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豆包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y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林小柱从镇子中学赶到家,已是晌午。他进屋,把书包放在靠墙的桌子上,对正往炕上放桌子的妈妈说:“妈,我们老师说,每个同学要在假期做一件事,就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学后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汇报。”
  妈妈把桌子放好,往外屋走着,问:“那你想做什么?”
  林小柱说:“我想蒸豆包。”
  妈妈停住,回过头来看着林小柱,说:“这你可实践不了,豆包不是放到锅里就能蒸,可麻烦了!”
  林小柱说:“学呗。”
  妈妈问:“你蒸豆包干啥?”
  林小柱说:“卖!”
  妈妈愣了愣,说:“就算你学会了蒸,卖给谁呀?”
  林小柱信心满满地说:“我都考察了,村里许多人在外地打工,过年没工夫蒸豆包,都要买着吃;镇子里的人也喜欢吃咱们乡下人蒸的豆包,我在网上卖给他们。”
  妈妈眨着眼睛瞅着林小柱,心里想,儿子长大了,还能整出“考察”这个词,文化水平不浅呀!便赞成说:“你要是不怕费事,就蒸吧!”
  妈妈同意了,林小柱相当高兴。这顿饭,林小柱吃得狼吞虎咽。
  信心是有了,可是,就像他在网上看到的那句话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向妈妈请教豆包怎么蒸,第一步就卡壳了,妈妈说:“蒸豆包得用大黄米,咱们家没有现成的大黄米。不过今年咱们家种了二亩黍子,得现加工。”
  林小柱眨巴眼睛,问:“必须用大黄米吗?”
  妈妈说:“那倒不一定,可以用小黄米,就是粘小米,粘小米赖,咋赖?就是蒸的时候和吃的时候,粘得哪儿都是,一般人家不用小黄米;也有的人家用黏高粱,黏高粱吃多了烧心;也有用黏大米的,咱们这儿不种水稻,吃不习惯粘大米。用啥米面蒸豆包都赶不上大黄米好吃,你不是卖吗?就得用大黄米,人们愿意买。”
  妈妈是做饭的老手,这事还得妈妈搭把手,林小柱央求妈妈说:“你冬天也没啥活儿,当我的指导老师好吗?帮助我蒸!”
  妈妈说:“好吧,我先把黍子加工成大黄米,你写完作业,我就帮你蒸豆包。”
  和妈妈说定了,林小柱抓紧写作业。爸爸在北边的牧区给人放羊,家里的活计都是妈妈一个人操持,她把黍子灌进口袋里,搬到毛驴车上,推到村东加工厂加工成大黄米。又从厢房里拿出一面袋红芸豆,挑出草末,洗干净。
  林小柱问妈妈:“你这是要干啥?”
  妈妈说:“得先把豆馅煮出来。”
  林小柱说:“你先别煮,待我写完作业自己干,老师说,社会实践要自己动手。”
  2
  林小柱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蒸豆包。他把大黄米放进锅里,再往里面放水,把黄米泡上。妈妈告诉他:“泡两三天,泡到啥程度呢?就是泡酥了,用手能捻成面,就是泡好了。”
  黄米泡好后,捞上来,放到锅盖上沥干,用口袋装上,拉到加工厂加工成面,成了黄米面。妈妈指导林小柱把黄米面放进大盆里,用水和面,和好后,把盆搬到炕头上,盖好。妈妈说:“面发了才能蒸豆包。”
  林小柱问:“不发为啥不能蒸?”
  妈妈说:“不发的面蒸的豆包死性,梆硬。”
  林小柱问:“为啥要把盆放到炕头上?”
  妈妈说:“炕头热,发得快。”
  林小柱感叹,处处皆知识,家庭也是教室。
  等待發面的时间,妈妈带着林小柱把豆馅煮出来,先把红芸豆放进锅里煮,煮熟了,用勺子使劲捣,把豆子捣碎成泥状,就行了。
  过了一天,盆里的面鼓了起来,闻着有微微的酸味。妈妈用食指按按面,说:“发好了,可以包豆包了。”
  妈妈抠一块面放到手心,将面拍成薄饼,将捣烂的豆馅包在里面,豆包就包成了。林小柱跟着做了一个,妈妈在旁边看着,嘀咕:“你包得大。”
  林小柱疑问:“大?大怎么啦?”
  妈妈说:“大的留着自己吃,卖的包得小一点。”
  林小柱问:“卖的为啥要包得小一点?”
  妈妈不回答他,问:“你是一个一个卖,还是一斤一斤卖?”
  林小柱胸有成竹地说:“我看过商店的食品,都是装在塑料袋里,一袋多少钱。我也买塑料袋装豆包,一袋多少钱。”
  妈妈问:“那你打算一袋装几个?一袋卖多少钱?”
  这个嘛,林小柱还没想过。妈妈说:“一袋不要装太多,最好不要超过十个,钱数也不要超过十元,一袋八元,顶多十元。眼下人们生活好了,吃豆包不是为了解馋,而是吃个新鲜,有的是因为过年了,吃豆包表示个节日气氛,所以吃不了多少,太大了一个都吃不了。人们虽然都有钱,但因为是吃新鲜,不会花很多钱买豆包,花个十元八元的不当回事。所以要包得小一点,一包少装几个,钱数少一些,买的人就多,薄利多销。你不是做买卖,是社会实践,挣点辛苦钱就行了。”
  受妈妈的点拨,林小柱把豆包的个儿缩成拳头大小,尽量皮薄馅多。
  妈妈边看着林小柱包豆包,边唠叨过去的事:“早些年,日子不像现在这么富裕,进了腊月,人们把黏豆包蒸出来,搁到高粱秆钉成的锅盖上,放到院子墙上冻上,冻好后放在大缸里,很多人家都储备两三缸黏豆包,正月里热着吃,味道一点儿都不变。”
  林小柱问:“为啥要放起来呢?”
  妈妈说:“咱们这儿冬天春天每天吃两顿饭,天亮吃完饭,然后下地劳动,天黑时吃晚饭,都干重体力活计,两顿饭隔得时间太长,人是受不了的。人们储备豆包,以备开春下地时热着吃。黄米消化慢,经饿。”
  豆包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林小柱对豆包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豆包包好了,怎么蒸?妈妈给林小柱示范:锅里放上小半锅水,把篦子放到水上面,篦子上铺上白菜叶,没有白菜叶,就用秋天准备的苞米皮子,垫在下面。“防止粘锅。”妈妈解释说。
  豆包放好后,盖上锅盖烧火。
  3
  豆包蒸出来了,捡到锅盖上,再放到院子里的墙上,让豆包冻了,豆包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金灿灿的光芒。林小柱望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满意足。
  豆包冻好了,他到村东头的同学徐可征妈妈开的百货商店买来塑料袋,在妈妈帮助下,把豆包装进塑料袋里,每袋十个,每袋卖十元。
  装好豆包,他用妈妈的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在村民微信群和网上发出了出售豆包的信息:“要吃大黄米豆包,您不必东奔西走,林家院落竭诚为您服务。自家种植的黍子,自家种植的芸豆,纯正的绿色食品,价格优惠,皮和馅都保质保量,不用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他把妈妈的电话放上去,当作咨询热线。
  信息刚发出去,妈妈的电话就响了。
  林小柱听着妈妈和对方通话:“不是我包的,是我儿子为了完成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特意包装成商品卖给村里村外的人。他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保本经营。面和馅都是自家产的,面是我们家在西山坡种的那二亩黍子碾的,做馅的芸豆是我们家园子种的。你尽管放心,错不了。你没时间来呀?看看要多少,让我儿子给你送过去,没关系,反正他也有时间。钱嘛,你从微信打过来也行,他给你送过去扫码或者给现金都行。好吧,就这样,我这就跟他说。”
  妈妈放下手机,对林小柱说:“徐可征的妈妈要一些,她说这些日子老有人问她商店为啥不卖豆包,她说进不到货,正好你卖,就把蒸出来的先给她商店送去!”
  林小柱喜出望外,一开头就有大买主找上门来,看来,这个买卖远比他想象的受欢迎呀!他要在假期大干一场,争取把念书的钱挣出来。没想到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了创业的门路。
  他把豆包装进布袋里,扛着,兴奋地朝商店走去,步子迈得特别有劲!
  吕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个人文集《惊险时刻》《狼甸子》等。
  编辑    沈不言
其他文献
“吵什么,这肉本来就是我先看见的!”  “那是你跑得快。你想要?没门,这肉我今天要定了!”  隔着一条街的肉铺外,又传来王大爷那带着乡音的叫嚷。肉铺旁围观的人群中心,是王大爷和张阿姨因为一块腌肉而引发的对峙。王大爷像根瘦弱却足够牢固的電线杆一般,伫立在石案旁,一边提着肉,一边咄咄逼人地向张阿姨叫嚣,闪亮的唾沫星子从口中奔出。  这种情况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  王大爷,这是我对他的称呼。  小区里大
期刊
车子拐下新204国道,一条新建的水泥路通向村里。泰河村年轻的支书已在路边等候,支书戴一副黑色边框眼镜,文气而内敛,想来是大学生村官。一路随行,年轻的支书娓娓道来。  原来,泰河村得名于穿境而过的泰东河和梁垛河两条黄金水道。此地交通便利,新204国道将泰河村一分为二。新村落规划齐整,风景秀美。老村落有著名的十八里河口,相传董永七仙女在此喜结良缘。  泰河村的老村落,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可容三四辆汽车并
期刊
来财是只狗。  父亲发现它的时候,它被困在路边的水渠里凄凉地叫着,流出的眼泪就像秋天早晨的露水。父亲将它抱出来时,发现它都快冻僵了。  父亲将它放在向阳的一块空坪上,把四个肉包子递到它面前。那是父亲和母亲的早餐,父亲清早从云溪街上回来,买了拿回家要同母亲一起分享的。  看着它狼吞虎咽的模样,父亲笑笑,离开了。自从赛虎被人毒死后,家里近三年没有养过狗了。赛虎是看家的好帮手,生活的好伙伴,一点也不亚于
期刊
夏天,我喜欢去附近的清凉山公园避暑。或许是心静自然凉,走在林荫大道上,一阵清凉迎面而来,包裹住我的等待与喜悦。呼吸着负氧离子,肺泡渐渐张开,一些历史的记忆也随着光合作用,重新泛起了青翠的光泽。  清凉山本名石头山。据说,诸葛亮在南京考察地形时,见钟山如龙盘于东南之地,石城似虎踞于长江之滨,惊觉“此乃帝王之宅也”。为联吴抗曹,便力谏孙权迁都于此,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石头城,清凉山因此得名石头山。而
期刊
爹自小失去父亲。20世纪60年代,为了生存,23岁的爹独自一人带着瘫痪的老母亲,从城里来到乡下生活。其时,父亲的六个兄长和姐姐不是身故就是远居异乡。  在乡下,因是外来户,又能干,庄上那些所谓的“正种”,认为爹抢了他们的饭碗,唤爹为“野种”,联合起来欺负爹。爹可不是泥捏的,与他们斗智斗勇,最终挺过,得以活下。  那时的爹帅气能干,与村长兼厂长家的女儿相恋了,但因太穷,又无权势,热恋着的他俩被活活拆
期刊
来自江苏姜堰农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普通一兵杨元喜,用了33年的时间,学海行舟,书山攀缘,完成了从战士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凤凰涅槃。  1  1974年12月,初冬的镇江火车站,运载新兵的专列汽笛拉响了,杨元喜看着满车厢草绿映衬着的青春的面庞,摸一摸刚刚换上身的簇新军装,他在心底里笑了。  那一年到泰县梁徐公社接兵的部队,就是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测绘大队”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一测绘大队。  
期刊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写道: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蹲在樱桃树林里往嘴里塞未成熟的樱桃,是学生时代最浪漫的事,哪怕味道酸涩,带着一种并不丰腴的美好。  我的学校没有樱桃树林,只有成片的橘子树,教室前后,操场边上,林荫道旁,到处都是。每到深秋,一片片茂盛的碧绿中,缀满了大大小小的金黄,它们散发着橘子特有的略带苦涩的清香,塞满了我的鼻息、我的大脑,塞得满满当当,再也没有塞進函数、电介质、基因的空隙。只要一
期刊
天刚蒙蒙亮,村子被阴冷笼罩着。中年男人轻轻打开院子的门,踩着泥泞的小路向南走了几步,来到隔壁院子的门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清脆的撞击声惊醒了墙头睡梦中的小鸟,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刚进院门,男人便看到院子的矮墙边,堆着些板凳和石砖。  他没有进屋。他知道,人不在。  这间破旧的瓦房,住着他年过古稀的老母亲。母亲在这个偏僻的村庄生活了大半辈子,养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五十多岁时,丈夫离世,大儿子去了城
期刊
记忆中,爷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不论奶奶如何数落,他总是一声不吭。  相比奶奶严苛的爱,我更喜欢爷爷温柔无声的爱,他总会想法子陪我玩,和我一起逮公鸡,挖蚯蚓,掏炭火,甚至去抢母鸡刚下的蛋,而这些都是奶奶所不允许的。  奶奶去世后,爸爸和叔叔们都担心爷爷走不出悲伤的阴影。那天晚上,大家围坐在爷爷的房间里,谈论爷爷未来的生活。五叔建议爷爷随他去重庆生活,爸爸建议爷爷来上海,而二叔却认为爷爷留在老家生活更
期刊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刚进教室,一个学生便冲到我面前,高高地举着一盒酸奶打报告:“李老师,小花偷酸奶!”  小花的爸妈外出打工,很多年都没有回家,家里只有她和爷爷,但这个小精灵的学习却是班里最好的。小小的她不仅在家照顾爷爷、做家务,在学校还帮老师做清洁,给同学讲作业。虽然没有爹妈的照顾,但这个小丫头却收拾得利索,再加长得清秀俊俏,所以,每当她像百灵鸟一样在校园里飞过时,老师们都不禁称赞:“多么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