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水源监管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331-02
中图分类号:R 516.401.813.2文献标识码:B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本文对平果县2000~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本地细菌性痢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平果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防治档案,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2.统计学方法数据经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流行强度2000~2005年平果县共发生细菌性痢疾1053例,年发病率在48.22~66.14/10万之间,1996年年发病率曾为88.37/10万,发病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见图1。
2.地区分布全县17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海城(350例,占23.29%),马头镇(171例,占11.38%),旧城镇(145例,占9.65%),其它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3.时间分布全年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4~9月,占总发病例数的65.07%,表现为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发病曲线峰尖较为明显。见图2。
4.年龄分布所有的年龄组都有病例发生,小年龄组发病较多,病例集中于幼儿,0~组211例,1岁组254例为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步下降,10~、15~、50~、60~组发病率又有所提升。见图3。
图3平果县近5年痢疾发病年龄分布图
5.性别和职业分布发病1053例,男性599,女性454例,男女性别比为1.32∶1,男性比女性多;职业分布以托幼儿童居首543例,占51.56%,其次为农民315例,占29.94%,学生157例,占10.45%。
讨论
2000~2005年平果县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053例,居平果县法定传染病的前三位,发病率波动于48.22 /10万~66.14/10万,其中2004年发病率最高,发病304例,发病率为66.14/10万,占总病例数的28.87%。平果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是,病例分布以托幼儿童居首,其次为农民;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的夏秋季节性,因为夏秋季有利于苍蝇孳生及细菌繁殖,且人们喜食生冷食物,故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此可能与活动范围大及接触病原菌机会较多有关[1]。发病年龄呈现低年龄化,以4岁以下发病率构成最高,其原因可能为:一是少儿食物食具较容易污染;二是体内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没有获得相应的抗体生成,针对性免疫相对不足[2](平果县未开展痢疾疫苗的预防接种)。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15%以上。我国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亦无明显下降。因此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应该采用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幼儿开展口服痢疾疫苗的预防接种,降低幼儿的发病率;病人及时隔离并要彻底治疗,加强卫生宣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孳生地,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饮水卫生,特别是强化对食品从业人员、水源管理人员等重点工种的督促检查,严格实行持健康合格证上岗制度,对餐具、饮具必须严格消毒,在农村地区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消毒,改正不良的习惯(如喝生水、随地大便、众人共用饮酒杯具等),特别是对洪水期、雨水期水源的监管,加大农村地区改水、改厕的力度,才能进一步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6-153.
[2]唐昌新,马宗孝,谭德林.1999~2003年全州县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5,(1):38-39.
[3]苏珍玲,周志明.晋城煤业集团1993~2003年急性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5,(20):78-79.
(收稿日期:2006-03-09修回日期:2006-05-12)
(编辑: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331-02
中图分类号:R 516.401.813.2文献标识码:B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本文对平果县2000~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本地细菌性痢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平果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防治档案,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2.统计学方法数据经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流行强度2000~2005年平果县共发生细菌性痢疾1053例,年发病率在48.22~66.14/10万之间,1996年年发病率曾为88.37/10万,发病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见图1。
2.地区分布全县17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海城(350例,占23.29%),马头镇(171例,占11.38%),旧城镇(145例,占9.65%),其它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3.时间分布全年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4~9月,占总发病例数的65.07%,表现为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发病曲线峰尖较为明显。见图2。
4.年龄分布所有的年龄组都有病例发生,小年龄组发病较多,病例集中于幼儿,0~组211例,1岁组254例为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步下降,10~、15~、50~、60~组发病率又有所提升。见图3。
图3平果县近5年痢疾发病年龄分布图
5.性别和职业分布发病1053例,男性599,女性454例,男女性别比为1.32∶1,男性比女性多;职业分布以托幼儿童居首543例,占51.56%,其次为农民315例,占29.94%,学生157例,占10.45%。
讨论
2000~2005年平果县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053例,居平果县法定传染病的前三位,发病率波动于48.22 /10万~66.14/10万,其中2004年发病率最高,发病304例,发病率为66.14/10万,占总病例数的28.87%。平果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是,病例分布以托幼儿童居首,其次为农民;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的夏秋季节性,因为夏秋季有利于苍蝇孳生及细菌繁殖,且人们喜食生冷食物,故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此可能与活动范围大及接触病原菌机会较多有关[1]。发病年龄呈现低年龄化,以4岁以下发病率构成最高,其原因可能为:一是少儿食物食具较容易污染;二是体内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没有获得相应的抗体生成,针对性免疫相对不足[2](平果县未开展痢疾疫苗的预防接种)。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15%以上。我国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亦无明显下降。因此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应该采用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幼儿开展口服痢疾疫苗的预防接种,降低幼儿的发病率;病人及时隔离并要彻底治疗,加强卫生宣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孳生地,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饮水卫生,特别是强化对食品从业人员、水源管理人员等重点工种的督促检查,严格实行持健康合格证上岗制度,对餐具、饮具必须严格消毒,在农村地区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消毒,改正不良的习惯(如喝生水、随地大便、众人共用饮酒杯具等),特别是对洪水期、雨水期水源的监管,加大农村地区改水、改厕的力度,才能进一步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6-153.
[2]唐昌新,马宗孝,谭德林.1999~2003年全州县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5,(1):38-39.
[3]苏珍玲,周志明.晋城煤业集团1993~2003年急性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5,(20):78-79.
(收稿日期:2006-03-09修回日期:2006-05-12)
(编辑: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