既治理了洪水,又尽最大可能地保持河流山川的原始生态、呵护河流健康生命,保护和优美自然景观,实现真正的人与河流和谐发展[2]。 5城市排水建设应纳入城市防洪体系,归口水务管理
去年,广州耗资9亿元号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浸治理工程却昙花一现,一场暴雨,羊城变成“汪洋”。今年一场暴雨,更是杭州“水漫金山”,武汉真正成了“东方威尼斯”,整个北京成为“积水潭”;南昌也成了‘中国水都’,街上可垂钓,20亿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统“不堪一击”;成都交通一度瘫痪,内涝再度拷问城市病。可江西赣州城900多年以来却一直没有发生过城市积水现象,“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广东省一位城管局局长承认,城市排水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江西赣州。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个现在还在为30多万赣州人服务并堪称世界城市建设史奇迹的城市排水系统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治水专家刘彝主持修建的。城市频遭内涝是因为:阴阳设计失衡、地面硬化比例太大也好,重地表轻地下、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落后偏低和排水网络不良也罢,但多龙治水、难以协调无疑是其主要原因[1],即城市逢雨必涝是由于目前水行政部门没有统领城市水利,让并无水利专业眼光与理念的城建和由城建派生出来的城市规划部门自行其是所致。因此,各地应全变水利局为水务局,进而水行政部门迅速介入城市排水建设,立即将城市排水纳入城市防洪体系。
6也谈天气预报与舆论导向
地球人都知道,互联网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快速的舆论聚集和放大效应,因此网络舆论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三峡蓄水诱发长江大旱之质疑泛滥,模糊了民众甚至专家的头脑,致使气象部门未做出准确的判断,丧失了对本次旱涝急转应有预测与警惕,结果让不少地方手足无措,损失惨重,令人痛心疾首。其实,本次旱涝急转利用水文气象常识就可作出八九不离十的预测,虽今年大旱缘于全球变暖史上罕见极其超乎寻常,但“久旱必有久雨,大旱必有大涝”这些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且大旱直持续至当地梅雨季节前夕的5月末,由于气象学术语——“6月突变”的存在,即每年6月份,东亚大气环流会有一个突然的调整,随着南海夏季风暴发、暖湿气流北进,雨带会从华南北推到长江流域,今年于6月份出现史上罕见的旱涝急转在所难免!虽然中长期预报是天气测报的软肋(我们真的太需要加强天气预报了),但笔者既非气象专家亦非社会精英,也没有对此作过专门研究,却仅凭一个水利人的直觉,在5月末的一天就当真向本地防汛分管局长提出了务必紧急提防旱涝急转之事,只是当时并没有撰文在网上发布而已(当然现在说什么都没人相信)。因此,令笔者十分不解的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专家不仅没有了专业测算,而且连起码的直觉与逻辑分析推理都没有了,应有的独特声音也没被非专业网民的议论所淹没,随波逐流地作了舆论的尾巴,灾前毫无知觉,灾后精神不已、“专家”不已。为了广大民众的福祉,笔者呼吁广大专家们积极而大胆地发表独特的见解,以正视听,提醒民众,帮助有关方面正确决策,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江智健.西南大旱和南北洪涝灾害引发的反思[J].改革内参,2010,
(31):25~28。
2江智健.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和乡村防洪的一个方向[J].中国青
年科技,2008,(12):212
3潘海军.李建春.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对策初探[M].北京:中国科学
技术出版社,2010
【关键词】 旱涝急转;拷问;治水;缺憾;新建蓄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城市排水;天气预报;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 TU72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2-057-03
1旱涝急转的拷问
所谓旱涝急转,就是某一地区或流域发生较长时间干旱时,突遇集中强降雨,引起河水陡涨,客水入侵、内水难以及时外排的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旱涝急转是天灾也是人祸。因为,专家称季风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主因,但今年旱涝急转史上罕见缘于全球变暖。而无雨则旱,有雨则涝,除了植被破坏严重、尚存的森林也因林相与质量差而蓄水能力弱外,水利功能低下与缺失无疑是旱涝急转恶化的罪魁祸首。
2治水思路与制度的缺憾
目前,防洪抗旱与其他有些行业一样,平时光鲜亮丽,捷报频传,气象万千,但天灾一来,险象环生,损失惨重,水利的薄弱与欠帐便一目了然,而灾后专家们纷纷登场,乱轰马后炮,(病人)死了讲病症——左解读右反思,客观原因一大堆。
“不少地方水利设施老化”再次成为了今年长江流域旱涝急转损失惨重原因之一,湖北阳新县水利局副局长刘道荣说:“全县七成以上的小塘堰、小水库、小涵闸等小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可仅两年前,即2010年大水前的2009年9月9日13时40分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累计上万亿元的投入,书写了盛世治水的华章,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98大洪水以后,水利建设又再上一个新台阶,治水思路也在深刻反思中得到升华,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从人水斗争转向人水和谐。真是风调雨顺年气贯长虹,天灾人祸时却叫苦连天!发表此声明的我们这水利人治水时也许不大懂月有阴晴圆缺,水有丰枯年,年内更有丰枯期,但做起政绩文章来就太谙熟水文周期性了,甚至更清楚一位伟人说的“天下大乱以达到天下大治”,于是水利也就进入了一个怪圈,不管你水利咋弄,大灾过后国家总有大投入,且受灾越大投入越大。
有人说,一些地方近三十年来水利设施未能得到综合整治和维护保养,老本已被吃光,而植被破坏严重,雨季不能或不敢蓄水,旱季则无水可用。其实也不尽然,如果真是这样,那每年巨额水利投资真的都扔到太平洋去了?应该讲,真实的情况是:除了为发电而兴建少量的水库外,三十多年来水利上几乎没有新建什么蓄水工程。98洪水以来,多达千万亿巨额水利资金均投入了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大中型及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而大中型水库及小(一)型水库均经过“75·8”洪水标准保安加固(譬如改扩建溢洪道)或严格按规范设计,真正病险库并不多[1],许多除险加固简直就是无病生吟,再多也是仅仅锦上添花。十分宝贵的投资大多用于景观灯光、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和住房办公现代化等等与防洪抗旱关联十分微弱的不必要功能上,也就是说好钢没用在刀刃上。同时,许多小型水库山塘为了渡汛安全,除险加固变成了无度加深溢流道,致使其蓄水功能骤减。而且随着三峡水库投入运行,“八百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荆江大堤也不再险了,大修特修此段甚至从三峡坝址至武汉段堤防工程均难免有重复建设之嫌。
一年一度的防洪渡汛,由于层层签订有负责制,“不倒一塘一库”成了一直高悬在各级行政首长心头的一把利剑,而抗旱则不同,由于干旱不会死人,农田受旱哪怕是遭受大旱,各地乡长官也不必像倒塘溃(库)坝受到责任追究。因此,各地水利(防汛)部门均要求水库山塘不多蓄水,尤其汛期不准多蓄水,今突遇雨季大旱无雨自然一下就乱了套现了形。因此,著名民间学者苏拉密先生说中国的干旱是制度性干旱,真是这一点都不假。
当前水行政部门似乎没有本着国家在水利方面事务“守夜人”之职责、以主人翁之姿态,科学合理地统筹兼顾地积极主动地处理包括防汛抗旱在内的一切水利事务;而是将原本是统一有机的水利事务一整体常常人为地“一刀切”地割裂为条块水利、项目水利、资金水利[1],结果水利工作就像赶集一样,要搞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建设,那就一窝蜂地大搞特搞它个上十年;要搞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又大搞特搞上他个七八年,各地像就挖到一个富矿一般,千方百计报项目挤笼子力争更多钱,并美其名曰“用好用足政策”,那管它需不需、合不合理,譬如,每逢需做鉴定的水库最后作出的鉴定结论都是病险库(三类坝)岂不令人由此可见一般吗?当前水利,似乎就是为了用钱甚至是为了用到更多钱而搞的,而不是为了真正办好水利方面的一切事务努力用好这有限而宝贵的钱。其实,水利真正搞得好坏与否,不在于有多少水利设施即家底,譬如根本就不用搞劳什子的水利普查,也似乎不在于做了多少工作,甚至都不在于如何去做,而在于它能有效地防多大灾减少多大损失,最终就在于在现有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下尽快实现较好的防灾减灾效果。因此,待哪一天重大灾害来临时我们竟没遭受大的损失而无意识于正默默地巨大地发挥着防灾减灾作用的水利时,水利工作才算真正科学理性地做好了,水利行业也就真正有效健康地发展好建设好了。
尽管老天爷不可能按部厅长官计划来安排下雨涨水,也不可能以人们意志这几年只涨大江大河的水,那几年亦只涨大中型水库的水。但98洪水至2010年才发大水,老天爷确确实实还是给了人们整整一肖12年那么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防洪治理,国家也真投入了巨大资金,水利部门都自称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可当2010年洪水一来,一亿多人受灾,百余城市进水。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损失似与98洪灾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果一反思,原来是“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的70%~80%,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2/3,成为防汛抗洪工作的薄弱环节。”于是一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战已经打响,可该计划实施两年了,效果又如何呢?今次旱涝急转似乎已对此给出了真实而准确的答案。 3长期忽视新建蓄水工程是旱涝急转恶化症结之一
其实,长期忽视新建蓄水工程也是本次旱涝急转恶化症结所在,目前有限调节容量的蓄水工程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上述汛期限蓄等原因,历经数年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真正恢复的调节水量十分有限。众所周知,加强防洪抗旱能力将有效遏制旱涝急转,而蓄洪补枯、蓄洪削峰或滞洪错峰则是防洪抗旱最为传统、经典而高效之方法,若真“让江河自由奔流”,不调节那就只能望天收靠天吃饭了,因为年际年内分配严重不均的天然径流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之需,发展才是硬道理,人们不能因噎废食!水利是人类文明成果与象征,水利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设施和基础产业,平时不大兴水利建库蓄洪补枯,旱时拿什么来饮用与灌溉;再者,建库蓄洪滞洪削峰错峰,则能大大提高下游防洪能力。因此,必须重视蓄水工程兴建,较大幅度地增加水资源调节能力。中国发展门户网(www.chinagate.com.cn)2007年4月16日报道,长江首份“体检”报告发布: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率不高,2004年重庆就明确要求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至于三峡水库利弊之争,实际是旱情使三峡成民意宣泄口,而三峡工程并未也不可能改变流域高空天气形势,同时,今年干旱等级已达百年一遇也好,或达千年一遇也罢,但还不是最高干旱等级,也就是说三峡兴建之前总还是发生过类似或严重于今年的旱情吧。三峡水库利大于弊,应该兴建。因为,三峡水库防洪抗旱并列首要功能不容置疑,这次三峡水库按照国家防总调度令,实施抗旱补水应急调度,及时对下游补水,缓解了长江中下游抗旱用水紧张局面。而且在本次旱涝急转中蓄水削峰防止干流损失尤其是减轻“八百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荆江大堤防洪压力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新建蓄水工程尤其在河流上建库应多修建闸坝,而不宜再修建固定坝,尽可能地增加调节性能和宣泄与排放洪水能力,尽可能地保持河道畅通,呵护河流健康生命。应该讲,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坚持“江湖两利”的原则,按“调枯不调洪”的方式运行不失为一种新思维,因为该工程投产后,可通过汛末下闸蓄洪补枯,并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调度原则,在枯水期调节下泄“一湖清水”,不但不会恶化江湖关系,而且还会缓解三峡对下游水资源的影响,改善江湖关系,提高长江湖口以下河段水资源综合利用安全保证率,增加长江干流下游枯水流量及沿江城市的用水安全。这也就是说下游沿江城市担心鄱阳湖建水利枢纽工程把湖水拦在湖内不入江根本不成立,因为原本早已下泄到太平洋的一湖洪水储存在大家都可以用得到的上游(像现在早在汛期就狂泄到太平洋去了谁也用不上,大家反倒一个个心平气和、谁也不担心),一则该工程在维持正常高水位情况下仅将满湖水作为一水垫,使上游来多少水则下泄多少水而不会出现湖水不入江之现象(“砖家”不应担心蓄洪补枯工程会拦蓄枯水,同时,网民也不应对流域水资源调节机制之严肃与有效缺乏信心),二则它还可按下游用水需求和候鸟习性科学调控水位泄放该湖清水,即这湖水在下年洪水到来之前总之是一定要下泄完毕的,根本不可能不下泄全被湖区人们提灌、饮用和蒸发掉的。另外,由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为全长水闸,且与闸址处湖口等宽,闸前过水深亦与闸址处湖口等深,因此,应该讲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全敝闸门畅泄洪水时江湖连通与未建闸几乎无异。故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的事关鄱阳湖工程的“六大课题”在北京正式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验收意见认为,上述研究成果对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降低或者缓解。因此,不仅作为一江西人,而且作为一水利人,笔者赞成修建此工程,不仅如此,为了防洪抗旱笔者还建议新建更多的蓄水工程。“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兴利岂能避害?
4中小河流治理直面拷问应将如何作为
中小河流治理又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可能用割裂的零星项目解决问题的。因为,狼多肉少,僧多粥少,一条中小河流,多则能弄到几个项目,少的还不一定能弄到一个。一个或几个项目怎么能解决一条河流的问题呢?同时,中小河流治理应坚持重点治理与每年例行的清淤除障相结合之原则、河段专门治理与全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之原则,不会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大力植林造林大修植被的同时,每年冬春旱季(旱时)要对河湖塘库进行挖泥清淤,并对堤防进行检修加固,以备雨水来时可排可蓄。
虽然搞水利要打人民战争,但在国家取消“两工”制度下“片面抗战”也要坚持到底。因此如何在百姓迷恋麻将牌、青壮多半打工去、老弱留守望天收的大背景下解决当前水患和水荒问题就是水利要直面并解决一个现实的大问题。可现行项目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由于项目方式最显著的特点专款专用,项目管理常用的方法就是组织检查,以及检查专家与官员们很喜欢看得见摸得着,因此,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便有了许多圬工和砼结构,因为圬工和砼结构外行人也能一目了然,而且因其造价高,项目容易做大投资,故大家乐此不疲!譬如某省设计导则允许新建堤防投资达300万元、加固堤防投资达200万元,昂贵的单位公里投资使得有限的治理投资治理不了多少条河流甚至多少长河段。而2010年决口的江西抚州唱凯全长81.8km保护人口14万,其堤加固投资却仅区区300万元,由此可见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单位公里工程造价之高,其实许多上级部门要求下面严格遵守的额度指标就是拍脑袋弄出来的。因此,在国家投资有限情况下,照目前做法弄下去,中小河流治理亦难见成效,定会是“油去了火(灯)不光(亮)”。
其一,防洪抗旱我们应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绝不可像抓矿难的安监局一样经常成为下井工人的送殡队,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慢半拍。因此,对捉襟见肘的财政,切不可以为某种需要而人为设置缺乏科学依据的时间表来按部就班实施,而应根据极端天气发生具有周期性和小概率的特点来计划工程项目建设顺序,抢在灾害来临之来搞好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彻底打破跟着灾害屁股后跑、大水过后大上防洪工程、大旱过后大建灌溉设施的怪圈。其实大水过后的河流才极可能发大旱,故应先进行灌溉建设。因此,中小河流治理布局应巧作安排,切忌马后炮;其二,平原地区的中小河流除必要加固或新建必要之堤防外,可从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出发,还河流以泛滥区,人员居住则着重避开洪水[3];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除了清淤除障还是清淤除障,降低河床高程,扩大泄流断面,增加河流行洪能力,降低洪水位,以切实降低单位里程治理造价,增加治理覆盖面,进而真正解决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问题;其三,每条中小河流均应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之原则,在全面调研基础上进行全流域治理,切不可像赶集一样急急忙忙弄出一个项目库似的“鬼划”来,并从中拣出一二个项目实施实施,把该弄得的钱花完就完事就万事大吉了;其四,各地政府应恢复岁制度,建立建管并举之长效机制,坚持重点治理与常规清淤相结合,每年在干旱的冬春季节“洗河”一次,清淤除障,保持河流畅通无阻,以备洪水来临时排泄高效;其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各中小河流中已建发电灌溉之拦河固定坝为水闸或滚轮连杆式水力自控翻板门[3],并立即叫停目前作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修旧如旧地加固这些河流肠梗阻的极不合理做法。其六,在治理工程设计中,既要摒弃一味堤防的陈旧观念,更要摒弃动不动就采用圬工和砼结构之做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设计不同方案组合,走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3]之道路,既治理了洪水,又尽最大可能地保持河流山川的原始生态、呵护河流健康生命,保护和优美自然景观,实现真正的人与河流和谐发展[2]。 5城市排水建设应纳入城市防洪体系,归口水务管理
去年,广州耗资9亿元号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浸治理工程却昙花一现,一场暴雨,羊城变成“汪洋”。今年一场暴雨,更是杭州“水漫金山”,武汉真正成了“东方威尼斯”,整个北京成为“积水潭”;南昌也成了‘中国水都’,街上可垂钓,20亿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统“不堪一击”;成都交通一度瘫痪,内涝再度拷问城市病。可江西赣州城900多年以来却一直没有发生过城市积水现象,“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广东省一位城管局局长承认,城市排水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江西赣州。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个现在还在为30多万赣州人服务并堪称世界城市建设史奇迹的城市排水系统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治水专家刘彝主持修建的。城市频遭内涝是因为:阴阳设计失衡、地面硬化比例太大也好,重地表轻地下、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落后偏低和排水网络不良也罢,但多龙治水、难以协调无疑是其主要原因[1],即城市逢雨必涝是由于目前水行政部门没有统领城市水利,让并无水利专业眼光与理念的城建和由城建派生出来的城市规划部门自行其是所致。因此,各地应全变水利局为水务局,进而水行政部门迅速介入城市排水建设,立即将城市排水纳入城市防洪体系。
6也谈天气预报与舆论导向
地球人都知道,互联网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快速的舆论聚集和放大效应,因此网络舆论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三峡蓄水诱发长江大旱之质疑泛滥,模糊了民众甚至专家的头脑,致使气象部门未做出准确的判断,丧失了对本次旱涝急转应有预测与警惕,结果让不少地方手足无措,损失惨重,令人痛心疾首。其实,本次旱涝急转利用水文气象常识就可作出八九不离十的预测,虽今年大旱缘于全球变暖史上罕见极其超乎寻常,但“久旱必有久雨,大旱必有大涝”这些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且大旱直持续至当地梅雨季节前夕的5月末,由于气象学术语——“6月突变”的存在,即每年6月份,东亚大气环流会有一个突然的调整,随着南海夏季风暴发、暖湿气流北进,雨带会从华南北推到长江流域,今年于6月份出现史上罕见的旱涝急转在所难免!虽然中长期预报是天气测报的软肋(我们真的太需要加强天气预报了),但笔者既非气象专家亦非社会精英,也没有对此作过专门研究,却仅凭一个水利人的直觉,在5月末的一天就当真向本地防汛分管局长提出了务必紧急提防旱涝急转之事,只是当时并没有撰文在网上发布而已(当然现在说什么都没人相信)。因此,令笔者十分不解的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专家不仅没有了专业测算,而且连起码的直觉与逻辑分析推理都没有了,应有的独特声音也没被非专业网民的议论所淹没,随波逐流地作了舆论的尾巴,灾前毫无知觉,灾后精神不已、“专家”不已。为了广大民众的福祉,笔者呼吁广大专家们积极而大胆地发表独特的见解,以正视听,提醒民众,帮助有关方面正确决策,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江智健.西南大旱和南北洪涝灾害引发的反思[J].改革内参,2010,
(31):25~28。
2江智健.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和乡村防洪的一个方向[J].中国青
年科技,2008,(12):212
3潘海军.李建春.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对策初探[M].北京:中国科学
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