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么多期专栏以来,我似乎从来都没说过印度的武学,这一期我们就来聊一聊印度的武学。印度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调性大概被定为“诙谐”、“奇葩”、“欢乐”,这样的气质也同样渗透在它们的武学里。
“印度拳剑,天下无敌”这句话在武术界广为流传。当然,这是一句嘲讽,它的起源已经不可考了,不知是那位网友首先提出来的观念,然后就作为一句著名的嘲讽流传开来。而这个嘲讽的主角——印度拳剑,造型大概是将一柄剑去掉剑柄,然后换成一个铁手套的样子。
不过很多时候,大家对于拳剑的配图会使用另一种,那就是拳刃,而大家经常用来嘲讽的,其实是印度拳刃。
拳刃与拳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造型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兵器。拳剑主要是配合盾牌使用,毕竟那个玩意儿手带进去之后,完全无法转动手腕,要是不配个盾牌,那上了战场等死就完了。拳剑的使用方式主要是劈砍,因为整个小臂都被固定,所以很难刺击,在战场上,抡开“大风车”,配合盾牌,是很好用的步兵兵器。而拳刃则是用来贴身肉搏的,其地位相当于日本的肋差(很多人认为肋差是用来切腹的,其实切腹正经应该是用怀剑,肋差是贴身肉搏用的,很多人用它切腹是因为战场上来不及准备怀剑,但是又着急切自己,所以就拿肋差凑合一下)。
拳刃原产于南印度,最早能追溯到南印度著名的毗奢耶那伽罗帝国时期。一开始主要是印度教徒使用的武器,后来为穆斯林所使用。这种兵器看似奇葩,其实威力很大,尤其是破甲能力,极为优异,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印度军人首选的贴身自卫武器。
拳刃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H型手柄,使用的时候握住H手柄中间的横柄,这样刀刃就位于紧握的拳头的指关节上。拳刃的整体长度通常在在30-50厘米之间,刃长常占到总长的一半。一开始拳刃是普通的剑型刀刃,但因为拳刃攻击时力量太强,导致剑型刀刃经常会被折弯,甚至是折断,所以后来被改良成宽大的三角形,以加强刃体。为了适应战争的需求,刃尖也加厚成菱形加强破甲能力。据说各种纺织甲、皮革甲和锁子甲一类的铠甲在拳刃面前不堪一击,甚至钢制甲片也能穿透。为了加强砍削能力,刀刃还会稍稍弯曲。拳刃通常还会有一个钢鞘,一般插在腰间。
当然,按照印度人的一贯审美,哪怕拳刃是用来杀敌的兵器,也必须华丽才行,花纹一定要多,装饰一定要美。拳刃的刀刃上会有精美的雕刻,然后镀金,刀柄上也会镀金或是镶嵌珐琅和宝石,就连护套也会精心镂空,装饰以精美的图案,有的里头还会藏很多零碎,甚至有的拳刃刀鞘里面会藏有一整套餐具。
拳刃使用方法很简单,握住手柄中间横柄,像拳击一样挥舞拳头就好。拳刃两面开刃,利如剃刀,能戳刺可砍削。但因为刀刃与使用者的手臂呈直线,所以威力最大的攻击方式还是像冲拳一样大力向前推刺,这样可以将全身重量的集中到刃尖上,巨大的力量使得只要找准了敌人铠甲弱点,就可以轻易破甲。除了推刺还有侧削、返身刺、用摆拳刺或是跃起后向下刨刺等攻击方式。主要攻击目标是头部和上半身,讲究灵活的身法,具体的招数很像拳击。早在16世纪,就有双手持一对拳刃进行战斗的格斗术流传,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拳刃还是被当做搭配长剑使用的左手副武器。
不過拳刃的兴盛时期已经是冷兵器最后的辉煌了,到了后来,火器开始渐渐在战场上占到主导地位。于是脑洞大开的印度人,开始将将燧发手枪和拳刃结合在一起,在手柄两侧安装燧发手枪,当然效果就……
拳剑、拳刃之外,印度人的脑洞并没有停止扩散,如果说在拳剑、拳刃上面还能看出一点常规兵器造型的影子的话,那么他们的另一些兵器,就完全可以说是猎奇向了,比如轮刃。
轮刃是一种圆环型或半月型锋刃武器,因为形状如轮而以此为名,传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所用的武器,现实中主要是锡克族战士所用。可以用来砍杀或投掷。锡克人的阿卡里教团武士,通常将环刃戴在手臂上,或甚挂在改良式的头巾上,遇到敌人取之即用。作为投掷武器,圆刃的好处是在马背或者象背上也能轻松使用。用的时候抛出去就像一个飞盘,然后,用手指套在环内,把轮旋转之后扔出去。
轮刃直径十到三十厘米不等,厚度也各有不同。我一度怀疑哪吒的乾坤圈原型就是这个玩意儿,不过乾坤圈的造型就是一个大环,而大多数轮刃有锋利的外缘,内缘则十分平滑,是抓握轮刃的地方。轮刃通常从三十米外朝目标掷出,但也可以采以手旋转和挥动的方式用于近身战斗。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这东西不太实用。比起其他的抛掷类武器,不说箭矢,哪怕是跟标枪比,轮刃都需要耗费更多的铁,这就意味着它有更大的重量,而边缘锋利,握持时手心对着边缘很危险,并且由于它投掷之前需要通过手臂像转呼啦圈一样转轮刃来加速,所以甚至无法做到即用即抛,破甲能力也极弱,简直就是鸡肋中的鸡肋。
当然在这些奇葩兵器之外,印度也有相对正常一点的兵器,软剑就是其中一种,但印度的软剑跟我们中国的软剑可不是一回事儿,形象点儿说,就是印度软剑,特别软。软到什么程度呢,跟鞭子差不多。
印度软剑的历史悠久,起源于孔雀王朝。得益于印度南部的大型高质量铁矿和地处东西方交流中点的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优势,印度人很早就学会了如何冶炼钢铁,并将钢铁变成自己想要需要的样子。或许是一次偶然的尝试,一位铁匠将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到了极低的程度,并混入了多种其他的稀有元素,在冶铁炉中,一种覆盖着奇特氧化膜的高韧性合金诞生了。很快,这种新生的合金便被投入到了武器研发中,而这一尝试的结果,就是印度软剑。
这些软剑最初被交给精通卡拉里帕亚特(印度一种的著名武术)的武士使用,用于保护国王,并跟随国王征战四方。虽然造型极为非主流,而且柔软的不像兵器,但软剑的优势很明显,它既轻巧又柔软,可以很轻松的藏在衣服里,非常便于携带,并在出剑的动作上占尽先机,能够在对手武器尚未出鞘之际便将其砍翻在地。因为这一优势,软剑在作为制式兵器的同时也被作为刺杀武器,有些地区的领主甚至限制人民拥有软剑,以防遇刺。
当然,有利必有弊。软剑的特性注定是无法格挡敌军冷兵器攻击的,所以一般需要搭配小盾牌使用,攻守兼备。同时对于攻击角度、速度、力道、距离都很讲究,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一般人很难用好,一个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或者同伴。使用者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对于自己武器的各项性能极为熟悉才行。
在這里,印度人再次展现了他们清奇的思路,在没有办法迅速培养大量善于使用软剑的武士的情况下,他们开始采取多联装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使得某些看起来像是鞭子的超级软剑得以问世。
根据一些文献的说法,多联软剑兵一般都是身披重甲,在战斗中率先冲入敌阵横劈竖砍疯狂挥舞武器开路。不过也有说法是,短小的多联软剑实际上是一种刑具,是惩戒奴隶的一种方式。
在这些兵器以外,印度的武术也很有意思,由于深受瑜伽的影响,印度武术中所包含的高难度动作甚至还在中国武术的套路之上,但那些内容文字描述起来实在困难,所以留待以后,等到我文字功底更好,再给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