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保障,其经济特征不仅表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产业组织和制度安排上,而且还表现在交通运输系统具有特殊的社会经济属性。高速公路主要具有以下社会经济属性:国民经济基础性、准公共物品特性、自然垄断性、外部性、资金密集性、可经营性和级差效益特性。分析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是研究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高速公路社会经济属性
一、国民经济基础性
高速公路属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支撑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保障条件。其国民经济基础特性主要表现在:(l)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经济社会快速运行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2)交通运输规模的大小和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3)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交通运输工具的技术革新也通过改变生产流程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运输革命的基本特征。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之一,决定着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使得研究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公共物品特性与自然垄断特性
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一样,具有公用物品共享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服务功能的基础性、服务对象的公共性和服务效益的社会性。高速公路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产业,其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为全体公民共同享有。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政府可引进社会资金以解决财政资金不足及政府直接生产的低效问题,但由于高速公路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不能将其建设和运营完全推向市场,等同于一般的市场经济活动。作为重要的国有基础设施,即使是特许经营的收费高速公路,产权仍将属于国家,政府在保证社会资金使用有效性的基础上,仍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对高速公路的控制权,高速公路只能在国家政策允许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经济学理论,所谓自然垄断性产业一般具有公共性、网络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效应、大规模沉淀成本等技术经济特征。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属于公共设施,其规划建设、运营在我国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具有自然的垄断性特征或条件。
三、外部性与资金密集性
外部性,也称外部效应、溢出效应。按照经济学定义,“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性或外部效应就发生了,即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或效益被施加于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报酬。确切地说,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直接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是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巨大,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筹资和融资工作是发展高速公路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每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一般在7000万元左右,东部地区部分路段甚至超过了8000万元。高速公路投资规模大、建设和回收周期长、资本流动性差,并且投资具有“不可分性”,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活动。高速公路的资金密集性在一定程度上导
致了高速公路准公共物品的特殊属性,如果完全由政府投入,一方面政府财力不
能承受,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因此只有将高速公路定性为准公共
物品,引入市场机制,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高速公路的
资金密集性也形成了进入高速公路产业的资金壁垒。
四、可经营性
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企业或机构而言,依托高速公路资产经营所带来的收益或利润主要是依靠车辆通行费的主营业务收入。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特点高速公路资产经营效益往往不会暴涨暴跌,其效益一般会随着机动车交通出行需求量的增长,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而逐步提高,因此收益上呈现出相对稳定性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高速公路的可经营性,使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因此需要对高速公路的投融资体制、融资能力、经营管理模式、收费模式、收费标准等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五、级差效益特性
所谓级差效益是指用相同的运输工具完成相同的运输任务,使用高速公路可以获得比普通公路高的效益。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服务水平高,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安全防护设施、服务区等),其形成的级差效益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降低、时间节约、里程缩短、舒适度高、交通事故减少等。正是由于高速公路存在级差效益,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追求出行快速、高效、安全、舒适的消费需求,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消费群体,才为高速公路在筹资建设和收费经营等方面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奠定了基础。在宏观经济层面上,高速公路的级差效益性,还决定了高速公路能够通过提供优越的交通条件,增加区位优势,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和竞争力,并在沿线形成高速公路产业带。因此,提高高速公路与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能够充分发挥极差效益特性,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元华.我国收费公路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适应性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2.02.
[2]李晓锋.高速公路网络布局的区域适应性评价指标研究.公路.2008.03.
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保障,其经济特征不仅表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产业组织和制度安排上,而且还表现在交通运输系统具有特殊的社会经济属性。高速公路主要具有以下社会经济属性:国民经济基础性、准公共物品特性、自然垄断性、外部性、资金密集性、可经营性和级差效益特性。分析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是研究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高速公路社会经济属性
一、国民经济基础性
高速公路属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支撑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保障条件。其国民经济基础特性主要表现在:(l)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经济社会快速运行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2)交通运输规模的大小和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3)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交通运输工具的技术革新也通过改变生产流程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运输革命的基本特征。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之一,决定着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使得研究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公共物品特性与自然垄断特性
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一样,具有公用物品共享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服务功能的基础性、服务对象的公共性和服务效益的社会性。高速公路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产业,其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为全体公民共同享有。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政府可引进社会资金以解决财政资金不足及政府直接生产的低效问题,但由于高速公路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不能将其建设和运营完全推向市场,等同于一般的市场经济活动。作为重要的国有基础设施,即使是特许经营的收费高速公路,产权仍将属于国家,政府在保证社会资金使用有效性的基础上,仍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对高速公路的控制权,高速公路只能在国家政策允许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经济学理论,所谓自然垄断性产业一般具有公共性、网络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效应、大规模沉淀成本等技术经济特征。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属于公共设施,其规划建设、运营在我国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具有自然的垄断性特征或条件。
三、外部性与资金密集性
外部性,也称外部效应、溢出效应。按照经济学定义,“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性或外部效应就发生了,即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或效益被施加于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报酬。确切地说,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直接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是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巨大,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筹资和融资工作是发展高速公路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每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一般在7000万元左右,东部地区部分路段甚至超过了8000万元。高速公路投资规模大、建设和回收周期长、资本流动性差,并且投资具有“不可分性”,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活动。高速公路的资金密集性在一定程度上导
致了高速公路准公共物品的特殊属性,如果完全由政府投入,一方面政府财力不
能承受,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因此只有将高速公路定性为准公共
物品,引入市场机制,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高速公路的
资金密集性也形成了进入高速公路产业的资金壁垒。
四、可经营性
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企业或机构而言,依托高速公路资产经营所带来的收益或利润主要是依靠车辆通行费的主营业务收入。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特点高速公路资产经营效益往往不会暴涨暴跌,其效益一般会随着机动车交通出行需求量的增长,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而逐步提高,因此收益上呈现出相对稳定性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高速公路的可经营性,使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因此需要对高速公路的投融资体制、融资能力、经营管理模式、收费模式、收费标准等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五、级差效益特性
所谓级差效益是指用相同的运输工具完成相同的运输任务,使用高速公路可以获得比普通公路高的效益。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服务水平高,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安全防护设施、服务区等),其形成的级差效益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降低、时间节约、里程缩短、舒适度高、交通事故减少等。正是由于高速公路存在级差效益,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追求出行快速、高效、安全、舒适的消费需求,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消费群体,才为高速公路在筹资建设和收费经营等方面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奠定了基础。在宏观经济层面上,高速公路的级差效益性,还决定了高速公路能够通过提供优越的交通条件,增加区位优势,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和竞争力,并在沿线形成高速公路产业带。因此,提高高速公路与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能够充分发挥极差效益特性,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元华.我国收费公路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适应性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2.02.
[2]李晓锋.高速公路网络布局的区域适应性评价指标研究.公路.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