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
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指点和解答,希望通过思想品德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
培养创新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解放思想,敢说,敢想,敢做,激励学生潜能、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
培养创新能力,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要求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验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基于此,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第一,教者要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思品课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思品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思品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计提问,设计疑问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第二,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力求求异思维,提倡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争论,辩论。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无一人起来回答或者当一个较好的学生回答之后,无论回答对与错,再无人起来回答,当老师问及他们时,大家都表示认同,但问及原因时,他们却无以应对。思考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力不够,没有求异思维的习惯,或者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相信那位成绩好的学生比自己强,认为他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自己与他的答案不同,那一定是自己在哪儿出了问题。如此现状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争论乃至辩论,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加以指导,对其中观点有错的学生,也要对其胆量、意识和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热情的鼓励,同时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的参与,凝聚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将其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人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屡次是预习,给学生预习提纲,指导他们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是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品质,教师首先应有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尝试组织学生评学评教。
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有部分学生,其思维方法,学习经验非常之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推广和借鉴,教者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总结失败教训,推广成功经验,甚至还可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相互学习,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又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
不当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心理压力的根源,“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位家长的心愿,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相比于学校给学生的压力,还是小得多。学校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备课只见教材不见学生,造成后进生硬着头皮痛苦地听,优秀生耐着性子乏味地听;上课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课下盲目布置很多作业,好学生要做一些重复的作业,后进生不会做作业或完不成作业……这种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若不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就不可能根本解决。
第五,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青少年最富有想象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在班集体中给他们以空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都能激发他们探究兴趣的潜在能力,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同时一个班级又是由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个体组成的,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创新教育第一位是搞好总体创新教育,也就是在整个班级中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条件,保证对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这个前提下,对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适当的倾斜,鼓励学生对自己爱好和专长倾斜发展,各自发展,激发潜在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指点和解答,希望通过思想品德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
培养创新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解放思想,敢说,敢想,敢做,激励学生潜能、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
培养创新能力,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要求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验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基于此,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第一,教者要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思品课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思品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思品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计提问,设计疑问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第二,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力求求异思维,提倡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争论,辩论。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无一人起来回答或者当一个较好的学生回答之后,无论回答对与错,再无人起来回答,当老师问及他们时,大家都表示认同,但问及原因时,他们却无以应对。思考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力不够,没有求异思维的习惯,或者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相信那位成绩好的学生比自己强,认为他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自己与他的答案不同,那一定是自己在哪儿出了问题。如此现状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争论乃至辩论,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加以指导,对其中观点有错的学生,也要对其胆量、意识和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热情的鼓励,同时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的参与,凝聚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将其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人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屡次是预习,给学生预习提纲,指导他们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是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品质,教师首先应有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尝试组织学生评学评教。
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有部分学生,其思维方法,学习经验非常之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推广和借鉴,教者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总结失败教训,推广成功经验,甚至还可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相互学习,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又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
不当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心理压力的根源,“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位家长的心愿,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相比于学校给学生的压力,还是小得多。学校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备课只见教材不见学生,造成后进生硬着头皮痛苦地听,优秀生耐着性子乏味地听;上课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课下盲目布置很多作业,好学生要做一些重复的作业,后进生不会做作业或完不成作业……这种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若不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就不可能根本解决。
第五,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青少年最富有想象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在班集体中给他们以空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都能激发他们探究兴趣的潜在能力,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同时一个班级又是由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个体组成的,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创新教育第一位是搞好总体创新教育,也就是在整个班级中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条件,保证对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这个前提下,对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适当的倾斜,鼓励学生对自己爱好和专长倾斜发展,各自发展,激发潜在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