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无法被时间掩埋的光芒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51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悲鸿弃官推介齐白石
  
  徐悲鸿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任院长的时候,聘用齐白石为中国画教授。然而,当齐白石登上大学讲台的时候,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学院的侮辱。特别是一些保守的学院派,由于不满徐悲鸿对中国画的大胆革新,更借此事对徐悲鸿群起而攻之,一时流言蜚语、明枪暗箭满天飞。
  此时的徐悲鸿虽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但倔强的他仍誓不妥协。齐白石怕连累徐悲鸿,执意要求离开学院。齐白石走后,徐悲鸿也愤而辞职。他的一个朋友劝阻道:“您为何要为一个民间艺人弃前程而不顾呢!”徐悲鸿淡然一笑:“我徐悲鸿身为一院之长,应以弘扬艺术真义而尽心竭力,现今学院糜浮之风盛行,留在此处有何前程可言!”随后毅然离开北平到南京中央艺术学院做了一名普通教授。
  徐悲鸿坚信齐白石是埋没于民间的一块罕见宝石,离开北平后,他仍不遗余力四处推介齐白石。1931年5月,徐悲鸿想到齐白石从未正式出过画册,为了扩大他的影响,竭力说服上海中华书局出版《齐白石画集》,并亲自编辑、写序,最后又不辞劳顿为销售事宜奔波。1933年初,徐悲鸿携齐白石等人的作品,远赴欧洲做 “中国近代绘画展”的巡回展,在西方各国引起极大轰动,据说因此画展而盛赞中国文化的文章达两万多篇。
  徐悲鸿这种近乎忘我的不懈努力,不但让国人,也让世界认识、了解了中国大画家齐白石及其作品。当齐白石的声名和影响逐渐超越徐悲鸿的时候,徐悲鸿原来的许多学生投到齐白石门下。此时有人便婉劝徐悲鸿不要自砸饭碗,徐悲鸿付之一笑:“如果我的水平比不上齐先生,这个饭碗就该砸!”齐白石对于徐悲鸿的全力相助始终深怀感激,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世上徐大师真正配称德艺双馨,他是改变我命运的挚友。”
  齐白石从一位默默无闻的民间画家脱颖而出,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大师,得益于自己艺术天份的同时,确也离不开徐悲鸿的倾力推介。徐悲鸿的真诚、仗义、豁达,让人动容,更令人崇敬,但愿它能像一缕清风,吹散我们每个人内心中的狭隘、自私和偏见。
  
  胡适冒死为李大钊办葬礼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胡适是位典型的资产阶级学者,信仰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可以说,李、胡二人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是大相径庭、针锋相对的。他们在北大的时候,就曾发生了有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主张研究实际问题,不要空谈“主义”;李大钊则认为一个人心中没有“主义”就没有立世的灵魂。他们相互间口诛笔伐,“争”得难解难分,最终也没能分出个胜负来。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实际上是两个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思想方面的激烈碰撞。在整个争论中,既无人身攻击,更无欲致人于死地而后快的“大批判”语言,一切都是以理服人、以礼待人。这场大辩论甚至加深了李、胡二人的友谊,他们经常在一起喝茶、散步、聚会,生活中他们成了一对亲密无间的挚友。
  1927年4月,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杀害,正在日本游学的胡适听到此消息后大为震惊,悲愤不已的他多次撰文揭露、抨击反动军阀“逆人性、叛人道”的行径。1933年初,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带着子女从河北老家来到北平,求助胡适、蒋梦麟等人代他们重新安葬李大钊事宜。胡适垂泪允诺,此后,便为安葬事宜奔忙。有一天,一位朋友急匆匆找到了胡适,很担心地提醒他:“胡先生,李先生是共产党人,你这样为他的葬礼操忙,不怕有人诬你私通共产党啊,这可是死罪呀!”胡适淡然一笑,说:“为持不同政见的朋友举办葬礼就犯死罪,看来这人间比地狱还要黑暗!如果真是有人要放不过我,那就随他的便吧。”是年4月,胡适等人如期在北平为李大钊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在国民党为消灭共产党、实行“白色恐怖”的统治时期,学者们为共产党创始人举办葬礼,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人們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信仰迥异的胡适和李大钊却有着超越阶级界线的深厚友情,看来,道不同,未必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和谐之花”同样可以盛开在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不同追求的人们之间。
   (编辑 若水)
其他文献
人人都有平生最爱,或琴棋书画,或花鸟虫鱼,或松梅兰竹,或美酒佳肴,或名山大川,或金钱美色,或高官厚禄,春兰秋菊,各擅其胜,因而很难评判其优劣高下,只要自己喜欢又不妨碍他人即可。  爱读书可谓最高雅的爱好,许多名家都爱“这一口”。毛泽东一爱读书,二爱游泳。他手不释卷,嗜书如命,吃饭时读,如厕时读,火车上读,飞机上读,闲暇时读,忙碌时挤时间还要读,直到临终前自己已无法读书,还要工作人员为他读书,真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