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宣兰与赣南采茶戏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悉赣南采茶戏这朵客家文化奇葩,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每一位赣南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高兴之余,我们不能忘记赣州剧协名誉主席、赣南采茶歌舞剧团著名编剧高宣兰老人。近日,笔者慕名对高老进行了采访。
  今年83岁高龄的高宣兰老人,中等身材,瘦削的脸庞溢出憨厚,一双炯炯有神的眸子透着执著。1925年,高宣兰出生在江西省南康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赣县乡村师范高师班,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他重新考入赣州师范师资研修班进修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赣南行署文教处工作。他曾主办《赣南文化报》和《赣南红苗》,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通讯报道和戏曲剧本,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成为当时赣州文坛上小有名气的“文人”。
  1959年,他被调到赣南文艺学校,担任教导主任,从此便和赣南采茶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大部分未加整理,只有《补皮鞋》、《老少配》等几个小戏。身任教导主任的高宣兰,便亲自动手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作为教材,以解燃眉之急。为了挖掘民间素材,让赣南采茶戏走向全国,高老付出了大量心血。
  高老一生兴趣广泛、勤奋好学。他不仅在戏剧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诗词、散文、杂文及民间故事也很钟爱。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他仍笔耕不辍,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1985年高老退休后,继续创作大型戏剧《莲妹子》,该剧在参加纪念建国35周年全省汇演时,获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文艺创作奖”;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赴北京慰问老红军演出时,该剧受到老同志的普遍赞扬。高老对一批传统戏剧,如《上广东》、《卖杂货》、《南山耕田》、《巧耍香龙》等进行了整理改编,其中《巧耍香龙》在“江西省第五届玉茗花戏剧节”获二等奖。最近,高老还把40年前创作的大型采茶戏《红井》,改编成电视戏剧《红井的故事》,准备作为向建国60周年的献礼节目。
  此外,经高老整理大量有关赣南采茶戏的历史资料完成的《赣南采茶戏源流沿革概述》,最近被赣州市政协文史办集编成册,作为资料保存。由高老撰写的《红艳山茶向阳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介绍赣南采茶戏的文章被先后收进江西文史资料、江西文艺史料及赣州市政协编印的文史资料。高老还打算把多年收集整理的资料汇集起来,写一本《赣南采茶戏史话》。
  赣南采茶戏能影响到全国,成为百花园中一朵奇葩,高宣兰功不可没。他把毕生精力倾注到赣南采茶戏剧本创作上,一生写了大小剧本几十个,从不同的角度热情讴歌了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因而他的剧本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最近,文化部门已把高老的这些剧本精选出10个传统戏和10个现代戏,作为保留剧目编成《高宣兰戏剧专集》,准备出版。
  高老不仅是戏剧创作的行家里手,而且对诗词创作也颇有研究。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振兴中华诗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诗歌集《心声集》最近刊行问世。他经常和诗友们一道深入农村、社区和学校开展采风活动,创作诗词。在采访中,我们见到高老正在校对与别人合编的一部50万字的《中国历代女诗人诗词选注评析》,全书已铅印成册,正在筹备出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已是83岁高龄的高宣兰老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坚持看书、写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要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社会”。责编/海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