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葛底斯堡战役》,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为背景的战争影片。这部长达4个多小时的影片堪称是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片。这部影片更关注战役本身的过程和战场上的细节,对于战役背景和影响却涉及很少。这部影片忠实地反映了整个战役过程,而且制作精良,场面宏大,对于观众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特点、武器装备和军事学术发展都很有价值——
影片内容概要
《葛底斯堡战役》影片一开始,就是南军主动向北军发动进攻,其战役企图是击败当面的北军主力,继而向美国首都华盛顿进军,迫使联邦签订城下之盟,承认南方邦联独立的事实。这次进军直接引发了决定南北战争进程和命运的葛底斯堡战役。
1863年6月30日,南军派出的便衣侦察兵侦察到北军主力步骑兵共8万人,正在向南军推进,逐渐靠近交通要冲——葛底斯堡镇。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得到北军主力靠近的消息后,并没有将这一情况看成是非常严重的敌情。与此同时,以往与南军交战败多胜少的北军部队,也存在着不少的麻烦。北军第20缅因团(即由缅因州人编成的步兵团)团长张伯伦上校此时正因为部下损失惨重而烦恼,其原本1000人的团现在只剩下不到300人。另外一个由缅因州合同制志愿兵组成的步兵团因大多数士兵的合同到期而解散,其余120名合同仍剩1年期限的志愿兵也拒绝继续服役。他们认为,既然部队都解散了,那合同也就失效了。这些人随即被视为逃兵而受到军法审判,并且被押到张伯伦处。正为手下缺人而心急如焚的张伯伦,自然不会将他们以逃兵的名义枪毙,经过一番说服工作,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决定加入张伯伦团继续作战。获得了100多人补充的张伯伦团,开始向葛底斯堡镇开进。
第二天,正在接近葛底斯堡镇的南军却处在一片乐观情绪之中。而南军著名将领朗斯特里特认为敌情严重,葛底斯堡镇绝不像李将军预想的那样只有少数民兵驻守。但李将军却没有引起重视,仍然让先头部队的希尔将军以少数兵力向小镇发动进攻。实际上,北军主力的先头骑兵部队此时已经赶到葛底斯堡镇,并且决心阻止南军穿过小镇占领后面的高地。
由于轻敌,南军第一次进攻只展开一个旅的兵力,结果在北军骑兵的猛烈火力下被击退。南军此时才发现北军主力正在陆续到达,这才集中兵力开始发动猛攻。坚守阵地的北军骑兵在得到步兵增援后,有效阻遏了南军的攻势。但随着南军进攻兵力不断增加,北军逐渐支撑不住。就在这个时候,北军的一名军长雷诺尔德少将在骑马督促部队进入阵地时被南军狙击手击中阵亡,对北军的军心士气造成一定的影响。组织良好的南军继续进攻,终于突破了北军防线并占据了小镇。虽然李将军下令攻占小镇,但南军先头部队指挥官却为下一步是否发动攻击发生了争执,因而耽误了及时抢占高地的时机。
7月2日,北军主力陆续赶到战场,并且在高地上沿着山体的走向构筑防线,占据了各个山头的有利地形。面对朗斯特里特反对向北军阵地发动进攻并建议迂回绕过北军阵地的意见,李将军仍然坚持己见命令发动进攻。南军展开主力发动进攻,朗斯特里特的部队为主力负责攻击北军右翼,左翼则发动牵制性进攻。此时的朗斯特里特担心北军数量比估计的要多,而己方却没有提供关于敌军兵力的任何情报。此时,张伯伦团经过行军已经抵达战场,并且被部署到北军防线最左翼的小圆顶山。这一高地位于整个防线的最左翼,如果失守就会形成南军突入到北军防线背后的局面,造成整个防线的崩溃。 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南军军官手持克尔转轮手枪准备向张伯伦射击的镜头,在发现枪里已经没有枪弹后,这名南军军官才放下武器投降。相对于柯尔特转轮手枪而言,克尔转轮手枪是一个小众产品。该枪是英国伦敦军械公司的产品,配用5发转轮弹膛,口径有0.36英寸和0.44英寸两种。这种武器在英国也没有受到重视,直到南北战争爆发后南部联邦军急需武器,才从英国以18美元的单价订购了1600支来装备南军军官。
步枪
可以说,步枪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决定性武器。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步枪的大发展时期,其结构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此时的火帽击发式步枪与原来的燧发式步枪相比,最大的提升是以撞击式火帽代替了燧石发火,避免了燧发枪易受天气影响的缺陷。但当时双方使用的步枪仍然以前装枪为主,已经发明出来的后装枪还不能代替其主力地位。
《葛底斯堡战役》影片中出现的步枪包括恩菲尔德M1853步枪、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斯普林菲尔德M1861步枪、雷明顿M1863步枪、夏普斯M1859步枪和夏普斯M1859卡宾枪等型号。
恩菲尔德M1853步枪是英军为了应对法国装备米涅式步枪而研制的,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被双方大量使用。该枪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前装线膛枪,坚固耐用,被列为英军制式装备达14年之久。该枪一共生产了150万支左右,仅美国就购买了70万支,其中40万支装备南军,30万支则由北军装备使用。
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是滑膛枪,使用球形弹丸。由于南方邦联工业基础薄弱,因此这种老式滑膛枪在南军中使用的时间更长一些,葛底斯堡战役中双方都有使用。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全枪质量4.5kg,发射0.69英寸(17.5mm)球形弹丸,有效射程只有180m左右,实际射程往往在100m以内。
斯普林菲尔德M1861步枪是斯普林菲尔德M1855步枪的改进型号,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是北军使用最广泛的步枪,装备数量高达66万支,也是当时美国生产数量和装备规模最大的步枪。斯普林菲尔德M1861步枪全枪质量4.1kg,发射0.58英寸(14.7mm)米涅式枪弹,有效射程达300码(274.3m),射速为每分钟2~3发。
与上述生产数量巨大的步枪相比,雷明顿M1863步枪显得要冷门得多,在南北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2501支。该枪全枪质量4.1kg,同样发射0.58英寸(14.7mm)米涅式枪弹,射速每分钟2~3发。
夏普斯M1859步枪和夏普斯M1859卡宾枪实际上有着很深的关系,后者就是前者的卡宾枪变型。这种武器相对于前面几种型号步枪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后装填方式。此外,该枪使用的弹药也不同于前装枪使用的分装式枪弹,其外观类似于现代定装枪弹,但没有底火,仍然需要另行安装火帽才能击发,弹壳采用浸蜡亚麻布,而不是金属弹壳。夏普斯M1859步枪/卡宾枪在当时具有先进性能,深受北军骑兵青睐。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夏普斯M1859步枪被北军神枪手选用。夏普斯M1859步枪全枪质量4kg,口径为0.52英寸(13.2mm),有效射程达500码(457m),射速高达每分钟8~10发。而夏普斯M1859卡宾枪则重量较轻(3.6kg),枪管较短,使用更加轻便。在《葛底斯堡战役》一片中,北军率先到达战场的骑兵部队正是依靠夏普斯M1859卡宾枪的强大火力,才在兵力薄弱的情况下阻止了南军抢占高地的企图,为北军赢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火炮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火炮。这一时期的火炮大多属于前装式滑膛炮,其性能比较低下,在战场上的地位甚至还不如步枪。M1857 12磅野战炮(当时,火炮主要是按照发射炮弹的重量区分,而不是像后来那样按照口径区分)是法国拿破仑三世下令研制的,因此也被称为拿破仑炮,是南北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广泛使用的火炮。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北军投入360门火炮,南军投入272门火炮,其中的40%便是M1857 12磅野战炮。该炮采用青铜铸造,非常坚固,即使使用强装药或双倍装药都不会发生炸膛。
除了12磅野战炮外,影片中还出现了10磅帕洛特线膛炮和3英寸线膛炮。前者因频繁出现炸膛事故而有些声名狼藉;后者则以射击精度高著称,其3英寸(76.2mm)口径也是后来很多火炮所采用的口径,其炮弹的质量同样也是10磅。
初露锋芒的狙击战
看到这一标题可能有些人会感到疑惑,认为在南北战争时期是不会有严格意义上的狙击战的。因为狙击战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即狙击步枪、狙击手和适当的狙击战术。然而,尽管在很多方面仍然较为原始,但事实是南北战争时期确实已经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狙击战。《葛底斯堡战役》一片中,就展现了北军雷诺尔德少将被南军狙击手击毙的场景。
影片内容概要
《葛底斯堡战役》影片一开始,就是南军主动向北军发动进攻,其战役企图是击败当面的北军主力,继而向美国首都华盛顿进军,迫使联邦签订城下之盟,承认南方邦联独立的事实。这次进军直接引发了决定南北战争进程和命运的葛底斯堡战役。
1863年6月30日,南军派出的便衣侦察兵侦察到北军主力步骑兵共8万人,正在向南军推进,逐渐靠近交通要冲——葛底斯堡镇。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得到北军主力靠近的消息后,并没有将这一情况看成是非常严重的敌情。与此同时,以往与南军交战败多胜少的北军部队,也存在着不少的麻烦。北军第20缅因团(即由缅因州人编成的步兵团)团长张伯伦上校此时正因为部下损失惨重而烦恼,其原本1000人的团现在只剩下不到300人。另外一个由缅因州合同制志愿兵组成的步兵团因大多数士兵的合同到期而解散,其余120名合同仍剩1年期限的志愿兵也拒绝继续服役。他们认为,既然部队都解散了,那合同也就失效了。这些人随即被视为逃兵而受到军法审判,并且被押到张伯伦处。正为手下缺人而心急如焚的张伯伦,自然不会将他们以逃兵的名义枪毙,经过一番说服工作,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决定加入张伯伦团继续作战。获得了100多人补充的张伯伦团,开始向葛底斯堡镇开进。
第二天,正在接近葛底斯堡镇的南军却处在一片乐观情绪之中。而南军著名将领朗斯特里特认为敌情严重,葛底斯堡镇绝不像李将军预想的那样只有少数民兵驻守。但李将军却没有引起重视,仍然让先头部队的希尔将军以少数兵力向小镇发动进攻。实际上,北军主力的先头骑兵部队此时已经赶到葛底斯堡镇,并且决心阻止南军穿过小镇占领后面的高地。
由于轻敌,南军第一次进攻只展开一个旅的兵力,结果在北军骑兵的猛烈火力下被击退。南军此时才发现北军主力正在陆续到达,这才集中兵力开始发动猛攻。坚守阵地的北军骑兵在得到步兵增援后,有效阻遏了南军的攻势。但随着南军进攻兵力不断增加,北军逐渐支撑不住。就在这个时候,北军的一名军长雷诺尔德少将在骑马督促部队进入阵地时被南军狙击手击中阵亡,对北军的军心士气造成一定的影响。组织良好的南军继续进攻,终于突破了北军防线并占据了小镇。虽然李将军下令攻占小镇,但南军先头部队指挥官却为下一步是否发动攻击发生了争执,因而耽误了及时抢占高地的时机。
7月2日,北军主力陆续赶到战场,并且在高地上沿着山体的走向构筑防线,占据了各个山头的有利地形。面对朗斯特里特反对向北军阵地发动进攻并建议迂回绕过北军阵地的意见,李将军仍然坚持己见命令发动进攻。南军展开主力发动进攻,朗斯特里特的部队为主力负责攻击北军右翼,左翼则发动牵制性进攻。此时的朗斯特里特担心北军数量比估计的要多,而己方却没有提供关于敌军兵力的任何情报。此时,张伯伦团经过行军已经抵达战场,并且被部署到北军防线最左翼的小圆顶山。这一高地位于整个防线的最左翼,如果失守就会形成南军突入到北军防线背后的局面,造成整个防线的崩溃。 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南军军官手持克尔转轮手枪准备向张伯伦射击的镜头,在发现枪里已经没有枪弹后,这名南军军官才放下武器投降。相对于柯尔特转轮手枪而言,克尔转轮手枪是一个小众产品。该枪是英国伦敦军械公司的产品,配用5发转轮弹膛,口径有0.36英寸和0.44英寸两种。这种武器在英国也没有受到重视,直到南北战争爆发后南部联邦军急需武器,才从英国以18美元的单价订购了1600支来装备南军军官。
步枪
可以说,步枪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决定性武器。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步枪的大发展时期,其结构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此时的火帽击发式步枪与原来的燧发式步枪相比,最大的提升是以撞击式火帽代替了燧石发火,避免了燧发枪易受天气影响的缺陷。但当时双方使用的步枪仍然以前装枪为主,已经发明出来的后装枪还不能代替其主力地位。
《葛底斯堡战役》影片中出现的步枪包括恩菲尔德M1853步枪、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斯普林菲尔德M1861步枪、雷明顿M1863步枪、夏普斯M1859步枪和夏普斯M1859卡宾枪等型号。
恩菲尔德M1853步枪是英军为了应对法国装备米涅式步枪而研制的,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被双方大量使用。该枪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前装线膛枪,坚固耐用,被列为英军制式装备达14年之久。该枪一共生产了150万支左右,仅美国就购买了70万支,其中40万支装备南军,30万支则由北军装备使用。
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是滑膛枪,使用球形弹丸。由于南方邦联工业基础薄弱,因此这种老式滑膛枪在南军中使用的时间更长一些,葛底斯堡战役中双方都有使用。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全枪质量4.5kg,发射0.69英寸(17.5mm)球形弹丸,有效射程只有180m左右,实际射程往往在100m以内。
斯普林菲尔德M1861步枪是斯普林菲尔德M1855步枪的改进型号,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是北军使用最广泛的步枪,装备数量高达66万支,也是当时美国生产数量和装备规模最大的步枪。斯普林菲尔德M1861步枪全枪质量4.1kg,发射0.58英寸(14.7mm)米涅式枪弹,有效射程达300码(274.3m),射速为每分钟2~3发。
与上述生产数量巨大的步枪相比,雷明顿M1863步枪显得要冷门得多,在南北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2501支。该枪全枪质量4.1kg,同样发射0.58英寸(14.7mm)米涅式枪弹,射速每分钟2~3发。
夏普斯M1859步枪和夏普斯M1859卡宾枪实际上有着很深的关系,后者就是前者的卡宾枪变型。这种武器相对于前面几种型号步枪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后装填方式。此外,该枪使用的弹药也不同于前装枪使用的分装式枪弹,其外观类似于现代定装枪弹,但没有底火,仍然需要另行安装火帽才能击发,弹壳采用浸蜡亚麻布,而不是金属弹壳。夏普斯M1859步枪/卡宾枪在当时具有先进性能,深受北军骑兵青睐。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夏普斯M1859步枪被北军神枪手选用。夏普斯M1859步枪全枪质量4kg,口径为0.52英寸(13.2mm),有效射程达500码(457m),射速高达每分钟8~10发。而夏普斯M1859卡宾枪则重量较轻(3.6kg),枪管较短,使用更加轻便。在《葛底斯堡战役》一片中,北军率先到达战场的骑兵部队正是依靠夏普斯M1859卡宾枪的强大火力,才在兵力薄弱的情况下阻止了南军抢占高地的企图,为北军赢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火炮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火炮。这一时期的火炮大多属于前装式滑膛炮,其性能比较低下,在战场上的地位甚至还不如步枪。M1857 12磅野战炮(当时,火炮主要是按照发射炮弹的重量区分,而不是像后来那样按照口径区分)是法国拿破仑三世下令研制的,因此也被称为拿破仑炮,是南北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广泛使用的火炮。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北军投入360门火炮,南军投入272门火炮,其中的40%便是M1857 12磅野战炮。该炮采用青铜铸造,非常坚固,即使使用强装药或双倍装药都不会发生炸膛。
除了12磅野战炮外,影片中还出现了10磅帕洛特线膛炮和3英寸线膛炮。前者因频繁出现炸膛事故而有些声名狼藉;后者则以射击精度高著称,其3英寸(76.2mm)口径也是后来很多火炮所采用的口径,其炮弹的质量同样也是10磅。
初露锋芒的狙击战
看到这一标题可能有些人会感到疑惑,认为在南北战争时期是不会有严格意义上的狙击战的。因为狙击战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即狙击步枪、狙击手和适当的狙击战术。然而,尽管在很多方面仍然较为原始,但事实是南北战争时期确实已经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狙击战。《葛底斯堡战役》一片中,就展现了北军雷诺尔德少将被南军狙击手击毙的场景。