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活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00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志明,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签约小说家,江苏常州人。2012年起在豆瓣发表电子书《还钱的故事》《 I am Z 》《爱情单曲》《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等电子书。出版小说集《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青蛙满足灵魂的想象》《万物停止生长时》《无影人》。获2015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望见车站广场上黑压压攒动的人头,跟在他后面的小李很吃惊。这在他意料之中,小李是南京本地人,家境优渥,就算节日期间出行也是选择自驾游,对公路拥堵见惯不惯,哪里见过这样人挤人的场面。在他们左手边就是长途客运站,此刻绝对是超负荷运转,让人捏一把汗。车站进出口已经水泄不通,还有源源不断的乘客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好像无序的浪头撞上了石阶,除非从密集的头颅上攀越过去,否则只能悻悻停下脚步。车站前的马路快要完全堵死了,喇叭声响成一片,不时有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客人突然从两车之间蹿出来,像无头苍蝇一样撞上了苍蝇纸。车站广播就在人群上空回荡,此刻变成了空洞的音符,恐怕没有哪只耳朵能完整地听进去。“请旅客朋友们排队进站,注意秩序。请旅客朋友们排队进站,按序检票。”这些着急回家的人,脸上茫然,内心焦急,还没有买票的使劲朝售票厅挤游过去,手里攥着票的则一心往候车厅挪移,既担心买不着票,也担心车子会不守规矩提前开走。在这么密集的人群中,孩子的哭声倍觉刺耳,在乱糟糟的背景中显得特别撕心裂肺。
  他们没有尾随着蠕动的人群往里面寸步寸挪,只是站在这块向日葵籽盘的边缘朝深处观望,这让他们很显眼,一眼就能看出来。果然,不一会儿,有个矮壮的中年人凑过来了,一口南京土话,问他们去哪里,是不是还没买到票。在得到期待的答复后,中年人甚至热情地过来作势要帮他提行李。他和小李每个人只背了一个双肩包,当然不用假手于人,不过中年人此举还是成功地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他认真地听中年人的揽客经,不知不觉跟着踱到了一旁。中年人告诉他,现在人这么挤,什么时候才能买到票上车,到家也不知道是几点了。说得他着实有点心动。他们要去常州,越早买到票越早坐上车心里越踏实。好像只要买到票坐上车,常州就近在咫尺了。中年人语调里透着示好的谦卑与怂恿的热情,他有办法保证让他们坐上去常州的车,南京这边过路车很多,也方便。他们犹豫了一小会,同意了。于是中年人带他们去坐所谓的摆渡车,那是一辆中巴车,就停在车站广场的右手边(隔着一人多高的铁栅栏),一条侧马路上,看上去是一条死胡同。尽头处是一个快餐店,此刻过了饭点,基本没什么客人进出,快餐店的门虚开着,像一个半掩的哈欠,传递着说不尽的昏沉困意,路两边停着几辆一模一样的中巴车,像被施了分身术。他们被带进了其中一辆,里面已经坐上了两个人,看到他们上来,似乎稍微松了一口气,也许只是光线造成的錯觉,他们找位置坐下后,车门被拉上,车内瞬间黯淡。上车之前,他想快走几步,走到车尾扫一眼车牌号,但引领他们的中年人用一只手拉开车门,另一只手做了个请上车的姿势,恰好把他给拦下了。这让他有点不高兴,车里很暗,车窗帘都很严实地拉上了,也让他感到很闷。他想拉开窗帘,看一下窗外,此举被驾驶员坚定地制止住了。驾驶员就弛坐在驾驶位上,他上车的时候竟然没有注意到。他半妥协地把身边的窗帘拉开了一指宽,一只眼睛可以瞥到外面扇形的空间。他看到中年人在和一个齐耳短发的女人聊天,那个女人一直没有转过身来让他看到正面,他感到扫兴,转回目光打量车内的另外两个人,也是一脸归家客的茫然,等他再往外看时,中年人不见了,估计是去车站进出口那里拉客了,那个女人斜靠另一辆车上,在和什么人聊天,只见她的脚尖不停点着地面,那是一双不错的皮鞋。他看了下时间,现在是下午1点45分,他在想着几点能到常州,希望能顺利赶上晚餐时间。
  中年人带着三个人过来了,其中一个姑娘,腿不太好,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像省略号最后一个点荡出了序列。中年人并没有等她,打开车门后,还一叠声地催促她快点快点。那种地方口音透露出了不耐烦,但没有不快。三个人上车后,车门又关上了,他有点生气,猛地撸开窗帘,把车窗拉开,大声问中年人什么时间走。车里坐着的几个人也开始纷纷质问,都担心这样下去到家不知道几点了。中年人让他赶紧把窗帘拉上,好像窗帘比他们几个乘客都更重要。你们不要着急,过路车还没到,我们现在去也还是要等。这里等那里等不都是一样的等吗。新上来的腿不好的姑娘说话很直接,你们不是说就开车吗,不开车的话,我就下车了。中年人跑过来了,更像是把住车门不让下车,嘴里说着,马上就开了,再等个把分钟也等不及了吗。你们去车站里,不知道要晚点几个小时呢,今天都回不去也是有可能的。那个短发女人也过来了,说话和声悦色的,面相很清秀,感觉更像是车站里的工作人员,她让大家不要吵,许诺马上就发车。中年人这次是跑向了隔壁的车站,很快又跑了回来,嘴里吐了好几句脏话。短发女人让过中年人,中年人风一样上了车,跟司机说,开车吧。就这样,大家悬着半天的心终于咽回了肚子里。中巴车拐上大路,先是有一小会堵车,但相比车站的密不透风已经不算什么,经过几处红绿灯,开到了外环路上,这里车辆明显减少,好像四个轮子的车辆和两条腿的人都跑到长途车站去凑热闹了。中巴车明显加速,窗外的景色倏忽而逝,让他看不出车辆经过了什么路段和具体到哪个位置。中年人开始向上车的人收钱,说是摆渡费加过路车的车票,一人七十五元。有人抗议,说车站只要四十元或五十元。中年人不管,说车站的票价是便宜,但你们不是不想排队吗,不是想早点回家吗。有人说他们不坐过路车了,现在就把他们送回车站去。中年人说,不想坐过路车的也行,一会就跟他们的车回去,但一来一回得交五十元给他们。你们这是抢钱哪。还是那个姑娘,说话直来直去。他暗自点头。中年人说,什么抢钱,这是合理收费,上车是他们自愿的,车子上路跑,就得烧汽油,还有车轮磨损,都是钱。打车来回还不止这个钱呢。
  说到这里,车厢里倒是静下来了,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去哪里的问题,让大家疑虑重重。这是究竟要开去哪里?过路车又是什么过路车?这些问题好像一下子变得清晰具体起来,压过了怎样回家的问题,倒让中年人放松和得意起来。就是嘛,计较这几十块钱干嘛。我说了把你们送到地,有过路车接,把你们稳稳妥妥送到家,这不就结了嘛。有什么事大得过过节回家,还计较这几个钱?趁着话头,中年人挨个收钱。小李抢着付了150元。交出钱后,大家又都无话可说了,中年人也像是完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在椅子上陷入瞌睡。他一直在看车外,具体的行车路线他记不全了,但车子一直是往南开,估计是到了江宁。到江宁的话,那就应该是走312国道,过路车全是从河南安徽那边开过来的长途车。   中巴车停靠下来,中年人让大家下车。我们就在这里下车,要辛苦大家走一段,车子开不过去。大家鱼贯跟在中年人的后面,穿过一座小公园,他和小李走在最后面。小李也不知道这里是江宁了,他还以为中巴车在龙蟠路上开到了虎踞路上,差一点以为又把他们送回了中央门。经过一个公共卫生间,中年人让大家有需要的方便一下,他蹲在外面抽烟等。就像在车站上车之前解手一样,不过这里都是露天的,感觉很不一样。他凑过去,递给中年人一根烟,中年人接了,顺手别在了耳朵上。过路车就在外面?他问。中年人说,出了这个小公园就是了。他看了下手表,现在2点16分了。过路车几点到?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在等大家,去了就能上车。放心吧,不会耽误你们的时间。中年人说着,站起来招呼走出厕所的人别走散了。前面有一道矮栅栏,差不多膝盖高,有一处被人跨来跨去的都快磨光秃了,他们就从这里抄近路,一抬步就是公园角门。腿脚不便的姑娘有点犯难,她还拖着个行李箱。小李过去帮她提箱子,然后两个人看着姑娘出丑一般终于跨过去了。他们一时不知道怎么帮她。现在,一车人,除了那个收钱的中年人,都明显加快脚步往公园外走,似乎急于摆脱让人疑虑重生的一小段旅程。果然有一辆金龙客车停在门边。他暗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那种长途卧铺车。中年人先上车和开金龙车的两个人压低声音交涉了一番,然后跳下来,让大家赶紧上车。跟他们都说好了,到哪里下你们直接告诉司机就可以。放心吧,每个人都保证送到。车上还有很多空座,他和小李找了并排的两个空座位坐下。那个姑娘坐在了他们前面一个空位上。他向窗外望去,一转眼的工夫,那个中年人已经不见了,不知道他是顺着小公园原路返回了,还是小中巴开到了附近的什么地方接应他,反正他就像是跳进地缝一样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金龙客车倒车,拐上了大路,驶得很平稳。坐在副驾位置上的男人开始过来向刚上车的人收钱。到常州的一人五十,到苏州的一人八十。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大家很惊愕,刚才中巴车上不是收过钱了吗?两回事。那个人说,中巴车带人过来,我们也要按人头给他们钱的。他们收你们多少钱,跟我们无关。大家抗议。那个姑娘说,你们都是合伙的。我不坐了,让我下车。金龙车稳稳停在路边,车门徐徐打开,下午的阳光倾斜着爬上车,一头栽倒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想下车的就可以下车。男人说,我们过路车收的是良心价,也承担了风险,碰到检查罚多少你们知道吧。他觉得罚款是子虚乌有的,这是一条经济链,各人发各人财,眼睛都半睁半闭,谁会认真管这闲事?事情到这里他已经一目了然,倒是饶有兴致地看那姑娘会怎么做。她到底没有下车。现在车子到底停在哪里他也糊涂了,可能是江宁某条通往312国道的马路上,从这里到中央门长途汽车站,除非打车,不可能在半个小时内就能到。他看了下手表,已经快3点了。中年人在催促,要下车就赶紧下车,不下车就赶紧交钱。口音听不出来是苏南、苏北或者南京、安徽的,或许这条长途跑的时间长了,各地的口音都沾染上一点。金龙车继续往前开,中年人根据各人所到的城市收钱。312国道就像一条长藤,江宁、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城市,都像长藤上结的瓜。那个姑娘也是到常州,但她觉得委屈,不想交两遍钱。男人近乎粗暴地夺过了她的手提包,把包里的东西都倒在了过道上,然后从皮夹里取了50元。小李很愤怒,被他用眼色按住了。他很平静地交了100元。男人回到了前面的副驾驶,姑娘起身离开座位,小声啜泣着把撒落一地的物件一一收拾回手提包。那是一个廉价的人造革的红色拎包。红色有些暗淡,带子起了折痕,能看到灰白色的里子。她在低声咒骂,一帮强盗。这对她而言注定是一次难过的旅程。和她相同经历的人稍有怒色,很快忍气吞声,好像早就打算好多花出这些钱,以便在座位上找到舒适的坐姿。联手坑害她的这些人,早就配合得毫无破绽,而且因为过于熟悉这样的套路,绝对不会有半点怜悯之心。所有被他们骗上车的人,他们都一视同仁,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一张50元面值的人民币,被他们随手装进钱包里。
  等到姑娘心情平复一些,他跟她聊天。
  这是一次糟糕的旅行。糟糕透了。
  是啊,真是太过分了,这些人太过分了。
  他们利用了我们急于回家的心情。这些人就像是帮工会。他想到了巴尔扎克笔下的十九世纪乱糟糟的巴黎市井。
  什么帮工会啊,就是一帮黑社会,净会欺负人。
  他们习惯凶巴巴了,心肠硬得和石头一样。
  你们不是有两个人吗,干嘛什么事都听他们的?
  跟他们讲理也讲不通啊。
  不是讲理,不给他们钱,直接下车,找有关部门投诉,管管他们。
  车上的人都在假寐,刚才凶神恶煞一般收钱的人已经响起了鼾声。行凶作恶的人过于心安理得,在哪里都能睡著。驾驶员专心致志地开着车,对他们的聊天充耳不闻。
  我跟你说实情吧,我是报社的,这次专门就黑车现象做一次暗访。他说,脸上微微发热,似乎在为之前一系列的怯懦行为找借口。
  你是报社的?她有点高兴,好像之前的委屈都变得值得了。你会写报道把这些坏人都曝光?
  是的。我们报社领导很重视这件事,之前报社就接到很多这样的投诉,觉得这种歪风邪气必须整治。
  那会把今天我们的经历都写上吗?
  都会写,但最后发不发,有没有删改得领导决定。他说的是实情,这种社会新闻确实要领导把关签字了才能上版见报。
  这样,我能不能采访你一下,说不定到时能用得上。她很高兴,开始说她的一连串经历。她是河南人(很远),在南京的一个工厂上班(不知道怎么找到这个工作的),这次去常州是见一个网友(性别不清),QQ上认识的(年轻人的主要交友渠道)。她还有一个弟弟,个子比她高,很壮实,平时特别照顾她,倒像是她的哥哥(很奇怪她会说起她弟弟)。
  他把录音笔开了,一路听姑娘聊着就到了常州。
  期间他的同学给他打电话,知道他走的是312国道,让他在月星家居城那边的匝道下车,同学开车过来在那边接了他们直接去饭店吃饭。   下车之前,他和姑娘互留了QQ号,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留手机号。
  等坐到饭店里,吃饭的人都到齐后,他说了这一番遭际。除了开车接他的同学之外,他还喊了在常州的两个媒体朋友。大家很好奇他会怎么写这篇报道。怎么写?他自嘲地笑笑,还不就是一块三五百字的豆腐干,标题是“警惕黑车过路车宰客”,然后不痛不痒地说一下中央门长途客运站鱼龙混杂的情况,建议乘客一定要在车站售票厅买票坐车,不要轻信黑车司机,以免造成钱财损失和带来人身危险。我们记者和编辑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实写吧,车站那边觉得是抹黑,肯定有意见。而且那些中巴车为什么能在那里载客,能把客人送上过路车,这么多环节,肯定涉及好多部门,真的追查起来也不好彻查。报社要做的,就是表个态,把事情不痛不痒地曝光,至于后续如何,只能是有关部门才有权力介入。
  这种情况,没有经历过的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古来就有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面理解就是辛苦营生,反面理解就是做山贼和水匪,依托水陆两路生财的伎俩大同小异,无外乎多方勾结仗势欺生。就拿车站这样的环境来说,卖假票私运营这样的事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不也是因为总有人靠这个来混碗饭吃?
  这样彼此抱怨了一番,他倒想起几年前一次类似的经历。这次好歹还算是暗访,又有小李陪同,上次他可是孤身一个人,算得上冒险。听他如此说,大家都做出洗耳恭听的架势。那次是具体哪一年,他已经不太确定,只记得台北的一支男子篮球队,改名为新浪狮,落户在苏州,加入了CBA联赛的大家庭。那一年的CBA揭幕战就在苏州,他的一个朋友喊他去看,顺便小聚。也是太晚了,火车票和汽车票都不好买。他为了赶上揭幕战,内心未免着急,脸上挂相,一个男人凑过来问他要不要坐过路车。他权衡再三,赶时间还是占了上风。当时那个男人骑了辆摩托车,塞给他一个头盔,便带着他穿行在大路小巷中间。他完全晕头转向,一方面是摩托车速度快,路牌建筑物什么的一闪而过,另一方面是中央门长途客运站往北一带,他全然陌生,连个参照物都想不起来。这个男人骑着摩托车带着他,一路风驰电掣,也不知道骑行了多少公里,最后停在了一条公路边沿上,周围荒芜一片,附近只有一个修车铺和一家面馆。好像突然从南京跳出来,到了一个另外的世界。男人收了他20元。男人把他撂在这里要走的时候,他突然心生恐惧,觉得这么陌生的环境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他执意请这个男人吃面,借故把人给挽留下来。结果一碗面还没吃完,过路车就到了。骑摩托车的男人居然没有骗他,他心下歉然而感激。等到上了车,他又开始后悔起来,不是因为驾驶员多收了钱,这是一辆长途卧铺车,不知道从哪里开过来,车上的人都盖着毯子在睡觉,一股脚臭味和隔夜的体味弥漫在车厢内,闻之欲呕。他就在这股气味中待了六个多小时,到了苏州已经快九点,揭幕战早已经结束,他只赶上了宵夜。这次经历恍惚如梦,但每每想起都会升起一阵后怕。如果骑摩托车的是一个心存恶意的人,完全可以把他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抢劫甚至杀了他,然后扬长而去。对方只收取了20元良心价,真的让他感激涕零,觉得只请对方一碗盖浇面未免小气。话说回来,这个骑摩托车的人,会不会在经过几年的拉客生涯之后,摇身一变为开中巴车的人,发展了同伙,再不用饱受风吹雨淋日晒之苦,并开发出全新的生财之道?
  对他的推论,大家纷纷表示认同。量变引起质变,人是情境动物,在同一种环境下时间待长了,绝对会被裹挟着不自觉地往前走或者是堕落,久而久之,接受了这种改变,变得安之若素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他的同学强调说,这些常年在车站附近趴活的人,肯定是本地人,熟悉地理,白道黑道都有关系,才敢这样公然为害。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过路客碰到他们,定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各部门加强管理,不过是重罚,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等他们缓过来,只会加倍宰客挽回损失。
  说到这里,方才介入正题。原来他的同学最近遇到一件极其窝火的事情,同学老婆的阿姨带着她的女儿去逛街,结果竟然被一家品牌店的店员没来由拘禁了半天。起因是店员极其不礼貌,表妹是留美学生,受到这种侮辱如何忍得住,和他们一顿理论,最后逼得店长出来,店长是个台湾人,和表妹飙英语又全然落了下风。表妹要求他们必须公开道歉,从店长到店员却都恼羞成怒,不仅不道歉,还将阿姨和表妹强行扣押在店里数个小时,最后他带了几个朋友赶过去才放人。这件事就发生在上个星期,同学当时就给他打过电话,实在忍不下这口气,决定请人联系道上混的朋友,找这家店的麻烦,出一下心头恶气。他制止了,觉得本来是自个儿完全占理的事情,没必要弄得复杂。再说,涉黑容易,摆脱却难,如果混混们把事情一不小心闹大了,或者就此盯上同学一家,都是麻烦事。同学想找关系请工商局出面找茬,他也觉得没有必要,同学能找到人,对方是品牌店,既然能入驻商业街,未必就找不到人,到最后枉托了人欠上人情債,还是不了了之。他给出的建议是,既然对方店大欺客,证据确凿,咱就给他来个深度曝光,在舆论上谴责该店,给他恶评。这就是他此番来常州的真实目的,为同学牵线认识几个常州的媒体朋友,在报纸上将此事曝光,替同学的姨妈和表妹出口恶气。
  同学把姨妈和表妹在品牌店受辱的事情又在酒桌上说了一遍,两个常州的媒体朋友义愤填膺,拍胸脯说一定要做个报道。这些品牌店都是惯出来的毛病,大把挣着我们常州人的钱,还瞧不起常州的消费者,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当下趁热打铁,同学打电话给姨妈,约好了采访的时间和地点。到此,同学可谓满面春风,频频举杯,再三致谢。这顿晚餐,五个人喝了三瓶五粮液,吃的菜里面除了河豚,还有长江刀白。小李以为河豚很贵,没想到刀白更贵,市价已经接近2000元一斤。小李暗自咋舌,觉得他的同学出手阔绰,必定是中产以上,遇到家人受辱,却也是没什么办法。他安慰小李,不要说是中产,即使红楼梦里那样的富贵人家,也不能做到万事不求人。社会上的关系盘根错节,岂是一言两语能道得清,或者一两个人就能摆得平的。他和小李在常州待了两天,同学勤加款待,呼朋引伴,顿顿酒酣耳热,夜夜笙歌为乐。眼见常州的媒体朋友采访了一众当事人,新闻即将定版刊出,他也算是不负同学所托,遂回省城不提。   回到南京后,他加了同行姑娘的QQ,但简短问候之外,两个人一时找不到话说,慢慢也就淹没在众多的QQ好友中,想不起名字,又没有备注名,不查最近通话记录就很难翻找出来。他写了一篇“长途客运站黑车问题多”的简讯,夹杂在其他更受市民关注的热点事件中,和他所写的内容一样不痛不痒不引人注目。在长途客运站定点趴活的黑车问题像潮水一样,只有在节日期间才会被无限放大,引发纠纷和投诉,平常的时候人流量不大,乘客自然会排队在售票窗口买票,在候车室等待发车。他写的这篇短讯,就是马后炮,揭露的问题也是隔靴搔痒。这些他都心知肚明,只是想到那位姑娘,他心生歉疚,录音笔里的聊天内容还在,他没有再听过,写通讯的时候自然也无一字引用。如果那个姑娘一直在等着看他这篇报道,估计他要让她失望了。想到这里,他微微有些脸红。做记者做编辑多年,他已经变成老油条,清楚自己丢失了什么。有时候,他会想,自己也像那趴活的中巴车上的中年人,眼巴巴守着一亩三分地,混吃混喝而已。
  时间不咸不淡,过得飞快,很快进入深秋,是时候穿上秋衣秋裤。南京的秋天格外美丽迷人,比北方的秋天时间长,但这也许是因为南京的夏天和冬天更为难熬,连接夏冬的秋季显得难能可贵。一天下午,他正在办公室盯版面,小李手里卷着一张报纸进来了。什么情况?他问小李。一般来说,做报纸的不看自家报纸,几乎已成惯例,即使报纸上有惊天新闻,见报前也早就在办公室口耳相传遍了。小李手中卷成单筒望远镜的报纸是另一家报纸,小李展开来,让他看其中的一篇报道,“中巴司机遇劫裸身 行人搭救先拨热线”。具体内容是,江宁王先生经过百家湖旁边的小树林,发现两个一丝不挂的中年男人。王先生热情相助,却被告知须先替他们向报社拨打热线电话。原来,这两个中年男人是一辆中巴车的司机和售票员,平常跑江宁到南京火车站(中央门汽车站)路段。这次搭载了几个男青年,到了百家湖附近,这几个青年突然发难,将司机和售票员制服,押到了小树林里,将他们的衣裤扒光,开着中巴车扬长而去。事后中巴车在马木桥附近找到,司机和售票员的衣物都在车子上,皮包里的钱物也分毫未动。感觉这些青年就像从《发条橙子》中跳出来,作了一通恶作剧,然后又隐匿不见。司机和售票员惊惧未定,看上去不像有难言之隐。王先生因为报料,获得了200元奖励。附在热线新闻后面的是两张照片,一张是打上马赛克的一脸惊恐的两个中年裸男,一张是空无一人的像被龙卷风刮走的中巴车。
  还有印象吗?小李问他。他觉得其中一个中年人特别面熟,再仔细看想起来了,是在车站揽客在车上收钱的那个中年人。可能是裸体大腹便便的关系,或者是入秋养膘的结果,感觉这个男人的脸胖了一圈,也许是浮肿,或者是拍摄角度的问题。谁做的这件大快人心事?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个姑娘的弟弟,他那么照顾自己的姐姐,聽到姐姐的这次遭遇,于是拉了一伙兄弟策划了这次恶作剧。
  会是那个姑娘的弟弟吗?他问小李。
  也许吧。小李说,也可能另有其人。谁做了都一样,总之出了胸中一口鸟气。
  他不无惆怅地想,如果自己年轻个七八岁,也会这样做吧。更有可能的是,在车上就得打起来。以前踢球哪次不掐架,现在呢?一年也踢不上一两次球。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他点开看,是两个裸体男的照片,他们点头哈腰,正哆哆嗦嗦地用两只手护住自己的私处。他的脸一下子煞白,好像裸体的就是自己。
  旁边小李问,怎么了?
  他强作镇静,一边删了那条彩信,一边说,没什么,突然有点犯恶心。
其他文献
牧 马  深夜,体内的野马又一次脱缰  起床披衣,我从桌肚里请出笔墨纸砚  粗劣的火纸是一片泛黄的草原,没有横竖线  狼豪牵着马驹纵横驰骋。马蹄踏一把立刀  连根剜去一些肆意入侵为害的杂草  藏在野花丛中的卧钩顺着脉络潜入心脏  今夜过后,它将负责怀揣从未到过的牧场  三点水,两点水,在草原上慢慢汇聚  窗外月色皎白,适合饮马。落草的一撇  锋芒太露,我得想办法把刃弄钝一些  悬针竖牢牢地钉在纸上
期刊
《百年孤独》中的阿玛兰妲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她的命运耐人寻味,可惜马尔克斯对她的描述不够充分,有心重新讲述过这个故事,算是故事新编吧!  ——题记  夜晚黑黢黢的树林会生出青白色的雾气,似乎在安慰着位于旁边的马孔多小镇。这个小镇有很多拥挤在一起因而面目全非的噩梦,需要在睡眠里呈现和消失,狂欢和静寂。树林的另一边是一片坟墓。原来是一小片,现在已经成了一大片,这种趋势似乎随着小镇的繁荣和新出生孩子的增多
期刊
主持人点评  90后青年作家魏市宁的《斑斓的诅咒》,以一种冷峻的故事性,表现一对小镇男女浮萍般的命运,笔触冷静克制,将人物生活的曲折沧桑压于纸背。也许小说在一些起承转合的地方还略有设计的痕迹,现实感怎么更从容地像尘土一样落在叙述中,也值得进一步琢磨。  ——黄平  1  认识路远前,王雨露结过一次婚,丈夫叫徐守诚,刚满二十,比王雨露还年幼两岁。徐守诚在马氏窑厂的工人食堂当过小司务,刚出笼软绵绵的馒
期刊
陈乐,1992年2月出生。作品散见于《上海文学》《青岛文学》《广州文艺》等。现居安徽滁州。  看完《哈利波特与密室》这部电影两周后,二十一岁的摩卡站在洗脸池前,从布满污垢的椭圆形面镜里惊讶地发现自己漂亮的脑袋上长了一对犄角,短短的,就像雨后破土而出的蘑菇。  摩卡并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痛不欲生。他想,只要戴一顶圣诞老人那样的高筒帽就可以遮盖住令人难堪的东西了。摩卡翻箱倒柜找出了去年和母亲苏慧一起去
期刊
一、陈宛仲  我们从麦地里钻出来的时候,正是日落时分,父亲的剪影立在山头,转动着脑袋朝四周张望。我知道他在看什么,于是抬头朝他大喊一声:“爹——”他低下头来看山腰上的我,眼睛里闪着老朽的火光。他又在生气了。从我记事起,他几乎每天都在生气。他的拐杖没有带在身边,仍然站得稳当。必须要买一根拐杖,老年人都应该人手一根。他的火气很大,像一座火山,什么时候喷发由他说了算。他没有穿昨天熨过的那件外套,衬衫皱巴
期刊
温暖的羊水中,我被细不可见的血管与肌肉编织出暧昧的轮廓,遂在肥嘟嘟的手掌边缘寄生,冒出,划出骨节的标记,就像无花果发芽那样,意外却又是情理之中。从我的顶部起,盘旋着长出浅浅的波纹,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要到世界去了。  震颤的、恍惚的歌谣和哭声中,我脱离潮湿,于浩浩荡荡的沉眠中醒了,半透明的外皮因血液含氧量的骤增而发红发紫。我动了起来,我发出没有分贝的尖叫,我被唾液浸湿且被乳牙无力地啃噬。我的顶部冒
期刊
韩一杭,1997年生,就读于华东师大中文系。作品散见于《文艺争鸣》《青年文学》《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等。  阳光正好  在我童年简单而粗暴的认知里,世界上有三种家庭:爸爸很忙的,妈妈很忙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的。我很倒霉的是第三种。所以幼儿园到小学这近十年的时间里,我是被一个又一个的保姆姐姐带大的。我第一次会翻双杠时,身边的见证者是某个我已经记不起名字的小姐姐;我掉第一颗牙时,又是另一个姐姐帮我用纸巾包
期刊
梦  如果把梦做得很大很空  就用汉字“门”去形容它  早晨便可打开这个梦  等你探着步子进去  也许应该把你关在里面  一个恶作剧  把你关进我粉色的身体  有时梦也小而结实  像一粒榛子  整夜你都在外面“咔咔”嗑它  用你的鱼嘴  等这颗坚果感到了痒  我就一定能清醒过来  而你却躺在一片奶白色之上  因为贪吃了太多的梦  你已睡熟  蓖 麻  我记得有一种植物的叶子  像一个个摊开的手掌 
期刊
斯群同志以九十四岁高龄辞世。人们提到她就要提到《青春》,斯群永远是年轻的。  粉碎“四人帮”后,大地回春,斯群从苏北农村下放地回到南京。接到通知,简单地收拾行李以后,便与她的老部下,作家方之等人商量回到队伍以后如何发挥专长,为党的文学事业做些什么事情。几年的农村生活,农民贫困,农村青年精神文化贫瘠给他们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决定:办一本像《萌芽》一样培育文学青年的刊物,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刊物
期刊
总得找点事情干(韩东)  总得找点事情干  但你干的并不是你想干的  没有谁强迫你  你自由地干着那些不想干的事儿  欲罢不能  欲哭无泪  甚至没有一丁点理由  类似于吃饱了撑得慌  有力气没处使  但很快  这力气就用完了  什么都不干的空虚完全等同于  终日摸索不停的空虚  前者放任  后者紧张  前者认命  后者荒唐  既达不到目的也回不到起点  由于无法抹掉那一切  因此就把痕迹弄得尽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