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
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中医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内经》、《难经》对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有详尽的论述。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
■ 隔姜灸
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脐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 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 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 温灸器灸
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脐上,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用。
脐疗用药很讲究,清代名医吴师机指出:“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我们根据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这一理论,应用中药敷脐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该方法使用方便,简单易学,现介绍如下:
■ 肿瘤外压肠管引起的肠梗阻
腹腔或盆腔肿瘤压迫肠管引起肠梗阻临床常见,目前多采为持续胃肠减压,疗效并不满意,使用下方敷脐可以较好地解除或缓解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常用药:肉桂、川椒目、莱菔子、吴茱萸、生大黄、枳实、厚朴、焦槟榔、冰片等。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适量药末置脐上,再用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
■ 肿瘤化疗引起的腹泻
化疗药如阿糖胞苷、硫鸟嘌呤、放线菌素D、5-氟脲嘧啶、羟基脲、甲氨蝶呤、拓扑替康、丙脒腙和亚硝脲类药均可引起腹泻、腹痛,尤以5-氟脲嘧啶、拓扑替康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5-氟脲嘧啶普通剂量每周1次极少产生腹泻,但大剂量或连续给药可导致粘膜炎甚至血性腹泻。这种副反应的出现往往在用3~5天才较明显;而且用药时间或药物接触时间越长,反应越重。其原因为药物抑制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分裂繁殖,导致粘膜受损,出现腹泻、腹痛。中药敷脐治疗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常用药物:补骨脂、肉豆蔻、五倍子等。上药研末过筛备用,取药末适量,敷贴脐部神阙穴,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一换,直至腹泻消失。配合艾灸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2小时以上。
■ 癌性腹水
癌性腹水的成因不外肿瘤直接侵犯腹膜、继发感染、肿瘤阻碍血液及淋巴回流、门脉高压、低蛋白血证等。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不多,且疗效不尽如人意,可采用川椒目、桂枝、细辛、黄芪、龙葵、猪苓、茯苓,共研细末,加白醋、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敷于神阙穴,同时可配合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每日一次,药物去除后外涂红化油防烫伤。疗效较为满意。一般当日起效。
■ 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是肿瘤常见并发症,目前治疗疼痛方法较多,配合中药可明显加强治疗疼痛效果。药用蜈蚣2条,白屈菜、徐长卿、川乌、元胡各15克,麝香3克。以上诸药粉碎后研末,过筛,黄酒调匀成膏,敷于脐部,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灸后用伤湿止痛膏封闭固定药物,24小时一换,7天为一疗程。
■ 肿瘤引起的便秘
肿瘤病人由于化疗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用5-HZ止吐、或用利尿剂、或由于胃肠蠕动及排空功能差,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均易诱发便秘的出现。目前西医主要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及灌肠来治疗,长期使用效果不佳。运用中医脐疗,能起到较西医无法达到的疗效。药选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焦槟榔、炙甘草各等份,粉碎研末,每次取3克药末食醋调匀成膏状,敷于脐部,外覆塑料纸胶布固定6小时,每日一次。
■ 肿瘤化疗呕吐、胃胀
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早期毒性反应,严重呕吐可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及体重减轻,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接受有效治疗。许多化疗药都可引起剧烈恶心呕吐。现代医学治疗呕吐效果较好,但患者应用止吐药后胃部满胀不适,现代医学无法解决,我们应用脐疗不但有明显的止吐作用,还有很好地消除胃部胀满作用。药用丁香、砂仁、法半夏粉、苏梗粉、茯苓、枳实、厚朴、鸡内金、姜汁等,调成糊状,取少量敷脐,纱布包扎敷于脐部,每日换药一次。
■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
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减少患者可有乏力、头晕、低热、食欲下降,易造成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及出现顽固性口腔溃疡。现代医学中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白细胞下降尤其是粒细胞下降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应用数次落刺激因子治疗后白细胞很难恢复,应用中药有较好的疗效。常选用干姜、肉桂、黄芪、附片、当归、鸡血藤、冰片等,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适量药末置脐上,再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一换,连用12天。同时灸神阙,每次2小时以上,配合灸关元、足三里、气海、地机,效果更好。
■ 腹盆腔肿瘤
中药外用治疗恶性肿瘤,常使肿瘤缩小甚或消失。常选用川乌、草乌、山慈姑、麝香、壁虎、马钱子、炒薏米,除麝香外,其余各药均浓煎2次,去渣浓缩成稠膏,待药物冷却后,放麝香,每次取少量置脐上,再外封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在进行脐疗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严重者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中医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内经》、《难经》对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有详尽的论述。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
■ 隔姜灸
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脐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 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 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 温灸器灸
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脐上,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用。
脐疗用药很讲究,清代名医吴师机指出:“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我们根据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这一理论,应用中药敷脐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该方法使用方便,简单易学,现介绍如下:
■ 肿瘤外压肠管引起的肠梗阻
腹腔或盆腔肿瘤压迫肠管引起肠梗阻临床常见,目前多采为持续胃肠减压,疗效并不满意,使用下方敷脐可以较好地解除或缓解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常用药:肉桂、川椒目、莱菔子、吴茱萸、生大黄、枳实、厚朴、焦槟榔、冰片等。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适量药末置脐上,再用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
■ 肿瘤化疗引起的腹泻
化疗药如阿糖胞苷、硫鸟嘌呤、放线菌素D、5-氟脲嘧啶、羟基脲、甲氨蝶呤、拓扑替康、丙脒腙和亚硝脲类药均可引起腹泻、腹痛,尤以5-氟脲嘧啶、拓扑替康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5-氟脲嘧啶普通剂量每周1次极少产生腹泻,但大剂量或连续给药可导致粘膜炎甚至血性腹泻。这种副反应的出现往往在用3~5天才较明显;而且用药时间或药物接触时间越长,反应越重。其原因为药物抑制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分裂繁殖,导致粘膜受损,出现腹泻、腹痛。中药敷脐治疗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常用药物:补骨脂、肉豆蔻、五倍子等。上药研末过筛备用,取药末适量,敷贴脐部神阙穴,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一换,直至腹泻消失。配合艾灸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2小时以上。
■ 癌性腹水
癌性腹水的成因不外肿瘤直接侵犯腹膜、继发感染、肿瘤阻碍血液及淋巴回流、门脉高压、低蛋白血证等。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不多,且疗效不尽如人意,可采用川椒目、桂枝、细辛、黄芪、龙葵、猪苓、茯苓,共研细末,加白醋、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敷于神阙穴,同时可配合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每日一次,药物去除后外涂红化油防烫伤。疗效较为满意。一般当日起效。
■ 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是肿瘤常见并发症,目前治疗疼痛方法较多,配合中药可明显加强治疗疼痛效果。药用蜈蚣2条,白屈菜、徐长卿、川乌、元胡各15克,麝香3克。以上诸药粉碎后研末,过筛,黄酒调匀成膏,敷于脐部,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灸后用伤湿止痛膏封闭固定药物,24小时一换,7天为一疗程。
■ 肿瘤引起的便秘
肿瘤病人由于化疗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用5-HZ止吐、或用利尿剂、或由于胃肠蠕动及排空功能差,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均易诱发便秘的出现。目前西医主要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及灌肠来治疗,长期使用效果不佳。运用中医脐疗,能起到较西医无法达到的疗效。药选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焦槟榔、炙甘草各等份,粉碎研末,每次取3克药末食醋调匀成膏状,敷于脐部,外覆塑料纸胶布固定6小时,每日一次。
■ 肿瘤化疗呕吐、胃胀
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早期毒性反应,严重呕吐可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及体重减轻,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接受有效治疗。许多化疗药都可引起剧烈恶心呕吐。现代医学治疗呕吐效果较好,但患者应用止吐药后胃部满胀不适,现代医学无法解决,我们应用脐疗不但有明显的止吐作用,还有很好地消除胃部胀满作用。药用丁香、砂仁、法半夏粉、苏梗粉、茯苓、枳实、厚朴、鸡内金、姜汁等,调成糊状,取少量敷脐,纱布包扎敷于脐部,每日换药一次。
■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
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减少患者可有乏力、头晕、低热、食欲下降,易造成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及出现顽固性口腔溃疡。现代医学中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白细胞下降尤其是粒细胞下降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应用数次落刺激因子治疗后白细胞很难恢复,应用中药有较好的疗效。常选用干姜、肉桂、黄芪、附片、当归、鸡血藤、冰片等,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适量药末置脐上,再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一换,连用12天。同时灸神阙,每次2小时以上,配合灸关元、足三里、气海、地机,效果更好。
■ 腹盆腔肿瘤
中药外用治疗恶性肿瘤,常使肿瘤缩小甚或消失。常选用川乌、草乌、山慈姑、麝香、壁虎、马钱子、炒薏米,除麝香外,其余各药均浓煎2次,去渣浓缩成稠膏,待药物冷却后,放麝香,每次取少量置脐上,再外封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在进行脐疗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严重者应立即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