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我们谈到了跑步的利与弊,这期我们更深入一些,谈谈跑步质与量的控制,以及参加马拉松比赛“实战”问题。
许多人跑步喜欢带运动手表,除了速度、距离、跑步路线的呈现,实时心率功能也几乎成了运动手表的标配。
每次跑多少才合适,这是跑步强度问题,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心率。基础概念是最大心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大心率,但却无法直接测到。每个人最大心率的简便算法是:220年龄,虽然不甚准确,但也是个参考。随着跑步速度增加,心率也会逐渐增加,但不会总是直线上升,有个拐点,这就是有氧无氧的交界点。过了这个点,升速变缓,这个点叫次最大强度,一般为最大心率的80%。由此可计算出最大心率。
测算最大心率最准确也最安全的方法,是去医院心内科做心脏平板运动试验。还要记住一点,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心脏功能的加强,最大心率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65%的心率是人体脂肪供能和糖供能的交叉点,所以对于以减肥为目的的健身跑者,跑步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减肥效果最佳。绝大多数大众跑者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最舒适心率区间为60%~70%。
切记,如果随着跑步强度增加,发现心率不升反降,应该马上停下来,那可能是极度疲劳的表现,很危险。
无论对于业余健身跑者还是专业跑者,跑量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衡量跑步强度的指标是心率和时间,但现实生活中,人们更愿意提及自己的跑量,经常有人说,我今天跑了10公里;极少有人说,我今早用70%的心率跑了1小时。显然,后者更专业、更准确。
国际权威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上的一篇《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健身跑步、竞技跑步与髋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的联系》,选取了11万人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指出,长年的健身跑步,比如10年、1 5年,甚至更久,是一项健康锻炼,对膝盖和髋部的健康有好处。而过量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也会引发关节问题,建议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
看好了,这是说上限,且针对运动10年及以上的跑者。对于入门级健身跑者,建议周跑量30公里~50公里为宜。对于不追求成绩,以安全完赛半马(全马)为目的的普通跑者,比赛前三个月建议月跑量达到150(200)公里为宜。
许多人会发生跑步损伤,比如膝关节、腰背痛等,这里面除运动强度、动作技术原因外,还有可能是自身生理原因,比如长短腿。许多人的两条腿并非一边长,比如只有几毫米长度差,日常生活中不易觉察,旁人也很难发现。但如果两条腿长度差超过了3毫米,就要注意了。这容易引起腰部问题,膝关节也容易出问题。
跑步中的长短腿,如果差距在3毫米以内,可以通过鞋垫来补齐。超过3毫米差距,一般要通过鞋子改变来补齐。比如测量发现有8毫米差距,不能补8毫米,只能补到4毫米,一般是补一半。
跑步训练到一定程度,许多人会选择追逐潮流跑个半程,甚至全程马拉松。健身跑步的初衷就开始偏离。不是说不能跑马拉松,可以适当的时候参加,但要记住,不要拼盡全力去比赛。数据显示,在跑步第一年内参加马拉松的人中有19%~79%会受伤。跑步受伤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是主观意识,认识不足。
跑步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例如,如果你选择跑全马,应该是在有能力后,用自己80%的能力完成,留下20%的能力应对危险。而不是平时最远只跑过30公里,就拼尽全力去跑全马。这样受伤概率非常大,即便侥幸没受伤,恢复也需要很久。
无论比赛还是日常训练,补给非常重要。除补给品的种类要科学外,补给的时间把握也很关键。要掌握2小时原则。如果是日常训练,训练前2小时不能吃东西,也就是说,最适合的锻炼是饭后2小时开始。如果是参加比赛,比赛前2小时~3小时开始进食。这只是估算,理由是胃排空时间是2小时,这个排空时间和所吃的食物形态有关。胃没有排空就跑步会引起不适。
如果只是1小时的训练,只补水即可。1小时,甚至90分钟以上的训练才需要补充电解质等功能饮料。许多人坚持训练不补给,想增加训练效果,比如减肥,这可能会得不偿失。训练不补水可能加速衰老,因为跑步是一个氧化的过程,因此有所谓“跑步脸”的说法。
市场上眼花缭乱的运动功能饮料,在购买前,应该知道两个数据:医院补充的葡萄糖浓度是6%~8%,盐水是0.9%。这是最易被人体吸收的浓度。一般运动超过1小时,应补充含糖6克~7克/100毫升的饮料,而功能饮料的含糖量有些高,一般为8克~12克/100毫升。所以,训练或比赛中,饮料和水要同时补,不能只喝饮料。
每天跑多少?每个月跑多少?具体该如何计划?
这是跑步训练计划的内容,入门大众跑者最好咨询有经验的前辈或者专业教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短期、长期目标制订一份训练计划。主要就是控制跑的强度和运动量,训练计划制定时,每周增加最大量的15%,一般以10%为宜。每三周加一周恢复,也就是三周训练,一周恢复。
有些人容易冲动,跑嗨了,随意增加跑量。切记,不可冒进。
65%减肥心率
许多人跑步喜欢带运动手表,除了速度、距离、跑步路线的呈现,实时心率功能也几乎成了运动手表的标配。
每次跑多少才合适,这是跑步强度问题,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心率。基础概念是最大心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大心率,但却无法直接测到。每个人最大心率的简便算法是:220年龄,虽然不甚准确,但也是个参考。随着跑步速度增加,心率也会逐渐增加,但不会总是直线上升,有个拐点,这就是有氧无氧的交界点。过了这个点,升速变缓,这个点叫次最大强度,一般为最大心率的80%。由此可计算出最大心率。
测算最大心率最准确也最安全的方法,是去医院心内科做心脏平板运动试验。还要记住一点,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心脏功能的加强,最大心率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65%的心率是人体脂肪供能和糖供能的交叉点,所以对于以减肥为目的的健身跑者,跑步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减肥效果最佳。绝大多数大众跑者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最舒适心率区间为60%~70%。
切记,如果随着跑步强度增加,发现心率不升反降,应该马上停下来,那可能是极度疲劳的表现,很危险。
92公里跑量
无论对于业余健身跑者还是专业跑者,跑量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衡量跑步强度的指标是心率和时间,但现实生活中,人们更愿意提及自己的跑量,经常有人说,我今天跑了10公里;极少有人说,我今早用70%的心率跑了1小时。显然,后者更专业、更准确。
国际权威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上的一篇《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健身跑步、竞技跑步与髋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的联系》,选取了11万人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指出,长年的健身跑步,比如10年、1 5年,甚至更久,是一项健康锻炼,对膝盖和髋部的健康有好处。而过量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也会引发关节问题,建议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
看好了,这是说上限,且针对运动10年及以上的跑者。对于入门级健身跑者,建议周跑量30公里~50公里为宜。对于不追求成绩,以安全完赛半马(全马)为目的的普通跑者,比赛前三个月建议月跑量达到150(200)公里为宜。
3毫米长短腿
许多人会发生跑步损伤,比如膝关节、腰背痛等,这里面除运动强度、动作技术原因外,还有可能是自身生理原因,比如长短腿。许多人的两条腿并非一边长,比如只有几毫米长度差,日常生活中不易觉察,旁人也很难发现。但如果两条腿长度差超过了3毫米,就要注意了。这容易引起腰部问题,膝关节也容易出问题。
跑步中的长短腿,如果差距在3毫米以内,可以通过鞋垫来补齐。超过3毫米差距,一般要通过鞋子改变来补齐。比如测量发现有8毫米差距,不能补8毫米,只能补到4毫米,一般是补一半。
80%比赛原则
跑步训练到一定程度,许多人会选择追逐潮流跑个半程,甚至全程马拉松。健身跑步的初衷就开始偏离。不是说不能跑马拉松,可以适当的时候参加,但要记住,不要拼盡全力去比赛。数据显示,在跑步第一年内参加马拉松的人中有19%~79%会受伤。跑步受伤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是主观意识,认识不足。
跑步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例如,如果你选择跑全马,应该是在有能力后,用自己80%的能力完成,留下20%的能力应对危险。而不是平时最远只跑过30公里,就拼尽全力去跑全马。这样受伤概率非常大,即便侥幸没受伤,恢复也需要很久。
2小时进食时间
无论比赛还是日常训练,补给非常重要。除补给品的种类要科学外,补给的时间把握也很关键。要掌握2小时原则。如果是日常训练,训练前2小时不能吃东西,也就是说,最适合的锻炼是饭后2小时开始。如果是参加比赛,比赛前2小时~3小时开始进食。这只是估算,理由是胃排空时间是2小时,这个排空时间和所吃的食物形态有关。胃没有排空就跑步会引起不适。
90分钟补水与训练时长
如果只是1小时的训练,只补水即可。1小时,甚至90分钟以上的训练才需要补充电解质等功能饮料。许多人坚持训练不补给,想增加训练效果,比如减肥,这可能会得不偿失。训练不补水可能加速衰老,因为跑步是一个氧化的过程,因此有所谓“跑步脸”的说法。
市场上眼花缭乱的运动功能饮料,在购买前,应该知道两个数据:医院补充的葡萄糖浓度是6%~8%,盐水是0.9%。这是最易被人体吸收的浓度。一般运动超过1小时,应补充含糖6克~7克/100毫升的饮料,而功能饮料的含糖量有些高,一般为8克~12克/100毫升。所以,训练或比赛中,饮料和水要同时补,不能只喝饮料。
10%训练量
每天跑多少?每个月跑多少?具体该如何计划?
这是跑步训练计划的内容,入门大众跑者最好咨询有经验的前辈或者专业教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短期、长期目标制订一份训练计划。主要就是控制跑的强度和运动量,训练计划制定时,每周增加最大量的15%,一般以10%为宜。每三周加一周恢复,也就是三周训练,一周恢复。
有些人容易冲动,跑嗨了,随意增加跑量。切记,不可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