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想尽办法,但学生仍不得要领,胡乱拼凑,甚至害怕写作文。切实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是抓好作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作文教学; 感受能力; 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想尽办法,但学生仍不得要领,胡乱拼凑,久而久之,甚至害怕写作文。根据平常的作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生的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抓好作文教学的关键。
一、感受生活,培养感受能力
自然万物、社会人生,都蕴含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无穷的生机。因此,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只有积极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共鸣。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写不出东西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周围生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二是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在观察中思考。只有积极参与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才能有切身的感受,写出好作文。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学生自由,引导他们积极地投入生活。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班级等小集体中,每天会发生些“大事”和“小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每个机会,不论大事、小事,都积极地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学生不仅有了训练感受能力的实践机会,也大大丰富了作文素材。要想让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就要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通过创办校报、队报,开展故事会比赛、春游、趣味知识竞赛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并在活动后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写作。这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写作起来就不再愁没有东西可写,并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校报等报刊杂志投稿。
二、独立思考,培养感受能力
学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或谈话中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感受。这些感受,不仅可以给我们启发,有时还可以在文章中加以引用。但绝不能让它们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指导学生背诵“名人名言”。应该说,这样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这种做法不能绝对化,也不能走向极端。写作文时如果一味模仿别人,学生的头脑就会僵化,写的文章枯燥无味、幼稚,缺乏生活实感,体现不了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学生要写出辞情并茂的文章,离不开自己对生活的独立思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教师就要经常带领学生去看一看那些连绵的群山、清澈的池塘、广阔的田野、蔚蓝的大海;去看一看繁花似锦、车水马龙、红男绿女;去看一看晚上的文化广场、商业街……教師还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真实”的世界中去,“引进”新的生活中去:既要求学生学会用火眼金睛去观察生活中最平凡、最细微的事物;又要求学生学会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中蕴含的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这样学生作文就会多一层感悟,多一点滋味,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能写出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作文来。
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开拓学生的胸襟,使他们富有幻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但也绝不能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该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领域,让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些知识可能暂时用不上,但是日后进行创新思维的知识积累。
三、深度挖掘,培养感受能力
一篇作文要做到令人沉思,并有所领悟,就必须蕴含作者深刻的感受。没有深刻的生活感受,就谈不上有深刻的写作主题。因此,培养学生感受能力时就要挖掘感觉的深度。感受能否深刻就要看学生能否主动选择、想象、联想。遇事多想,启发学生往深处想就显得很重要了。写一篇主题为“爱”的文章,几件事可以令学生简单地感受师爱、母爱、友爱,以及来自社会的爱,再联想关于爱和被爱的感人事迹,最后才有“爱是奉献,爱是快乐”的深刻感受。写出来的习作大多在记事抒情上更有意义。深刻的感受只有在平时的不断感受过程中去积极思考、联想才能培养起来。主题深刻是学生作文中一个难点。解决这一难点,就要靠学生平时在感受生活时不断训练,并提高感觉的深度。
四、重视细节,培养感受能力
成功的作文常常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引起人共鸣的不一定非得是什么大作大为,很多时候就在那极不起眼的“一举手的神态”中,“一投足的动作”中,“一低头的温柔”里。学生生活中也少有大事,抓住生活细节往往能令作文更有感染力。而作文的细腻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腻体会。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细微处感受生活。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写作天地,又可给作文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同时也可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西中九年制学校)
关键词:作文教学; 感受能力; 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想尽办法,但学生仍不得要领,胡乱拼凑,久而久之,甚至害怕写作文。根据平常的作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生的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抓好作文教学的关键。
一、感受生活,培养感受能力
自然万物、社会人生,都蕴含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无穷的生机。因此,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只有积极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共鸣。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写不出东西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周围生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二是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在观察中思考。只有积极参与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才能有切身的感受,写出好作文。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学生自由,引导他们积极地投入生活。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班级等小集体中,每天会发生些“大事”和“小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每个机会,不论大事、小事,都积极地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学生不仅有了训练感受能力的实践机会,也大大丰富了作文素材。要想让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就要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通过创办校报、队报,开展故事会比赛、春游、趣味知识竞赛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并在活动后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写作。这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写作起来就不再愁没有东西可写,并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校报等报刊杂志投稿。
二、独立思考,培养感受能力
学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或谈话中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感受。这些感受,不仅可以给我们启发,有时还可以在文章中加以引用。但绝不能让它们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指导学生背诵“名人名言”。应该说,这样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这种做法不能绝对化,也不能走向极端。写作文时如果一味模仿别人,学生的头脑就会僵化,写的文章枯燥无味、幼稚,缺乏生活实感,体现不了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学生要写出辞情并茂的文章,离不开自己对生活的独立思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教师就要经常带领学生去看一看那些连绵的群山、清澈的池塘、广阔的田野、蔚蓝的大海;去看一看繁花似锦、车水马龙、红男绿女;去看一看晚上的文化广场、商业街……教師还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真实”的世界中去,“引进”新的生活中去:既要求学生学会用火眼金睛去观察生活中最平凡、最细微的事物;又要求学生学会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中蕴含的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这样学生作文就会多一层感悟,多一点滋味,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能写出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作文来。
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开拓学生的胸襟,使他们富有幻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但也绝不能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该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领域,让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些知识可能暂时用不上,但是日后进行创新思维的知识积累。
三、深度挖掘,培养感受能力
一篇作文要做到令人沉思,并有所领悟,就必须蕴含作者深刻的感受。没有深刻的生活感受,就谈不上有深刻的写作主题。因此,培养学生感受能力时就要挖掘感觉的深度。感受能否深刻就要看学生能否主动选择、想象、联想。遇事多想,启发学生往深处想就显得很重要了。写一篇主题为“爱”的文章,几件事可以令学生简单地感受师爱、母爱、友爱,以及来自社会的爱,再联想关于爱和被爱的感人事迹,最后才有“爱是奉献,爱是快乐”的深刻感受。写出来的习作大多在记事抒情上更有意义。深刻的感受只有在平时的不断感受过程中去积极思考、联想才能培养起来。主题深刻是学生作文中一个难点。解决这一难点,就要靠学生平时在感受生活时不断训练,并提高感觉的深度。
四、重视细节,培养感受能力
成功的作文常常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引起人共鸣的不一定非得是什么大作大为,很多时候就在那极不起眼的“一举手的神态”中,“一投足的动作”中,“一低头的温柔”里。学生生活中也少有大事,抓住生活细节往往能令作文更有感染力。而作文的细腻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腻体会。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细微处感受生活。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写作天地,又可给作文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同时也可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西中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